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1世纪是我国生态经济学更大发展的世纪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回顾了我国生态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阐述了生态经济学在我国生态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经济更大发展,提出了今后我国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使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有效的环境经济管理手段,是近年来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与完善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生态环境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对生态环境破坏者的破坏行为将起到经济制约,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态系统价值理论3个方面论述了建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结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际,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主要类型、实现的途径以及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经济建设研讨会于2000年10月20~2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及各界代表120人,会议收到论文100余篇。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向大会发来贺信,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向大会致辞,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刘广运副部长向大会作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滕藤向大会所作的"我国生态经济学20年回顾"专题报告回顾了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创建与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生态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今后我国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副理事长石山先生、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文学、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季昆森、全国政协常委原云南省副省长李铮友等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会议还特邀了海南、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有关省(区)政府代表参加会议并介绍了生态经济建设典型经验。与会代表围绕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发挥生态经济学的作用、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战略以及加强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作进行了热烈地研讨。会议通过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新的理事会和学会新的章程,并一致通过了关于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建设发展的倡议书。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调节下生态经济理论框架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在市场经济调控下,应以持续发展为目标、生态经济供求为主轴,对生态经济学理论作深入探讨,并对未来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走循环经济之路、促现代农业发展不仅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途径之一。本文从生态技术学、优化资源配置、生态经济学、农技推广学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倡导良性循环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是在世界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持续发展首先在农业有了突破.生态农业的建立体现了经济与生态结合的要求,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是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它的发展也应当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为此应当明确树立生态经济系统的观念、生态经济平衡的观念和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并明确认识农业的生态经济本质。  相似文献   

7.
<正> 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共同倡议开展生态经济问题研究。1980年,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倡导建立中国的生态经济学。1982年11月,全国第一次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在南昌召开,会上许涤新作了题为《生态经济学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报告,来自全国的一百多位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结合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8.
陈涛  徐瑶 《土壤通报》2006,37(1):65-67
如何定量评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是生态经济学的难点。利用生态足迹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状态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赤字为-1.1207875 hm2/人,生态经济发展极不协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赤字的原因,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整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基于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提出了在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提出西部大开发必须建立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基础上 ,并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 ,指出生态破坏是西部经济落后的根源 ;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 ;应树立生态与经济并存、生态与经济协调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 ,实行“在利用中保护 ,在保护中利用”的资源利用新方针 ;西部大开发要进行生态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生态经济建设时代,资源的过度消耗是生态经济建设的致命问题,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是保护生态资源的有效手段。该文从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供求关系入手,结合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实践,依据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在生态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环境资源滥用与破坏的经济学原因是环境资源没有被恰当地纳入到价格体系中。我国在环保方面采取的税收措施很少,生态税收严重滞后于环境和资源保护对税收提出的要求,有必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价税调节体系,刺激企业采取多种方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重建与环境恢复为目的,引用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发展基本思路、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初步框架和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最终目的,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区位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不同区位土地利用随城市化发展改变,生态服务价值随之改变,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决定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对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方法——偿付意愿法进行经济学分析,利用经济学模型对其修正,得到北京单位生态服务价值。在此基础上,核算1993~2003年北京不同区位土地利用和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分析不同区位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决定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反映了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优劣;文中探讨了不同区位生态服务提高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法,提出生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北京土地利用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具有生态资本、公共物品以及外部性等经济学特性,本研究就上述3个特性,从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实质,探讨了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寿光市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美  张晓惠  江泓  刘丽云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281-282,286
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寿光湿地资源的特点,对寿光湿地的主要生态才能价值一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得出寿光湿地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58.4亿元,其中价值最大的是降解污染物功能,价值量为40.4亿元,其次是物质生产功能、水文调节价值和文化科研价值,分别为6.5亿元、4.2亿元、4.4亿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寿光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章根据生态经济学良性循环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农业结构调整之重要意义,提出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我国农业环境、资源现状,本文指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了持续发展,必须同时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也就是同时兼顾“三大效益”。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建立山区、牧区和农区相互支持与协调的“大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实现大地园林化,以优美的乡村环境包围城市和工矿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森林主导生态价值评估及生态补偿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关于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问题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热点,但多侧重于整体价值核算或单项价值核算,很难满足多层次生态价值评价的实际需要。引入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商和主导产业理论,在森林的生态补偿中首次提出生态区位商和主导生态价值的概念。以八达岭林场为例,对森林资源的生态区位商和主导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初步建立了生态补偿的概念模型,完善了森林生态补偿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调研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和湖北省洪湖市生态农业建设点县(市)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水网平原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了4种水网平原生态农业建设典型模式,探讨了其生态经济学意义,为该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寻求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