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鸡源性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与转座子及耐药基因的携带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23株鸡源性沙门菌分离菌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对分离菌株进行转座子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3株分离株中有10株对2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属于多重耐药株,其中四环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是主要多重耐药谱;10株多重耐药菌中有8株分别携带不同种的转座子(tnpA、tn1721、tnp513、IS26),其中以转座子tnpA、tn1721和IS26的检出率最高,耐药基因中以blatem-1、tetA和tetB的检出率最高,携带转座子多的菌株中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且耐药谱广。结果表明沙门菌多重耐药性与转座子的携带之间关系密切,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鸡源性沙门菌临床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与质粒的携带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13株鸡源沙门菌分离菌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质粒图谱检测耐药菌株质粒携带情况,分析质粒图谱和耐药谱的关系,采用0.5%SDS和43°C对分离菌进行质粒消除,根据质粒消除前后耐药谱的变化,初步对耐药基因进行定位。13株分离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大部分菌株为5重及以上耐药,最主要的多重耐药谱是AMP-CIP-OFL-NOR-SXT-TET,分离菌均检测到了质粒的存在。质粒消除后,耐药谱明显变窄,耐药菌株恢复了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鸡源性多重耐药沙门菌的耐药性与质粒的携带关系密切,初步推断编码四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基因主要存在于质粒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合理防控肠炎沙门菌感染,本试验针对四川4个地区禽源肠炎沙门菌的感染情况开展研究。【方法】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分子学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进一步通过K-B法检测分离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分离菌进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及致病性研究。【结果】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分离菌符合沙门菌的培养特性,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均符合沙门菌生化特性。沙门菌特异性毒力靶标基因invA和肠炎沙门菌特异性毒力靶标基因sdfI PCR扩增结果显示,获得大小分别为571和304 bp的目的条带,与预期大小相符,确认分离到10株肠炎沙门菌,总分离率为2.8%(10/36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多肽类抗菌药耐药率较高;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0%(5/10)和70%(7/10);磺胺类药物中,对复方新诺明和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40%(4/10)和100%(10/10);多肽类药物中,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达90%(9/10);分离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均表现敏感,对头孢类、β-内酰胺类和四环素类较敏感。分离菌普遍存在多重耐药现象,1...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区域鸽源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通过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并结合PCR方法,获得42株鸽源沙门菌,采用K-B纸片法,选取20种抗生素,对42株鸽源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结合PCR方法对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受检菌对链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耐药率为88. 1%;对阿莫西林耐药率为83. 3%;对头孢拉定、氨苄西林、萘啶酸的耐药率为81. 0%。42株沙门菌皆有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其中33株同时耐4种以上抗生素,占检测菌株的78. 6%(33/42),主要的耐药谱为CTX-CRO-FLO-CPIOFL-AKN。42株沙门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 (6')-Ib-cr检出率最高,为88. 09%(37/32);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aph (3)Ⅱ、aac(3)Ⅱ检出率分别为80. 95%(34/42)、76. 19%(32/42)、16. 67%(7/42);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bla CMY-2检出率分别为42. 86%(18/42)、19. 04%(8/42);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 M、tet A、tet B检出率分别为40. 4%(17/42)、38. 09%(16/42)、9. 52%(4/42);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检出率为80. 95%(34/42);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检出率为38. 09%(16/42)。结果表明: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区域鸽源沙门菌存在普遍耐药,且多重耐药较为严重,耐药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选用22种常用抗菌药物,对98株动物源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磺胺类、四环素类药物及萘啶酸普遍耐药,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较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敏感;菌株多重耐药率为67.35%(66/98).采用PCR方法检测菌株Ⅰ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98株沙门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50.0%(49/98),并且均携带耐药基因盒,基因盒以dfrA17-aadA5的组合形式最为常见;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为95.92%(47/49),阴性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为38.78%(19/49).上述结果表明Ⅰ类整合子普遍存在于兽医临床耐药沙门菌中,其流行与菌株多重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养殖场腹泻仔猪肠道沙门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关性,本试验采集了贵州省7个规模化养猪场的腹泻仔猪肠道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沙门菌用药敏纸片法进行耐药表型分析,利用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耐药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沙门菌21株;药敏试验表明所鉴定的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卡那霉素、磺胺异口恶唑和诺氟沙星等,且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种类达8种以上;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沙门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符合率高达100%,喹诺酮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符合率为62.5%,氨基糖苷耐药基因符合率为73.3%,磺胺类耐药基因符合率81.8%。研究结果对合理使用药物控制仔猪沙门菌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肠埃希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目前由于在食用动物中使用抗生素造成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增加,耐药菌可通过被污染的食品或直接与动物接触而使人感染,细菌多重耐药性通常是通过获得耐药基因引起的,而染色体基因突变只占很小部分。耐药基因可通过转化、  相似文献   

8.
整合子是近年来在细菌中发现的一种可移动性基因元件.细菌通过整合子--基因盒系统能捕获外来耐药基因,在整合子中形成多种耐药基因的组合、排列,是细菌耐药性播散的机制之一,是导致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水平播散的重要原因.就整合子的发现与分类,基因盒结构与种类,整合子对基因盒的捕获与表达,整合子与细菌耐多重耐药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采集山东不同地区鸡源沙门菌,根据Kauffmann-White方法测定分离株血清型,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试分离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10种耐药基因,分析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沙门菌80株,其中印第安纳沙门菌60株。药敏试验证实:60株印第安纳沙门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啉、多黏菌素、氨苄西林、多西环素和甲氧苄啶等16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88.33%菌株多重耐药分布在12~15耐,未发现3耐以下的菌株。PCR扩增出int1,blaTEM,aac(6’)-Ib-cr,floR,catA1,tetA,strA,cmlA 8种耐药基因。超过90%的菌株携带int1,blaTEM,floR和aac(6’)-Ib-cr耐药基因。上述结果表明,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的符合呈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沙门氏茵是肠杆菌科中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茵,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茵.沙门氏茵的多重耐药问题一直是医学、兽医学、公共卫生学关注的焦点.目前沙门氏茵耐药机制主要集中在靶位基因突变、药物外排、可移动基因元件及其转移、钝化酶和灭活酶引起的耐药性等方面,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防控雏鸡白痢沙门菌病,试验自保定某蛋种鸡场疑似为鸡沙门菌病雏鸡采取肝脏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鸡白痢沙门菌多价血清学鉴定及沙门菌inv A基因PCR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检测及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10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结果符合鸡白痢沙门菌的特征,说明从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细菌为鸡白痢沙门菌。沙门菌inv A基因PCR扩增出373 bp目的片段,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鸡沙门菌。用分离菌株接种雏鸡,其死亡率高达90%,表明该菌株有很高的致病性。10株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达100%,对阿齐霉素的耐药率达90%,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弱、对氧氟沙星较为敏感。3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42.86%,4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57.14%,5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71.43%,说明雏鸡沙门菌分离株对所试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本试验为鸡白痢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来自禽养殖场的季铵盐抗性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通过分析第一类整合子特性来探讨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生化鉴定耐药菌,采用K-B法研究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PCR法扩增一类整合酶基因和内部的基因盒,电泳检测后测序.结果显示:22株菌全部对至少3种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Ⅰ类整合子检测全部阳性,检出率为100%.对其基因盒进行扩增,只有11株检测含有耐药基因盒,其序列分析显示多对甲氧苄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禽养殖环境菌中,其对细菌多重耐药的产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细菌耐药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难题。目前大肠埃希氏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大肠埃希氏菌染色体中存在多重耐药操纵子(maroperon),该操纵子编码的蛋白产物MarA可通过对数个远程基因的调控,影响大肠埃希氏菌细胞膜通透性、主动外排泵系统,形成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79-484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整合酶基因intⅠ检测沙门菌中Ⅰ类整合子携带率及可变区耐药基因盒并从β-内酰胺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酰胺醇类等5类抗生素的15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法)测定菌株对8类13种抗菌药的敏感程度。结果显示:肉鸡屠宰加工生产链中分离的沙门菌共检测12种耐药基因,未检测到β-内酰胺类的blaoxA-1group、blapse-1、四环素类的tetB和tet X基因。其中,以耐药基因catⅠ的检出率最高,87%(59/68);其次是tet G,检测率是85%(58/68);blatem耐药基因69%(47/68)。69%(47/68)的沙门菌检测出第Ⅰ类整合子。PCR扩增Ⅰ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盒,检测率为73%(35/47),扩增产物大小为1 009,1 664bp,携带aadA5、dfrl7和aadA2耐药基因,可分别介导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壮观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68株菌中对AM的耐药率最高,多重耐药(≥2)菌株高达85%。结果表明:肉鸡屠宰加工生产链中沙门菌检测到较高的耐药基因及整合子携带率,对常见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耐药基因在耐药药敏试验结果与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与细菌多重耐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子是近年来在细菌中发现的一种可移动性基因元件。细菌通过整合子——基因盒系统能捕获外来耐药基因,在整合子中形成多种耐药基因的组合、排列,是细菌耐药性播散的机制之一,是导致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水平播散的重要原因。就整合子的发现与分类,基因盒结构与种类,整合子对基因盒的捕获与表达,整合子与细菌耐多重耐药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山东地方品种百日鸡沙门菌的耐药基因、耐药表型特点以及不同血清型沙门菌间的克隆关系等,本研究对采自山东济宁禽场90枚18胚龄百日鸡死胚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血清诊断试剂盒测定分离菌的血清型;采用PCR方法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的检测;利用K-B法测定其耐药表型.结果显示,90枚死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了解禽源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从不同来源的家禽样品中分离沙门菌,调查其对四环素的耐药性以及耐药菌株中8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W)、tet(M)、tet(D)、tet(K)和tet(L)]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18.8%的沙门菌分离株对四环素耐药,健康成鸡分离株对四环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雏鸡、死胚或病禽分离株;四环素耐药株中tet(A)、tet(B)和tet(M)基因的携带比例分别为73.1%、11.5%和3.8%,说明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以tet(A)和tet(B)基因介导的主动外排为主.本研究首次在对四环素耐药的沙门菌中检测到tet(M)基因,说明tet(M)基因在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方面也具有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检测分析了珠三角地区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以进一步了解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69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对磺胺药的耐药性,PCR检测了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SulⅡ和SulⅢ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75.4%的受试菌株对磺胺异恶唑产生了耐药性;耐药基因SulⅡ检出率最高(79.7%),其次是耐药基因SulⅠ(33.3%),未能检出耐药基因SulⅢ。提示珠三角地区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情况相当严重,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和SulⅡ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省某父母代麻鸡场死胚中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及ESBL基因流行特征,采集孵化后期死胚120份,通过PCR鉴定及血清分型鉴定,获得了55株沙门菌,包括6种血清型。采用K-B纸片法和双纸片协同测试法进行了药物敏感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并运用PCR法对ESBLs阳性菌株进行了12种动物源沙门菌常见ESBLs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55株分离株对磺胺异恶唑(76.36%)、氨苄西林(65.45%)、磺胺甲恶唑(54.55%)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此外,产ESBLs的菌株有16株,阳性率为29.09%,PCR只检出TEM(100%)一种ESBLs基因,其余11种均未检出;ESBLs阳性菌株的耐药情况明显严重于ESBLs阴性菌株,且多表现为多重耐药。表明种鸡场感染的沙门菌血清型复杂、产ESBLs菌株阳性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大肠埃希菌多重抗生素耐药主要是由多重耐药调节基因和外输泵共同作用产生的。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调节子是广泛存在于肠杆菌科细菌染色体上的抗生素多重耐药调节中心,是大肠埃希菌耐药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多重抗生素耐药问题,很多专家和学者对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调节子和外输泵的耐药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开发多重抗生素耐药基因消除剂和外输泵抑制剂,或增加外输泵抑制基因的表达,将成为从根本上解决多重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最好方法。文章对大肠埃希菌AcrAB、AcrAB-Tolc,Mar和膜孔蛋白Ompf、Ompc等多重抗生素耐药调节子的组成、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