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安排好播差期,确保双亲“三盛”相遇近年来我们在播差期安排上,坚持以叶差为主,参照时差和有效积温差的原则。珍汕97A的繁殖,一期父本比母本迟播二三天,当一期父本1.0~1.5叶时播二期父本。汕优63制种,根据栽培条件的改善和母本盛花期缩短的情况,将原来叶差9.5~9.8叶调整到9.0~9.3叶之间,将两期父本差期7~8天缩短到4~5天。春制春繁抽穗扬花期安排在6月25日至7月5日之间,夏制汕优63安排在8月中旬,各县(市)可根据双亲播始历期倒退播种期。这样基本上保证了父母本抽穗盛期、开花盛期、花时盛期相遇。二、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促进双亲稳健生长  相似文献   

2.
黄鹂  朱钜勇 《种子世界》2004,(10):33-34
低温贮藏的杂交水稻不育系种子金A、特A、枝A,在大田生长过程中,其叶龄数比新种子的减少;幼穗分化比新种子提前;播始历期比新种子缩短。用低温贮藏的不育系种子大田制种,应合理确定播差期。  相似文献   

3.
韩向生 《种子》1992,(6):75-75
1 适时早播,改露地直播为育苗移栽加地膜覆盖保护栽培,躲避旱灾威胁。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将播种期安排在3月中旬,比正常春播提早10~15天,采用育苗移栽加地膜覆盖保护栽培。苗龄20天左右,幼苗叶龄3.5~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水稻两系不育系9771S杂交制种的母本直播技术,以两系杂交早稻‘两优17’的母本9771S和父本‘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对‘两优17’制种母本设置直播与育秧移栽两种栽培方式,比较母本在两种栽培方式下播始历期变化、母本直播适宜播种量、抗倒性、产量构成因素及制种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优17’母本直播较育秧移栽每公顷增产1.7%;在抗倒性方面表现略有不足;母本直播播始历期较育秧移栽缩短2天,花期缩短1天;直播和移栽在播种量同为37.5kg/hm2时,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制种产量较其他用种量处理高。因此,‘两优17’制种,母本直播具有省工、制种效益较高等特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重庆市涪陵区两季茎瘤芥栽培提供技术支撑,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不同育苗方式对第二季茎瘤芥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品种、育苗方式对第二季茎瘤芥生育期影响较大。试验范围内随着播期推迟,营养生长期缩短,极差3.5天,减幅2.2%;瘤茎生长期缩短,极差39.8天,减幅41.5%;日历苗龄增长,极差20.0天,增幅达60.6%。‘涪杂7号’与‘永安小叶’相比,膨大始期平均提早2.0天,瘤茎生长期长6.3天,现蕾期晚4.3天,营养生长期长4.3天。7 cm直径营养钵与100孔塑料穴盘2种育苗方式生育期相同,但比同期常规育苗营养生长期短2.0天,瘤茎生长期长2.7天,瘤茎膨大始期提早4.7天。最佳处理组合为A1B2C1,即播期为9月30日,品种为‘涪杂7号’,采用7 cm直径塑料营养钵育苗,产量可达72650.0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叶龄四倍体水稻移栽对其产量构成因素和农艺性状的影响,选择3种叶龄(5.5、6.5、7.5叶龄)于2017年在海南省对四倍体水稻T569进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时叶龄对四倍体水稻T569产量的影响较大,表现为5.5叶龄移栽水稻7.5叶龄移栽水稻6.5叶龄移栽水稻。与此同时,随着移栽叶龄增大,四倍体水稻T569的播始历期和全生育期延迟。3个处理T569四倍体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呈曲线波动趋势,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的波动趋势一致,均表现为5.5叶龄移栽水稻7.5叶龄移栽水稻6.5叶龄移栽水稻;有效穗数表现为7.5叶龄移栽水稻5.5叶龄移栽水稻6.5叶龄移栽水稻。  相似文献   

7.
苗期地温对棉花前期生育进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苗期地温变化对棉花出苗和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个不同播期,调查地温与棉花生长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期5 cm地温受气温影响波动要比10 cm和15 cm土层大,且地温相对较高,随播期推后,不同土层温差变化减小;不同播期约4~5天可见苗,受积温影响不大,但随播期推后,进入苗期时间增长;从第一真叶到见蕾一、二播期仅差1天,出叶时间间隔变短,而二、三播期的间隔则变长;不同播期中第三播期棉花株高最高,高出其他播期达20 cm,差异显著,株宽和始节高度差值也达5.5 cm和5.3 cm,且随播期推迟这种差异增大。本试验认为,不论播期怎样变化,只有地温变化趋缓,才利于棉花出苗和稳健生长,构建理想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低热区地推广水稻旱育浅植,以适时早播早插为好,移栽叶龄3.1-4.1叶为宜,早播早插时宜稀,迟播迟插时宜密,肥力中上等稻田,在3月5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的3.1叶。亩插1.3万穴;在3月20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为4.1-5.1叶,亩插1.5万穴,在4月4日左右播种,移栽叶龄为3.1-4.1叶,亩插1.7万穴,本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播期〉叶龄〉密度,即播期是影响低热地区水稻旱育浅植产量的  相似文献   

9.
在低热地区推广水稻旱育浅植,以适时早播早插为好,移栽叶龄3.1-4.1叶为宜,早播早插时宜稀,迟播迟插时宜密。肥力中上等稻田,在3月5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为3.1叶,亩插1.3万穴;在3月20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为4.1-5.1叶,亩插1.5万穴,在4月4日左右播种、移栽叶龄为3.1-4.1叶,亩插1.7万穴。本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播期>叶龄>密度,即播期是影响低热地区水稻旱育浅植产量的主要因素。故适时早播早插,合理密植,可提高水稻旱育浅植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播期对小麦冬前幼苗生长和积温的调控效应,以‘光明麦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播期试验,旨在探讨播期对春性小麦冬前幼苗生长发育和积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出苗率下降,且冬前积温降低,显著影响小麦冬前生育进程,植株叶龄减小,分蘖发生数下降,LAI和干物质积累降低。播种至出苗阶段日均温与出苗天数呈指数相关关系,出苗至越冬始期≥0℃积温与此期天数、叶龄、茎蘖数、LAI和干物质积累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播期每推迟6天左右,播种至出苗日均温下降1.0~2.5℃,≥0℃积温上升5~15℃,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延长2~5天,出苗至分蘖所需天数延长1~10天,出苗至越冬始期的天数缩短6~11天,出苗率下降1.5~3.5个百分点,越冬始期叶龄减少0.4~1.0,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分别下降100~150万/hm2、0.04~0.51和30~200 kg/hm2。实现春性小麦壮苗的冬前≥0℃积温为500~670℃,适宜播期10月23日—11月4日,最适播期是10月27日—10月29日。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秦油2号高产低耗栽培技术,应用5元2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秦油2号的播期、移栽叶龄、密度、施肥、病害防治等5项主要栽培措施综合研究,试验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于1990~1991年在天柱县城关坝区进行,试验选用秦油2号的播期,移栽叶龄、密度、施肥及病害防治等5项农艺措施为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采用温床育苗无土移栽玉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无土育苗移栽玉米的产量和净收入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几乎相同,生产前期用工量减少60%,物质成本降低40%,在播种期和移栽期都很早的条件下,移栽时浇水量对产量及成活率影响很小,适宜移栽叶龄为4-4.5叶,但在晚播情况下,适合叶龄为2-3叶,在麦套玉米条件下,即使晚播移栽叶龄推迟到3.5-4.5叶。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杂交制种亲本播始历期常年都有变动,最终导致双亲花期不相遇。我们致力于研究分析影响播始历期延长或缩短的几个主要因素,揭示这些因素与播始历期之间的关系和产生原因。在生产上化不利因素为灵活主动的应变异交栽培技术,对指导制种生产和花期调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稻直播与移栽稻比较,没有移栽期,一般生育期短,播期稍迟,为探索适宜水稻直播播期有效指导田间水稻生产,2010年对直播水稻播期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表明:4月20~25日即"谷雨"时段播期最佳,且有随播期提早产量将增加,单产潜力达700kg/667m2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15.
1 定好父母本播差期 确定最佳播期是花期相遇的关键。根据新香优80父母本开花习性,理想的父母本应是母本早始穗3-4d,通过2001年对新香优80制种的观察,新香优80烟后制种的最佳播期为叶差6.0~6.2叶,时差24d。 2 搭好丰产苗架 2.1 搞好秧田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1.1 选择易灌易排水的田块为……  相似文献   

16.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协优507在含山县作一季稻栽培,一般油菜茬稻在4月25日前后播种,麦茬稻在5月5日前后播种为宜,采取旱育稀植,苗床每20~25m2播干稻谷1.0~1.5kg;采取湿润育秧,秧田播量150~187.5kg/hm2,大田用种量22.5kg/hm2,稀播匀播.在一叶一心期,用150×10-6多效唑均匀喷施,促进分蘖,防止徒长,二叶一心时施断奶肥施尿素90kg/hm2,移栽前5d,施起身肥尿素75kg/hm2,移栽时秧龄30~35d左右.  相似文献   

17.
余添发 《种子科技》2002,20(4):232-233
福伊 A是由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培育的不育系 ,1997年 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福伊 A配制的杂交组合具有抗性强、丰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 ,是稻瘟病重发区的理想替代 (轮换 )品种。为进一步探索和提高福优系列组合制种的产量及质量 ,近年来我们分别进行春制、中制和秋制等不同制种类型尝试 ,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1 福伊 A的特征特性1.1 福伊 A的生育期表现 :在闽西北的建宁县 ,福伊A春制 4月 19日播种 ,五叶期移栽 ,7月 5— 7日始穗 ,播始天数 80 d左右 ;中制 5月 2 5日左右播种 ,8月6— 7日始穗 ,播始天数 72 …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在由异步生长到同步抽穗的过程中,既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栽培条件的制约。同一播期,年度之间,制种单位之间,甚至不同田块之间,花期相遇情况波动很大。据观察,汕优63制种,父本4月下司播种,8月份始穗,年度间总叶龄差变幅达0.5~1片叶,有效积温变幅达50~70℃,播种到始穗天数变幅达6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不同播期全膜覆土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因素的变化,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方式,以春小麦品种‘定西40’为试材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对春小麦的发育期出现时间、生物量、产量因素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播期对春小麦的发育期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随着播期的推迟,全生育期明显缩短,晚播春小麦全生育期较早播春小麦缩短5天左右;播期推迟,春小麦营养生长时间缩短,生殖生长时间延长,晚播春小麦单株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的出现时间较早播春小麦出现时间提前3天左右,最大增长速率增大;晚播春小麦小穗数显著高于早播春小麦;全生育期晚播春小麦土壤重量含水率高于早播春小麦。表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更利于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山西省冬小麦茎蘖幼穗分化及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新品种‘临汾8050’为材料,观察了不同播期下冬小麦的主茎分蘖幼穗分化过程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和蘖位的增高,幼穗分化各时期的日期推迟,幼穗分化的总历时缩短,晚播处理穗分化时间比早播处理少121天;随着播期的推迟和蘖位的增高,各分蘖幼穗分化日期推迟,晚播分蘖幼穗比早播的推迟109天;随着播期的推迟,主茎幼穗伸长期呈现短长短趋势,伸长期至雌雄蕊分化期持续时间缩短,雌雄蕊分化后各分化期基本同步;同一播期(早播、中播)随着蘖位的增高,伸长期至二棱期分化持续的时间及总历时明显缩短,之后各分化期历时相差不大;而晚播随着蘖位的增高,各分化持续的时间及总历时稍有增长;但晚播处理至小花分化期第二位蘖和第三位蘖及中播处理的第三位蘖死亡;主茎及分蘖穗的有效小穗数随播期的推迟明显减少,早播和中播有效穗数为643.58×104/hm2和601.66×104/hm2与晚播有效穗数549.38×104/hm2差异显著,产量显著降低。为此,9月25日至10月5日是山西省南部冬小麦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