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西瓜种子黑媚娘为试验材料,在70,75,80℃温度下分别处理24,48,72 h,研究不同干热处理对西瓜种子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70℃干热处理对西瓜种子发芽特性、发芽势均没有影响,75,80℃处理降低了西瓜种子活力,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各干热处理后的种子在老化3 d后,活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为试材,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干热处理,以未处理的同品种甜瓜种子为对照,探讨干热处理对西州密甜瓜种子发芽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处理后的‘西州密17号’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高于‘西州密25号’;与未处理的种子相比,干热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影响不大;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种子失水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电导率和细胞伤害率总体增加且大多高于对照,α-淀粉酶活性高于β-淀粉酶活性且变化较平稳;温度越高,子叶畸形率越高。温度起主导作用,时间起辅助作用,在生产中采用70~75℃、24~48 h对种子进行干热处理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万秀琴  王惠林 《蔬菜》2017,(4):28-32
为了筛选出对防治甜瓜、籽瓜细菌性果斑病有效、安全的干热处理方式,对人工接种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籽用西瓜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的干热处理,经种植鉴定,观测比较了不同处理的出苗率、果斑病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对甜瓜带菌种子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的处理是60℃处理6、8 d,防治效果为85.6%;65℃处理6 d,防治效果为85.0%。对籽用西瓜带菌种子防治效果较好的处理是60℃处理12 d,防治效果为86.5%;65℃处理12 d,防治效果为83.0%。  相似文献   

4.
种子处理对籽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籽瓜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是近年来在新疆出现的一种检疫性病害,种子带菌是该病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市售的带有细菌性果斑病的籽瓜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及不同药剂的处理,经温室种植测定,计算出各种处理方法对籽瓜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50℃湿热处理30min;60℃干热处理4h,以及2%的HCl处理20min对防治籽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带菌具有良好的效果,各生产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减轻细菌性果斑病的危害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以葫芦和南瓜种子为材料,比较了68、72、75、80℃4个干热处理温度条件及6℃和常温2种种子保存条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通过田间栽培试验检测了种子干热处理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8~80℃的温度处理种子72 h后,不会影响葫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但显著降低了南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高温干热处理后,3个葫芦品种的种子分别在常温和6℃下保存15个月后,种子发芽势均显著下降;2个南瓜品种分别在常温和6℃下保存12个月后,除68℃和72℃处理的南瓜京欣砧2常温保存种子的发芽势以外,其他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显著下降。通过3 a 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田间试验,不同带毒率的葫芦砧木种子经过72℃干热处理72 h后,嫁接西瓜在田间均未发生CGMMV。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葫芦科作物种类,甚至不同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不一样;干热处理种子是防治CGMMV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干热处理的不同温度和时长对黄瓜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作者以碧玉2号黄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干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长显著影响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干热温度100℃,时长12 h、24 h、36 h均显著抑制黄瓜种子的萌发,干热温度75℃、时长24 h,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较高,分别为86%和96%;用干热温度75℃、时长24 h处理的种子育苗,黄瓜的茎粗、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黄瓜的畸形果率仅为3.92%,且未发生病毒病;干热处理还可有效钝化黄瓜种子携带的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研究细菌性果斑病检疫性病害的发病机理与环境及农事操作等的诸多联系的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西瓜甜瓜健康种子生产技术可有效防止种子携带病菌。同时通过对种子使用干热杀菌.可彻底根除黄瓜绿斑驳病毒.并对细菌性果斑病菌也有很好效果。针对无籽西瓜种子发芽率低的现状.通过水引发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芽率和成苗率.且不必进行种子破壳处理.节省人工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Cd污染地区西瓜种植的安全性,通过对Cd污染地区的西瓜品种筛选和大棚长季节栽培试验研究了58个西瓜品种对Cd积累的差异,以期筛选出低Cd积累的西瓜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Cd含量低于0.973 mg·kg~(-1)时,西瓜果实Cd含量均低于国家现行标准GB 2762-2012,其中‘黑媚娘’的Cd含量最低。西瓜长季节栽培时果实中Cd含量随着采收批次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橙玉’最后一批果实中Cd含量为28μg·kg-1,因此在中度Cd污染地区西瓜生产是安全的,建议推广种植‘黑媚娘’‘超级京欣’‘金鑫’和‘金福’等低Cd积累西瓜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土壤镉含量与西瓜茎叶、果实镉含量的关系,以确定西瓜安全生产的土壤镉含量阈值。【方法】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镉含量条件下,‘黑马王子’(无籽西瓜)和‘黑媚娘’(有籽西瓜)的根、茎叶、果实的镉含量。【结果】明确了镉在西瓜植株内的分布规律为:茎叶根果实,西瓜果实镉含量随着土壤镉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根据不同土壤镉含量与西瓜果实镉含量的拟合方程,推算出‘黑马王子’和‘黑媚娘’安全生产的土壤(p H5.6)镉含量分别为10.04和12.69 mg·kg~(-1)。  相似文献   

10.
以37种生物药剂和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为试材,采用抑菌圈法研究37种生物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80%乙蒜素EC(消菌剑魔)、80%乙蒜素EC(汉翔)、3 000亿个/g荧光假单胞杆菌DP、0.15%四霉素AS 4种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室内抑菌效果较好。该研究筛选出了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具有一定防效的生防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科学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野生西瓜种子萌发率低和发芽不整齐的问题,以河沙为引发基质,研究了基质湿度和引发温度、时间对种子发芽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基质引发处理能显著提高野生西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显著缩短种子平均发芽时间;引发温度对种子活力有显著影响,而基质湿度和引发时间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基质湿度、引发温度和时间对野生西瓜种子活力既有单因子效应又存在交互效应,适宜引发条件组合是:基质相对含水率75%、引发温度6℃、处理时间9 d。引发处理后,种子电解质泄露率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但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细菌性果斑病(BFB)是当前西瓜和甜瓜上最重要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在我国西瓜、甜瓜生产及制种地均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给西甜瓜生产及制种带来巨大损失。为了加强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控技术,特整理总结西甜瓜种传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控技术,供参考。1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处理是关键。直播的西瓜、甜瓜种子或用于培育嫁接苗的砧木和接穗的种子都要进行药剂消毒处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FB)是西瓜上的毁灭性病害,研究其侵染途径及防治方法对于西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育苗基质人工接种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发现基质带菌能够导致西瓜幼苗 BFB 的发生。通过室内试验评估了可杀得叁仟、加瑞农、加收米、注射用硫酸链霉素、90% 新植霉素 5 种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发现 90% 新植霉素(100、200、300 mg.L-1)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加瑞农 (600、800 倍液)处理细菌 5 h,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内杀灭效果达到 100%。在此基础上,研究在基质带菌量为 109cfu.kg-1的情况下,不同药剂消毒育苗基质对西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每 1 m3基质喷淋 100 kg药剂,播种后的第 15 天,加瑞农 600 倍液和加收米 400 倍液对西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效分别达到 46.4% 和 30.4%。  相似文献   

14.
种子酸化处理防治西瓜嫁接育苗细菌性果腐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鉴于瓜类细菌性果腐病在广西发生并蔓延的现状,为了寻找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03年11月至2005年8月,开展了以过氧乙酸和盐酸为试剂,连续对二倍体西瓜品种黑公子和三倍体无籽西瓜广西3号种子进行酸化处理的防治西瓜嫁接育苗细菌性果腐病研究。经过发芽和嫁接育苗多重试验.结果表明:盐酸酸化处理能够彻底预防西瓜嫁接育苗细菌性果腐病的发生,其最佳处理浓度为10%-15%,处理时间为1-2 h;过氧乙酸酸化处理也能有效预防细菌性果腐病的发生,处理后病株率一般在19%以下,但其防治效果与处理后的种子搓洗.特别是晾晒时种子能否快速干燥有很大关系.其最佳处理浓度为40-30倍.处理时间1-2 h。  相似文献   

15.
十大技术之七(二) 西瓜甜瓜病毒病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西瓜甜瓜病毒病种类、症状西瓜花叶蕨叶;甜瓜花叶;西瓜幼苗绿斑驳花叶;西瓜成株绿斑驳花叶;西瓜果实倒瓤;甜瓜黄化;甜瓜褪绿黄化;西瓜褪绿黄化;甜瓜叶片坏死斑点;甜瓜整株坏死斑点;甜瓜叶片黄化斑点;甜瓜整株黄化斑点;甜瓜皱缩卷叶。2防控措施2.1种子处理种子于70℃热处理144 h,能有效去除甜瓜种子携带的MNSV,且不影响种子萌发;用10%磷酸三钠处理种子3 h,或用0.1 mol·L-1HCl处理种子30 min。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防控:做好种子健康繁育、病毒检测,种子干热处理72  相似文献   

16.
采用菌悬浮液浸种方式对西瓜种子接菌,利用6种药剂对带菌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并调查各处理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西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BFB)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带菌种子采用40%甲醛100倍液浸种1 h,对西瓜幼苗BFB的防效达到100%,对西瓜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黑籽南瓜种子基质引发适宜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黑籽南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时间和基质含水量对黑籽南瓜种子引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引发处理能明显提高黑籽南瓜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减少种子平均发芽天数;基质引发温度明显提高幼苗干鲜质量和根体积等,而基质湿度对幼苗生长性状影响不显著。黑籽南瓜种子基质引发处理以5℃、基质湿度65%时激发种子活力的效果最好,在不同基质引发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改变引发持续时间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防治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了新种子处理剂——西亚1号不同处理方法和其他药剂处理对西、甜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对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发芽率的条件下,西瓜最佳处理浓度为700倍、处理时间为60 min;厚皮甜瓜最佳处理浓度为1 000倍、处理时间为45 min;药剂防治效果表明,西亚1号明显好于浓盐酸、过氧乙酸和Tsunami 100。  相似文献   

19.
以伞形科难发芽蔬菜茴香种子为试材,设40、60、80、100℃共计4个干热处理温度,以常温(25℃)为对照,在恒温干燥箱中分别烘干2、4、6、8、10、12h,进行干热处理,测定茴香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探讨最佳茴香干热处理温度与时间,为茴香高效、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茴香种子在干热处理温度为60℃时,茴香种子各萌发指标均达到最大值,是该试验筛选的最佳干热处理温度,且与对照达到P0.01差异极显著水平;干热处理时间对茴香种子萌发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氧传感技术在板栗种子活力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传感技术在板栗种子活力快速测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集板栗‘浙早1号’‘浙早2号’各5个母株的种子材料,通过老化处理0、24、48 h,分别获得各品种3个活力梯度的15份种子样品,然后进行氧传感测定以及室内标准发芽和田间出苗比较试验。【结果】经老化处理后,板栗种子活力开始下降,老化时间越长下降幅度越大。相关分析表明,氧气消耗指数(O_(CI))、氧气消耗速率(OCR)与‘浙早1号’板栗种子的标准发芽率、杭州及温州田间出苗率均呈显著相关,O_(CI)、理论萌发时间(TGT)与‘浙早2号’板栗种子的3个发芽指标均呈显著相关。【结论】O_(CI)是评价2个板栗品种种子活力的最佳指标,并在贮藏种子的活力检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