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岳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南岳森林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分布,以及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缙云山黛湖小流域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缙云山小流域森林土壤的采样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含量的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自然土壤和森林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森林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性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和土壤海拔高度具有相关性;海拔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并从自然环境、母质影响等方面讨论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马鹏  陈刚 《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7-218,223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缙云山小流域森林土壤的采样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含量的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自然土壤和森林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森林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性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和土壤海拔高度具有相关性;海拔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并从自然环境、母质影响等方面讨论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森林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生化强度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对森林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单独用这些指标评价森林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时,存在指标过于简单、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等问题。因此,在进行森林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时,应把上述各项指标及其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说明森林土壤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通海杞麓湖流域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森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与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上处于偏低、缺乏状态;全N含量比较高,速效P属于极缺乏水平.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森林土壤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pH值基本上代表了土壤自然肥力的水平,对土壤肥力有正向负荷;速效K、C/N影响土壤肥力水平,对土壤肥力为逆向负荷.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对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梯度的森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在不同海拔梯度设置标准样地,分层取样,分别测定了土壤pH、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结果表明:1)秦岭火地塘森林土壤理化性质总体变化特征:土壤pH值为5.59~6.65,容重为0.78~1.40 g·cm-3,孔隙度为36.29%~69.04%,有机质含量为16.84~70.14 g·kg-1,全氮含量为0.32~3.05 g·kg-1,全磷含量为0.32~0.69 g·kg-1,全钾含量为15.28~23.24 g·kg-1。2)火地塘地区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随海拔梯度和采样深度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差异性: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pH、容重随土层深度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全磷、全钾含量随土层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7.
<正>嶂石岩地区地处太行山中段,区内地势西高东低,西侧的太行山主脊海拔高度1 700米,其顶部平坦,两侧东陡西缓。西侧连接山西高原,东侧则为高达600~700米的南北向巨大陡崖。陡崖以东的山地由西向东,海拔从1 000米逐级降低到不足200米,地貌类型依次为低山、丘陵和台地。嶂石岩地貌发育模式:崖壁平行后退大地构造上,嶂石岩地区位于华北准地台,地处山西台背斜东侧的太行山隆起带中段,东部以太行山前大断裂与华北断拗交界。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森林土壤酸碱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森林土壤pH变化规律,探讨影响土壤酸碱度的土壤因素,为云南省森林生态发展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102个森林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发生层主要理化指标,探究不同发生层土壤pH值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云南省森林土壤质地多为砂质黏壤土,发育程度在中度富铝化以上;表层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秦岭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现阶段对其物种和植被的研究甚多,而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很少。植被的多样性和多变的环境条件使秦岭地区土壤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为探究秦岭山区森林土壤的养分储量和碳氮指标间的相关性,深入秦岭山脉,分别在垂向不同的林带:松栎林带、桦木林带、暗针叶林带、亚高山灌丛草甸带以80m的垂向间隔各采集样品。分析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活性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但呈现较大的变异性;(2)秦岭地区森林土壤中的水解性氮和有机质呈线性关系,而有机质和全氮、水解性氮和全氮呈现非线性正相关关系(二次模型),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5,为通过一个指标含量预测其他指标含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太白山不同林分土壤肥力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秦岭太白山地区以槲栎、橿子栎、榆树、臭椿、辽东栎和栾树等为优势树种的6种林分林下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阳离子交换量等肥力因子的比较研究,反映了不同林分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对土壤肥力状况影响不同。槲栎林和臭椿林土壤碱解氮含量较高。榆树林土壤的速效磷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树种,0~2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为12.69 mg.kg-1。臭椿林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159.42 g.kg-1)和阳离子交换量(51.54 cmol.kg-1)最高。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特征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自2005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测定了大量的土壤样本。通过对土样有机质化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石家庄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近30a来石家庄地区耕地有机质含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中西部增长迅速、东部增长缓慢;从空间上看,中南部(高邑、栾城等)褐土类耕地有机质含量较高,东部(晋州、辛集)潮土类耕地有机质含量较低,西部和北部山区丘陵地耕地有机质含量居中;粮食高产县(市、区)耕地有机质含量较中低产县(市、区)耕地有机质含量高。通过分析耕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规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石家庄地区耕地有机质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高黎贡山东坡不同海拔高度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利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了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全氮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海拔、土壤深度、植被类型、气温、降水量对土壤有机质有着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在海拔高度25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略有降低再增加;在同一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20 cm土样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20~40、40~60 cm土层土壤呈显著性差异,而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差异不显著;海拔、土层深度、全氮含量、气温、降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植被类型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寒温性灌丛草甸最高。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由于植被生长良好,群落结构复杂,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土壤有机质随气温的增加而减少;随降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主要研究不同海拔庐山土壤的养分含量状况的差别。[方法]选择庐山地区3种典型土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分析不同层次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阐明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差异,以期进一步了解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受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植被类型和凋落物等)和人为因素(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污染等)的影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存在不同尺度的差异。不同海拔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高度成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速效磷含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但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速效钾的含量与高度呈负相关,土壤总体养分含量为山地棕壤山地黄壤山地红壤。[结论]该研究对深入理解山地土壤垂直地带分布规律,提出土壤资源利用改良意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研究得出,本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多在2-5%,各种还田有机物的腐殖化系数约为0.2-0.4。连续4年测定,玉米秸还田形成的新腐殖质的分解速率(r)为0.2458,减半期为2.8年。采用腐殖化系数0.3及新形成腐殖质的分解速率0.2458作为代表值,计算了每年定量加入超过维持原有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所需要的有机质情况下的腐殖质积累速度。据此估测出,本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0.7-0.9%左右的低产田,适当增施化肥使粮食年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每年以其秸秆产量的一半(约350公斤)以上还田,5-6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便可增长到1%以上,从而可以基本满足作物稳产高产对土壤有机质状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林区中部土壤养分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行山林区中部海拔1200—1300m阴坡21年生油松人工林内12块标准地调查材料、林地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含量测定和74株油松样木针叶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了林地土壤氮、磷、钾养分对油松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地等级低的油松人工林分,林地土壤中近期内可利用的养分缺乏,水解性氮和速效磷供应不足,影响了油松林木的生长;林地土壤pH的增高,会降低土壤中速效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平昌县是长江流域生态修复的试点县之一,生态修复区布设在“长治”工程竣工后治理程度较好的小流域内,主要采取封禁治理的措施,加强植被的自我恢复能力。文章选取不同海拔,坡度,坡向,不同林种配置和林分结构的四个径流区进行研究,通过对植被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等的计算分析以及对土壤肥力的测定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径流区其土壤肥力也较高,表现为:群落总体物种多度顺序为:深溪沟>许家沟>涵水沟>国林沟,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深溪沟>许家沟>涵水沟>国林沟,特别是灌草类越多,土壤肥力越好,水土保持效益也越好;(2)生态修复措施后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g/kg以上,对水土保持起到积极的效果;(3)坡度低于15°的凹平坡地,乔木的物种多度低,有机质含量也低。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钟祥市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钟祥市2005年和1981年2次土壤肥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耕地养分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且表现出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总体趋向均一化;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呈类似趋势,总体含量升高;土壤钾含量处中等水平,含钾量高(有效K≥150.0 nag/kg)的耕地已明显下降,总体呈耗减状态;土壤酸化趋势较为明显,尤以旱地酸化突出,土壤有效Zn、Fe、Mn含量较丰富,但土壤有效B、Mo较为缺乏.这些结果可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化学元素P、Ca、K、Mg、Mn、Cu、Ni、Ag、Zn和Pb的含量在红松、落叶松林下土壤中有显著差异,本文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些化学元素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坡下部含量明显高于中部和上部,海拔不同,大量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由于土壤水分的渗透作用,坡度对易流动元素有明显的影响。就土壤而言,大量元素与有机质,表层厚度和枯枝落叶层厚度的关系密切,而微量元素则与土层总厚度,石砾含量有关,这说明,大量元素受土壤生物小循环的作用要比微量元素强烈得多,因此在相关程度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豫北太行山和豫西熊耳山不同海拔高度上进行,通过各不同海拔高度的气象观测和播期试验,文中提出了夏播小麦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品种选择、播种日期和补救措施,为山区人民提供了改善耕作制度和膳食结构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秸秆覆盖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秸秆覆盖可使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增加0.30%-3.52%。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增加2.38%-136.36%,有机质含量增高5.85%-22.50%,也较地膜覆盖相应增高1.42%-51.56%和7.75%。秸秆覆盖增高土壤营养物质的含量后,显著增加树体内的营养物质,分析9种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Fe、K含量增加最显著,前者可比对照高16.61%,后者高52.02%。土壤中P、K、Zn、Fe和树体内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秸秆覆盖的效应显著优于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