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23个晚稻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长沙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土壤酸化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并比较了品种耐酸性差异。结果表明:(1)各品种在普通大田产量为5226.6~9202.1 kg/hm^2,在酸化大田产量为3643.2~7714.8 kg/hm2,品种间差异显著;(2)与普通大田比较,酸化大田条件下岳优6135、华优18、金优284和Ⅱ优46产量提高,增幅为3.24%~26.33%,其他品种产量均下降,降幅为2.04%~56.79%;(3)根据产量变化的显著性,供试品种可分为3种类型,五丰优 T025、荆楚优148、岳优6135、深优9586、湘丰优103、中优288、农香18、汕优432、Ⅱ优6号和中9A /R10402属酸性敏感型,五优308、准两优608、丰源优227、丰优1167、丰源优299、T 优272、中9A /R9963属酸性中间型;岳优9113、金优284、深优9588、华优18、Ⅱ优46和Ⅱ优3027属酸性迟钝型。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5,(3):42-45
为筛选出五丰优T025在红壤稻田上的合理栽培方式和施氮量,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双季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栽培方式下,产量以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但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氮素农学利用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逐渐下降;同一施氮水平下,产量以人工插秧高于抛秧,氮素农学利用率以抛秧高于人工插秧。五丰优T025适宜的栽培方式为人工插秧,适宜的施氮量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6,(3):58-63
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在典型的红壤稻田研究施氮量和直播量对超级杂交稻五丰优T025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五丰优T025的群体分蘖数和有效穗影响较小,但不同直播量处理间的群体分蘖数和有效穗差异显著。随着播种量增加,有效穗和产量相应增加,以施氮量180 kg/hm~2、播种量37.5 kg/hm~2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达10.65 t/hm~2。施氮有利于五丰优T025对氮、磷、钾的吸收,但随施氮量的增加,氮磷钾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率降低。合理增加直播量、减少施氮量可保证五丰优T025的产量,同时提高其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五丰优T025在红壤稻田上的合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本试验以天优998为对照品种,在典型的红壤性水稻土设置了氮肥用量与种植密度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氮密互作条件下五丰优T025的茎蘖动态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氮密互作下五丰优T025和天优998的分蘖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在移栽后60 d(齐穗期),五丰优T025每m^2有效分蘖328个,天优998为349个;不同氮肥用量的分蘖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分蘖数均存在显著差异,与低密度处理(D21)相比,五丰优T025 D26和D32处理每m^2分蘖数分别增加了13.8%-33.1%、6.4%-11.1%,天优998分别增加30.1%-34.9%、5.7%-12.1%;五丰优T025和天优998均以N180D32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0 719.0 kg/hm^2和9 682.7 kg/hm^2;与天优998相比,五丰优T025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明显要高,由于有效穗数与产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五丰优T025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来实现水稻增产。在南方红壤稻田上,五丰优T025的合理氮密配比为N 180 kg/hm^2、栽插密度32万丛/hm^2。  相似文献   

5.
杂交晚稻新组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已经审定和即将审定的10个杂交晚稻新组合进行比较试验,为筛选适宜桃源县双季晚稻栽培的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筛选出钱优0506、五丰优569、丰优华占、深优9586、五丰优103五个组合,与对照岳优9113比较增产达显著水平,且抗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好、秧龄弹性较大,可在桃源县作双季晚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盆栽方法,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设置了4种光照条件和3种施氮水平,研究了光照条件和施氮水平及其互作对超级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的产量受到光、氮及其互作的影响,在不遮光条件下,随施氮量提高产量呈增加趋势;在遮光条件下,随施氮增加产量下降,且随着遮光程度的提高,产量呈持续下降趋势。遮光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延长,粒叶比降低,有效穗数及总粒数减少,枝梗及颖花退化率增大,物质生产量下降,产量降低,表明在弱光条件下应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7.
2011和2012年,采用再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和五丰优T025为材料,在31.20万丛/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淦鑫688不施氮时,RS/IS(行株距比值)为2.0和2.8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比值为5.0和1.3的处理;在施氮时,RS/IS为5.0和2.0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2.8和1.3的处理。五丰优T025不施氮时的产量表现为RS/IS为1.3的处理显著高于5.0和2.8的处理;而在施氮时表现为RS/IS为5.0的处理显著高于2.0和1.3的处理。施氮时,RS/IS为2.0的处理提高了氮素积累总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而RS/IS为5.0的处理降低了籽粒需氮量;不论施氮与否,两个品种在RS/IS为2.0时,倒1至倒3叶的基角、开张角和叶长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给双季晚稻节水栽培技术体系提供基础依据,在遮雨棚条件下进行晚稻盆栽试验,选取8个晚稻品种进行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处理,比较品种间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株高以及叶片脯氨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时期受水分胁迫时,其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株高存在显著性差异,品种间叶片脯氨酸积累则没有显著性差异。抗旱性相对较强的品种是湘丰优9号,湘丰优103、丰源优272、岳优9113和T优207次之,岳优6135和深优9586是抗旱力相对一般的品种,抗旱能力较差的品种是丰源优299。因此,在易受旱双季稻地区选用抗旱能力强的品种湘丰优9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株两优819和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稻米品质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使超级早稻显著增产,株两优819增产的原因是提高了每穗粒数,而陆两优996增产的原因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2)两组合N 225 kg/hm2处理较N 150 kg/hm2处理显著减产;(3)两组合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4)超级早稻产量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与粒叶比呈负相关;(5)随施氮量增加,两组合的氮素累积量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生理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本试验条件下,施N150 kg/hm2能使超级早稻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获得较高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养分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水稻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均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合理的氮肥运筹能促进各养分的吸收及转运。在本试验条件下,随分蘖肥比例的提高,孕穗期至成熟期水稻叶片及茎鞘各养分转运总量和穗部来源于叶片及茎鞘各养分转运的贡献率均有增大的趋势。孕穗期至成熟期叶片和茎鞘氮、磷、钾养分转运量最高分别达17.1%、21.2%、14.8%。在纯氮用量为195 kg/hm2时,基肥、蘖肥、穗肥最佳施肥比例为5∶2∶3。  相似文献   

11.
浏阳烟区烟后晚稻适宜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品种为材料,在湖南浏阳烟区开展烟后晚稻适宜品种筛选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在7130~9938 kg/hm2之间;(2)供试品种全生育期差异显著,在115~132 d之间,从安全齐穗考虑,烟后水稻全生育期应在125 d之内;(3)本试验条件下,适合作烟后晚稻种植的品种有两类:一类是生育期短(115 d左右)、分蘖能力较强、穗型中等(150粒左右)的品种,如深优9588;一类是生育期居中(120~125 d)、分蘖能力一般、穗型较大(200粒以上)、千粒重较大(27 g左右)的品种,如T优272。  相似文献   

12.
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材料,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施氮量300 kg/hm2、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7∶3),分别设计6个侧深施肥处理[基蘖氮肥为常规施肥处理的100%(T1)、90%(T2)、85%(T3)、80%(T4)、75%(T5)及70%(T6),穗氮肥量同CK],探讨侧深施肥对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个品种产量分别提高了9.49%和8.23%,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同时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未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T3处理2个品种产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是一种优质稳产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试材,探讨了减氮密植对常规粳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粳9108和南粳5718在T1处理(较常规栽培减氮10%、增密15%)下的产量与CK(常规高产栽培)条件下基本持平,在T2(较常规栽培减氮20%、增密30%)和T3(较常规栽培减氮30%、增密45%)处理下的产量则较CK显著下降;T1处理下参试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与CK相当,T2和T3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群体颖花量与CK相比显著下降,结实率和千粒重亦低于T1处理和CK。本研究表明,适宜减氮密植处理可以实现常规粳稻节氮、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4.
以6个生育期不同的晚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品种对不同氮肥运筹比例的响应。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在基蘖肥∶穗肥为7∶3时的产量高于6∶4时的产量,而中、迟熟品种中既有在7∶3时表现为产量较高的品种,也有在6∶4时表现为产量较高的品种。而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不同生育期晚稻品种间的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与品种熟期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地主推品种甬优9号为对照,引进10个品种在福鼎市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优华占、泰丰优2098、泰丰优3301、泰丰优656、五优308、天优998、深优9775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在福鼎市作晚稻种植。总结了表现较好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叶片光合特性、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特征,以Q优6号(V1)、宜香优2115(V2)为材料,于2019年在贵州省黄平县进行了不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在孕穗期,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单位叶面积氮含量(Narea)呈上升趋势,表观光量子效率(AQE)、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除N0处理外)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光补偿点(LCP)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表现相反;在抽穗期,气孔导度(Gs)、LCP和Narea呈先升后降趋势,而PNUE呈相反趋势。每穗粒数和实际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有效穗数呈上升趋势,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在孕穗期,Q优6号的Pn、Narea和AQE呈先升后降趋势、Ci与之相反,宜香优2115的Pn、Narea和AQE呈上升趋势、Ci呈下降趋势;在抽穗期,两个品种的Narea均呈上升趋势,LCP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此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个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变化趋势一致,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呈下降趋势,实际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两个品种间,水稻孕穗期的PNUE,抽穗期的Pn、Narea和PNUE,以及千粒重和结实率均为宜香优2115显著高于Q优6号,每穗粒数和实际产量表现相反。在本试验条件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Q优6号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88.13 kg/hm2,最高产量可达13 237.89 kg/hm2;宜香优2115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07.16 kg/hm2,最高产量可达10 027.35 kg/hm2。总的来说,在75~225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能促进叶片气孔张开和吸收CO2参与光合作用,促进CO2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物,同时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进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