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河北省对虾养殖品种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种,养殖总面积2万余hm2,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粗放型养殖,其中日本对虾主要是蟹-虾、鱼-虾混养模式。2013年,各类对虾养殖产量分别为南美白对虾10 813t、中国对虾4 254t、日本对虾3 815t,平均单产南美白对虾为1 204.05kg/hm2、中国对虾666.6kg/hm2、日本对虾1 035.6kg/hm2,近几年由于  相似文献   

2.
2017、2018年连续2年利用7口0.4 hm~2(6亩)对虾养殖池在淡水条件下进行了鲻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试验结果:鲻鱼放养规格48~80 g/尾,放养密度为75~225尾/hm~2,收获鲻鱼规格为420~520 g/尾。2017年,南美白对虾单养池(对照池)产量为6 090 kg/hm~2,6口鱼虾混养池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40~1 590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 012.5 kg/hm~2;2018年对虾单养池产量5 790 kg/hm~2,6口混养池南美白对虾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795~1 515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 170 kg/hm~2。2017年6口鱼虾混养池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0 100~64 50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65 145元/hm~2;2018年6口鱼虾混养池的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28 500~55 95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40 365元/hm~2。池塘水质方面,养殖中后期,鱼虾混养池的氨氮、亚硝酸氮等水质指标明显低于对虾单养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鱼类品种混养在对虾池中,对于改善池塘水质,增加养殖收益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疣梭子蟹与不同虾类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脊尾白虾等虾类与三疣梭子蟹进行混养。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三疣梭子蟹养殖单产最高,平均产量1678.5 kg/hm2,其次为凡纳滨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平均产量1659 kg/hm2。对虾养殖单产以凡纳滨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最高,平均产量990 kg/hm2,其次为中国明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平均产量952.5 kg/hm2。但考虑到日本囊对虾市场售价为其他混养虾类的两倍,因而日本囊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养殖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4.
实践篇     
<正> 乐亭县古河乡虾农尹德民,今年变单一养殖对虾为虾、鱼混养。到8月10日,他饲养的1.33hm~2虾场(3个池子)虾壮鱼肥,对虾体长均达到10cm,混养的梭鱼,鲻鱼等鱼类生长良好。预计今年可收获对虾6000kg,各种鱼类2500kg,总收入25万元,获纯效益18万元。 他进行虾、鱼混养的主要方法是:1 先养一池好水 虾池清好后,于4月中旬选择大潮汛水质好提闸纳水0.8~1.0m,而后分三次拨撒尿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敬文  张志强 《河北渔业》2001,(1):34-34,40
<正> 南美白对虾形状近似中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对盐度适应范围广,可活虾运输等特点。为探索适应乐亭县对虾养殖名优品种,2000年我们在董庄育苗室对原虾池进行技术改造后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实验,养殖实验池面积4hm~2,总产对虾6000kg,平均单产100kg/667m~2,获总产值36万元,总效益18万元。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奉贤地区淡水池塘凡纳滨对虾和鱼类混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在上海市奉贤全区范围内推广鱼虾混养模式,对该区四团镇有代表性的14个对虾养殖户在凡纳滨对虾和鱼类养殖过程中混养鱼类品种、数量、放养时间和水质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1)虾池内混养不同品种鱼类的养殖模式,对虾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C(对虾、青鱼、草鱼、鲢、鳙混养)B(对虾、斑点叉尾鮰混养)E(对虾、斑点叉尾鮰、鲢混养)A(对虾、鲢混养)D(对虾、青鱼、鲢混养),平均亩产(15亩=1 hm~2,下同)389.6 kg,与同年四团镇6 331亩单养虾塘平均亩产310.38 kg相比增加了79.22 kg。(2)3种规格斑点叉尾鮰(≤500、500~1 000、1 000 g/尾)与对虾混养,对虾单产为400~525 kg/亩,单位面积效益在12 000~15 000元/亩;≤500 g/尾的小规格斑点叉尾鮰组在养殖期间的净增体质量分别为其它两组的2.1倍和1.7倍,表明小规格斑点叉尾鮰在虾池中的生长速度较快。建议凡纳滨对虾池内混养的斑点叉尾鮰规格以500 g/尾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移植生物饵料养殖中国对虾技术模式由来已久,但随着中国对虾养殖业的连年不景气,中国对虾养殖的二次创业感觉希望渺茫,移植生物饵料养殖中国对虾似乎已经成为过去,2012年连云港对虾综合试验站按照国家虾产业体系的相关要求,在试验基地的4口池塘内开展了移植蜾赢蜚、蓝蛤等在中国对虾与梭子蟹混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与周边的相同模式的池塘相比,试验池塘对虾发病迟,对虾各池塘平均产量达765 kg/hm2,比周边池塘高75~450 kg/hm2,梭子蟹的公蟹平均产量达630 kg/hm2,母蟹平均产量达690 kg/hm2,比周边池塘分别高105~390 kg/hm2和90~480 kg/hm2,试验池塘养殖效益明显高于周边池塘.现简单的将技术操作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养殖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唐山市的稻田养蟹发展很快,1996年稻田养蟹面积达2000hm~2,其中有1333hm~2用于培育扣蟹。由于技术管理措施得当,养殖效益显著,1333hm~2稻田均产扣蟹35kg/0.067hm~2,高产典型均产超过 50kg/0.067hm~2。由于市场价格较好,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平均效益为 2700元/0.067hm~2,收入高的平均效益超过5000元/0.067hm~2。  相似文献   

9.
<正> 自对虾暴发病毒性虾病以后,各地对对虾养殖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我们也在借鉴国内外多种对虾防病养殖经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4~9月份,在丰南市滨海镇新苑小区进行了地下卤水全封闭内循环精养中国对虾试验,获得了平均单产284.6kg/667m~2,最高单产达374kg/667m~2,平均盈利  相似文献   

10.
施振宁  柏张春 《水产科学》2011,30(9):568-571
在6口面积均为0.4 hm2的微咸水池中养殖凡纳滨对虾,密度为7.5×105尾/hm2,其中4口混养锦鲤,密度分别为1500、3000、60001、2 000尾/hm2,研究混养锦鲤对凡纳滨对虾池水质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混养池水质比较稳定,透明度、NH4+-N和NO2--N波动幅度较小且数值较低,混养池对虾平均产量为3345 kg/hm2,比单养池平均产量2268 kg/hm2高47.5%,其中混养锦鲤3000尾/hm2的池虾产量最高,达到3765 kg/hm2。  相似文献   

11.
小型温棚养殖日本对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已经作为成功的对虾养殖模式广泛推广,发展迅速,春冬养殖两季,夏季空置。为了充分利用温棚和探索更多的温棚养虾模式,本试验利用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空置期养殖日本对虾,选择了20个小型温棚(共计0.93hm~2)开展了养殖日本对虾的试验,并取得成功,日本对虾养成规格180~200尾/kg,平均单产2 892kg/hm~2,平均利润117 855元/hm~2。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杂交鳢的养殖产量和效益。在杂交鳢养殖塘中混养了规格50g的鲫鱼6 000尾/hm~2和规格70g的鳙鱼600尾/hm~2,水面种植少量水葫芦,经过8个多月的养殖,4口鱼塘杂交鳢成活率均在76%以上,平均单产61 140kg/hm~2最高64 695kg/hm~2。结果表明,杂交鳢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可以获得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正> 为探索梭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并提高产量和效益,1993年3月至10月,在塘沽区的4个单位的133.3hm~2池塘中开展了试验,经过7个多月的饲养,共产鲜鱼839559.6kg,均产6296.7kg/hm~2。其中;产梭鱼106689.6kg,平均产800.25kg/hm~2,单产效益10895. 85元,增效  相似文献   

14.
为抵御单一养殖崇明清水蟹带来的风险,开展了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高效生态混养试验。以2020年上海崇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混养试验为例,养殖池塘面积1 hm~2,蟹种放养量12 000只,产量1 125 kg,澳洲红螯螯虾放养量15 000尾,产量450 kg,总产值31.5万元,利润20.1万元。结果表明,采用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高效生态混养模式,不会影响清水蟹的产量,且单位面积利润比单养模式提高了34%,因此是1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 1996年至1998年,金湖县先后完成了江苏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养鳖混养技术”33.3hm~2示范区建设和333.3hm~2、666.7hm~2推广任务。该项技术以温室为主进行集约化培育幼鳖,在成鱼池中混养食用鳖,1998年全县666.7hm~2池塘鱼鳖混养,产鱼547.6kg/0.067hm~2,鳖22.6kg/0.067hm~2纯利润为1779.89元/0.067hm~2,其中33.3hm~2示范区,产鱼584.8kg/0.067hm~2,产鳖33.4kg/  相似文献   

16.
虾池文蛤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虾养殖病害困扰的情况下,为充分利用本地区位优势,在坚持池塘养殖中国对虾的同时,转向虾池单养文蛤或与对虾混养取得成功。养殖面积128hm~2,总产文蛤692382.6kg,对虾19490kg。利用文蛤的生物沉降作用与虾贝生态互补特性,充分利用水域生产力并改善养殖生态条件(适度搭配),本研究成功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证明虾贝适度混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正> 滦南县国营养虾二场在资金极为紧张的状况下,把握市场机遇,推行车虾双荐养殖,获得较好效益。 1 产值和效益 1997年,本场养殖车虾133hm~2,总产量3万kg,产值240万元,除去各项开支获得利税113.6万元,平均单产225kg/hm~2,产值18000元。其中,第一期养殖产量2.4万kg,  相似文献   

18.
<正> 南美白对虾是我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养殖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之后的又一个养殖规模比较大的对虾新品种。由2000年小面积试养,2001年发展到666hm~2,到2002年猛增到3333hm~2。其中微咸水养殖2133hm~2,海水养殖1200hm~2。从2002年的养殖情况看,微咸水养殖全市平均单产在2.25~4.5t/hm~2,最高达到11.25t/hm~2,经济效益1.5万~4.5万元/hm~2之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的稻田稻虾轮作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模式中存在的虾苗在规格、数量、质量上参差不齐,苗种间相互残杀死亡率极高,同时成虾上市时间晚、规格小、上市不集中、价格低等问题,通过改造新型田间工程和种养管理方法,提出一种克氏原螯虾稻虾轮作新模式,并与稻虾轮作传统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虾轮作新模式平均单产小龙虾2 010 kg/hm~2,单位产值106 530元/hm~2;稻虾轮作传统模式平均单产小龙虾约1 605 kg/hm~2,单位产值60 990元/hm~2。稻虾轮作新模式单位产量和单位产值较稻虾轮作传统模式分别提高了25.2%和74.67%,经济效益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 2002年9月26—27日我们对唐海县对虾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及分析意见总结如下:1 调查的基本情况 今年唐海县对虾养殖面积4 253hm~2,主要集中在十里海、八里滩养殖场和三、五、七农场等5个单位。其中日本对虾(车虾)养殖面积867hm~2,中国对虾养殖面积2 600hm~2,河鲀与对虾混养面积733hm~2(详见表1),目前已有80%多的虾池已出虾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