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历史时期浮梁(即今景德镇)的瓷与茶,学术界研究成果已经汗牛充栋。在浮梁瓷、茶景观研究方面,近数年来詹嘉、江凌、李松杰等也已取得一些成果。但到目前,学术界尚无人对浮梁瓷、茶交通景观作出较为全面的研究,有鉴于此,特写作本文。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浮梁因茶而起也因茶而落,浮梁的兴盛与衰落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浮梁悠久的茶文化深深地扎根于浮梁的古村落之中,浮梁古村落与茶文化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结合。本文正是在茶文化这一独特的视角下,来探讨浮梁古村落保护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3.
文化生态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文化主体内部不同因子之间的联系.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也是中国生态文化的重要符号.本文以浮梁茶文化为个案,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研究浮梁茶文化景观的发展变迁,以期探究浮梁茶文化发展背后的各种文化生态因子,为中国茶文化研究和浮梁茶文化的发展传承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12,(5):335-338
江西的茶文化发展空间巨大,这不仅体现在茶产业本身,也不仅体现在基于茶产业前提上而兴起茶文化;更体现在可将其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逻辑地联结起来,而这一联结点就是江西最为著名的瓷产业与瓷文化。因而,将江西建设成文化大省,这项重要的茶瓷互动文化产业就大可  相似文献   

5.
素有"瓷之源,茶之乡"美誉的江西省浮梁县,境内群山环抱,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9.2%。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完美的生态环境,成就了浮梁茶"朝朝出贡品,岁岁产好茶"的经典品质。随着浮梁茶品牌力的不断提升,浮梁茶品牌价值从2.03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14.56亿元,进入全国区域品牌的第一方阵;同时,一批诸如浮瑶仙芝、浮红、崖玉、昌南雨针、孚钉等系列的浮梁茶产品也屡获大奖。2018年秋天,农百记者到浮梁县来了一场与茶的相遇,采访了做茶事做到极致的昌南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益青。  相似文献   

6.
产业聚落景观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象征。在景德镇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茶业聚落景观和瓷业聚落景观两大产业聚落景观的良性互动,形成了景德镇(古代浮梁)地区文化景观的多样发展性。本研究通过对茶业聚落景观和瓷业聚落景观的良性互动,以符号学研究的视角,来构筑古代景德镇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蔡定益  肖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167-10169,10213
论述了景德镇瓷业的崛起中重要的茶文化因素,主要是唐代开始饮茶风气的兴起、唐宋浮梁(今景德镇)及其周边茶业的兴盛、唐宋到明清饮茶风尚的变迁以及一些著名茶人对景德镇瓷的推崇。  相似文献   

8.
浮梁在中国是著名茶乡,茶叶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景德镇为著名瓷都,建镇已逾千年,生产的陶瓷茶具对中国以致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浮梁在唐武德四年(621年)建县后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景德镇一直是其下辖之一镇,1949年后景德镇建市,浮梁逐渐成为景德镇下辖之一县,但不管行政建制如何变化,浮梁和景德镇密不可分,实际一直是一个整体。本文试就景德镇·浮梁二十多年来茶文化之建设及茶文化旅游之发展作一梳理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在诗文中写到的江州(今九江)、庐山之茶文化元素。"前月浮梁买茶去"为唐代浮梁茶市留下了确切记载;名人开山种茶且自记于诗文,白居易为第一人,体现出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其情其景可书可演。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活动的茶文化研究不仅是对茶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丰富和重新诠释,更是从茶和茶文化这一角度深层次挖掘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生活的精神内核。通过分析茶文化与茶类植物、园林泉水、园林建筑、园林活动等的密切关系,结合种茶、采茶、制茶、泉水、煮茶、品茶、茶诗、茶画、茶联、茶类景题等文人园林活动,发掘茶文化对古典园林、文人气质、文人生活的影响,来延续园林精神和茶文化传统,彰显园林文化和茶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创造出富有禅意的园林茶景观。进而提升园林意境,提炼文人气质,扩大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播效应,以达到名茶与名泉、名园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南湾湖茶岛以中国茶文化,以信阳茶文化为载体,通过游客亲身参与茶文化体验、茶文化展示、茶文化观赏互动、茶文化产品销售的方式,充分满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知觉的享受,使游客入茶岛、近自然、亲山水、品文化、怡心情,使茶岛成为具有特异性的主题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南湾湖     
<正>南湾湖茶岛以中国茶文化,以信阳茶文化为载体,通过游客亲身参与茶文化体验、茶文化展示、茶文化观赏互动、茶文化产品销售的方式,充分满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知觉的享受,使游客入茶岛、近自然、亲山水、品文化、怡心情,使茶岛成为具有特异性的主题文化  相似文献   

13.
唐代以来,茶叶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品之一,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浮梁茶。宋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浮梁茶叶外销的主要途径。明末清初,欧洲逐渐成为中国包括浮梁在内茶叶外销的主要对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茶运销到西欧,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将茶运销到俄国。民国时期,由于丝绸之路上茶贸形势的变化,浮梁茶业趋于衰败。  相似文献   

14.
话说浮梁茶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远在汉朝就有僧人采茶。自唐代开始,浮梁就盛产茶叶了,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各地产茶数量多少不一,以浮梁出茶最多。”又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700万驮,税15万余贯”。当时的浮梁,茶多,茶好,再加上水陆交通发达,故成为我国茶叶的集散地之一。一些商贾富豪,云集浮梁,争购茶叶,转运销售。茶叶销售分为两路:一路走水运,一路走陆运.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诗中曾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据史料记载,那时的西域一带(今西北、华北各地)从浮梁运销的茶叶达十几万驮之多,《敦煌变文集》中的《茶酒论》即记录了  相似文献   

15.
江西的茶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至少从汉代开始,庐山的僧人就开始种茶。唐代陆羽曾在江西生活过几年,他的《茶经》就记载婺源山区生产茶叶。陆羽还品评过全国20处著名泉水,其中第一泉、第六泉在庐山,第八泉在南昌郊区。白居易的《琵琶行》提到商人赶去浮梁买茶,说明当时江西已形成茶叶贸易中心。唐代的诗人郑谷、宋代诗人欧阳修、曾巩、黄庭坚、杨万里、朱嘉都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明代朱权的《茶谱》中所记载的茶道,对日本的茶道产生过深刻影响。明清时期在采茶歌、采茶灯基础上形成的采茶戏尿是戏剧史上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朵…  相似文献   

16.
冯文开 《农业考古》2004,(2):231-234
北宋时期茶文化相当繁荣,不仅士人茶文化和宫廷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市民茶文化也逐渐兴起。他们对茶的使用价值以及审美意识的差异,形成了五彩绚丽的茶文化,而其中文人阶层的茶诗和饮茶最能体现宋代的茶文化精神。他们以茶入诗打破了唐代诗人以自然意象为题材的圈囿,在此基础上咏茶诗大量  相似文献   

17.
论唐宋时期的浮梁茶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茶业勃兴于唐代,在此之后成为经济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唐宋时期的浮梁茶曾有较大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但至今无人作出较为全面的论述,因此本人不揣浅陋,写作此文,以期抛砖引玉.有必要说明的是,在此论文中所述浮梁茶定义不限于饶州浮梁一县所产,还包括邻境歙州的祁门、婺源二县以至更广阔的地域,其中原因在下文中会有具体阐述,将浮梁茶作此定义不一定严谨,但方便了行文叙述.  相似文献   

18.
<正>在这茶香四溢、山花烂漫的美好季节,"中国茶文化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江西名茶论坛"隆重开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江西省人民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省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们表示诚挚的欢迎!江西茶叶发展的历程,不仅孕育和积淀了深厚的江西茶文化,同时也为江西茶文化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江西产茶历史悠久。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庐山僧侣劈岩削谷,取诸崖壁间栽种茶。"唐代,江西茶叶的发展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当时的浮梁、婺源一带,不仅是  相似文献   

19.
王旭烽 《农业考古》2015,(2):206-209
随着茶文化的日益盛兴,科技文化含量的日益增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广泛,茶科研资源的旅游开发越来越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探讨领域。本文以龙冠公司展示馆茶文化互动呈现为例,分析了茶科研资源旅游开发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相传第一个发现和利用茶的人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后茶文化历经茶道大行的唐朝,举国皆饮的宋朝,再经由明、清二朝的渲染,逐渐积攒成一部沉甸、厚实的文化史。茶代表着清淡、高雅、闲适、自然,这无疑与古代文人雅士孤洁自傲的性格不谋而合。他们品茗论诗,融茗于画,体味着醇和甘美、古朴质雅的韵致,挥洒着潇洒自如的文思。不论是《茶经》、《茶赋》、《茶录》等专门写茶的文章,还是与茶有关的诗句“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