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刘庆营 《水产养殖》2009,30(11):36-37
斜带石斑鱼,又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养殖适宜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宜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较少。2005年进行池塘养殖斜带石斑鱼试验,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野杂鱼进行养殖比较,总结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及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深水网箱养殖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深水网箱养殖拓展了养殖海域,其养殖海区通常在水深15~40m,某些网箱养殖区域可在40~100m水深,远离沿岸污染区。良好的养殖环境,是养殖鱼类获得高品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明锋 《内陆水产》1995,21(7):18-18
商品泥鳅的养殖发展泥鳅养殖,是当前农村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商品泥鳅的养殖方式有多种,不管采用哪种养殖方法,只要饲养管理得法,都能取得较好的效益。一、池塘养殖池塘面积以150~250m2为好,池深70~100cm,水深40~50cm。水泥池...  相似文献   

4.
红鳍东方■人工养殖在我国从 1991年开始试养,到现在已有 9年历史。养殖年产量已达 400吨,预计再过 2~ 3年,养殖年产量可达 1000吨以上,与日本年产量相当。红鳍东方■人工育苗、养殖技术已经成熟,人工养殖在我国已进入商业化阶段,现将人工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红鳍东方■在北方人工养殖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当年 (全长 30毫米以上的幼鱼苗 )6~ 7月份至 10~ 11月份越冬前;第二阶段,从 11月份至翌年 4月份的越冬期;第三阶段,从 4月份至 10~ 11月份的养成期。  一、第一阶段  从当年 (全长 30毫米以上的幼鱼苗 )6~ 7…  相似文献   

5.
甲鱼又名鳖,俗称水鱼、王八。目前在我国大量养殖,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及池塘养殖。每年10月至第:年3月为甲鱼的冬眠期,而4~8月为繁殖期。甲鱼的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在28~32℃,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氨氮低于0.3毫克/升,pH值7.2~8.6,有机物耗氧量在12~16毫克/升,超出这些范围则会影响甲鱼的摄食与生长。  相似文献   

6.
一、养殖海区的选择 全浮流式紫菜养殖在保证养殖器材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风浪、潮流度,以水质肥沃、水体交换流畅的海区为好,一般大潮干潮时深4~20米,海水比重1.015~1.023,pH7.8~8.4,流速0.4~2.3节,这是紫菜养殖的理想海区,底质以能使桩基打牢的软泥或泥沙底质为好。养殖海区要求无污染性工厂排泄物,道路畅通。  相似文献   

7.
彭友岐  陈李诚 《齐鲁渔业》2008,25(12):18-19
黑鲷是一种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其食性杂,多以鱼、虾、贝类和海藻为食,适宜生长水温18~25%,适盐范围8~32,最适盐度25~28。近年来,由于其资源衰退,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可充分利用现有虾池进行黑鲷养殖。黑鲷肉嫩味美,销售价格高,池塘养殖效益好,对于改变对虾养殖低迷现状也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1997~1998年采用二级网箱养殖,连续两年网箱养殖乌鳢成鱼产量14.3~49.2kg/m^2,规格634~1032g/尾,饵料系数3.5~4.2,投入产出比为1:1.25~1.65。  相似文献   

9.
2005年~2007年分别进行金鲳鱼与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和青蟹混养试验,金鲳鱼的养殖成活率保持在60%~70%,饵料系数为1.5左右,综合效益可观,每年可以养殖两造。试验结果表明,该养殖技术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足黄渤海地区广为养殖的海水品种。但是,受传统养殖方式和病害影响,其总体养殖水平不高,单位产量多徘徊在15~40kg/1000m2之间。为探讨梭子蟹健康高效养殖方式,2010~2011年笔者在山东省烟台开发区生旺育苗场对传统梭子蟹养殖进行了技改并取得成功,总结了一套较为可行的高产高效健康养成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5月,白蕉海鲈养殖普遍进入养殖中期,天气较不稳定、雨水多发,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加强管理,是提高5~6月间海鲈养殖成活率,实现增产增效的主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青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青虾养殖在我市虽历史悠久,但仍习惯于传统的囤养、套养和放养抱卵虾育苗,进行一年一季养殖成虾的模式,产量低,商品虾规格小,影响鱼池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养殖试验,总结出青虾池塘两茬法高产养殖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池塘条件 1.虾池准备。青虾养殖池应选择在水质清晰、排灌方便的地方建设,面积一般在每口塘5~10亩、水深1.2m~1.5m,池坡比1:2.5~3,池底平坦,底质较硬,少淤泥,池中央开挖1m×0.4m的虾沟,在排水处挖面积为10~20m~2的…  相似文献   

13.
渔事提醒     
《海洋与渔业》2008,(11):48-49
一、鳗鱼 1、养殖和管理 本月进入鳗鱼养殖和鳗鱼逐步购入养殖的阶段。小鳗继续养成规格鳗上市,对于冬季捕完鳗鱼的池塘,先将池塘水抽干,清除过多污泥,修补池堤堵塞漏水的池塘以防鳗鱼逃逸;投放生石灰、漂白粉作全池消毒,准备新鳗或分养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鳗鱼养殖。不论池塘养殖什么规格,池塘水质应时常保持清洁,透明度35~40cm,pH7.5~8。  相似文献   

14.
泥鳅又称鳅,是温水性底层淡水鱼类,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正如俗话所说“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是有名的美味佳品,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泥鳅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性味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因此泥鳅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目前成鳅养殖的形式有池塘专养、网箱养殖、稻田养殖等。池塘养殖是最普遍的形式,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池塘的建造标准鳅池的各项技术指标:面积200~300米2的长方形为好,长椭圆形也可以。池深90~11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厘米,水深50~…  相似文献   

15.
闫保国 《河北渔业》2008,(12):20-20
近年来,随着饵料价格的上涨,池塘养殖成本上升,传统的鱼类养殖效益明显下降,如何调整养殖结构,提高池塘养殖效益已成为广大养殖者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在本市的养殖实验,在普通鱼池中套养中华鳖,除养殖鱼类产量外,还可以产中华鳖450~750kg/hm^2,在不增加养殖成本的同时,可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hm^2,能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6.
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uts)俗称花加志、打铁母,其肉质结实、营养丰富、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海水养殖品种。作者于2005年进行试养,体长7~10cm的花尾胡椒鲷经养殖10~13个月,平均体重可达600g~650g。现将花尾胡椒鲷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金恒清 《内陆水产》2008,33(5):25-26
罗氏沼虾又名淡水长臂大虾,原产地东南亚。属热带杂食性虾类,耐低温能力较差,一般适应水温为15℃~34℃,最适水温为25℃~32℃,致死水温为14℃。罗氏沼虾养殖有较强的季节性,水温维持在20℃~35℃之间,达4个月以上的地区,均可进行养殖。本文就罗氏沼虾的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3年4~10月在全省设置测报站点7个,对1.2万hm^2养殖水面的15个养殖种类病害进行为期7个月的监测,一共监测到34种病原,其中细菌性病害是主要水产养殖病害,占病原比例的59%。5~9月是我省鱼病综合发病高峰期,根据各主要养殖品种的平均发病率,估测2003年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虾反季节养殖新技术,一改春季放小苗,夏秋收获成虾的常规,养殖模式为夏秋投放小苗,养成半成品虾(火柴杆长度的“火柴虾”),经越冬后,春季再放养,经短期养殖育肥,提前1个月上市,抢占北方市场“独此一家”,其价格由6—7月每千克30~40元,提高到每千克120~140元,并大大降低了养殖期暴发流行病的风险。其原理在于:夏秋小苗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海水池塘人工养殖海蜇的可行性,2003年4~7月,象山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在象山县鹤翔水产养殖公司,开展海蜇人工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