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百色市野生苏铁植物资源及其保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百色市野生苏铁资源进行调查与统计,结果表明,该市有野生苏铁属植物14种,分布面积达36840hm^2,株数达384500株,全市12个县(区)均分布有野生苏铁属植物;在剖析野生苏铁资源保护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保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IKONOS高分辨率(1m)卫星遥感图,结合GIS研究了我国高邑、宜兴、金堂、益阳和电白5个人口密集农村地区(每个地区的研究面积为3km^2)土壤全氮、全磷密度和储量差异,以及各地区土壤全氮、全磷密度和储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分布。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储量在5个地区间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金堂(1022.4t)〉宜兴(995.2t)〉益阳(920.4t)〉高邑(804.0t)〉电白(632.4t);土壤全磷大小顺序为宜兴(698.9t)〉高邑(661.3t)〉金堂(618.9t)〉益阳(360.6t)〉电白(255.8t)。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来看,除高邑地区外(无水田).其它4个地区水田的土壤全氮密度均为当地最高,土壤全氮密度较低的有闲置地类和开采地;土壤全磷密度分布较为复杂,高邑、宜兴、金堂、益阳和电白5个地区土壤全磷密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为园艺用地、早地和建设用地、水田和旱地、水田、干扰地。在所有地区中,林地土壤全氮密度均小于农田水平,林地土壤全磷密度均为当地最低,也就是说在林地转化为人为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的磷水平并没有减少,反而有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退化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地区沙漠化土地演变过程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土壤养分含量具有K多.P少,N贫乏的特征;(2)在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退化的分异规律与地区分带性有关。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P、速效K的受损程度为西部区〉中部区〉东部区,全N为中部区(91.49%)〉东部区(67、30%)〉西部区(61.45%),全盐为中部区(52.94%)〉西部区(43.00%)〉东部区(20.00%);(3)速效K和速效P及全盐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其中速效K为西部区(228.8~81.4mg/kg)〉东部区(62.5~32.5mg/kg)〉中部区(40.1~19.2mg/kg),速效P为东部区(7.84~3.45mg/kg)〉中部区(4.84~2.19mg/kg)〉西部区(2.73~0.72mg/kg),全盐为西部区(7.75~1.18g/kg)〉中部区(0.57~0.08g/kg)〉东部区(0.10~0.04g/kg)。土壤盐分与沙漠化关系不明显.而与水环境和人为经营活动有关;(4)从总体上看,土壤机械组成受沙漠化影响的程度为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其中西部砂粒受损率低于东部、中部.但粉砂高于东部、中部,而粘粒却低于东部、高于中部;(5)中部和东部区砂粒递增高峰期和粉砂与粘粒的递减高峰期(轻度后)均早于西部区(中度后)。在时间序列上中部和东部区受抄漠化危害较西部区早,因此在中部和东部区应重视沙漠化土地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4.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冲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冲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径流含沙量在土壤冲刷过程中总体呈递减趋势。但传统农耕地7~10min后径流含沙量有增大趋势,径流含沙量表现为传统农耕地(0.81g/L)〉农林混作型耕地(0.73g/L)〉园地(0.69g/L)〉竹林地(0.58g/L);(2)在整个冲刷过程中,随着时间增加,土壤抗冲指数逐渐增大,竹林地抗冲性能最强,园地和农林混作型耕地抗冲性能较为接近,抗冲性能最弱的为传统农耕地;(3)土壤抗冲指数依次为竹林地(1.37min/g)〉园地(0.99min/g)〉农林混作型耕地(0.92min/g)〉传统农耕地(0.70min/g),竹林地、园地、农林混作型耕地的抗冲指数分别是传统农耕地的1.96,1.41,1.31倍;(4)根系对紫色土的保护作用明显,抗冲性的增强效应依次为竹林地〉园地〉农林混作型耕地〉传统农耕地。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经济、科技发展与人口增长等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之间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研究结果揭示了:(1)平衡态土地资源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达程度成反比。当前我国正处于向工业化迈进的时代,科技越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土地资源(农用地)减少得越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研究结果相吻合;(2)土地面积增加.所能承载的人口数近似线性增加;土地面积减少,所承载的人口数近似线性减少;(3)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所能承载的人口数也是有极限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社会、生态环境的失衡。控制人口数量,适当提高土地的复垦率,把废弃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严格控制土地的沙漠化.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类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华  丁亮  苗苗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2):192-196
基于2000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从区域和旗县2个尺度定量分析了科尔沁沙地的景观空间格局,并揭示了景观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草地景观是科尔沁沙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基质景观,其面积比例为47.6%,斑块个数比例为29.8%,平均斑块面积高达3.25km^2/个,斑块分离度仅为0.40;耕地和林地景观的面积比例也较大,分别为26.3%和10.2%,流动沙地和盐碱地的面积比例较小,分别为5.8%和3.1%。(2)位于西辽河下游干流或支流沿岸冲积平原上的旗、县,其区域景观格局基本呈现出耕地与草地、流动沙地景观类型镶嵌分布的特征。(3)相关分析发现,研究区景观斑块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大小与生态环境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景观破碎化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猪卵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体外成熟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时间段添加外源激素及不同基础培养液和血清有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实验包括(1)猪卵母细胞以TCM199+10%FBS+10IU/mL pregnant more serum gonadotrophin(PMSG)+10IU/mL human chorion gonadotrophin(hCG)+2.5IU/mL follicle stimulate hormone(FSH)为成熟培养液体外培养44h,前22h在培养液中加激素,后22h不加激素及前22h不加激素,后22h添加激素和添加激素连续培养44h;(2)以实验(1)中激素添加的方案在体外添加激素连续培养44h,对不同基础培养液(TCM199粉剂、TCM199原液和改良TCM199(mM199))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进行了研究;(3)以实验(2)中筛选出的mM199组为成熟培养液对比血清有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1)中3种激素添加不同时间段其成熟率分别为45.67%、45.29%和46.07%,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无显著影响(P〉0.05);实验(2)中,mM199组的成熟率(54.10%)高于TCM199粉剂组的成熟率(46.16%)及TCM199原液组的成熟率(47.14%),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3)中无血清组的成熟率(67.10%)高于有血清清组的成熟率(52.22%),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明,mM199+10IU/mL PMSG+10IU/mL hCG+2.5IU/mL FSH是一种适合于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培养液,体外成熟率达67.10%。  相似文献   

8.
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针阔人天混交林。土壤容重为:针阔人天混交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0~40cm土层饱和蓄水量落叶松人工林最大,为2326.24t/hm^2;天然次生林较好,为2258.6t/hm^2;红松人工林次之,为2252.29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最差。为1851.11t/hm^2.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最好,为136.63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较好,为56.08t/hm^2;红松人工林次之,为54.29t/hm^2;天然次生林最差,为40.1t/hm^2。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落叶松人工林(2462.87t/hm^2)〉红松人工林(2306.58t/hm^2)〉天然次生林(2298.87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1907.19t/hm^2)。  相似文献   

9.
垄作免耕下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动态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土壤团聚体、剖面和田块等尺度研究了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在垄作免耕下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紫色水稻土团聚体含碳量在大团聚体(2~0.25mm)中最高,但有机碳总量主要分布在0.25~0.02mm。其次是0.02-0.002mm;垄作免耕下团聚体有机碳主要富集在0—10cm土层的大团聚体(〉0.25mm)中(富集系数〉1.5),而常规平作、水旱轮作和垄作翻耕下,剖面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自上而下缓慢降低;实验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相关土壤特性的空间分布呈条带状和斑块状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垄作免耕处最高,达30.71g kg^-1,在常规平作处最低,为16.50g kg^-1左右。长期垄作免耕会导致有机碳向土壤表层大团聚体的相对富集及在土壤剖面的层次分异。  相似文献   

10.
酸性森林土壤中Ca-H-Al交换过程与铝的溶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酸性森林土壤分别在pH值为3.46、4.24和4.84条件下用含不同浓度盐基离子(Ca^2+)的酸性浸提液浸提,以查明降水中盐基离子对土壤水中Al和H^+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a^2+浓度的增加,土壤浸出液中H^+和Al都有增加的趋势。随着Ca^2+浓度的变化,H^+和Al有不同的来源:当Ca^2+〈0.5mmol L^-1,土壤主要通过Ca—H交换机制释放H^+,浸出液中Al主要来源于土壤活性铝的溶解;当Ca^2+〉0.5mmolL^-1时,由于Ca—Al交换反应,浸出液中Al随Ca^2+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此时H^+主要来源于Al的水解反应。浸出液中pH—pAl关系也随pH值(或Ca^2+浓度)的变化有显著不同:当浸出液pH〉3.7(Ca^2+〈0.5mmolL^-1)时,浸出液中Al^3+活度随pH的变化幅度较小,这可能是酸性土壤中活性铝已显著流失的缘故;当pH〈3.7(Ca^2+〉0.5mmol L^-1)时H^+对于Al浓度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故pH随Al^3+活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因此,降水中盐基离子的增加能够引起土壤水乃至地表水中酸性阳离子(特别是Al)的迅速增加,可能造成对水生生物的突发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后简育湿润均腐土中磷素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黑土(简育湿润均腐土)长期定位施肥15年后土壤磷素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积累的Al-P、Ca2-P量与施磷量成正相关;只施NK能促进植物对Ca8-P的吸收;闭蓄态磷(Oc-P)含量均较低。施磷肥能增加黑土Fe-P含量,却未能增加Ca10-P含量。黑土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大小顺序为:Fe-P〉Ca10-P〉Al-P〉Cas-P〉Ca2-P〉Oc-P。施磷能增加土壤中有机磷(O-P)的含量,但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试验黑土中施入N112.5kg hm^-2a^-1和P20kg hm^-2a^-1能保持土壤中无机磷(I-P)平衡。  相似文献   

12.
对12种保存在南宁市金花茶公园基因库内的金花茶组植物进行产花量和产叶量研究,目的是筛选出适合花用、叶用的优良金花茶组植物。根据对12种金花茶组植物的产花量和产叶量进行比较的结果,筛选出产花量较高的花用金花茶有:中东金花茶、防城金花茶、龙州金花茶;筛选出产叶量较高的叶用金花茶有:龙州金花茶、东兴金花茶、防城金花茶、毛籽金花茶、毛瓣金花茶。  相似文献   

13.
按照生态地球化学土壤样品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将土壤无机砷分成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态、腐植酸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通过对吉林西部36个表层土壤样品的测试,分析了土壤不同形态砷的分布和不同形态砷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表明,洮南市不同形态砷的分布为:残渣态(65.30%)〉腐植酸结合态(17.39%)〉铁锰氧化物结合态(10.70%)〉碳酸盐态(2.23%)〉水溶态(2.17%)〉强有机结合态(1.17%)〉离子交换态(1.04%)。通榆县不同形态砷的分布为:残渣态(56.66%)〉腐植酸结合态(23.8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11.08%)〉碳酸盐态(2.81%)〉水溶态(2.18%)〉离子交换态(1.98%)〉强有机结合态(1.46%)。残渣态砷是吉林西部土壤砷的主要形态。土壤水溶态砷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与土壤pH值皆呈极显著正相关;残渣态砷与土壤有机质皆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离子交换态砷、碳酸盐态砷、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和强有机结合态砷与土壤矿质元素的关系不大,而水溶态砷、腐植酸结合态砷和残渣态砷与土壤矿质元素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螫合物按不同比例替代生长猪饲粮中无机微量元素,研究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用0、12.5%、25.0%和37.5%的氨基酸螫合铁、铜、锌、锰分别替代基础日粮中的相应无机元素的0、25%、50%和75%,分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猪,实验期56d。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元素氨基酸螫合物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1组)比较.2、3、4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9.85%(P〈0.05)、7.51%(P〉0.05)、1.34%(P〉0.05)饲料增重比(F/G)分别比对照组降低6.74%(P〈0.05),7.45%(P〈0.05).1.42%(P〉0.05);血清中微量元素铁(Fe)、锌(Zn)、铜(Cu)、锰(Mn)含量比对照组均有所增加。微量元素螫合物替代无机元素的适宜比例为25%。  相似文献   

15.
济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大蒜是该市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常年种植面积超过5.33万hm^2,其中仅金乡县种植面积就达3.33万hm^2,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是闻名全国的大蒜之乡。随着国际绿色壁垒的日趋严格,大蒜生产不仅要高产,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国际市场具有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金花茶在南宁市栽培的物候期,连续3年对南宁市金花茶公园引种的12种金花茶组植物进行物候期调查。结果表明:12种金花茶展叶期大部分集中在春季和冬季。花期除了东兴金花茶、龙州金花茶、毛籽金花茶以外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2月。果熟期除了东兴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以外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10月。不同物种的展叶期,花期和果期持续时间差异不大。气温也影响着金花茶的物候期。  相似文献   

17.
不同尺度下低山茶园土壤颗粒组成空间变异性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在两个尺度下对蘩顶山茶园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尺度下土壤颗粒组成各粒级均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中粘粒的空间相关距最大.粗粉粒的空间相关距最小;土壤颗粒组成各粒级主要在东、东南和东北3个方向上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除砂粒外的其它颗粒均在东南方向空间变异明显;各粒级的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寻。(2)微尺度下只有粘粒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砂粒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余粒级空间相关性很弱,粘粒空间相关距最小;除砂粒外的其它粒级在东南方向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砂粒在各方向上的空间变异都较弱;除中/细粉粒外的其它粒级在西北-东南方向有明显的变化层次。(3)坡度和坡长等微地形及茶园横坡种植的植被覆盖方式是影响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刘子雄  朱天辉  张健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3):132-135,149
在四川省洪雅县两种主要退耕还林模式的桦木(Betula luminifera)林地、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林地和农耕地(对照)中,系统研究了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组成、季节性动态变化、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两种林木的根际效应。主要研究结果为:①在土壤微生物3大类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95%以上),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②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总数的季节变化趋势在两种退耕还林地中基本相似,而农耕地与两退耕地之间差异较大;⑧微生物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趋势是表层(0~15cm)〉亚表层(15~30cm)〉深层(30cm以下),尤其是个体生物量较大的真菌、放线菌数量的这种变化趋势明显,且苦竹林模式表层微生物数量高于同层次的桦木和农耕地;④在桦木和苦竹林地中,3大类微生物各季的平均R/S值都在1~2之间,即两林木都具有较强的根际正效应;⑤从微生物学角度评价两退耕还林地的生态效益是:苦竹林模式优于桦木林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泌乳中国黑白花奶牛的乳腺组织中提取基因组RNA,根据报道的奶牛酪蛋白αs1 mRNA序列设计其上、下游引物,用RT-PCR进行cDNA扩增,获得1条434bp的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为奶牛酪蛋白αs1 cDNA的部分序列,编码1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除一个碱基发生变异外,其余部分与报道的乳腺酪蛋白αs1cDNA序列完全一致。以此为基础,并以GAPDH为内标,研究了不同浓度泌乳素对旋转培养下奶牛乳腺组织酪蛋白αs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乳腺组织在培养24h后,泌乳素为10μg/mL组的酪蛋白αs1基因表达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μg/mL组(P〈0.01),而与5.0和7.5μg/m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2.5、5.0和7.5μg/mL组之间,2.5μg/mL组与5.0、7.5和10.0μg/mL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5.0μg/mL以上的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泌乳素的添加浓度以5.0μg/mL为佳。  相似文献   

20.
用(NH4)2SO4-浓H2SO4-二胺替吡啉甲烷比色法和NaOH熔融-二胺替吡啉甲烷比色法,分别提取和测定了四川盆地几种主要紫色母岩和土壤中无定型TiO2和全钛。将“全TiO2/无定型TiO2”定义为“钛值”,并用钛值代替硅铝铁率衡量紫色母岩的风化程度。结果为:四川盆地的六种紫色母岩中全钛含量变化于2.95~20.0gkg^-1(TiO2)之间,属中等偏高水平;不同岩性间趋势为泥页岩〉泥岩〉粉砂岩〉砂岩;全量TiO2与岩石的总SiO2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r=-0.7459^*)。钛值的大小与风化度呈反相关,按钛值的大小,各紫色母岩原始风化度大小顺序如下:三叠纪飞仙关(T1f)〈侏罗纪沙溪庙(J2s)〈侏罗纪自流井(J1-2z)〈侏罗纪蓬莱镇(J3p)〈侏罗纪遂宁组(J3s)〈白垩纪夹关组(K2j)。紫色土壤钛值所反映的风化度与硅铝铁率基本吻合,二者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0.8615^**)。而土壤胶体的钛值与硅铝铁率的相关系数r=0.8757^**,达极显著相关。土壤钛值所反映的风化度水平与紫色母岩的风化度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