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15,(7)
为提高母猪繁殖成活率,采取缩短母猪繁殖周期、提高窝产活仔数、降低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和加强免疫的综合措施,以达到提高养猪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玉梅 《畜禽业》2005,(6):24-25
母猪的繁殖力主要包括年产窝数与窝均断奶仔猪数2部分,其中决定年产仔窝数的是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决定断奶窝仔猪数的是窝产活仔猪数和断奶前死亡率。因此,要提高母猪的繁殖力,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作者搜集整理了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米泉种猪选育基地2005年—2006年完整的母猪发情配种记录和产仔记录。对母猪不同胎次、配种次数对断奶日龄与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出生重及断奶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胎次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第一胎繁殖成绩较低,以后逐渐提高;母猪初次配种对其产仔数方面有较大影响,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稳定。而在排除繁殖障碍等疾病的前提下,泌乳期长的母猪该胎次仔猪断奶重显然高于泌乳期短的;平均断奶重随断奶日龄的增加显著提高(P<0.01)。在仔猪成活方面,断奶期长的仔猪成活数也明显高于断奶期短的仔猪。  相似文献   

4.
朱丹 《畜禽业》2013,(5):50-51
哺乳期母猪管理的重点就是保证母猪安全分娩,多产活仔,促进母猪产后泌乳,同时要降低母猪断奶失重幅度,维持正常体况,以便断奶后及早发情,再次配种繁殖;还要确保仔猪健康发育,快速生长。文章介绍了产房管理这一关键生产环节的营养、保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在凉山州会理县选取经风土驯化后推广的LY杂交母猪与会理县本地土母猪各200头,进行了为期3年的繁殖性能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初产母猪或经产母猪配种分娩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结果均显示为LY母猪高于本地母猪,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LY窝产仔数较本地高1头(P<0.05),年产窝数LY母猪高于本地母猪,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果表明LY杂交母猪繁殖性能优于会理县本地土母猪。  相似文献   

6.
母猪的繁殖力主要包括年产窝数与窝均断奶仔猪数2部分,其中决定年产仔窝数的是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决定断奶窝仔猪数的是窝产活仔猪数和断奶前死亡率.因此,要提高母猪的繁殖力,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母猪繁殖生产水平发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猪场的效益,为促进母猪产后消炎康复,在生产中充分发挥出繁殖性能,项目技术组集成了产后母猪保健技术。实验开展保健技术对母猪繁殖生产情况进行对比试验,以分析技术对猪场母猪繁殖水平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采用母猪保健技术后的母猪的正常发情率、情期受胎率、受胎分娩率分别比未采用的母猪提高7.13个百分、9.53个百分点、14.29个百分点,平均窝产总仔数、窝产健活仔数分别多0.95头、1.14(均差异显著P0.05),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5,(9)
<正>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不断发展,如何养好母猪,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成为养殖者关心的问题。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母猪哺乳期和母猪断奶到再配种的间隔时间,提高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和仔猪成活率,才能达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饲养母猪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做好以下措施。1做好母猪繁殖障碍防治在养猪生产中,以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畸形胎,  相似文献   

9.
怎样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传甲  郭鹏 《畜禽业》2004,(6):36-38
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生产全局的重要指标,多种因素造成繁殖力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就必须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1繁殖力与养猪生产饲养种猪的主要目的是繁殖仔猪,提供猪源,母猪年生产力是指1头母猪1年内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制约母猪年生产  相似文献   

10.
二元母猪所产的三元杂交猪瘦肉率高,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但与本地母猪相比,由于很多农户对二元母猪缺乏必要的饲养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从而导致二元母猪屡配不孕、产仔胎次少、窝产活仔数少及仔猪初生重小等。笔者就影响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入手,浅谈提高二元母猪生产性能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引进的新加系大约克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新加系大约克母猪适应性强、产仔率高,3~5胎窝产总仔13.00只,窝活仔为12.50只;二世代初产母猪窝产总仔11.55只,窝活仔达10.78只。而且新加系大约克母猪泌乳力强、哺乳率高,第2胎仔猪21日龄窝重为70.85kg,断奶成活率为96.2%。  相似文献   

12.
<正>(上接第9期)9仔猪的早期断奶、营养和管理仔猪生产是整个养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当今养猪科学的一大革命便是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利用率而推行的仔猪早期断奶新技术。欧美养猪业中,21日龄断奶已很普遍,2周龄断奶也已在积极推广中。但是,随着  相似文献   

13.
如果母猪在适当的时期获得适宜的能是量和营养,则在整个繁殖利用年限将保持较高的断奶仔猪数。头胎母猪对营养缺乏极为敏感,尤其哺乳期缺乏营养。头胎母猪哺乳充足的氨基酸摄入非常重要,这是由于过多的体蛋白消耗会延长断奶到发情间隔(WEI),并影响其后的窝产仔数和繁殖性,有可能使母猪在生产中被淘汰。头胎和经产母猪全蛋白和体脂肪严重和持续的缺乏将影响产仔数,如持续几个繁殖周期,则严重影响母猪一生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14.
蓝荣庚 《畜禽业》2012,(7):10-13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高温季节洋二元杂种初产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0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5个赖氨酸水平组(1.35%、1.25%、1.15%、1.05%、0.95%),但饲粮的净能均为9.68MJ/kg,并且均在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1.7kg/t使其各组日粮的氨基酸比例一致(各组日粮中额外添加合成的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9:20:65,饲粮均制粒为4.0颗粒。),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饲养到3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21.8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夏秋季节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30±5℃),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合成L-赖氨酸1.7kg/t和适宜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21.85%(赖氨酸1.35%)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刘桂菊 《畜禽业》2012,(5):40-41
<正>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不发情,是目前瘦肉型品种及其二元杂交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繁殖障碍问题。引起断奶母猪乏情的原因很多,特别是养猪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其乏情表现形式与以往比较又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不是顽固性的终生乏情,都可治愈。  相似文献   

16.
<正>在规模化养猪条件下,提高母猪繁殖力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前提,母猪的窝产仔数、断乳全窝重、年产仔胎次是衡量母猪繁殖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我们在规模猪场中从决定母猪繁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酵母硒能否改进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酵母硒的添加量是否能进一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先选择血缘相同、体重相近、妊娠日期接近(妊娠84~86d)的长Х大母猪15头,在其日粮中分别添加0.3mg/kg亚硒酸钠、0.2mg/kg酵母硒、0.5mg/kg酵母硒,比较平均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初生个体重和断奶个体重。结果表明平均初生窝重、平均断奶窝重、初生个体重方面,酵母硒组与无机硒组相比有所提高、。断奶个体重,高水平的酵母硒组极显著的高于其它2个处理组,高水平酵母硒组母猪泌乳力也较无机硒组和低水平酵母硒组极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母猪的繁殖效率是衡量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据统计,2009年全国平均1头母猪年产健壮活仔仅13.8头,严重影响我国养猪的生产效益。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证明,对母猪进行科学有效的繁殖调控措施,可达到提高繁殖效率和总体生产效率的目的。母猪的繁殖调控是指通过各种技术和管理手段,人为地调节和控制猪的繁殖过程或繁殖过程的某些环节,从而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规模猪场必须精确控制影响母猪繁殖的各个环节,如母猪  相似文献   

19.
<正>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生产中挖掘母猪生产潜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仔猪早期断奶可节约母猪饲养成本、提高母猪年产胎次、提高分娩舍利用率,减少仔猪感染母猪病原机率,仔猪早期断奶技术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接受。但在生产实践中,实行仔猪  相似文献   

20.
李永前 《畜禽业》2013,(6):33-34
<正>母猪的生产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其生产的好坏,是以母猪的年生产力,即母猪每年所生产的断奶仔猪数来衡量的。另外,猪属多胎动物,在养猪生产中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的重要技术措施。为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及产仔数,在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