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稻粉虱在5个恒温下发育速率的试验数据,分析比较了昆虫发育速率3种模型(线性日度模型、L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对稻粉虱各虫态及全世代发育速率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非线性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效果x^2达到极显著水平,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比Logistic模型好;线性模型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氏瘤粉虱重要天敌——桨角蚜小蜂的发育速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桨角蚜小蜂在 5个不同恒温下的发育速率试验数据 ,分析比较了 3种模型 (线性日度模型、L 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 )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在整个温区内 ,Logistic模型和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且王氏模型的拟合度高于 L ogistic模型 ,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线性日度模型在适温区内的相关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利用桨角蚜小蜂在5个不同恒温下的发育速率试验数据,分析比较了3种模型(线性日度模型,L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整个温区内,Logistic模型和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且王氏模型的拟合度高于Logisti 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线性日度模型在适温区内的相关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梯度恒温对湿地松粉蚧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设置6个温度处理湿地松粉蚧成虫,9个温度处理卵,结果表明:温度对湿地松粉蚧越冬代成虫死亡率、产卵量、繁殖力有着显著的影响;该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64℃,有效积温为153.31日度,发育的最适温度在29℃左右;在19~32℃时,卵的孵化率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但在35~37℃时,卵几乎不孵化,用线性日度模型、王氏模型与Logistic模型对卵的发育速度进行拟合,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和拟合度。试验结果与野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高温是新侵入区湿地松粉蚧夏季种群数量显著凋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应用ARIMA模型拟合了晴天的液流速率,与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进行了精度比较,并随机选取另外两个时段的液流速率进行了模型普适性分析。结果表明,应用ARIMA(1,2,1)模型液流速率拟合值与观测值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达到0.994,二者相关性极显著;与传统的二次滑动平均和二次指数平滑模型相比,液流速率相对误差处于±10%和±5%范围内的分别为90.909%和65.152%,拟合精度明显提高;分别应用ARIMA(1,2,2)和ARIMA(1,1,2)模型拟合9、10月的液流速率,拟合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ARIMA模型可以明显提高树干液流速率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稻粉虱的形态特征,研究了稻粉虱的为害习性、生物学特性、生活史、世代历期、种群动态、寄主、越冬和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稻粉虱在福州地区1a发生8代,第3、4、5代是为害水稻的主害代,应用扑虱灵防治稻粉虱,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稻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描述了稻粉虱的形态特征,研究了稻粉虱的为害习性,生物学特性,生活史,世代历期,种群动态。寄主,越冬和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稻粉虱在福州地区1a发生8代,第3、4、5代是为害水稻的主害代,应用扑虱灵防治稻粉虱,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烟粉虱是世界性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温室蔬菜和花卉以及大田作物的产量。利用自制的LED-塑料杯诱杀器研究烟粉虱的趋光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对三种灯的趋性差异极显著,烟粉虱对甲、乙两种灯趋性较大;三种距离之间差异极显著,15 cm和60 cm对粉虱有很好的诱集效果;黏杀剂之间差异极显著,且黏杀剂1比2的效果好。LED-塑料杯对烟粉虱的诱捕作用最大可达44.4%。  相似文献   

9.
5种杀虫剂对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5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对稻褐飞虱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稻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70%艾美乐和10%吡虫啉对稻褐飞虱的防效最好,作用迅速,持效期长;药后15d对稻褐飞虱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均在90%以上,与20%叶蝉散、25%飞虱宝、40%毒死蜱的防效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对水稻生长和稻田蜘蛛均无不良影响,是生产上推荐使用的理想药剂。生产上提倡将持效期长的艾美乐、吡虫啉与其他对褐飞虱成虫有杀灭作用的药剂混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以达到既高效、又可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稻粉虱发生及空间数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粉虱的寄主范围、不同生境下的发生及空间数量分布作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粉虱在浙江苍南稻区的寄主为水稻,甘蔗,玉米3种禾本科作物及稗草,千金子等13种禾本科杂草,该虫在双季稻区发生显著重于单季稻区,半山区稻田为其最适宜的生境。稻粉虱成虫有喜于录,隐蔽,生长旺盛的植株叶片上产卵的习性,不同虫态在稻株叶片上的垂直分布及在不同生育期分蘖之间的分布与其产卵习性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稻粉虱Aleurocybotusindicus是福建新发生的一种害虫.根据虫量和产量的关系,结合现行稻谷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等因素,进行了稻粉虱为害损失的测定,确定允许为害损失率.同时,建立了经济阈值模型:ET=100×C×F/(0.0851×P×N×EC)+179.43(早稻穗期);ET=100×C×F/(0.0746×P×N×EC)+160.47(晚稻孕穗期).根据经济阈值模型,制定出不同产量水平的经济阈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与节间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分析。[方法]以6个粳型不育系与9个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及其统计分析方法,对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株高与节间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株高、穗长和节间1长性状主要受到加性效应的控制,而节间3长、节间4长和节间5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株高、穗长、伸长节间数和大多数节间长度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达显著水平。株高与穗长、各节间长度和伸长节间数成对性状之间的表现型、基因型、加性和显性相关系数正值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各成对性状之间大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杂种优势分析表明,节间3长、节间4长、节间5长和节间6长性状的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正值较大,均达极显著水平,株高性状的群体平均优势正值也达极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为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及节间性状的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料比对稻草产沼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模拟沼气装置在恒温厌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料比(W/W)对稻草产沼气的影响,并对其累计产气动态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水料比对稻草累计沼气产量有显著影响。累计产气动态过程符合Logtistic模拟模型,累计最大产气量、稻草消耗量与水料比的相关关系符合二次抛物线模型。根据拟合方程得到稻草累计最大产气量的水料比为61.9∶1.0,最大沼气产量为178.4 L/kg,稻草最大利用率为42.9%。  相似文献   

14.
林木胸径与材积的关系--Logistic衍生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著名的Logistic模型,以时间因子作媒介,推导出一个能较准确描述林木D-V关系的一元材积模型——Logistic衍生模型。这是一个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用价值的新模型。实践证明,Logistic衍生模型具有较强的数据拟合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除林木D-V关系外,尚可用于林木D-H关系等项研究,具有理论和应用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旱稻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旱地条件下旱稻品种干物质生产和分配以及籽粒灌浆过程的特点,1986年和1987年在北京农业大学种植5个旱稻品种。用Hunt的生长分析法研究其干物质生产,结果表明旱稻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和分配与水稻品种不相同。因不同生育阶段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对旱稻品种总干重的影响不同。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符合度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籼稻精米重量性状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包括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的数量性状发育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籼稻4个发育时期的精米重量性状.结果表明三倍体胚乳和二倍体母株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以及细胞质效应可以明显影响各个稻米发育时期的精米重量,但主要为二倍体母株的核基因效应,其次为三倍体胚乳核基因效应.基因加性效应在稻米4个发育时期的精米重量表现中起着主要作用,选择可以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条件方差分量分析结果表明,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中控制精米重量性状表现的基因在多数稻米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且以稻米发育前期为主,其中开花后第8~14日是控制精米重量性状表现的基因表达最为活跃的时期,各遗传体系在接近稻米成熟时(开花后第22~28日)的新基因表达量尤其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会明显下降,一些基因效应尤其是净细胞质效应存在着个别发育时期间断表达的现象.稻米不同发育时期的条件和非条件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作5等亲本可以明显提高后代的精米重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数据的水稻LAI反演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和验证不同叶面积指数(LAI)机器学习模型迁移后的稳定性,以无人机获取的湖北鄂州与海南水稻田的多光谱影像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8 种植被指数经验模型与3 种机器学习方法对鄂州试验田的水稻LAI进行反演,并推广至海南试验区。结果表明:1)非线性模型在鄂州试验数据的建模集测试中精确度较优,其中归一化红边差值(NDRE)非线性模型验证的变异系数(CV)=31.05%,但推广至海南试验区后精确度下降严重(验证集CV=74.90%),可移植性差;2)线性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在模型移植后表现出较优的稳定性,其中梯度提升回归(GBR)二波段模型在鄂州数据建模集CV=28.91%,在海南数据验证集CV=26.58%;3)增强植被指数(EVI2)线性拟合模型在鄂州数据建模集CV=33.78%,在海南数据验证集CV=27.90%。最后使用EVI2构建的经验模型,对各生育时期2 种不同水稻(珞优9348和丰两优4号)的LAI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氮水平下,珞优9348表现为氮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对明华黑色水貂0~180日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Gompertz 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明华黑色水貂的生长曲线(拟合度R2≥0.99),但Gompertz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体重效果方面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信宜怀乡鸡C品系(颈部有圈浅黄色羽毛)第3世代产蛋率和产蛋量的变化规律,为提高怀乡鸡产蛋性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统计信宜怀乡鸡C品系第3世代19~52周龄的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采用伍德、杨宁、分室和三次方程4种模型对产蛋率进行拟合分析,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分析,计算各模型的参数值和拟合度(R2).[结果]杨宁模型R2最高(0.988),其次是分室模型(0.976),伍德模型和三次方程R2稍低,分别为0.833和0.733;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累计产蛋数模型R2分别为0.988、0.995和0.998;杨宁模型的最高产蛋率为73.85%,与实际观测值(73.66%)最接近;Von Bertalanffy模型的极限产蛋数为128.96,相对于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分别为125.56和127.88),与实际观测值(131.62)最接近.[结论]杨宁模型和Von Bertalanff模型分别对信宜怀乡鸡C品系第3世代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拟合效果最佳,可用于信宜怀乡鸡产蛋规律的估计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