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麻作》1981,(1):17-17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制的6BZ一400型苎麻剥麻机于1980年6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在湖南桃源县召开鉴定会,会议一致同意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初步定型、定点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麻业》1981,(1):17-17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制的6BZ-400型苎麻剥麻机于1980年6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在湖南桃源县召开鉴定会,会议一致同意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初步定型、定点批量生产,现已将批量生产任务下达给农业部扶沟科学仪器厂(地址:河南省扶沟县)预计1981年4月底以前将生产出第一批剥麻机,供应各苎麻产  相似文献   

3.
龙超海 《中国麻业》2005,27(1):48-48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苎麻剥制机械,相继在生产上推广了一批手工刮麻器和动力剥麻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麻类生产的发展。但至今为止,在我国麻类生产机械研究与推广领域尚无标准可依,给研制和推广苎麻剥麻机械带来很大影响,严重阻碍了麻类机械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精神,"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同时充分发挥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凝聚和团结全国从事麻类生产机械化方面的技术力量,提升我国麻类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麻类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根据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和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10月28-29日,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设施设备研究室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了"全国麻类生产机械化学术研讨会暨苎麻剥麻机展示会".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苎麻生产中的“剥麻难”问题,1987年开始,在原6BZ—400型苎麻剥麻机基础上,吸取其它样机的优点,经优化和电测等试验,确定样机结构与使用参数,1988年制成第一代样机。经反复试验改进,1989年制成的第三代样机—6BM—350小型苎麻剥麻机,1990年二麻经湖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测试:原麻生产率为7.21kg/h,鲜茎出麻率4.30%,原麻含杂率0.05%,原麻含胶率24.39%。该机所剥原麻经商业部麻类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验为一等一级。1990年10月经农业部批准通过了鉴定。该机水平居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苎麻副产物饲料化与食用菌基质化高效利用技术"通过了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的成果鉴定。本成果是由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熊和平研究员及岗位专家彭源德研究员率领的两个研究团队在"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资助下共同完成的。通过对苎麻机剥副产物进行青贮饲料加工和食用菌培养研究,以机剥苎麻副产物为原料,将青贮技术和食用菌栽培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苎麻副产物饲料化与食用菌基质化高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双滚筒苎麻剥麻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取双滚筒反拉结构形式开展了小型苎麻剥麻机的研究,在正交试验和性能分析基础上,确定第一代苎麻剥麻机样机主要技术参数为:主副剥麻滚筒直径260mm,滚筒转速900r/min,主副剥麻滚筒啮合间隙4mm,喂入角度15°.样机初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鲜茎出麻率5%左右,苎麻含杂率≤1.5%,苎麻含胶率30%左右,苎麻单纤维强力51~54cN.剥麻质量达到<苎麻>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28日,由湖南省农业厅主持,组织有关麻纺、科研、农业和检验检测专家对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起草的《机剥苎麻》地方标准进行了评审。专家组经过认真评审,一致认为:1、《机剥苎麻》起草单位提供的资料齐全,符合评审要求。2、该标准是在广泛收集国家标准、总结现有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机剥苎麻的定义、技术要求、检验、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进行了规范,标准编写规范,符合GB T/1.1的编写要求。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填补了我国机剥苎麻标准的空白,达到了国内同类标准的先进水平。3、《机剥苎麻》标准对促进苎麻剥麻机…  相似文献   

9.
苎麻剥麻机使用中的纤维变色及缠麻的发生,影响苎麻剥麻机的推广使用,限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研究纤维变色的实质和发生原因以及缠麻的机理,我们认为苎麻剥麻机压板材质、苎麻品种对纤维变色有一定影响,剥麻机的结构型式与缠麻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国内外苎麻动力剥麻机的研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苎麻动力剥麻机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我国苎麻动力剥麻机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实践,提出了我国今后苎麻动力剥麻机的研究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4BM-260型苎麻剥麻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确定双滚筒反拉式剥麻机结构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苎麻剥麻机滚筒直径、滚筒转速、剥麻间隙等主要技术参数;并通过方案选择、结构设计与台架试验,确定了苎麻剥麻机的传动机构,最终设计出4BM-260型苎麻剥麻机.该机具有剥麻质量稳定、工作性能可靠、剥麻工效较高等特点,能够满足小规模苎麻种植户的需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麻作》1980,(3):49-49,9
六月一日至五日,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在湖南桃源县召开了6BZ-400型苎麻剥麻机和丘陵山区发展苎麻的技术鉴定会议,参加的有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广西、福建等省(区)苎麻主产区的农业、商业、麻纺、农机和苎麻科学研究与科委等42个单位的领导、科技人员和代表共56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2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苎麻高效种植及多用途现场观摩与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曹兵海教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金霞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沼气研究所所长李谦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彭定祥教授、以及来自湖南省农业厅、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及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发的"苎麻高产高效种植与多用途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现场观摩与研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麻业》1980,(3):49-49
六月一日至五日,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在湖南桃源县召开了6BZ-400型苎麻剥麻机和丘陵山区发展苎麻的技术鉴定会议,参加的有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广西、福建等省(区)苎麻主产区的农业、商业、麻纺、农机和苎麻科学研究与科委等42个单位的领导、科技人员和代表共56人。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0月9日,由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设施设备研究室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和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全国麻类机械化生产技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教授、农业部农机化司王国占处长、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王罗方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文学处长等有关领导,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农业部南京机械化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苎麻技术研究所以及东方红剑麻集团等国内从事麻类机械研究与推广的专家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苎麻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刘正初(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沅江413100)苎麻原产于我国,盛产于我国,是我国特有的优质天然纤维资源.早在47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用苎麻来制作高级衣物.而今,苎麻仍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纺织原料.一、苎麻发...  相似文献   

19.
谈谈恢复苎麻生产的几个问题罗素玉,严文淦(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沅江413100)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苎麻织品尚不饱和,各类苎麻织品出口稳中有升,特别是湖南华升苎麻纺织企业集团公司瞄准国际市场,对企业进行多元化功能建设,加速新产品开发后出口前景更为...  相似文献   

20.
著名苎麻专家田庭甫先生逝世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处级离休干部、大家敬重的全国著名的芒麻专家田庭甫同志,因患胆囊癌医治无效,于1995年5月2日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6岁。田庭甫先生是创建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所的老专家之一,长期从事主麻科学研究工作。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