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小斑病是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在夏玉米生长后期,高温多雨情况下发病严重。病害多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甚至为害果穗,使玉米叶片过早枯死,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2.
<正>一、玉米顶腐病在龙江县的发生情况玉米顶腐病是玉米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2005年6月中旬玉米顶腐病在我县玉米田首次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生产上严重的产量损失,有的地块造成毁种。2009年5月末至6月上旬有零星发病,玉米大部分在3叶1心至4叶1心。2010年,我县顶腐病又一次大发生,6月上旬全县玉米发病面积在10万亩以上,发病时大部分玉米植株  相似文献   

3.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在我国和世界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石家庄市常年玉米种植400万亩左右,近几年每年玉米褐斑病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一般发病田病株率20%~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到.50%060%,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1发病症状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的中后期病害,一般从喇叭口末期开始发病,抽穗至乳熟期为发病高峰: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鞘和叶片,也可危害茎节和苞叶,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40%以上.2006年阜城县有部分地块发生了大斑病,病害影响不太大,经调查发病玉米是个别品种.防治玉米大斑病应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忽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水稻生长后期稻曲病表现明显时盲目用药,不仅防治没有效果还造成稻米品质下降,食用后影响健康.而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6.
2013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夏秋季多雨条件下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基腐病、玉米穗腐病和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等9种。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在全市普遍严重发生;玉米细菌性叶斑病是近年迅速上升的新病害,目前呈普遍发生和严重危害态势;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和玉米穗腐病发生较普遍,其中玉米纹枯病发病程度较重,玉米锈病和玉米穗腐病较轻;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基腐病发生普遍程度低;玉米叶点霉叶斑病是近年发现的新病害,目前仅在少数田块零星轻度发病。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的发生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在全市不同行政区域间、不同生态环境下均存在较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首先要摸清发病原因及发生规律,然后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采取农业防治措施与化学防治技术等多项防治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方能有效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育种工作需要,玉米南繁加代育种的单位日益增多。在玉米南繁育种工作中,由于雨水较多,玉米锈病等病害发生严重,影响玉米生长。根据近年来南繁过程中玉米病害发生情况,总结出玉米锈病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南繁玉米病害防治提供借鉴。一、发病症状发病初期,通常在叶表覆盖一层灰白色的寄主表皮,近圆形至卵圆形,直径0.1~0.3毫米,中期表皮破裂后呈粉状,橙色或肉桂褐色。叶片上表面的夏孢子堆有时为锈病寄生菌所寄生。玉米生长末期,在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胶东半岛夏玉米苗枯病和根枯病发生普遍,且有加重的趋势,成为危害夏玉米生产的主要苗期病害。2005年发病尤为突出,发生面积广,涉及品种多,一般病地的病株率为10%~15%,严重的地块达40%以上,缺苗断垄十分明显,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发病成因是:小麦收获普遍较晚,延迟了玉米  相似文献   

10.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继玉米大小斑病之后,近年来在玉米上发生面积逐渐扩大而且有加重趋势的玉米叶部病害。2010年该病发生较重,笔者就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主要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方法,为搞好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2010年合阳县玉米矮花叶病发生特点,分析了病害严重发生的原因,认为气候条件适合是该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传毒介体蚜虫数量大、农田环境的变化、玉米长势弱、品种抗病性差异大、农民防治意识差等是造成病害严重发生的次要因素。根据病害发生特点和原因,提出了该病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县玉米普遍发生一种新病害,发病由下部叶开始,以叶片与叶鞘连接处病斑最多,并且病斑逐步向叶上部扩展;发病由叶尖开始,叶间褪绿,出现不规则、浅褐色小斑,叶肉褪色为红黄色,出现一大片的病斑;发病部位由叶中部开始,或是中部叶的叶中部开始,叶面先出现褪绿小点,再出现不规则的浅褐色小斑,叶肉褪色为红黄色,  相似文献   

13.
晚疫病又称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害发生时,叶、茎、块均能受害,发病时期如遇低温、湿度大会加重病情,损失严重。今年绥化市马铃薯种植面积143.8万亩,晚疫病发生面积近两年均超过60万亩。  相似文献   

14.
玉米顶腐病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顶腐病”俗称“君子兰苗”,是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重要病害。2001年在肇东市黎明镇和太平乡首次发现后连年发生,发生程度和危害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玉米顶腐病的田间主要症状: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典型严重的发病症状为苗期生长缓慢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  相似文献   

15.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会对玉米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该文介绍了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常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者造成死苗。近几年,玉米苗枯病发生有加重趋势,成为玉米苗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预防玉米苗枯病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的前提下,制定推广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全面作好该病的防治工作.从根本上制止该病的发生为害。本文介绍了玉米苗枯病发生的原因,特征.以及防治技术与对筻。  相似文献   

17.
玉米霜霉病一旦发生,发病株基本上是颗粒无收。根据十多年的生产调查资料不,发病株主要发生在麦套玉米地的低洼地,苗期(5-7叶)淹水、积水地,单种地一般不发病。截止目前灌区生产上累计推广种植过的四十多个玉米品种,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病,有的发病率高达90%多。从种源上看,主栽品种掖单13号、掖单19号、沈单16号等品种均为本区生产,在制种田中无病株,但这些品种在大田种植后每年都有病害发生。根据专家和文献资料介绍:玉米霜霉病是热带和亚热带的病害,在宁夏发生在麦套玉米地是与玉米苗期淹水、积水有关。玉米苗期是主要感病期,病菌是在积水条件下侵入寄主,在抽穗期显病症,为侵染性病害。  相似文献   

18.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近几年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在玉米5~6片叶即可显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防治:(1)选用抗、耐病品种。不同品种之间病害发生情况存在一定差异,郑单958、鲁单981、鲁单984等品种发病较轻,病株率在5%以下。(2)农  相似文献   

20.
<正>1 2022年盐山县玉米褐斑病重发生的表现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2022年在盐山县发生偏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发生时间比往年偏早。一般年份,玉米褐斑病始发期在夏播玉米7~8叶期以后,至10~12片基本停止侵染,感病叶片部分出现黄化,主要集中在雌穗下部叶片。2022年褐斑病初发期在7月15日左右,夏播玉米植株6~7片叶便开始发病,发病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