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玛曲退化草地主要植被特征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甘肃玛曲县退化草地的科学恢复途径,通过小区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玛曲高寒退化草地植被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磷肥可以显著提高退化草地植被的平均高度,是最佳的施肥处理;施有机肥加氮磷肥可以显著提高莎草类植被的高度,施氮磷肥可以显著提高禾草类和豆科类植物的高度,施肥对杂类草高度无显著影响.施氮磷肥可以显著提高退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是最佳的施肥处理;而施有机肥加磷肥可以显著提高莎草类和豆科类地上生物量,施氮磷肥可以显著提高禾草类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施肥对杂类草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单施氮肥或有机肥可以增加退化草地的多样性指数,单施有机肥的草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施有机肥加氮肥的草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藏北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藏北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高寒草地植物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的草地地上生物量提高幅度为23.6%~199%,其中施氮磷肥(NP)和施氮磷有机肥(ONP)的地上生物量较高,分别是不施肥(CK)的2.99倍和2.11倍,而单施有机肥(O)虽然能够提高草地生产力,但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高寒草地施肥由于限制了一部分罕见杂类草物种的生长而降低了高寒草地的物种丰富度。与CK相比,施氮磷有机肥(ONP)与单施有机肥(O)的物种数分别降低6.9%和10.3%(P0.05),而施氮磷肥(NP)的物种数则降低了20.7%(P0.05)。施肥后草地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降低趋势。其中施有机肥(O)与施氮磷有机肥(ONP)处理的Shannon-Wiener指数与CK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而施氮磷肥(NP)处理的Shannon-Wiener指数与CK相比则降低10.5%(P0.05)。综合分析,施氮磷有机肥(ONP)的方式不仅显著提高高寒草地的植物生产力,而且没有引起植物多样性的显著变化,为供试条件下实现藏北草地恢复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为退化草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调查研究区退化草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并分析生态经济类群及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结果】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草地中优势种紫花针茅被小型禾草溚草取代;高寒草原退化标志植物天山赖草、绢毛委陵菜等杂类草重要值增加;禾本科、豆科等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内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50%(P0.05),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导致草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下降;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影响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草地修复措施与方法对草地植被的影响,以河北省坝上地区轻中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遁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技术措施开展草地修复试验,以相邻地块未进行遁耕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遁耕措施(遁耕、遁耕+施肥、遁耕+保水剂、遁耕+施肥+保水剂)对退化草地生长量、多样性和植物群落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退化草地遁耕后,可显著提高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增大草地密度,提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物种多样性,提高优质牧草羊草和冰草的种群优势度。遁耕可以作为轻中度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退化高寒草甸设置研究样地及观测样方,测定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指标,分析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plant functional groups,PFGs)特征。结果表明,退化高寒草甸群落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发生变化;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莎草科、禾本科功能群组成物种减少,豆科、杂类草功能群组成物种在轻度退化时最多,随后也减少;从未退化草地到极度退化草地,PFGs种类由4种减少至2种,莎草科、禾本科功能群重要值由未退化草地的69. 80降低到重度退化的4. 83,并在极度退化程度时从群落中退出,杂类草重要值则由未退化的26. 18增加到极度退化的93. 46,研究样地PFGs重要值不同退化程度间均差异显著(P 0. 05);退化高寒草甸PFGs沿退化梯度对土壤资源的利用能力不同,PFGs生态位宽度呈杂类草豆科禾本科莎草科的变化趋势,莎草科与杂类草间生态位重叠较小。PFGs特征对高寒草甸的退化响应显著,草地群落由未退化草地的莎草科、禾本科、豆科、杂类草功能群演替为极度退化草地的豆科和杂类草,使得高寒草甸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削弱。  相似文献   

6.
移栽措施对西藏退化草地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移栽措施对"一江两河"地区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草地生物量、功能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方面的影响,以"一江两河"地区达孜县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方法开展苜蓿与草木樨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处理显著提高了草地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n=5),同时使得植物群落植物多样性发生变化,移栽处理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高于对照处理,移栽处理与对照2种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n=5),Simpson多样性指数低于对照,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n=5),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于对照处理,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n=5)。移栽处理填补了群落水平空间与垂直空间的空白生态位,提高了植物群落对水平空间与垂直空间的资源利用;添加了新的功能群,改变了原有功能群在植物群落功能群中的比例。因此适量移栽可以使草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提高,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刈割对草原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设置刈割和不刈割2个处理,用目测法估测盖度,用测量法量取高度,密度为样方中的物种数目,分种齐地面剪割测定植被地上生物量.[结果]刈割对草地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仅在地上生物量上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刈割后,植被高度均高于不刈割,禾草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减少,相反,豆科和莎草科增加;刈割处理中,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不刈割处理中,前者没有相关性,后者表现出极弱的负相关性;刈割后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地上生物量表现为无相关性,但在不刈割处理中,二者均呈极弱的负相关性.[结论]刈割对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效果显著;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刈割后在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组成比例上均发生了变化;刈割对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的相关性影响有三种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滇西北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火烧和施肥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退化草地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火烧和施肥两因素,其中火烧因素设火烧和未火烧2个水平,施肥设0、30和60 g/m~2 3个水平,所用肥料为氮磷钾复合肥,采用裂区试验。【结果】火烧和施肥降低了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的优势度和重要值,改变了亚高山草甸的植物种类及优势种,提高了植物地上生物量(P0.05)。另外,观察到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与试验因素及经济类群有关,其中,火烧+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禾本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降低了杂类草的生物量(P0.05),而施肥则提高了豆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5)。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可知:火烧倾向于增加植物多样性,而施肥的作用则相反。上述变化导致群落的相似性发生改变,例如火烧、火烧+施肥30 g、火烧+施肥60 g与CK间的群落相似性系数均低于50%,改变了群落的演替方向。【结论】火烧和施肥改变了亚高山草甸的植物种类及优势种,降低了大狼毒的重要值,增加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草地群落均匀度、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相似性系数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封育、鱼鳞坑和水平沟措施实施5a后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通过野外测定,发现水平沟和鱼鳞坑措施下群落物种数较封育草地增加,但1a生物种及杂类草的重要值上升,而一些饲用价值较好的牧草重要值降低。鱼鳞坑植被盖度最高,封育草地最低,地上生物量为封育草地最高,水平沟最低。鱼鳞坑和水平沟群落的相似性较高,但均与封育草地植被有一定差异。物种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鱼鳞坑最高,水平沟居中,封育草地最低,生态优势度则相反。说明,水平沟和鱼鳞坑整地5a后植被仍处于恢复阶段,3种措施下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其中,鱼鳞坑措施下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最大,水平沟和封育草地的群落稳定性接近。  相似文献   

10.
放牧对山地草甸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变化,为合理利用该类草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连续3年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轻度放牧(LG)、重度放牧(HG)和无放牧对照(CK),分析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多样性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间的关系。【结果】 (1)不同放牧强度下山地草甸草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种有细果苔草(Carex stenocarpa)、溚草(Koeleria cristata)、针茅(Stipa capillata)、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在重度放牧(HG)条件下,家畜首先采食适口性较好的植物,群落中适口性好的植物数量减少,群落优势地位逐步被有毒植物醉马草所替代。(2)CK与LG、HG条件下,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2016~2018年间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群落高度和盖度呈下降趋势(P<0.05);群落密度在2016~2017年间呈下降趋势(P<0.05)。(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下降趋势,表现为CK>LG>HG;2016~2017年CK、LG、HG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018年CK与LG、HG之间差异显著(P<0.05)。(4)植物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在LG、HG和CK条件下,均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不同放牧强度下,山地草甸植物群落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伊犁绢蒿荒漠群落数量特征、多样性对短期围封的响应规律,为退化蒿类荒漠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伊犁绢蒿荒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盖度、高度、密度、生物量的野外测定,并计算群落Simpson(D)、Shannon-Wiener(H)、Pielou(J)及Margalef(P)指数,研究短期围封对荒漠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围封后,群落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89.7%,153.9%,130.8%(P<0.05),而群落密度显著降低了19.8%(P<0.05)。(2)与围封区相比,放牧区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显著高于围封区(P<0.05),Shannon-Wiener指数略高于围封区,而Margalef指数低于围封区,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围封已成为恢复及重建退化草地的最有效的措施,通过围封可以提高退化荒漠植被生物量,但植被多样性指数偏低,放牧降低丰富度指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后的退化草原植被群落特征,研究退化草原生态环境恢复情况,为乌鲁木齐市退化草地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的天然草地为对象,对不同恢复年限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的植被长势变化及植物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退化草地在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1)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后,恢复5 a后较恢复1 a,恢复8 a较恢复5 a草原植物长势明显变好。(2)禁牧区不同草地类型的植被盖度、高度和生物量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草畜平衡区不同草地类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恢复8 a时出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与2018年乌鲁木齐市降雨量较低有关。【结论】通过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乌鲁木齐市草地退化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改善,在政策实施8 a后草地植被恢复较好,但不同草地类型的变化有所差异,需继续加强草地资源监测。  相似文献   

13.
西藏退化天然草地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选择拉萨市纯牧业当雄县重度退化天然草地进行补播和围栏封育效果研究,为西藏退化草地的改良与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补播围封点和实施围栏封育的退化沼泽化草甸草地,均以围栏外为对照,进行围栏封育区、补播区和对照区植物群落盖度、密度、高度、物种数以及地上生物量的测定与比较。[结果]结果表明,在补播围栏封育区,除毒草之外的其他草种高度都有所增加,植被总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较补播之前分别增加33.00%,101.42%,16.10%(P〈0.05);退化沼泽化草句草地实施围栏封育的藏嵩草产草量明显高于围栏外对照,围栏内8月份出现藏嵩草最高产量,围栏封育最高产草量可达围栏外自由放牧对照区最高产草量的4—5倍,围栏内最低产量也是围栏外自由放牧区最高产量的4倍。[结论]补播和围栏封育见效快、效果好、简便易行,对于西藏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退化天然草地恢复改良最容易实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疆山地草甸草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和养分含量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规律,分析其在不同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退化草甸的恢复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围封(5 a)与放牧条件下,以新疆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整个生长季(5~8月)的草地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植物多样性以及牧草养分。【结果】 (1)围封和放牧条件下,禾本科植物在山地草甸草地中均占重要地位,其重要值分别为46.48%和26.91%,而在放牧区退化指示植物(如草原老鹳草、草原糙苏和紫花鸢尾等)所占比重增加;但围封降低了植物多样性。(2)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明显,围封区群落植被密度、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7~8月)和地下生物量(0~10 cm)均高于放牧区。(3)与围封区相比,放牧区牧草粗纤维含量在生长季前期(5月)显著降低了18.95%,而牧草粗蛋白含量在生长季中期(6月)显著提高了的8.37%。【结论】 围封能提高草地的数量特征,增加优质牧草的比例,有效恢复退化草甸草地,但不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而在生长季前期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15.
Nutrient addition can affect 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grassland plant communities, thus alter the grassland productivity. Studies on grassland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in response to nutrient addition hav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grassland, protection of plant diversity and the recovery of degraded grassland.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six blocks of eight treatments each: control(no nutrient addition) and K, P, N, PK, NK, NP, and NPK addition. We evaluated plant composition, height, coverage, density,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to estimate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plant diversity.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reatments increased primary productivity significantly(P0.05)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K and the NPK treatments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increasing aboveground biomass 2.46 tim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P0.05). One-way ANOVA and factorial analysis were used for the species richness, Shannon-Wiener index, Pielou index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versity indices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linear regression. We found that fertilization altere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N(but not P or K) addition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perennial rhizome grasses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at of perennial forbs(P0.05), thus it presented a trend of decrease in species richness, Shannon-Wiener and Pielou indexex, respectively. Only the main effects of N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both the diversity indices and the aboveground biomass(P0.05),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P, N-K, P-K and N-P-K could be neglected. With fertilization, plant diversity(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61), species richness(–0.49), and species evenness(–0.51) were all negatively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primary productivity. The correlations were all significant(P0.01). Scientific nutrient manage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grassland productivity, protect the plant diversity as well as recover the degraded grassland.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放牧时段对高寒草原植被群落和生物量的影响,对青海省海北高寒草原的连续放牧地、暖季放牧地以及冷季放牧地进行群落调查、样品采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常年连续放牧相比,暖季放牧和冷季放牧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的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代表性牧草高度;季节性放牧较常年放牧显著增加禾本科生物量、莎草科生物量、地上总生物量和优质牧草产量;地下总生物量变化趋势为冷季放牧暖季放牧连续放牧,其中冷季放牧显著高于常年放牧;冷季放牧地的草地生产力显著高于常年放牧地,但与暖季放牧地的草地生产力差异不显著。在海北高寒草原地区,采用季节性放牧有助于提高高寒草原群落高度、盖度和草地生产力。可以适当鼓励牧民进行季节性放牧,促进天然草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对退化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植被变化的研究是认识其恢复过程、机理、探讨恢复的限制因子和进一步制定快速、低投入生态恢复措施的基础。通过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带退化草原的恢复过程研究可知,在退化草原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高度上升;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增加;物种数先增加后降低逐渐趋于稳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先明显增长后趋于平缓稍微有所下降,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减少,这一变化与该区草原植被特征及人为干扰活动有关。即在禁牧初期,一些一、二年生植物的侵入,以及退化群落中建群种、优势种得以优先恢复,所以植物群落各特征都呈增长趋势;而随着禁牧年限的增长,草原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各植被生态特征变化都呈平稳波动。  相似文献   

18.
碌曲县天然草地围栏封育及补播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围栏封育及补播3年后,披碱草、异针茅、短柄草及嵩草等不同类型草地的主要经济类群及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对恢复披碱草、异针茅、短柄草及嵩草等类型草地的植物经济类群发生明显变化,各类型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65.63%、119.33%、56.23%,杂类草的生物量分别下降22.1%、49.3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天山北坡中段山地紫花鸢尾草甸植物群落动态分析。【方法】 采用连续定位测定方法,分析1985~2004年间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结果】 在近20年的时间段内,草地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以紫花鸢尾为优势种,草原老鹳草(Geranium pratens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异燕麦(Helictrichon )为伴生种的群落格局没有发生变化。群落各项数量特征高度、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始终处于波动状态,有些年际间会出现显著差别,波幅最大与最小可相差2倍以上,但群落的这种消长变化均具有可逆性。群落优势种紫花鸢尾的盖度、地上生物量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增长,草地朝着退化方向发展。【结论】 引起草地的波动气候是主因,紫花鸢尾数量逐年增加牧压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