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型轮回选择和混合选择改良小麦群体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吴兆苏等(1984)创建的小麦基础群体中,采用不同的选择方案,对不育株和可育株分别进行两轮选择。结果表明两轮选择显著地降低了可育株和不育株群体的株高。可育株群体株高的下降速率大于不育株群体。单株产量和单株穗数没有得到显著的改良。相关性状穗长、千粒重等出现负向间接选择效应。轮回选择通过选株间的互交,维持了不  相似文献   

2.
水稻恢复系选育的轮回选择法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佴军  潘学彪  陈宗祥  张亚芳 《作物学报》2004,30(12):1199-1203
利用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作为遗传工具,进行水稻恢复系的轮回选择。试验证明:(1)由于构建基础群体时,加入了一定比例具有保持系性质的常规品种,以及在后续世代中,不断将经过后裔测验,证实在主要恢复基因位点上均为杂合型的中选可育株种子返回群体,给不育株授粉,因而保证了每轮次轮回选择群体内不育株比例基本稳  相似文献   

3.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1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1,对其6个性状进行混合选择和单性状集团选择;由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2,进行回交混合选择.结果表明,无论采取哪种方案,对单株籽粒蛋白质产量、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三轮平均在5%以上.从单个性状的遗传进度看,集团选择效果最大;对群体的改良,以混合选择最优,其次是回交混合选择,二者均有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而集团选择不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就选择阶段而言,集团选择、混合选择和回交混合选择分别在第一、二、三轮选择效果最高.本文还对小麦轮回选择方法应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金骏培  张天真 《作物学报》2004,30(11):1080-1085
构建陆地棉超高产轮回选择群体基础群体的亲本材料包括皖杂40的亲本I40006和I40007、湘杂棉2号的亲本I40001和I40005、中杂028的亲本中4133以及优良种质中棉所23和苏棉12。将源于长江流域的材料和源于黄河流域的材料分别互交,其后代自交后分别再在长江流域材料和黄河流域的材料内进行株与株间的选择交配,得基础群体一(Q10  相似文献   

5.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群体不育株与常规亲本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混合选择、集团选择多种选育方法综合利用,培育出小麦新品种-豫麦31号。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 1 9是淮阴农科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麦的Ms2 (Tal)基因为工具 ,采用轮回选择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 2 0 0 1年 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  1 987年我们从全国 1 4个省市征集了 2 76份冬春性育种材料 ,利用我国独有的Ms2 (Tal)基因进行交配重组 ,组建轮回选择群体。 1 990年夏在轮回选择群体中选择第 2 2 1号可育株 ,进行系谱选育 ,1 996年夏收时混收该可育株后代 7个株系参加鉴定试验。 1 997年从中筛选出 4个品系参加品比试验 ,其中970 4系表现多穗、中早熟、熟相好、产量性状突出。 1 9…  相似文献   

7.
小麦冬春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苏淮安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33°33′ N),冬季低于5℃的天数达112天,所有冬小麦都能通过春化,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0.2℃以上,春小麦也可以安全越冬。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利用中国独有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矮败小麦以及冬春性小麦品种在淮安地区开展冬春轮回选择育种,把轮回选择交配圃中生产的具有很高潜在育种价值的材料向全国更多地方的小麦育种单位提供,建立供种与优良材料部分返还制度,把冬春杂交、轮回选择和穿梭育种的优越性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投入小,效益高的小麦育种体系,并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小麦新品种,为提高小麦育种成效、丰富小麦育种手段开辟了新途径。总结了国内外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将以解决淮北地区小麦迟播、早熟、高产间矛盾;构建抗赤霉病轮回群体,创造出优异的赤霉病抗源;以轮回群体为材料诱导小麦单倍体育种;加强同国外科研单位的合作,引入国外优良种质资源,丰富群体的遗传变异;加强与矮败小麦育种体系单位的协作等方面的研究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以期培育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系杂交小麦恢复系选育的效率,利用太谷核不育材料(含显性MS2基因),导入含有恢复基因和抗病基因的44个优良组合的种质,进行轮回选择育种。结果表明:通过轮回选择到F6代测恢,可以得到农艺性状优良,使不育系恢复结实率达到110%以上的优良恢复系;获得含有恢复基因、抗病基因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改良群体。  相似文献   

9.
一、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轮回选择最早是由Hayes和Garbe(1919)提出的,Jenkins(1940)、Hull(1945,1952)和Comstock等(1949)先后详细阐述了应用于玉米的轮回选择程序。轮回选择的基本步骤是:(1)杂交产生后代;(2)鉴定后代,从中选择表型最优株;(3)把选择出的最优株互相杂交形成下一轮群体。轮  相似文献   

10.
矮败小麦及应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非矮秆品种与之授粉,后代群体中的矮秆株是雄性不育的,而非矮秆株是雄性可育的。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第二代产品,多方面优于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常规育种、轮回选择和基础研究中有远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Tnis paper analyses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alternative of form systems of high-rise dwelling wall with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This idea,concentra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byBlin and it corresponds with engineering facts.  相似文献   

12.
张堃  张华 《粮食储藏》2013,42(2):39-40,46
对影响食用植物油中残留溶剂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6号溶剂标准溶液的选用和配制是导致目前国家标准方法再现性差的主要原因。以残留溶剂中主要组分的单一试剂的混合品替代6号溶剂配制标准溶液可以提高目前测定方法的再现性。  相似文献   

13.
水稻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锦骅 《作物学报》1963,2(3):223-242
水稻性状遗传力的位次,在不同估算方法(广义法、迴归及相关法、变量分析法)间,除一穗粒数、粒重有出入外,其它几个性状都有一致的趋势,即抽穗日数最高,株高、穗长次之,空壳率、穗数及穗重最低。性状间的相关程度因组合而异,遗传相关一般高于表现型相关,两者的正负方向大体相同。性状遗传进度的大小决定于遗传力及遗传变异幅度,在5%选择强度下,性状的遗传进度,组合间有显著的差异。性状遗传进度间的相关表明,向矮稈选择时,后代会引起早熟、一穗粒数减少等现象。选择指数的效果因其构成而不同,应用具有较高效率的选择指数,分别算出各系统的综合评价点数,以判断系统的丰产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混合选择与全姊妹轮回选择对于改良玉米群体的经济性状及植株性状都是有效的,而且效应是累积的。选择对于产量性状的效应,以选择世代来比较,轮回选择大于混合选择;以时间来计算效益,二者差不多。两种方法获得改良效果的原因都在于优良性状个体频率的增加,而优良基因型频率增加的基础,在于优良基因的重组,所以玉米  相似文献   

15.
大豆产量轮回选择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盖钧镒 《作物学报》1985,11(4):235-244
本文研究了大豆产量轮回选择下主要农艺性状平均数及遗传方差——协方差的响应。试验数据取自早、中、晚3组的亲本和3个周期在2年2地点的随机区组试验。3组资料合并分析。产量、成熟期、倒伏程度、株高及百粒重五维空间中,产量轮回选择的第一、二周期优系亚群体离亲本的距离显著增加,而初始周期选择便显著改变产量本身,对产量  相似文献   

16.
粳稻叶型的遗传与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夏仲炎 《作物学报》1983,9(4):275-282
本文通过对17个粳稻品种和 F_1及 F_2各3个杂交组合,进行粳稻叶型的遗传与选择的研究,经3年的试验结果:一、通过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动态分析,表明粳稻剑叶的开张角、长和宽皆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二、通过对遗传力和相关系数的估算,表明剑叶宽、基角和开张角的遗传力较高,特别是剑叶开张角的相对遗传进度也较高,并与叶的长、  相似文献   

17.
对气相色谱法检测粮食中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辛硫磷、杀螟硫磷、甲基嘧啶磷等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色谱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比较了不同毛细管柱的分离效果,选择了气体的最佳流量和程序升温的最佳起始温度,使保留时间相差很小的组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并提出了解决柱头污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金陵  祝其昌 《作物学报》1964,3(4):365-378
通过多年的系统试验,证明对大豆杂交早期世代的材料,用混合选择法针对成熟期、株高、结莢习性,以及种粒大小等性状进行定向的选择,效果并不次于系谱选择法,但却简便易行。大豆杂交材料经过数代的定向混合选择,便形成为能适应当地条件与要求的优良生态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再用个体选择法进行选择,能较有保证地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強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19.
粮食烘干机的机型比较和选型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龙江省现用的粮食烘干机的几种机型进行了初步比较,提出了机型的优先选择与技术性能的基本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不同选育方法的遗传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锦骅 《作物学报》1980,6(2):99-110
作者根据遗传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对水稻杂交后代的有效选择方法。报告指出,混合法由于群体成分中 M 及 K 值高,至 F4,各性状的遗传率仍较低。在个体选择中尤其是遗传率低的性状必需要放宽尺度。系谱法从 F4开始,一般可进行群间选择,但对远距离亲本杂交组合,F4应以群内系统间选择为主。派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