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超声波用于处理林木种子获得良好效果,国内资料已有报道,如用频率25千赫兹处理马尾松、檫树种子20分钟,发芽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5%和19%。我们选用马尾松种子作材料,经超声波处理,分别作了种子发芽试验与幼根测置;种子呼吸强度与吸水力的测定;种子吸水量与干物质消耗量的测定;幼根组织切片初步观察,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了温度和赤霉素处理对胭脂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胭脂花种子在15~25℃均有较高发芽率,且在20℃有最高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0℃的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赤霉素能促进胭脂花种子萌发,但各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赤霉素浓度为250mg/L时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最高,而处理浓度为350mg/L时的种子发芽指数最高。综合认为:在胭脂花播种繁殖时,可采用25℃培养条件下250~350mg/L的赤霉素处理或单用20℃温度对种子进行预处理,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3.
杜鹃花种子休眠打破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鹃花的两个种映山红(R.simsiiPlanch.)和蓝荆子(R.mucronulatumTurcz.)的种子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有机溶剂和氧化剂处理种皮并分别处理不同时间,在培养皿中进行萌发对比实验;用赤霉素、层积及变温处理种子在培养皿中进行萌发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40%硫酸处理种皮20min、100%乙醚处理种皮20min、5%次氯酸钠处理种皮30min、层积处理及10%赤霉素处理24h均能有效提高映山红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20%硫酸处理种皮10min、层积处理和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蓝荆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100%乙醚处理10min能明显著提高蓝荆子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4.
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行了濒危植物连香树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探讨不同光照条件(12 h,1 500 lux和黑暗)、不同温度(15℃、20℃、25℃和30℃)、不同浓度的赤霉素(0.5 mg.L-1、1 mg.L-1、2 mg.L-1、4 mg.L-1)浸泡连香树种子不同时间(2 h、4 h6、h、8 h)、50℃温水预处理15 min以及不同储藏条件对连香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是连香树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在光照条件下连香树种子的发芽势高,光照可以促进连香树种子发芽迅速、整齐;经过赤霉素处理的干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比没经过其处理的干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提高;湿藏有助于连香树种子萌发;50℃温水预处理15 min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山桐子种子自然发芽率低,制约播种育苗生产。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分子量6 000的聚乙二醇20%溶液,13 ℃下浸泡3 d显著促进山桐子种子萌发,加速发芽,并增强幼苗质量,发芽率可达78.67%,比对照提高31.37百分点;40 kHz超声波单独辐照15 min不能提高山桐子种子发芽率,能提高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但损伤种子细胞膜;聚乙二醇与超声波辐照组合处理不能提高山桐子种子发芽率,但在聚乙二醇保护下,超声波能提高种子内可溶性蛋白质水平。  相似文献   

6.
檫树种子储藏和播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檫树果实成熟后,种子需要经过260d左右的后熟期,因而需要长期适当保存。檫树种子的标准含水量很高,干藏时种子含水量逐渐下降,降到标准含水量以下,种子发芽率随之下降,继续下降就会全部丧失发芽能力。如果湿藏不当,会引起腐烂而丧失发芽能力。作为原始采种地的衡东县,过去常采用干藏法储存檫树种子,造成大量损失。笔者经过对檫树天然繁育过程观察研究后发现,檫树天然繁殖过程很特别,果实经鸟吃后,排出的种子深埋于湿土中7~8个月后,才能正常发芽。通过模拟自然,将檫树果实去皮后,立即播种试验,结果发现覆土厚度为10~15cm的种子,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醇为夹带剂,研究超临界CO2流体不同处理压力、温度、时间对福建产杉木、马尾松、檫木木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 MPa内,处理压力的增大有利于3种木材渗透性的提高;杉木在处理温度为40℃时,渗透性的变化率达到最大,为493%,马尾松和檫木在处理温度为45℃时,渗透性的变化率达到最大,分别为479%和349%;较佳的处理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8.
杉檫混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营造杉檫混交林,混交比例分别为1杉1檫和2杉1檫,将两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混交林进行对比。经过3年的观察看出,2杉1檫混交比例的混交林中檫树的树高、杉木和檫树的胸(地)径、冠幅生长均比1杉1檫增效20%~30%,因此在营造混交林时宜采用2杉1阔的混交比例。  相似文献   

9.
赤霉素对三种白蜡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利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大叶白蜡、绒毛白蜡和水曲柳的种子进行药剂催芽试验,浸种时间均为48 h,分别以经过层积处理60 d的种子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后,在20℃~30℃的变温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大叶白蜡和绒毛白蜡种子的发芽率。催芽大叶白蜡的最佳处理组合为200 mg/L,平均发芽率为71%,催芽绒毛白蜡最佳处理组合为300 mg/L(20℃~30℃),平均发芽率为73%,发芽率均接近各自的对照,催芽效果十分显著。水曲柳具有相对深的休眠特性,单纯赤霉素处理不能有效打破水曲柳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0.
以原产于新疆伊犁地区的"新薰一号"薰衣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浸种温度、浸种时间和赤霉素浓度等条件对薰衣草种子活力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黑暗条件下,经过浸种温度20℃、浸种时间24 h的处理,薰衣草种子的活力最高,有活力种子占比达到93.30%;(2)用浓度300 mg/L的赤霉素浸泡6 h,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53.35%;(3)薰衣草种子萌发较适宜于低温环境15~20℃,较高温度即25℃以上虽然可促进种子提早萌发,且发芽相对整齐集中,但其发芽率却降低。  相似文献   

11.
开展滇楸(Catalpa fargesii)种子不同发芽温度、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浸种温度和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的发芽实验。结果表明,滇楸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0℃,浸种能提高滇楸种子的发芽率,始温50℃清水浸种为最适浸种温度,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滇楸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宜赤霉素浓度为0.01%。  相似文献   

12.
在恒温条件下(25℃),利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双氧水、硝酸钾,对经过不同层积天数的绒毛白蜡种子进行浸种催芽试验,浸种时间均为48h.结果表明,层积后的种子,经适宜浓度的药剂浸泡后,发芽率显著提高,恒温条件下,对绒毛白蜡种子进行催芽的最高处理组合为层积50d,赤霉素浓度300mg/L,平均发芽率达93%;最经济的处理组合为层积50d,双氧水浓度0.05%,平均发芽率为89%,与对照相比,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落叶女贞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以落叶女贞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纸上发芽法,研究了不同赤霉素浓度、温度、光照和土壤湿度对落叶女贞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是落叶女贞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发芽率达92%,有光时的种子发芽率高于无光时的,但落叶女贞种子在有光和无光时发芽率差异不显著;200mg/L赤霉素处理落叶女贞种子的发芽率最高,达78.56%;在土壤湿度为20%时,落叶女贞种子发芽率最高,达93.52%,萌芽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油松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调控的适应性,试验研究了油松种子在6个梯度恒温条件下和6个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对比结果表明:6个恒温条件下,油松种子均可萌发,发芽率排序为25℃30℃35℃20℃40℃15℃。6个土壤含水量处理下,油松种子均可萌发,发芽率排序为25%30%20%35%15%40%。提出了温度和水分都是影响油松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杉木种子在低温零上条件下贮藏四年以后,种子活力受到明显影响。但是经过3000高斯处理5分钟以后,发芽率基本恢复到原来水平,比对照提高16.87%,发芽势和胚根生长量分别提高17.51%和89.22%。这是因为磁场处理,提高了杉木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尤其是在露白以后,内源激素GA_3、IAA、CTK的含量,并抑制了ABA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油茶种子外壳种皮坚硬,发芽率低,为了提高油茶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对3种油茶种子采用不同浸种处理进行了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温水90℃、高锰酸钾、赤霉素、4号ABT生根粉溶液浸种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84.%、90.0%、92.0%、97.0%;用4号ABT生根粉溶液浸种的种子平均发芽率,比应用清水浸种、高锰酸钾溶液浸种、赤霉素溶液浸种的种子平均发芽率分别提高15.5%、7.8%、5.4%,萌芽率也分别提高14.5%、6.8%、4.4%。  相似文献   

17.
‘中国红’樱花种子发芽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国红’樱花种子为材料,研究赤霉素、浸种时间和贮藏方式对发芽的影响。研究表明,赤霉素能有效提高‘中国红’去壳种子的发芽率,1 500 mg/L赤霉素处理1.5 h效果最佳,发芽率达76.0%,发芽持续时间20 d。4℃冷藏更有利于‘中国红’种子的储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赤霉素和吲哚丁酸处理对高山红景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和吲哚丁酸处理均能显著地提高高山红景天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以赤霉素处理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赤霉素以400mg/L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大,分别为62.41%和48.24%;IBA以100mg/L处理的最大,分别为55.48%和36.84%。赤霉素和IBA不同浓度处理间高山红景天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存在极显著性地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擎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种子为供试材料,探讨了播种基质、播种时间、点播方式和种壳处理对擎天树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从而分析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育苗质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轻基质做播种基质,擎天树种子发芽率最高,达95%;采用横向点播方式,擎天树种子萌发效果最好,比正向、反向发芽率分别提高75%、15%;随播种时间的延后,种子萌芽率降低,3天内播种发芽率较高;脱壳处理可提高真叶萌发率16.4%,而分胚点播可提高种子成苗率,增加播种出苗量104.0%。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浸泡沙滩黄芩种子,观察比较其发芽率,从而确定出对种子萌发影响效果最佳的赤霉素浓度;同时研究了提前用蒸馏水浸泡与否及赤霉素不同浸泡时间对沙滩黄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浓度在100~600mg/kg对种子发芽率均有明显提高且各处理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以500mg/kg赤霉素处理效果最佳,发芽率最高,达到75%;在最佳浓度500mg/kg下,以处理72h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84.7%。试验还表明,直接用赤霉素而不用蒸馏水浸泡处理种子发芽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