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原学病原为猪水疱病病毒(SV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不含脂质和碳水化合物。该病毒对pH值3.0~5.0表现稳定,对环境和酸性消毒药有较强抵抗力。在有机物  相似文献   

2.
孙凌志 《猪业科学》2010,27(4):42-43
<正>猪水泡病(swinevesiculardiseaseSVD)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蹄冠、趾间、蹄踵以及偶见唇、舌、鼻镜和乳头等部位周围皮肤或黏膜上发生水泡为特征。1病原本病病原为猪水疱病病毒(SV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粒子是球形,病毒无囊膜,不含脂质和碳水化合物,对pH3.0~5.0表现稳定,病毒对环境和  相似文献   

3.
1主要特征 1.1猪口蹄疫病 口蹄疫病毒属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为23~25nm,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所含核酸为RNA,全长8.5kb,无囊膜,对酸、碱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4.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具有多型性,目前已知有7个血清型,即0、A、C,南非1、2、3型及亚洲型。血清型中又有很多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各亚型之间也只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对口蹄疫病毒有杀死作用的药物有:2%~4%氢氧化钠,5%~8%福尔马林,0.5%~1%的过氧乙酸等。碘酊、酒精、碳酸、来苏尔、新洁尔灭对口蹄疫无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笠 《兽医导刊》2011,(Z1):70-72
一、病原体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为无囊膜的RNA病毒,其核苷酸变异频率很高,导致病毒表层蛋白质具有高度变异的特性。目前口蹄疫病毒已有A、O、C、亚洲1型、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种亚型,各主型病毒之间无免疫学交叉反应,同型的不同毒株  相似文献   

6.
李笠 《动物保健》2011,(Z1):70-72
一、病原体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为无囊膜的RNA病毒,其核苷酸变异频率很高,导致病毒表层蛋白质具有高度变异的特性。目前口蹄疫病毒已有A、O、C、亚洲1型、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种亚型,各主型病毒之间无免疫学交叉反应,同型的不同毒株  相似文献   

7.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具有多型性,目前已知有7个血清型,即0、A、C,南非1、2、3型及亚洲型。血清型中又有很多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各亚型之间也只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对口蹄疫病毒有杀死作用的药物有:2%~4%氢氧化钠,5%~8%福尔马林,0.5%~1%的过氧乙酸等。碘酊、酒精、碳酸、来苏尔、新洁尔灭对口蹄疫无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特征是在蹄冠、趾间和蹄踵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在口腔黏膜和鼻盘发生水疱。该病为A类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无囊膜,对酸敏感。有7个血清型,彼此之间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牛业科学》2013,(2):44-44
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根据血清学反应的抗原关系,病毒可分为O、A、C、亚洲Ⅰ、南非Ⅰ、Ⅱ、Ⅲ等7个不同的血清型和60多个亚型。  相似文献   

10.
猪口蹄疫的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遂如 《养猪》2010,(6):57-58
<正>口蹄疫是偶蹄兽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蹄部和口鼻部皮肤、口腔黏膜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严重者可造成死亡。我国将本病归为一类传染病。1病原体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为无囊膜的RNA病毒,其核苷酸变异频率很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股双节RNA病毒科双股双节RNA病毒属,无囊膜,单层衣壳,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55~60nm。IBDV分为2个血清型,血清工型对鸡有致病性,而血清Ⅱ型无致病性。IBDV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等淋巴组织,破坏B淋  相似文献   

12.
<正>猪圆环病毒是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无囊膜病毒,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型,目前研究主要有两个血清型,对猪无致病性的Ⅰ型圆环病毒(PCV1)以及与临床疾病相关的Ⅱ型圆环病毒(PCV2),此病多发于断奶后2~3周龄,作为威胁养猪业的主要病毒病之一,猪场  相似文献   

13.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为无囊膜单股环状负链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约17~20 nm,是迄今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根据其致病性及抗原性将它分为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  相似文献   

14.
<正>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是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以复制能力高、潜伏期短并通过接触和气溶胶传播为特点[1]。在世界范围内共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流行,分别是A、O、C、亚洲Ⅰ型以及南非Ⅰ型、南非Ⅱ型、南非Ⅲ型[2]。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FMDV引起的一种对牛、  相似文献   

15.
周小容 《兽医导刊》2012,(Z1):78-79
一、病原(一)病毒形态犬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DNA型病毒,电镜下发现病毒粒子直径为20μm,呈20面体对称,无囊膜,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43g/cm3。(二)病毒特性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在PH3~9和56℃的条件下,至少能稳定1h,对乙醚和氯仿等脂容性溶剂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猪圆环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一种哺乳动物病毒,它是一种无囊膜、共价闭合、负股、单链DNA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包括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其中PCV-1无致病性;而PCV-2则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是RNA病毒中最小的一个,病毒粒子直径为20~25nm,呈园形,无囊膜。内部为正义RNA,决定病毒的感染性和遗传性;外部为蛋白质,决定其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猪捷申病毒的感染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冯力 《养猪》2006,(4):43-44
猪捷申病由小RNA病毒科捷申病毒属中的猪捷申病毒所致,主要引起猪脑脊髓炎、母猪繁殖障碍、肺炎、下痢、心包炎和心肌炎。虽然1929年Tre-fny氏最先发现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捷申地区,但是捷申病毒已遍布全国,在大部分猪场均有感染,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1病原猪捷申病毒原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1999年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将肠道病毒属猪肠道病毒中的11个血清型列为捷申病毒属。捷申病毒粒子由蛋白外壳和内部核心组成,呈球形,直径25~30nm,无囊膜,其外层包裹核衣壳,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呈20面体对称,无脂蛋白。病毒衣壳由4种结构蛋白即V…  相似文献   

19.
猪圆环病毒(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一种无囊膜的二十面体的单链环状DNA病毒,该病毒有两个血清型:猪圆环病毒I型(PCV1)和猪圆环病毒II型(PCV2)。猪圆环病主要是由PCV2引起。本文旨在通过讨论PCV2的临床症状及鉴别诊断方法,为PCV2的现场及实验室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分为PCV-1和PCV-2,其中PCV-2与多种猪病有关。该病毒为无囊膜、单股负链DNA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病毒粒子直径约为17 nm,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