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珍 《北方果树》2012,(6):14-15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草莓在高海拔冷凉地带的栽培,采收期短,产量低。试验表明,设施栽培可以延长花芽分化及发育时间,使果实的采收期延长,还能抑制匍匐茎的发生,从而提高草莓产量。温室反季节栽培是该类地区草莓生产比较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设施栽培的枥乙女草莓为试材,研究蔗糖代谢和己糖代谢关键酶在草莓果实糖积累进程中的作用。采集花后1~8周的果实,分别测定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含量和蔗糖磷酸合酶(SPS)、蔗糖合酶(SS)、可溶性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己糖激酶(HXK)及果糖激酶(FRK)等蔗糖和己糖代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草莓果实的总糖含量随果实发育持续积累,但蔗糖的快速积累对果实后期糖的积累贡献最大。在果实发育前期,草莓AI活性随果实发育而下降,但在果实发育后期,AI活力随果实成熟而急剧上升,这使果实最终以积累己糖为主。果实蔗糖快速积累期,合成蔗糖的酶SPS和SS(合成方向)的活性下降到较低水平,表明这2种酶对草莓后期果实蔗糖的快速积累贡献较少。果实发育后期较低的HXK和FRK活力有利于果实糖的快速积累。  相似文献   

3.
了解柑橘花芽分化机理,有利于人工调节柑橘花芽分化的时间,应用在早熟柑搞生产上能使其开花结果提前,填补市场空白;同时避开柑橘病害发生严重期,减少农药的施用,为绿色健康果实生产提供基础。本文介绍了花芽分化的概念,分析了柑橘花芽分化的意义,概述了柑橘花芽分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植物激素、人工混合激素、外界环境因子、栽培技术等。分析发现通过外界施用激素类似物、调控柑橘树体微环境和环割等栽培技术可以调控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4.
罗娅  汤浩茹 《园艺学报》2011,38(8):1523-1530
 以草莓栽培品种‘丰香’(Fragaria × ananassa‘Toyonaka’)为试材,探讨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抗氧化物质与活性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产生的超氧阴离子()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维生素E、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MDA含量增加。其中,维生素E、总酚和类黄酮是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的抗氧化物质,与草莓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并在抑制和H2O2的产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花青素和抗坏血酸在草莓发育过程中所起的抗氧化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5.
以"通生1号草莓"、"东方草莓"、"四季草莓新品种"3种长白山地区寒地草莓为试材,在正常日照和短日照处理下,对生长在相同环境中的3种草莓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分别将3种草莓的花芽分化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探讨短日照处理对3种草莓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日照使"通生1号草莓"花芽分化提前3d,"东方草莓"花芽分化提前6d,而对"四季草莓新品种"花芽分化的影响不大;短日照处理对"通生1号草莓"和"东方草莓"的花芽分化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东方草莓"最明显,"通生1号草莓"次之,对"四季草莓新品种"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桂热杧120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物候期叶片N、P、K、Ca、Mg、B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期,叶片中N、P、K、Mg含量较高,随着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而逐渐降低,N、K含量在果实发育第二次高峰后期降至最低点,P、Mg含量在幼果期降至最低点,而在果实发育后期至采果后抽生的新梢老熟期均又回升。Ca含量从花芽分化期开始呈上升趋势,至幼果快速生长期达到最高点,随后逐渐降低。B含量从花芽分化期开始随果实生长发育而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7.
日本既是草莓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日本草莓生产以鲜食为主,而且力求鲜果周年供应,设施栽培极其发达。早熟品种选育和促进花芽分化理论研究及实践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品种特点是果实大、外观美、味甜、休眠浅、花芽分化早,但抗病虫弱、果实软、贮运性差。栽培方式几乎都是促成栽培,与之相应的肥料、CO2气肥、加温和电照等  相似文献   

8.
乙烯应答因子ERF(ethylene response factor)转录因子属于AP2/ERF超家族的一个家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对ERF转录因子的发现历史、结构特点和分离进行了综述,并对跃变型和非跃变型果实发育过程中ERF的作用以及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对ERF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作用于ERF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用以改良作物的果实品质,增加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9.
高原 《吉林蔬菜》2009,(4):77-80
果实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同时也是受严格调控的过程。发育的果实先后经过细胞分离、膨大以及伴随其间的大量代谢过程的变化,最终达到成熟。众所周知植物激素影响果实生长和发育的许多方面。作为对5种经典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的补充,我们正在认识一些在果实发育中发挥作用的新生长调节子。通过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果实施加外源激素和内源激素的定量分析,已经为我们揭示了这些因子在果实发育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中,我们以番茄为模式生物,对激素控制果实发育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草莓根据开花结果习性,可分为一季型草莓和四季型草莓。生产上栽植的主要是一季型草莓品种,其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进行花芽分化,即使采用设施条件栽培,8—10月份也难以生产出草莓果实。而选育四季型草莓品种,可以实现秋季生产草莓果实。沈阳农业大学近年来开展优良的四季草莓新品种选育工作,通过杂交育种,选育出四季结果特性优良的草莓新品种——‘永丽’。  相似文献   

11.
南方落叶果树栽培基础知识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落叶果树栽培基础知识讲座¥西南农业大学@黄麦平南方落叶果树栽培基础知识讲座西南农业大学(重庆400716)黄麦平第三讲花芽分化、开花着果和果实发育果树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发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了解果树花芽分化、开花着果和果实发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苹果树夏季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是高温多雨季节,又是苹果树营养生长、幼果发育、花芽分化和幼果迅速膨大的重要时期,也是病虫多发且危害严重的时期。为提高苹果的产量和质量,加强夏季管理非常重要。1夏季修剪夏季修剪的主要作用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树体营养水平,缓和树势,培养结果枝组,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改善果实品质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脱落酸调控草莓果实成熟的信号识别机制,以‘北农香’草莓花后1 ~ 4周的果实为试材,在克隆脱落酸受体基因FaABAR/CHLH的基础上,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该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草莓果实中脱落酸受体FaABAR/CHLH基因编码一个含有1 381个氨基酸的蛋白,且该蛋白含有一个金属离子螯合酶H亚基超家族保守区。在果实发育的前期(小绿、大绿和浅绿果期),FaABAR/CHLH基因表达量维持较高水平;随着果实的加速褪绿,其表达量迅速降低,至白果期降到最低点;随着果实着色启动,其表达量又迅速上升。ABA和高pH能促进FaABAR/CHLH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而蔗糖则抑制该基因转录水平。草莓果实中脱落酸受体基因FaABAR/CHLH表达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揭示了ABA在调控果实成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袁海英  陈力耕  李疆 《果树学报》2005,22(5):579-581
以草莓果实为试材,建立了适合草莓果实组织磷脂酶D制备及活性测定的技术体系。以放射标记的磷脂酰胆碱为底物,在1mL反应体系中,膜蛋白的含量以5-10μg为宜;25℃反应温度下,反应时间以5-10min为宜;反应体系的适宜pH为6.5-7。对草莓果实不同组分磷脂酶D酶学特性的进一步分析认为,该技术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磷脂酶D在草莓果实发育成熟和衰老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积累与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关系,以‘杜克拉’草莓7个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果实发育中蔗糖转运蛋白及糖代谢关键酶(酸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4个基因的表达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蔗糖积累与果实成熟的关系较密切。随着果实发育,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表达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果实发育的后期增加较快;蔗糖合成酶和酸性转化酶基因表达量除了白熟期和转色期外,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蔗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呈先升后降,降后又升的变化趋势,尤其在白熟期前急剧增加。结合可溶性糖和基因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蔗糖转运蛋白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在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鹤莹  张玮  张卿  沈元月  秦岭  邢宇 《园艺学报》2015,42(3):455-461
根据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果胶裂解酶(Pectate lyase)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引物,克隆了森林草莓‘Ruegen’的果胶裂解酶基因PLA、PLB和PLC。利用MEGA5.0软件将这3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果胶裂解酶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Ruegen’植株不同器官及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果胶裂解酶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LA、PLB和PLC在其植株各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发育后期果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器官,结合进化树以及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胶裂解酶活性变化,推测果胶裂解酶基因对草莓果实发育后期的软化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助力实现草莓的安全生产,对一类能诱导植物产生免疫防御反应的植物免疫诱导剂在草莓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植物免疫诱导剂的种类、诱导机理及其在草莓栽培上的应用现状,发现:植物免疫诱导剂能促进草莓生长和发育、诱导抗病性、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提高耐贮性等,从而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草莓高质量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第七次世界草莓大会2012年2月18-22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共展示了来自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的草莓品种。现将主要的、在我国表现较好的、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草莓优良品种简介如下。1国产自育品种书香:植株长势中等,花芽分化较早且整齐,多歧聚伞花序,但果柄较短,果实圆锥形,光  相似文献   

19.
以以色列品种“S3”草莓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钾肥处理对草莓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相关代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的施用可以促进草莓果实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蔗糖是构成草莓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基本相当,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大,施钾量为360kg·hm-2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在花后42d蔗糖合成酶(SS)活性最高,适量钾肥显著提高了草莓发育后期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其活性在草莓果实发育中后期与蔗糖、葡萄糖积累呈显著正相关,在果实发育前期与果糖积累呈负相关;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在蔗糖合成积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草莓成熟过程中,SPS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变化较大,总体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与果实中蔗糖含量呈负相关。钾离子对蔗糖代谢的相关酶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适量的钾肥处理提高了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从而提高生长期果实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积累量。  相似文献   

20.
戈雷拉草莓花芽分化观察吴业东,张霞(黑龙江省佳木斯农校果树教研室)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味美色佳,成熟期早,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草莓果的需求量及果实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多采用地毡式栽培,产量虽然很高,但果实品质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