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落叶病,原名为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 (一) 分布及为害该病在1895—1896年发现于德国。1924年起,长期在日本流行,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在1945年最早发现于辽宁省草河口林场,至1958年已蔓延到辽宁省东部林区。我省于1953年在漫江林区发现该病,至1960年,在通化、吉林等东部林区开始流行。1964年时,东北三省落叶松人工林受害面积已达41.2%。现在,在东北三省,凡有落叶松人工林的地方,几乎都有该病的分布。此外,在华北、西北的局部地区也有该病的发生。这种病害除为害人工林外,也为害天然林。感病的林分提早落叶约50天,春季放叶时间也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下称早落病),在我场从1962年就已发现,随着造林面积的增加,病害发生面积也不断扩大。到1973年止,全场落叶松人工林早落病发生面积已达8.6万亩以上,占全场落叶松人工林总面积的21.6%,其中病害较严重的面积已达四万多亩,分布在各个分场。这种病害对林木生长的影响非常严重,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此,我场党委于1973年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场病情进行一次大普  相似文献   

3.
落叶忪是高山林区的优质树种,是我国四大速生树种之一。我处营造的落叶松林占历年更新造林面积的44.6%。由于一年生苗木病害严重,死亡率达50—90%,1971年开始我们进行了防治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病害发生的规律,找到了防治的途径。病害的症状及其发生情况落叶松病害在红旗林区一般发生于五月  相似文献   

4.
<正> 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是吉林省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蔓延迅速,危害严重。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自1980年以来,在黄泥河林业局对杀菌油剂喷烟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收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一、油剂的研制 1.药剂在溶剂中的可溶性 1980、1983年通过可溶性试验表明,供试杀菌剂65%五氯酚钠、80%五氯酚、10%百菌清油剂均能溶解于杂醇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兴安岭牙克石林区樟子松人工幼林普遍发生松针红斑病,有些林分受害相当严重。据1984~1985年我们在乌尔旗汗、库都尔、图里河、伊图里河等地的樟子松人工林区调查,发病率达90~100%。一般病叶率为80.5%,严重者达100%。被害针叶变成黄褐色或间以红褐色,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为搞清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病害的损失,我们在库都尔林业局的实验林场、原林林场、育林林场,小九亚苗圃、格林达施业区等地进行了调查,并在重点地段设了标准地,用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桔梢病“Guignarbia larieina(Sawada)Yamamoto et k·Ito·”是一种蔓延快,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据有关报导,日本1938年发现该病,1950年日本北海道只有零星单株受害,逐渐发展为大面积受害,1960年——1969年仅北海道地区因该病危害伐除烧毁的落叶松人工林达9700公顷。并把该病法定为危险性病害进行研究和防治。  相似文献   

7.
孙静 《绿色科技》2019,(11):184-185
对大连地区落叶松速生丰产林主栽区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主要有:落叶松枯梢病、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落叶松毛虫、落叶松尺蠖、落叶松球蚜、舞毒蛾、落叶松鞘蛾等;重发生区有虫株率达80%,死亡率13%以上,严重地影响了落叶松速生丰产林的健康发展。为了保护该地区造林项目成果,对以上几种病虫害提出了分别防治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松毛虫是严重威胁落叶松林的森林害虫,食量大、繁殖力强,高温干旱年分则大量发生,并造成严重灾害。1980~1982年阿尔山和乌尔旗汉地区松毛虫大量发生,使大片落叶松林受到严重危害。乌尔旗汉林业局,78年以前没发生过松毛虫,79年在人工林内少量发现,80年个别地段被害率达26%。81年由于气候条件适宜,人工林内松毛虫大量发生,受害面积达5万多亩,其中危害严重的有4千多亩,被害率100%,虫口密度60个/株,最多达781个/株。被害林分仅一个月时间,树叶即被全部吃  相似文献   

9.
三、落叶松枯梢病落叶松枯梢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新发现的一种危险性真菌病害,为害严重,蔓延迅速。 1.分布与为害该病在1938年发现于日本北海道,1960—1969年仅北海道地区因该病的为害伐除烧毁的落叶松人工林达9700公顷。我国于1973年首先在吉林省汪清和延吉县发现此病,当时仅有零星单株或小团块状分布。现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均有太面积发生。山东省局部地区也已发现该病。据1978年考察,我省受害面积为17万公顷,每年损失生长量达7万立方米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 落叶松枯梢病是我国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普遍发生而且危害严重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该病害蔓延迅速,仅我省就由1978年的26万亩扩大到1983年的50万亩,被害面积占落叶松总面积的20%。全省每年损失木材约6万立方米。为了尽快解决防治问题,我们于1978-1983年利用化学药剂进行小试、中试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分述如下: 一、小试结果1978-1980年在丹东、本溪两地区的六个国营林场用39种药剂进行试验,筛选出11种防  相似文献   

11.
<正> 落叶松梭溃疡是大兴安岭南坡林区新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1975年秋,阿尔山林业局伊尔施林场13年生兴安落叶松的枝干梢头有零星枯萎现象,1979年受害面积达万亩以上。1979年在五岔沟林业局芦沟桥附近的2000多亩,8-10年生的兴安落叶松新植幼林内调查,受害相当严重。调查时,林木几乎全部枯死,只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MycosphaerellaIarici—Ieptolepis)是五叉沟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中的主要病害。10年生以上人工林中均有发生,严重的感病指数达70以上,连年扩散侵染,使树木生长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分析落叶松纯林与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中落叶松毛虫的发病概率和发病程度,并对比了不同混交配比条件下落叶松毛虫的发病程度。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中落叶松毛虫的发病率及发病程度明显高于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单株落叶松上落叶松毛虫的个数比混交林平均高出1. 6倍,而在混交林中,不同混交配比对落叶松毛虫的发生数量也有明显影响,其中以3∶5比例进行混交的林分,单株落叶松上落叶松毛虫的个数最低。综上所述,采用混交的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发生和扩展,而3:5比例的混交方式是抑制落叶松毛虫病害扩散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翼丝叶蜂,属于膜翅目叶蜂科丝叶蜂亚科,是落叶松林木的重要食叶性害虫。落叶松翼丝叶蜂,主要以幼虫群集于1~2a生枝条,于针叶簇丛中取食为害,受害林木针叶稀少。被害严重时,针叶食光,呈黄褐色,远望如同火烧一样,严重地感威胁着落叶松的生长。据调查,落叶松林木受害率一般为30%~50%,个别受害严重林地,被害率达60%~100%,单株虫口密度达数百头至千头以上。 1 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白头翁开花时,初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枯梢病是一种危害严重,蔓延迅速的危险性病害。从苗圃的幼苗到幼树、成林都能被害。危害严重的整株枝梢枯死下垂,轻者部分枝梢枯死,影响生长,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列为我国的植物检疫对象。该病在一九七一年就在我省丹东地区部分公社发生过,据最近在该地区的丹东市郊、东沟等县部分地区调查,又有百分之八十左右(个别地区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人工林受害。目前,在宽甸、凤城等县有扩大  相似文献   

16.
<正> 檫树叶斑病是近年来在檫树上发现的一种新的病害。该病经初步调查在湖南、江西、安徽、广东等省均有发生。1980年8月,在我省醴陵县桃花公社林场调查,全场1,400多亩檫树林全部发病。发生时,被害株叶片失绿变黄,遍及全树,继而早落,全林景象萧条,远看如同火烧一般。据观察,被害株叶片早落后,虽当年又会重新萌发出二茬小叶,但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积累减少、耗费增加,直接影响到林木的生长,使材积的年生长率相应减少。鉴于该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我们于1980-1982年对致病病原,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一、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1981年8月,我们在湘潭地区的(灵阝)县、茶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枯梢病是近几年在烟台市区落叶松人工林中,发生的一种危害甚大的真菌病害。树木染病后,造成枯梢,生长不良,树冠呈扫帚状,以至死亡。我们为了尽快模清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1979年—1981年又在昆嵛山林场对此病进行了观察研究和防治试验,现将三年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分布及危害 据调查,该病在烟台市的蓬莱县、招远县、荣成县、栖霞县、海阳县和昆嵛山林场的落叶松林中都有发生,受害面积达26410亩。昆嵛山林场的六个林区中均有发生,其中三林区荒岭口的300亩落叶松被害最重,发病率达100%,感病指数45.5。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毛虫是落叶松的大害虫。发生猖獗时,会把叶子全部吃光,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991年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天然落叶松林内大量发生落叶松毛虫。有虫面积大约达到80万顷(严重危害7万公顷,中等危害33万公顷,轻度危害40万公顷),受害株率达100%。由于发生面积大,山势平缓,采用飞机超低量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叶蜂在白龙江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林内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其幼虫8月上旬开始孵化,生活历期27 ̄35天。重要天敌有波姬蜂等。其为害阳坡重于阴坡。日本落叶松和红杉受害程度很轻,采用50%马拉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和2.5%功夫乳油防治幼虫效果达74 ̄94.3%。  相似文献   

20.
王坝楚林区落叶松球蚜危害十分严重,主要危害波氏落叶松,其次是马氏落叶松.虫害发生集中分布在海拔2000—2600m间,其中以2310—2600m的海拔区段发生最严重.受害树龄主要为12—16年生(包括苗龄)的落叶松.半阳、半阴坡发生面积分别占虫害总面积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