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汉平原水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汉平原水杉人工林的观测调查和树干解析,分析探讨了水杉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建立了水杉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及形数随年龄变化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水杉树高前期生长较快,平均生长量6 a时达到最大,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3~15 a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6~12 a生长最为迅速;材积总生长量在前24 a一直处于较快生长状态,估计即将达到数量成熟龄,该研究为科学指导水杉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滇杨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省美姑县滇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滇杨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25年生树高为29.56 m,胸径为49.4 cm,材积为2.243 5 m3;滇杨造林初期生长相对较缓慢,在10年生时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到达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呈持续增长趋势,25年生时,仍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Logistic曲线对滇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广西维都林场32年生阴香人工纯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将解析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同林分树龄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并确定为最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阴香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在32 a时分别为17.6 m、32.55 cm和0.539 m3;树高连年增长量在0~6 a逐年增加,第6年达到峰值,为0.90 m/a,第6年之后树高生长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胸径生长与树高生长规律相似,在第4年达到生长峰值,为2.42 cm/a;材积连年生长量随树龄递增先增长后下降,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在第22年,峰值为0.035 m3/a,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相交于第32年,由此确定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为32 a。生长规律回归方程拟合中,树高、胸径与林龄回归模型以理查德模型最优,材积以苏马克模型为最优,拟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97以上,残差平方和较小,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桂东南地区柳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桂东南地区31 a柳杉人工林的生长规律,为该树种的科学营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柳杉人工林的树高(H)、胸径(D)、材积(V)3个测树因子与树龄(T)间的关系,并拟合其生长回归模型.[结果]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曲线和平均生长曲线多次相交,变动幅度较大.树高连年生长量曲线在生长初期和调查期均出现了生长高峰期;胸径连年生长曲线在第10年达到了最高值,之后均处于下降趋势;而材积的连年生长曲线变动幅度相对较小,单株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曲线没有交点.所拟合的生长预测模型相关指数R2均在0998以上,其中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均是二次函数方程.[结论]柳杉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在31a的过程中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连年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大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材积生长未达到数量上的成熟.柳杉生长初期旺盛,在31 a后仍有生长趋势,拟合的模型可适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王朗自然保护区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树干解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王朗自然保护区内一株树龄为293a生岷江冷杉,按照树干解析的步骤,截取圆盘获得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内,岷江冷杉的总生长量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平均生长量较平稳,但是连年生长量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胸径连年生长量几乎全部高于树高连年生长量,说明岷江冷杉的胸径的生长快于树高的生长,生长过程中以树干的增粗为主;材积生长量还未出现峰值,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还没有相交,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龄。说明岷江冷杉生长状况良好,其环境适合其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构树天然林生长规律,为野生构树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树干解析法对河南伏牛山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天然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16年生野生构树的胸径、树高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19.55 cm、10.2 m与0.14414 m3;其年均增长量分别为1.222 cm、0.638 m与0.00901 m3;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均在6年时达到最大值,两者在6~9年生相交,此时为胸径数量成熟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年均生长量均在3年生时达到最大值,两者在6~9年生间相交,此时为树高数量成熟龄;材积连年生长量在1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材积生长率在12年生时开始稳定,胸高形数在10年时基本稳定.早期构树高生长速度快,胸径增长量大,易于成林;天然林材积的增长量明显,并随树龄的增加呈现规律的递增趋势.[结论]构树可作为木本饲用植物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7.
以昌都地区川西云杉解析木资料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川西云杉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用样地调查实测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精度,并绘制胸径、树高、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对其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其生长规律。树龄<25a时,即幼龄林时期川西云杉的生长速率相对较快;25a后胸径、树高及材积的生长相对稳定,但仍维持了较高生长速率。其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30年生长最快,平均生长量在第45年最高;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最高点一般比胸径相应的推迟20a。从材积生长规律上来看,川西云杉的平均和连年生长量仍有上升的趋势。鉴于其数量成熟龄出现较晚,在生产经营中应适时的采取间伐抚育,以保证林分的最大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29年生杉木不同造林密度生长进程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杉木林分的树干解析,全面分析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林龄下,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指标均随密度增大而递减;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年限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少趋势,且密度大的林分速生期较密度小的林分有所缩短;平均单株材积生长进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慢。  相似文献   

9.
用来舟林业试验场24年生杉木与峦大杉人工混交林试验样地数据,以及杉木树干解析资料,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树高连年生长量在8年生时达到最大,为1.00m/a;树高平均生长量在幼林时期较大,在2年生和4年生时分别是1.75、1.20 m/a,4年生之后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逐年平稳降低趋势。胸径连年生长量波动较大,前后出现3次生长高峰,分别是在4年生、16年生和22年生,其连年生长量分别达到0.74、1.27cm/a和0.70 cm/a;胸径平均生长量变化平缓,2次出现高峰值分别在18年生、22年生,其值均为0.61 cm/a。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20年生,为0.003 16 m3/a,22年生时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为0.001 03 m3/a;材积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接近24年生时相交,表明此时的树龄为杉木的数量成熟龄。利用Mat Lab软件,拟合了杉木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好、精度高,拟合的数学模型可作为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豫北沙区的毛白杨、中林46杨和I-69杨不同龄级解析木调查情况,得出树高生长前三年中三倍体毛白杨生长量最大;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中,总的趋势是中林46杨生长量最大,三倍体毛白杨次之,I-69的生长量最小;中林46杨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最短时间达到最高期,分别为5a和6a.  相似文献   

11.
中山杉与落羽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山杉302和落羽杉两种木材的部分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山杉302木材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均比落羽杉高,而弦向全干干缩率、体积全干干缩率、弦向气干干缩率、体积气干干缩率均比落羽杉低;其差异都在0.05水平显著。中山杉与落羽杉树干上段(3.3~5.3m)木材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低于下段(1.3~3.3m);两种木材的气干密度与弦向气干干缩率、体积气干干缩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呈正相关,与抗弯弹性模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解决江苏沿海防护林、用材林和城镇、公路、渠堤绿化林树种单一问题的途径,进行了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a302’)扦插繁殖育苗试验。选择抗逆性强、性状优良的中山杉302树种的1~2年生枝条,利用草木灰+菜园土为扦插基质,0.5mg/1NAA+0.5mg/1IAA为生根促进剂,通过“三重保温”育苗技术,扦插生根率达67%以上,平均苗高为50.3cm左右。结果表明,该树种的扦插育苗在盐城这样的生境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池杉耐湿性强,在池沼滨岸湿地生长良好,具有良好的防护和景观功能,池杉混交造林具有更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笔者根据生产实践,概述了池杉育苗、造林技术要点,推广湿地配苗法混交造林,构建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使池杉人工林在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中山杉标准化生产,研究了扦插季节、激素种类及浓度、扦插基质等因素对中山杉9号插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中下旬以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选择体积比1∶1的泥炭土与珍珠岩作基质,用NAA与IBA激素处理插穗基部,500mg·L-1 NAA快浸30s,1 000mg·L-1IBA快浸30s,扦插后置于全光喷雾条件下,插穗50d后生根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墨西哥落羽杉嫩枝扦插繁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扦插基质为Ⅳ-草炭:珍珠岩7:3;625mg/kg奈乙酸、250mg/kg强力生根粉2、10000mg/kg强力生根粉1和2000mg/kg促根剂插穗的生根率都在90%以上:插穗最好为中上端枝条.  相似文献   

16.
对杂交墨西哥落羽杉(墨杉)实生品系中山杉405、406和407及亲本幼树在苗圃试验林地进行连续10年生长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3个品系高、径和材积的生长优势明显。立木树高年增量在1 m以上,分别比父本落羽杉高17.5%、35.6%和27.8%,分别比母本墨杉高75.7%、102.8%和91.2%,以中山杉406为最高;立木胸径年增量在2.62 cm以上,分别比父本大73.8%、59.8%和78.0%,分别比母本大227.6%、201.1%和235.6%,以中山杉407为最粗;立木蓄积量在0.105 m3以上,分别比父本大2.06倍、1.71倍和2.63倍,分别比母本大11.8倍、10.3倍和14.2倍,以中山杉407为最大。3个品系的主干侧枝生长习性良好,侧枝密度明显大于亲本,且使冠层枝叶更繁茂;侧枝与主干夹角较大,相似父本而不同于母本,保持了父本干形通直的优良特性;侧生壮枝粗度与胸径的比值系数均显著小于亲本,表明其干才品质较好。可见,中山杉405、406和407是优良的速生型林木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立地对池杉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青山水库季节性渍水区段不同立地条件下池杉的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过程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季节性渍水天数、耕作层厚度及枯水期土壤排水状况3个因子划分立地类型是可靠和适用的。不同立地条件对池杉的生长产生极显著的影响。池杉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幼树阶段、速生阶段、干材阶段和滞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8.
胡兴宜  林成军  郑杰  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64-1165,1172
落羽杉作为优良的造林树种,具有建筑用材、生态防护、景观绿化等多种功能,其成材用途广泛。通过对落羽杉适应性、抗逆性、速生性、观赏性及木材特性的综合分析,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落羽杉综合利用途径和潜在利用价值,为确定森林培育和加工利用方向提供参考,并根据培育目的和市场行情,选择最佳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人工模拟淹水环境,对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angshan shan’)光响应曲线、叶绿素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及其参数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1)中山杉60 d淹水后植株很少死亡,成活率为96.67%;(2)淹水胁迫下,中山杉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均显著低于对照(P<0.01),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高于对照(P<0.01),而气孔导度(G_s)、表观量子效率(AQY)和蒸腾速率(T_r)差异不显著,但均低于对照;(3)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均属于典型的OJIP曲线,但其荧光参数有显著差异.淹水的中山杉叶片在O相的初始荧光(F_o)高于对照,但在P相的最大荧光(F_m)显著低于对照(P<0.01),且淹水后在K相处的可变荧光V_k升幅(6%)大于J相处的可变荧光V_j(1.9%).淹水后,中山杉叶片单位面积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_m)和PSⅡ电子受体库容量(S_m)变小,Q_A到Q_B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受到抑制(ET_o/CS_m),PSⅡ向PSⅠ的电子传递能力参数中Ψ_o和φ_(Eo)无显著差异,而φ_(Ro)显著下降(P<0.01),最终表现为PSⅡ综合性能指数(PI_(total))受到显著抑制(P<0.01).  相似文献   

20.
东方杉的树种特征与生态价值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描述了杉科属间杂交新树种东方杉(Taxodium mucronatum Ten.×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的起源、特性和生态价值.该树种属半常绿高大乔木,1963年在南京杂交成功,1975年引入上海,并进行无性繁殖,上海现约有大树2000株.该树种此前鲜为人知,但如今因其树形美观,生长速度快,且兼备耐盐碱、耐水湿和抗风等优良特性,而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该杂种的形态与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 mucronatum)很相似,但一些营养体的特征与后者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东方杉树干基部圆整,无板状根;树皮有明显横裂;主干离地约5m处常形成分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