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茎腐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玉米茎腐病发生呈加重趋势的现状,笔者对玉米茎腐病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叙述了玉米穗腐病的病原、发生规律、致病、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和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关于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及其发生规律的主要学术观点,找出防治措施,为茎腐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具有传染性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爆发流行等特点,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玉米田病虫害种类的不断增多,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也呈现逐年加重趋势。为更好地指导生产,本文对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玉米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范围,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发生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其具有传播速度快、分布范围广、危害重以及传染性强等特点。目前,随着我国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已经成为玉米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安全生产。一、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症状识别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主要针对玉米的  相似文献   

4.
南繁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在南繁育种基地均有所发生,发生面积逐年增大,严重威协南繁玉米育种安全.笔者根据几年来对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跟踪调查与指导防治实践.分析了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在南繁基地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5,(11)
<正>玉米茎基腐病也叫玉米茎腐病。按照病害分类有真菌类茎基腐病和细菌性茎基腐病。真菌类又分青枯(腐霉菌)、黄枯(镰孢菌)和青黄枯3种类型,以前两种为主,所以俗称此病为青枯病。目前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的玉米茎基腐病多为真菌类的青枯型和黄枯型;细菌性茎基腐病发生较少。1发病情况1.1发病区域玉米茎基腐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在我国近年来发生较重。此病在广西、湖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河北、辽  相似文献   

6.
玉米茎腐病,即为茎基腐病,发病原因为真菌、细菌所致,进而诱发腐烂,使全株发生枯死。严重的情况,还会对产量构成直接的影响。文章以安泽县玉米茎腐病为例,对细菌性茎腐病、真菌性茎腐病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旨在找到玉米病原,有效的控制玉米茎腐病。  相似文献   

7.
我国玉米穗、茎腐病病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详述了中国在玉米穗腐病和茎腐病的病原学、发生规律、致病与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理论与实践方面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关于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和发生规律研究规律研究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并进行了讨论;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茎腐病抗机制的基本模式;从侵染循环、血清学、可溶性蛋白、同工酶谱和DNA多态性分析等不同水平上,阐述了玉米穗腐病与茎腐病在病原学和发生规律方面的内在关系,为两种病害的综合防治奠定了重要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细菌性茎腐病通常是从夏玉米小喇叭口期开始发病,为害夏玉米茎秆及叶鞘。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边缘浅褐色的不规则形病斑。夏季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时玉米茎腐病发展迅速,严重时导致玉米全株死亡。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和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为害逐年加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一、发生范围及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2018年对黑龙江垦区玉米茎基腐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5个管理局15个农场的76块玉米种植田,玉米植株1340株。调查结果表明,2018年玉米茎基腐病在黑龙江垦区为中等发生,平均病株率21.6%;将采集的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分离,表明该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孢菌,其次为木贼镰孢菌和轮枝镰孢菌。  相似文献   

10.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具有传染性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暴发流行的特点,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生原因和症状,提出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灌溉、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等防治措施,减少玉米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1.
玉米茎腐病有两种:一种是真菌染引起的茎腐;一种是细菌性茎腐病。发生茎腐病的田块千粒重减少,产量降低。另外细菌性茎腐病在有些地块发生,病株率已达7.3%。控制与减轻这两种病害的发生与蔓延,事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根据侵染源的不同,玉米茎腐病分为真菌性茎腐病和细菌性茎腐病。在分别介绍了这2种病害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后,指出生产上应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有效识别与防治玉米茎腐病,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近些年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在区域间引种频繁,导致茎腐病在玉米种植区大面积传播,对玉米产量影响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防治玉米茎腐病的综合技术措施。以期为了解和防治玉米茎腐病提供理论依据,保证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导致河南省郑州市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病原菌,对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样品中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纯化培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DNA的遗传关系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YM02)为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能利用多种糖(醇)化合物产酸,但可使阿拉伯半乳聚糖产碱。YM02与国内外分离的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16S rDNA的序列相似性均在99%以上,故将其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YM02,该菌与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ANSC、S164S、S167S(2)和CS\|2菌株遗传关系最近,该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玉米茎腐病常年处于高发状态,跃升为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主要对玉米茎腐病的病原、危害症状、发病机理、发病条件与病害鉴定、等级及茎腐病综合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概述与总结,从品种、管理、药剂等方面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防治玉米茎腐病和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玉米茎基腐病是一种以真菌侵染为主的病害,在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玉米是典型的高产作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饲、工业原料,在食品,医疗以及化工等各个行业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玉米的种植模式、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趋势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并且给种植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的侵染机制、致病力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内玉米茎基腐病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玉米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阜南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阜南县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时有发生,个别年份、个别田块发生重。总结了阜南县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病症状、病源、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主要包括:种子消毒、土壤消毒、合理施肥、及时治虫防病、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是指发生在玉米茎或茎基部腐烂,并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症状的一类病害。茎腐病一般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至蜡熟期为显症盛期。病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病茎地上部第一、二节间有纵向扩展的褐色不规则病斑,剖茎检查,其内部组织腐解,维管束游离呈丝状,茎秆变软易倒。特别是雨后猛晴时,萎蔫和青枯更为明显。一、该病分为真菌性和细菌性1.真菌型茎腐病症状: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根系发病,乳熟后期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包括红蜘蛛、灰飞虱、玉米螟、细菌性茎腐病、矮花叶病毒病、鞘腐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玉米茎腐病发生的类型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建议,对玉米茎腐病抗性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在玉米抗病育种过程中,能改良一批生产上提高茎腐病的抗性骨干自交系,从而创新优良的抗性种质资源,为培育出高产高抗茎腐病玉米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