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技术所制备的纳米抗菌药物可有效改善药物胞内转运能力,为提高胞内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通过总结常见兼性或专性胞内菌的感染以及纳米抗菌药物治疗胞内菌感染的现状,讨论并分析纳米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上治疗胞内菌感染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纳米抗菌药物在治疗胞内感染性疾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由其引起的奶牛乳腺炎的临床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新型纳米载体系统所制备的纳米抗菌药物治疗金葡菌感染尤为重要。通过总结金葡菌感染机制、常规药物及纳米抗菌药物在治疗金葡菌感染中的应用,讨论并分析纳米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上治疗金葡菌感染所面临的挑战,对纳米抗菌药物治疗金葡菌感染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抗菌药在胞内极易排出或失活,导致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治疗效果差且容易复发。纳米粒子具有在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中积累的能力,可提高药物在胞内的浓度和胞内停留时间,这使得它们可用于治疗细胞内感染。本文对固体脂质纳米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和推动固体脂质纳米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为革兰阴性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条件病原菌之一。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医院临床治疗PA感染的常用药,近年来随着新的抗药基因的不断出现,PA对这3类抗菌药物的抗药性普遍增加,甚至出现多药耐药(MDR)和泛耐药(PDR)菌株。除了对人类健康直接影响的医院及社区感染PA以外,该菌对毛皮动物如貂、狐狸和貉等危害严重,成为貂肠炎和出血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对5起雏鸡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主要病理变化等方面的检验,取病死鸡肝组织或卵黄为材料做细菌的分离,经对分离做纯培养的50株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的鉴定,表明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血清型为6型。从每起病例选择1个代表菌株对健康雏鸡做人工感染试验,明确了相应的病原学意义。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10株菌做敏感性测定,结果对供试的头孢哌酮等12种药物敏感或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等10种在不同菌株间存在耐药性差异,对青霉素G等15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9,(5):872-877
恶臭假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人兽共患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水生动物疾病,其对禽类的致病性研究目前没有引起关注。本研究从临床上78日龄脚软病鸡的跖趾关节腔中分离出1株病原菌,结合临床症状、细菌培养和血清学凝集反应,前期一直怀疑为沙门菌,通过进一步的微生物质谱检测、生化反应和16S rDNA测序,确定为恶臭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新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7种受试抗菌药物敏感,对链霉素、青霉素、呋喃唑酮、磺胺异噁唑、氯霉素、氟苯尼考、林可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10种受试抗菌药物均耐药。本研究首例报道从软脚病鸡临床分离到恶臭假单胞菌,对兽医临床鉴别诊断恶臭假单胞菌感染及临床防治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1):40-46
为了掌握胞内劳森菌在湖北省5个疑似猪增生性肠炎暴发规模化猪场中的流行情况,我们建立了一种从粪便中检测胞内劳森菌的巢式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采集于这5个规模化猪场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临床表现猪群的1 003份粪便样品进行监测。结果显示:5个猪场的胞内劳森菌检出率在11.5%~19.4%之间,平均阳性率为15.5%;就临床表现而言,腹泻猪粪便样品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高于非腹泻猪;就生产阶段而言,保育及育肥猪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高于断奶仔猪、母猪和公猪。我们还利用粪便检测胞内劳森菌呈阳性、疑似临床症状明显的猪的肠道制备的感染溶液进行了病例复制,试验猪在灌服感染溶液后出现了与胞内劳森菌感染相似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且从感染猪的肠道组织和粪便中检测到了胞内劳森菌的存在。本试验对于进一步了解胞内劳森菌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情况及致病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甘草查耳酮A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平板计数法测定1MIC、2MIC、4MIC和8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吸光光度法测定1/16MIC、1/8MIC、1/4MIC和1/2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测定1/8MIC、1/4MIC、1/2MIC和1MIC的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以及1/4MIC、1/2MIC、1MIC和1MBC甘草查耳酮A对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建立小鼠皮肤刀伤模型和皮肤脓肿模型评价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 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和MBC分别为3.125和12.5 μg/mL。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2MIC和1MIC组在6 h内铜绿假单胞菌数量逐渐减少,之后基本维持在1×105 CFU/mL左右;8MIC和4MIC组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并且分别在14和16 h后均无菌落形成。1/16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影响不明显,而1/8MIC、1/4MIC和1/2MIC甘草查耳酮A可抑制细菌生长。1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约为70%,1MBC甘草查耳酮A可清除约50%预形成的生物被膜。体内试验结果表明,甘草查耳酮A有助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刀伤的创口愈合,并减少皮肤脓肿。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查耳酮A和氨苄西林组脓肿中的细菌数量均极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可进一步用于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9.
朱鹮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死亡朱鹮肝、脾中分离出一株革兰阴性杆菌,经生物学特性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该菌对小鼠有很强的致病性,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氯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哌嗪青霉素、氟哌酸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先锋噻肟、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全国主要养猪地区猪回肠炎感染情况,本调查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来自全国主要养猪地区169家猪场的1667份粪便样本进行胞内劳森菌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有参试的猪场和送检的粪便样本中,胞内劳森菌的阳性率分别达到了96.4%和86.0%;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猪场,胞内劳森菌检出率都超过80%;在各个生产阶段,母猪的总体阳性率也普遍偏高;在13周龄和19周龄前后,保育-育肥猪的回肠炎感染压稍高;不同粪便类型对应的CT值也存在差异,血便中胞内劳森菌的CT值最低。由此可见,胞内劳森菌引起的回肠炎广泛存在我国主要养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