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射孔是造成套管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评价井下射孔套管的剩余强度,结合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建立了井下套管射孔应力状态测试方法。利用套管射孔磁记忆检测信号梯度峰峰值归一化作为射孔对套管损伤的评价特征值,建立了套管射孔磁记忆检测数据处理模型。在此基础之上研制出井下套管射孔应力状态测井仪,实现了对井下套管射孔损伤的量化识别。结果表明,套管射孔磁记忆检测信号梯度峰峰值能够反映套管射孔应力状态变化,井下套管射孔状态测井仪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套管腐蚀降低了套管的强度,是引起套管损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Ansys软件中“单元生死”功能模拟了腐蚀因素对套管强度的影响,结合乾安油田套管腐蚀环境测试结果及套管腐蚀形态和套管损坏时间等现场统计资料,绘制了套管腐蚀后剩余强度在不同区块的降低幅度图版,为油田预防套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油田钻井过程中套管因受内压发生爆破、严重影响钻井工作效率的问题,针对套管-水泥环局部缺失-地层系统,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套管抗内压初始爆破强度,即套管任意一点的Mises应力刚好达到套管材料的抗拉极限强度时套管内壁面上施加的内压值。研究了水泥环不同周向缺失量和5种地层围压组合下对6种壁厚的无磨损套管抗内压初始爆破强度的影响,并预测了套管的抗内压初始爆破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套管-水泥环局部缺失-地层系统,当水泥环缺失量不大时,套管的外壁最先达到抗拉极限强度;当水泥环缺失量大于某一个值时,套管的内壁最先达到抗拉极限强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井下射孔作业对管柱轴向移动的影响,基于爆炸冲击波理论,运用瞬态动力学计算软件DYTRAN模拟射孔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递过程,确定套管柱轴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井底反射回的冲击波到达井口时,井口处有最大的压力值,当爆炸源的最大瞬时压力为184MPa时,管柱的最大轴向位移可达到0.93m,必须考虑管柱上窜对井口装置的冲击作用.该研究初步探讨的射孔作业对管柱的影响,将为完善管串结构的设计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射孔时射孔枪与套管不居中,导致各相位射孔孔眼控制的渗流区域大小不一,且孔径差异大。为实现水平井偏心射孔孔眼一致,采用了等孔径射孔代替传统的超深穿透射孔。借助热流场和渗流场在数学描述上的相似性,利用ANSYS仿真分析了水平井偏心和不偏心状态下的超深穿透和等孔径射孔完井油气产能比。对比发现,偏心射孔对产能比的影响可忽略,在等同边界条件下,穿深更深的超深穿透射孔完井比等孔径射孔完井产能比提高12.41%;进一步地,穿深0.956m的等孔径射孔较穿深0.78m的等孔径射孔完井产能比提高13.09%,说明穿深比孔径对水平井射孔完井产能比的影响更大。虽然等孔径射孔可实现水平井射孔孔眼一致,改善压裂效果,但为了提高油气产能比,进一步提高射孔穿深仍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弹性力学知识,分析推导了单、双层套管-地层完备系统力学模型计算公式。华北油田某井场实例计算中,用Matlab软件求解出了具体问题的数值解并绘制出了单、双层套管-地层完备系统应力变化曲线。对比3种不同套管-地层完备系统应力变化的特征,发现套管各个接触面上径向应力连续,周向应力不连续,其中,双层套管中间环为液体的地层完备系统,径向应力变化更加平缓,在双层套管中将中间环改为液体可以预防套管损失变形。这些研究将为以后探究套管-地层完备系统,合理地进行井身套管结构强度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流变性地层的流动导致大量的套管被挤坏的情况,推导了套管-水泥环组合体在非均匀载荷下的应力计算公式,并建立了套管-水泥环组合体强度模型。以套管内壁的有效应力和组合体工程造价为目标提出了流变性地层套管-水泥环组合体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3种类型的优化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组合条件下的套管-水泥环组合体承受非均匀载荷的能力及其相对应的工程造价,优化的结果能够较好地指导套管-水泥环组合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石油套管在矿化度严重的地层中容易腐蚀.腐蚀基本特征为点蚀,腐蚀形状大多呈类椭球体形.套管腐蚀以后壁厚减薄,点蚀会产生应力集中,降低了套管的强度,对油田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以P110套管为研究对象,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套管腐蚀后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研究表明,套管腐蚀后在分别受均匀内压和外压作用时,最大Von-Mises应力与应变值均发生在套管腐蚀坑内壁处,且2种压力作用时的最大Von-Mises应力与应变值相差不大;随着套管腐蚀程度的变化,在分别受均匀内压和外压作用时,套管最大Von-Mises应力值和应变值的变化规律相似;影响套管强度的主要因素为腐蚀坑深度,即随着腐蚀深度的增加,套管的抗压能力明显降低,套管的开裂压力越来越小,且内压和外压作用时的开裂压力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9.
由于盐膏层岩石具有蠕变特性,导致盐膏层钻井、完井工艺复杂,造成井下套管损坏率高;本文采用岩石模拟伯格斯模型,研究了非均匀地应力下蠕变地层套管径向应力、最大等效应力和套管安全系数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地层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水泥环模量和泊松比、非均匀载荷系数、内压等工程和地质因素对套管应力和载荷的影响规律,为蠕变地层中套管强度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穿越公路,铁路埋地管道的结构型式为有套管和无套管两种。详细讨论了这两种型式管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给出了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在强度和钢度的验算方面提出了新看法,通过实例分析,认为穿越钢管道在满足规范要求最小壁厚限制时,通常不会发生横截面的弹性失稳,即刚度控制的实质为强度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分簇射孔技术是页岩气水平井多段、分段压裂完井工艺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分簇射孔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基于分簇射孔工艺技术原理,重点阐述并分析了分簇射孔工艺中配套的相关技术,包括连续油管射孔、复合桥塞与射孔联作、多级点火控制、分簇射孔器、泵送工艺参数优化、高压动密封防喷以及管串丢手释放和安全起爆监测等配套工艺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分簇射孔工艺技术安全适用性,对页岩气水平井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薄壁套管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固有频率;用谐响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共振频率内铣削加工时薄壁套管所受到的应力及变形;用瞬态动力学方法分析了薄壁套管在铣刀走刀过程中的铣削力位移变化。研究表明,薄壁石油套管的铣削加工需要专用工装夹具以及特殊装夹方法,且铣削参数的选取应尽量避免在共振频率区域内;走刀过程中薄壁套管的最大位移、最大应力均满足材料强度及铣削加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田渗透率低,油层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超前注水正是针对低或特低渗透油层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及油层具有弹-塑性变形等特点而根据非达西渗流提出的改善这类储层开发效果的一项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超前注水方案优化研究,以便合理制定超前注水时机和合理注水强度等,提高单井产量。同时开展源271区块超前注水配套措施组合优化研究,通过预测油井普通射孔及压裂,以及不同方向定向射孔、定向压裂的开发效果,确定最优的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射孔工艺技术的选择关系着射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油气井的产能及后续改造措施的效果。针对目前常用的射孔技术普遍存在的射孔压实带地层污染严重、射孔能量利用率不高、安全隐患大及成本昂贵等问题,采用后效射孔技术,即采用双靶向高速金属射流爆燃和云雾化高能粒子螺旋爆轰震荡双重射孔方法,扩大孔径,瓦解孔眼周围压实层,减少孔道周围地层压实污染,增加孔眼导流能力。在地面上开展了钢靶试验、标准混凝土靶试验和渗流试验3种不同类别的试验,以研究后效射孔技术的可行性,钢靶试验后效射孔所形成的射孔孔径增大22.6%,孔道容积增加44.9%;标准混凝土靶试验后效射孔所形成的射孔深度增加22.3%,孔径增加19.2%,后效射孔形成的孔道周围为均匀开放的状态;渗流效果试验后效射孔形成的孔道流动效率比常规射孔形成的孔道提高了38.0%。后效射孔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效果表明,东海油田M井采用后效射孔技术后地层表皮系数降低了78.6%;南海东部油田T井采用后效射孔技术后日产油量超出预期计划的6.5倍,显著提升了油田产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负压射孔虽然已广泛应用在油井射孔完井中,并且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大多负压射孔理论模型只针对裂缝不发育的油藏。为此,针对裂缝孔隙性油藏,从射孔与测试联作安全压力入手,利用负压射孔瞬间非稳定高速回流动态建立了最小负压射孔的模型。该模型的成功建立对于冀东油田南堡海域裂缝、溶洞极为发育的潜山油藏油井射孔优化设计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月牙形磨损套管,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磨损套管外壁的应力变化规律,包括磨损套管外壁最大MISES应力出现的位置、磨损处外壁应力(周向应力和MISES应力)随磨损深度的变化以及钻杆接头半径对爆破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磨损套管外壁的爆破点位于剩余壁厚最薄处;当内压力一定时,随着磨损深度的增加,周向应力和MISES应力的变化曲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爆破状态下,钻杆接头半径的大小变化对磨损套管外壁壁厚最薄处的MISES应力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平定向钻穿越大型河流时,在其出入土端经常会遇到松软地层,为了保证钻进顺利进行,通常使用地质改良或套管隔离等方法提高成孔性能。针对现有套管夯击安装工艺,通过对套管夯击过程力学受力情况分析,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建立套管夯击过程受力模型,对套管受力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套管夯击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夯入深度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增强套管的材料强度可有效增加抗屈曲能力,随着夯击深度的增加,夯击力传递效率迅速下降。同时,结合相关力学理论,参照顶管结构计算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施工情况结合,提出套管极限夯击深度计算方法,可为套管有效夯击深度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深水固井用低温早强剂。该早强剂主要由固体PC-DA21S与液体PC-DA21L两部分组成,在满足稠化时间的同时,在低温10℃情况下14h形成支撑套管的3.5 MPa强度,24h达到6.9 MPa,3d水泥块强度达到19.6 MPa的高强度,甚至在低温3℃时也表现出较好的早强效果。该早强剂增稠现象不明显,水溶性好,也不含氯离子,有利于保护油井套管;且价格低廉,材料来源广泛,对环境无污染,可以满足未来500~2000 m水深的表层固井及技术套管固井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19.
含水量对黄土结构强度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土强度的特点和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杨陵地区渭河北台原黄土为例,对影响黄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即黄土的结构强度和含水量对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生成时代风成黄土的结构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建立了黄土结构强度随含水量变化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20.
注水井泄压导致套管损坏的现象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时有发生,特别在非均匀地应力场和井眼几何形状不规则的情况下,套管柱承受的应力集中效应更为显著。为了分析非均匀地应力场注水井泄压过程套管应力的变化,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不同地应力场分布、椭圆水泥环不同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以及不同椭圆度条件下的套管von Mises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地应力差值变化对泄压水井套管应力不存在影响;椭圆水泥环弹性模量增加,水井泄压时套管所受的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减小,而泊松比增加,水井泄压时套管所受的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增大;水泥环椭圆度增加,套管上的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