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封山育林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作业的特点。封山育林是集封禁、人工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模拟飞播造林于一体,同时需要人工抚育等多种更新方式的结合。封山育林作为一种人们认为最原始、最简捷、最有效的方式脱颖而出,又以它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易作业而备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翔实的数据对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三种不同造林方式的保存状况和成林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人工造林成林效果最佳,其次是封山育林,最后是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3.
封山育林是造林绿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实现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力争十五年基本绿化广西的决定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广西1989—2000年造林绿化规划》中,确定采用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方式造林7991万亩,其中要用封山育林方式完成2252万亩,占总造林面积的28.2%。解放后,全区封山育林累计面积4634万亩,培育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用材和林  相似文献   

4.
平泉县采取封造结合造林替代单一飞机撒播造林,探索封山育林辅助人工造林治理模式,综合实施植苗、直播和撒播3种造林方式,有效降低播区造林成本,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普定县喀斯特地形区的森林植被类型调查入手,通过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的各种森林植物,探讨森林群落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封山育林地、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地、人工造林地等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利用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及人工造林的方式,补充植物种质资源,是快速恢复和培育草灌型、灌木型、乔灌型和乔木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森林植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的一种好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演替规律,借助自然力,配合人工营林措施,达到恢复森林目的的一种造林方式。在《1989年——2000年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十二年规划造林总面积5716.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957.9万公顷,飞播造林616.0万公顷,封山育林1142.6万公顷,年均造林面积476.4万公顷”。封山育林的面积占19.99%,可  相似文献   

7.
1.造林绿化方式。造林绿化分为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三种形式。造林绿化根据造林组织方式分为工程造林、一般造林、义务植树、四旁植树。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生态需求的日益迫切,我国营林方式将从人工造林为主向封山育林为主转变。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工造林面积已经达到3000多万公顷。大面积的人工造林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人工林树种、林种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  相似文献   

9.
封山育林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能力,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恢复和保护森林和灌草植被。封山育林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的森林资源培育方式。与人工造林相比,封山育林恢复的森林植被生态功能和效益更好,更能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呼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恢复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区自然概况,植物群落演替基本理论及封山育林(自然演替)与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恢复)2种恢复方式区基本情况。通过对比研究,结论是:封山育林自然演替3年后的稀树灌草丛,植物群落比人工促进恢复方式的复杂,生物多样性体现较好,灌木类逐渐转向耐旱、耐热、耐火、更新力强的抗逆类型发展,每获得1kg生物量的投入是人工播种方式的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