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焦作市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依据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对焦作市近13 a来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0—2013年焦作市植被覆盖度总体比较低,其中修武县的植被覆盖度是所有区域中最高的;与2000年相比,2013年焦作市植被覆盖度总体增加,其中低及以下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明显减少,中低及以上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均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ERDASIMAGINE系统为操作平台,利用忻州市代县地区2000年和2007年两期TM卫星影像数据,通过对遥感图的几何校正,图像融合,监督分类等处理,对区域植被覆盖状况进行了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低程度植被覆盖比2000年减少了6834.3hm2,中程度植被覆盖增加了2777.2hm2,高程度植被覆盖增加了4050.8hm2;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变化均是代县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利用TM影像并结合erdas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从而提取植被覆盖度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区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3.
近20年宝鸡市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1988、2000、2007年三期TM遥感数据,计算出宝鸡市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通过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出不同时段的植被覆盖度,最后将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差值进行分级,以此来分析宝鸡市1988~2007近20年的植被覆盖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988~2000年间,极低覆盖度、高覆盖度、极高覆盖度比例都呈现出减少趋势,减少比例分别为宝鸡市土地面积的0.02%、1.66%和1.98%,其他各级别植被覆盖度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2000~2007年间,极高植被覆盖度增大的比例达到8.04%。NDVI差值指数分级结果显示,1988~2000年植被退化明显,2000~2007年有大幅度改善;从长时间序列看,生态退化比较明显的区域是金台区、扶风县、岐山县、凤翔县。人为因素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山区或平原区的生态绿化工程、城市景观绿化工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人口因素等。  相似文献   

4.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遥感监测及保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1992年、1996年、2001年和2008年4个时期LandsatTM影像数据分别进行校正和配准,然后选用波段比值法进行红树林信息提取,并根据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的关系模型估算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并针对保护区红树林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变化,分析红树林湿地保护对策。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来,红树林面积逐渐增加,以大斑块的增加较为明显,红树林分布趋于集中。其中,以2001~2008年间红树林面积增长最多,而1992~1996年间面积增长最快。保护区中高植被覆盖度呈总体增加趋势,低植被覆盖面积比降低。从植被覆盖面积构成来看,中高植被覆盖面积比达80%以上。针对保护区红树林面积和空间变化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湿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在"3S"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以贵州省毕节鸭池示范区为研究区,选用2005年SPOT遥感影像,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图像配准等数据预处理,引入NDVI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根据像元二分模型的理论,确定出NDVIsoil和NDVIveg,建立了反演植被盖度的像元二分模型。并根据大量的外业调查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精度验证,定量估算了毕节鸭池示范区的植被覆盖度,取得NDVI植被指数与喀斯特石漠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研究区NDVI图像,最后由各覆盖度得出NDVI结果反演毕节鸭池示范区石漠化特征,得到研究区的各等级喀斯特石漠化的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利用该方法进行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明显改善了分类的精度,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及其他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利用肇源县2008~2010年三景同期TM影像数据,使用ERDAS软件首先提取植被指数(NDVI),根据像元二分法利用ERDAS的建模工具计算出肇源县的植被覆盖度,利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对该县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类、赋色,最后得出3a闻肇源县植被覆盖度分类图,定量说明了其变化情况:肇源县农作物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2009...  相似文献   

7.
李和顺  石军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24-2625,2629
利用变化检测技术从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上提取森林采伐区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信息,可以实现对森林采伐的监测。主要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影像差值,对经过校正后不同时相的spot5影像进行植被覆盖变化检测,结果表明,能较好地检测出采伐区变化的地面类型、林班界线,检测出采伐区植被减少的面积与实际采伐面积相比较,精度达到80%以上,检测的效果较好,该方法适用于对森林采伐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采用喀什地区2010、2015和2020年Landsat-TM影像数据,结合GIS技术及植被覆盖度计算方法,分析2010—2020年喀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喀什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林地面积的持续增加以及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分析土地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发现,区域内土地转化以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尤为突出,草地面积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向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发生转化,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源于未利用地、耕地和草地的转化;2010—2020年喀什地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变化幅度较小且主要以中低覆盖度为主。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为例,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提取植被覆盖度,在对比原始影像构建的四端元模型与加入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像构建的五端元模型反演精度的基础上,选择精度更高的五端元模型估算1996、2004、2014年沙县的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其变化及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沙县植被覆盖结构以高植被覆盖度为主导,高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57.87%以上。1996年植被覆盖度最差,1996—2004年,植被覆盖度大幅度上升,增加区域面积比例高达35.15%;2004—2014年,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植被覆盖度下降明显,下降区域面积占8.99%,主要分布在沙县中部和北面片区。从植被覆盖度的景观格局来看,极低、低、高植被覆盖度的破碎化程度低,分布较为集中;1996—2014年,极低、低植被覆盖度的破碎化程度先降低后升高,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2000、2006和2013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ENVI5.0和Arc GIS9.3软件对其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植被覆盖度提取,对比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4年来的植被动态变化,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并探讨了植被覆盖度变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3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高植被覆盖度面积也明显扩张,尤其是人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增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