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的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因为有60多部茶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因为品茶这一行为在广大国民中的广泛存在,因而,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文化丰富多彩,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及民俗等各传统文化分支,而更重要的是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相关文化凝聚了中国国民的心态、精神追求和性格,因而,研究明清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在明清中国茶文化中,文人品茶所形成的茶文化是最为精彩,最具有时代特色和最能反映国民性。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中国重要的茶产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茶文化脱胎于社会实践和人们的认知,不同民族对茶文化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这是云南地区民族茶文化丰富多彩的主要原因.普洱茶是云南地区的特色茶,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产业.普洱茶为云南地区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云南茶文化的传播提供助力.规模、品种、特色,都是云南普...  相似文献   

3.
陆羽《茶经》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大宇 《农业考古》2000,(2):255-258
陆羽《茶经》的出现是有其一定的哲学、文化和茶饮的基础,并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重大意义,不仅总结了茶叶枝术,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构建了茶文化的基础,赋于茶一种深刻的精神,一种哲学观,一种传统文化中人伦关系的象征,同时还用茶性、茶的礼仪等来规范人生处世修养,表达了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茶经》问世已一千多年,在这其间中华茶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与弘扬,并逐步推向世界,向世界性的精神领域延伸。据统计茶业技术和茶文化的研究著作近七百多种,茶业生产也有了新的科学含量,陆羽也随之被…  相似文献   

4.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1,(2):200-208
在热爱茶与茶文化的中国历代皇帝中 ,乾隆皇帝以茶诗最多而著称。他一生写下的四万多首诗歌中 ,涉及茶字的 ,大略有一千多首 ;而专门的茶诗也有近三百首。可见 ,“君不可一日无茶”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出自乾隆之口 ,决非戏言 ,它融入了乾隆的一种文化意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正是这些日常生活的茶诗 ,最贴切于他的生命意识 ,从而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的“心声” ,表征了他的人生哲学与儒、释、道理趣。明清时期的学者 ,多主儒、释、道三教合一 ,从而形成一种文化风气 ,这即便对乾隆也不无影响。他的人生哲学正是建基并构筑于对儒、释、道思想…  相似文献   

5.
潘城 《农业考古》2020,(2):45-50
长期以来茶文化学术界对茶与艺术领域的研究,往往是对以茶为题材的各种艺术作品的收集,从而进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涉及茶美学方面的研究又往往停留在诸如“精行俭德”“廉美和静”等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道德范畴上。实际上,茶文化的艺术是茶美学的外在表现,而茶美学也正是茶千百年来始终成为经典艺术主题的内在原因。本文在将茶文化艺术分为书画、音乐、雕塑、建筑、戏剧、文学、影视、茶席、茶器九个大类后,通过解读茶艺术作品来探讨茶美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部表现明清风俗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其中对茶文化的描写细腻、文采斑斓,曹雪芹凭着自己渊博的知识,用他的神来之笔,结合典型的人物、环境,将有关功夫茶、沏茶用水、茶具、茶俗等知识融入其中,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同时了解生动有趣的茶文化,给后人以更多烹茶方面的知识。为明清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来名士能品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清朝:郑板桥 茶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是啊,我曾屡次在茶文化史册中读过,也在江南的茶会上见到过表演古代文人雅士"斗茶"的场面……那昂扬的斗志,较真的倔劲,精湛的茶技,让众多的围观者在瞬间里所折服,无疑是在延续着中华茶文化的精彩,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8.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1,(4):207-208
当世界进入高科技、高生产力、高度竞争的 2 1世纪 ;当人类更加关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重视生存环境生活质量 ,追求精神文明文化交流的时候。体现东方文明 ,蕴含和谐精神、道德理念和休闲养生情趣的中华茶文化 ,愈来愈受到世人的欣赏与瞩目。当此之际 ,欣逢陆羽《茶经》定稿问世 1 2 2 0周年 ,令我们分外高兴。陆羽《茶经》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茶书 ,人类茶文化元典。它的内容完整地涵括了茶史、茶学、茶文化全部。《茶经》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高度评价 ,而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意义 ,最重要的价值 ,在于陆羽从我国数千年来对茶叶食用…  相似文献   

9.
冯文开 《农业考古》2004,(2):231-234
北宋时期茶文化相当繁荣,不仅士人茶文化和宫廷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市民茶文化也逐渐兴起。他们对茶的使用价值以及审美意识的差异,形成了五彩绚丽的茶文化,而其中文人阶层的茶诗和饮茶最能体现宋代的茶文化精神。他们以茶入诗打破了唐代诗人以自然意象为题材的圈囿,在此基础上咏茶诗大量  相似文献   

10.
在《茶经》问世一千二百二十八年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将在《茶经》的诞生地举办第10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陆羽茶文化节,这一举措必将极大地推动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这一千二百多年中,研究茶和茶文化的著作层出不穷,茶文化的内涵得到深入的阐发,茶与文化的结合已从诗书画印扩展到小说、诗歌、音乐、舞蹈,几乎涉及到所有文化领域,品茶休闲已经从宫廷、豪门走向市民社会,成为社会时尚。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研究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该是茶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表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一、传承科学精…  相似文献   

11.
刘德清 《农业考古》2007,(2):114-117
咏茶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它题咏茶事,抒写茶趣茶兴,是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素来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龙凤盛世”,反映文人幽情雅致的咏茶诗,勃然盛行于宋代诗坛。一代文宗欧阳修,生活在茶文化兴盛的北宋中期,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就有一些咏茶诗。  相似文献   

12.
中华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历史茶文化尤其是历史典故,大多需要重新解读,只有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有针对性且有说服力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能扩大其在世界范围的价值认同。基于此,本文以“以茶代酒”为例,将其置于茶和天下的语境下,在重温这一历史典故的基础上,从增加中华茶文化魅力,促进历史茶文化的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以茶代酒的当代价值或中华茶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体现,并根据全球化与茶文化传播的需要,从增强自信性、构建“同型性”、抢占先机性、设计备选性等方面,提出了如何通过以茶代酒,推动中华茶文化核心价值实现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茶禅一味"考辨浙江省湖州市博物馆潘林荣"茶禅一味"是中国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特质,其中既道出了茶与禅宗的密切关联,同时在某种意上说也包涵了中国士大夫对茶文化内在精神的深刻把握。然而,也许是"茶禅一味"之说流传久远,且又"语焉不详",抑或是时过境迁...  相似文献   

14.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4,(4):219-222
近来撰写古代茶书评析,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茶书的成书年代,从而揭示其在茶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翻检手头的几种茶文化著作,发现诸书关于明代一些茶书的成书时间,却互有不同,有的虽然一致,但也存在问题.这几种茶文化著作是: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其附录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茶书提要),其附录布目潮风<(中国茶书全集)解说>(以下简称全集解说),其附录余悦、周志刚<中国古今茶书简目>(以下简称茶书简目);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点校注释<中国古代茶叶全书>(以下简称茶叶全书);朱世英、王镇恒、詹罗九主编<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以下简称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对中国的文化、经济等领域有着积极的贡献,茶文化对人的意识形态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德育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茶性、茶道、茶德三个方面阐述了茶文化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愚鲁 《农业考古》2001,(2):138-140
近年来 ,全国各地掀起了蓬蓬勃勃的茶文化运动……可以说 ,自 184 0年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近代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涉及面如此广泛深入的茶文化热 ,这是以使举国上下为了茶文化而奔走呼吁的万千茶人欣喜万分。茶文化的内涵丰富 ,功能广泛 ,渗透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至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不仅具有民族文化特征 ,而且具有文化史价值 ,对探索民族个性、心理趣向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意义。茶经的行世 ,代表了茶的精神文化形成的奠基 ,茶文化能够自成一体并成为华夏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则是因为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本质相谐相合。在特定…  相似文献   

17.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2):205-213
一.茶书定义与分类茶书定义典籍本指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茶文化典籍是指古代记载有关茶文化内容的图书,简称为茶书。茶书是指专门论述茶叶种植、加工、冲泡、品尝的古代茶学著作,也包括许多专门论述历代茶政、茶法和茶叶贸易的著作。但后者大多属于社会经济史和法制史范畴,如宋代的《本朝茶法》、《茶法易览》和明代的《茶马疏》、《茶马志》、《历朝茶马奏议》等,与茶艺专业没有直接关系,故就专门学习茶艺的作者来说,可暂不涉猎此类茶书。古代还有一些农学著作,如唐代《四时纂要》、元代《王祯农书》、明清的《农政全书》…  相似文献   

18.
前言茶人文遗产亦即茶文化遗产,相对于茶自然遗产,包括茶物质文化遗产及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神农时期茶的使用价值被发现和利用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演化、传乘至今的丰富多彩的茶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充沛的创造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理念和审美情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弥足珍贵的茶文化资源如能得到合理的保护便可获得永世的保留,为茶经济注入文化内涵,促进茶文化与茶经济的融合,有利于我国茶经济的发展和茶文…  相似文献   

19.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0,(4):106-107
一、茶浴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所涵盖的面极广,包括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例如茶话、茶诗、茶文、茶联、茶书、茶俗、茶德、茶艺、茶具、茶馆、茶食,以及茶与名人、茶与健康、茶与贸易、茶与宗教、茶与戏剧、茶与音乐、茶与美术等。而茶浴也是诸多茶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茶浴及其重要意义。用茶汤沐浴,在我国南部山区人民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为普遍。研究表明,早在殷商时期,居住在福建武夷山九曲溪一带的闽越族就流行有一种洗岩茶浴的习俗。茶浴,说起来比较简单,就…  相似文献   

20.
宜宾茶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宜宾就已进入先进的农耕稻作文化与青铜文明时期。据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载:其地(巴)东自鱼腹(奉节),西至道(宜宾),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北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鱼、盐、铜、铁、漆、茶……树有荔枝、蔓有辛,园有芳香茗,给客橙葵。可见宜宾种茶历史悠久。一、宜宾早期的茶文化宜宾茶文化源远流长,其种茶历史溯及先秦。据《华阳国志》载,公元134年,屏山始种茶树,最晚时限距今已近2000年。明清学者顾炎武《日知录》称:“秦人取蜀,始有茗饮之事。”唐代陆羽《茶经》言:茶者,南方嘉木也……巴山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