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包括非农业人口比重、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等在内的10个指标,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采用协调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计算得到陕西省2000-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以及2014年度陕西省各市(区)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00-2014年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土地城镇化指数大于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发展水平由最初的失调阶段在经历了调和阶段后,增加到协调发展阶段;从空间维度看,陕西省11个市(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协调发展阶段差距大、协调发展类型区域分异明显、人口城镇化滞后型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抚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生活水平、土地结构和土地利用投入产出4个方面,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协调发展模型为研究方法,对抚州市2007—2016年人口与土地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呈重度失调向中度协调发展趋势;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状态由重度失调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向初级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阶段转变;抚州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速度相对一致,但人口城镇化速度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15个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协调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8—2017年武汉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结果表明,武汉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2010年两者指数水平都较低;第二阶段,2011—2014年两者指数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4.
定量研究人口与土地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协调发展程度,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是实现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构建土地与人口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1990-2014年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河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分别提高了0.660、0.682,且从2006年开始,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增长速度,与人口城镇化指数的差距逐渐缩小,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轻度失调阶段达到了2014年的初级协调发展水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河南省政府应紧紧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配套措施建设,加强城镇建设用地管控,同步推进国土综合整治,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测度指标体系,以耦合协调模型为研究方法,对甘肃省2000—2015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镇化指数对比来看,甘肃始终表现为土地滞后型;(2)甘肃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失调阶段(2000—2005年)、过渡阶段(2006—2008年)、协调阶段(2009—2015年),城镇化协调类型从严重失调衰退土地滞后型发展为优质协调发展土地滞后型。  相似文献   

6.
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否协调,是判断新型城镇化发展健康与否的关键要素。根据城镇化内涵,建立长春市2006~2015年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连续上涨;2008~2010年,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率与人口城镇化相比明显加快,且于同年赶超人口城镇化指数,发展类型由土地滞后型变为人口滞后型;2010年以后,两者的增长速率接近且总体相对平稳,协调发展程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衰退进展为2015年的中度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以期为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兰州市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在对土地城镇化概念、评价方法进行合理界定的基础上,以兰州市各县区为评价单元分别对兰州市土地城镇化时空发展现状以及近5a兰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兰州市各区县中城关区的土地城镇化水平最高,为0.974 3,皋兰县最低为0.020 8.【结论】2008~2010年兰州市土地城镇化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坡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不协调;2010~2012年,兰州市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发展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   

8.
在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耦合作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评价模型计算土地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对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2年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度差异不大,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走向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个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出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探究了各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部分地区的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比较低;各市的发展趋势是人口城镇化高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进度慢;各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度差异大:南宁最高,其次是北海、钦州、防城港和玉林,崇左最低。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个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出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探究了各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部分地区的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比较低;各市的发展趋势是人口城镇化高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进度慢;各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度差异大:南宁最高,其次是北海、钦州、防城港和玉林,崇左最低。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而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是其基础性要素,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两者发展失调的原因,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萌萌  王亚华  柴明堂  李大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50-17452,17533
以南京为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协调水平。1996~2008年南京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快速上升,可划分为失调阶段(1997年以前)、欠协调阶段(1998~2002年)、基本协调阶段(2003~2008年)3个阶段;2003年之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水平较高,土地城市化水平高于人口城市化水平,城市空间扩张加剧,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给江苏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功效函数测度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6—2014年人口、土地及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探讨其协调性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而言,土地城镇化水平高于人口、经济城镇化水平;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呈明显的空间分异和块状聚类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民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关注农民市民化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归纳了中国近两三年来关于农民市民化问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分别从概念解读、评价指标、限制因素、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归纳评述。认为既有理论成果紧跟时代脉搏和政策信号,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农民市民化问题,在相信这些研究成果会产生实际效用的前提下,建议后续研究在农民利益保护、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如何防范新型城镇化沦为圈地运动及房产化等问题上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农村城镇化已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战略,分析城镇化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对制定正确的城镇化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旧的农村城镇化模式下产生的大量小城镇问题是制约我国新时期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主要研究临汾市城镇化发展存在发展速度慢、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东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民经济持续以每年13.5%左右的速度增长。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广东土地非农化和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也日益严重,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从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广东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44-4645,4654
在对城市认知层次结构总结概括的基础上,从城市化主体要素入手提出实体城市化和属性城市化概念,辨析其内涵和对现象解释的优劣势。根据属性城市化的含义,提出类城市地域这一空间类型,列举分析成熟型郊区、过渡型郊区和乡村半城市化地区3种类城市地域的发生发展背景及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依据1993~2012年中国分税制改革以来的全国年度数据,考量可能影响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投融资行为的变量。结果显示:晋升激励、财政分权激励和工业化驱动与土地城镇化投融资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私人产权保护水平则与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结果表明,基于赶超战略的非均衡发展模式是形成以上制度安排的深层次原因,是实现土地与人口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城乡和工农业部门统筹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先后经历了政治型、经济型和新型城镇化三个历史阶段。经济型城镇化以经济高速发展为根本目标,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通过高速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德州的城镇化取得长足发展,也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恶化、"半城镇化"等成为制约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瓶颈。德州的城镇化实践表明经济型城镇化已经不可持续,必须及时转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由此带了很多生态问题。通过样方法,对许昌市郊区葎草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许昌市东郊葎草分布频度最大,高达(93.4±14.8)%,西郊葎草分布频度最小,仅为(46.6±18.6)%;公路旁、农田路旁、林地、废弃地、河流(湖泊/池塘)两岸5种生境中,河流(湖泊/池塘)两岸生境中的葎草分布频度明显较小(33.3%~66.7%);此外,葎草密度对其伴生种的数量和长势也具有显著影响,在葎草密度为2株/25 m2的样方内,伴生种密度高达73株/25 m2,且长势良好;在葎草密度为17株/25 m2并呈成群分布的样方中,其伴生种的密度仅为28株/25 m2,且多表现出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