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对云南省17个地州市66个县的6770份水黄牛血清、12个农场的1446份奶牛血清及4个种牛站的111头种牛血清采用农业部“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补体结合试验”及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牛肺疫微量凝集试验”方法进行血清学调查。并对部分血清学阳性牛作了病原分离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用补反检查水牛、黄牛6770份,阳性275份,阳性率为4.1%:奶牛1446份,阳性8份,阳性率为0.6%;种牛111份,均为阴性。用微量凝集试验检查牛血清4500份(含补反阳性牛血清),仅检出2份为疑似.对部分补反阳性牛,进行了临床追踪观察,均不具有牛肺疫纤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全省牛群中的流行情况,从1986年至1989年共采集了1813头份血清,以细胞中和试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全省58个县(市)1813头份血清检出阳性347份,平均阳性率19.14%,地区阳性率最高的达60.87%(14/23),有12个县(市)抗体阴性。检测34个奶牛场的430头汾黑白花牛血清,有20个奶牛场检出阳性血清,共76份。阳性率最高的达100%,一般为10~60%,14个奶牛场抗体阴性。检测3个冻精站和1个  相似文献   

3.
为了摸清宁夏地区肉牛和奶牛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3年-2015年采集自宁夏地区肉牛主要养殖区的57个肉牛场886份血清和奶牛主要养殖区的39个奶牛场1 088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013年抽检的16个奶牛场阳性率为32.17%(148/460),场群阳性率100%(16/16);2014年抽检的银川地区12个奶牛场,阳性率为26.52%(61/230),场群阳性率100%(12/12);2015年抽检的11个奶牛场,阳性率为44.97%(179/398),场群阳性率100%(11/11);2014年阳性率较2013年和2015年低,2015年最高,2013年与2014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2015年与2013年和2014年的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2013年抽检的19个肉牛场,阳性率为7.26%(18/248),场群阳性率为26.32%(5/19);2014年抽检的38个肉牛场,阳性率为5.02%(32/638),场群阳性率为50%(19/38);2014年较2013年的阳性率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部分地区和肉牛场未检测到牛支原体阳性血清.上述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奶牛养殖场牛支原体感染状况较为严重,应引起养殖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蓝舌病病毒(BTV)在山西省的感染及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对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的5—6月份采自山西省11个市的1 090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了BTV抗体检测,分析BTV阳性分布与地理、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BTV抗体阳性样品127份,总阳性率为11.65%。其中,羊阳性血清96份,阳性率为19.28%(96/498);牛阳性血清31份,阳性率为5.24%(31/592)。结果表明,山西省部分地区牛羊群中存在BTV感染,且阳性率与纬度、降雨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广西牛羊赤羽病和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赤羽病病毒(AKAV)和蓝舌病病毒(BTV)2种虫媒病毒(Arbovirus)在广西的流行与分布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2010年~2011年广西11市的706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出AKAV抗体阳性样品382份,总阳性率为54.11%.其中山羊血清82份,阳性率为28.37%(82/289);牛血清300份,阳性率为71.94%(300/417).BTV抗体阳性样品279份,总阳性率为39.52%.其中山羊血清95份,阳性率为32.87%(95/289),牛血清样品184份,阳性率44.12%(184/417).同时检测出2种虫媒病毒抗体185份,占样品总数的26.20%.本研究结果表明2种虫媒病毒在广西广泛流行,并首次证明广西存在AKAV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采集119份流产母羊和随机抽检81份母羊血清,作布氏试管凝集和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诊断。在流产母羊血清中,两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59.66%(71/119),23.53%(28/119);在布病SAT的阳性羊内,混感衣原体病的阳性率为23.94%;在衣原体IHA的阳性羊内,混感布病的阳性率为60.71%。在随机抽检母羊血清中,两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2.47%(2/81),18.52%(15/81);在布病SAT的阳性羊内,混感衣原体病的阳性率为50%;在衣原体IHA的阳性羊内,混感布病的阳性率为6.67%。试验证明,在流产严重羊群中,布病为第一致病因素;当布病接近控制时,衣原体又是第一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山羊支原体肺炎(CCPP)为选择性免疫项目,只有受到威胁时才紧急免疫接种,导致该病的流行日趋严重,通过对2014-2015年我国12个省42个地区山羊支原体肺炎山羊亚种(MCCP)血清抗体水平的监测分析我国目前MCCP的流行趋势、流行原因。被调查的878份血清样品中,有112份为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12.76%。目前除山西省没有检测到MCCP血清抗体外,其余省份均有MCCP的流行,其中河南、河北、山东3个省份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5.14%(13/37),27.5%(11/40)及22.5%(9/40);江苏省是阳性率最低的省份,阳性率为2.7%(1/37);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效价达到1∶16时,112份阳性中,30份可判定为"++++",42份为"+++";对18份强阳性血清样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CCPP血清抗体效价最高可达1∶256。可见,2014-2015年间,MCCP引起的CCPP在我国流行非常严重,尤其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不仅为准确评估MCCP在我国现阶段的流行状况以及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家畜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河北省家畜弓形虫病进行了检测,共检测猪血清1300份,其中阳性血清464份,阳性率达35.699/5;绵羊血清222份,阳性57份,阳性率25.68%;山羊血清100份,阳性10份,阳性率10.00%;牛血清30份,阳性8份,阳性率26.67%;马血清43份,阳性1份,阳性率2.33%;骡血清28份,阳性1份,阳性率3.57%;驴血清33份,阳性2份。阳性率6.06%。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牛肺疫微量补体结合试验诊断方法。对26份牛肺疫阳性血清、161份阴性血清和3816份待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对已知阳性血清的检出率微量法为100%(26/28),而《规程》法为80.76%(21/28)。两种方法对阴性血清和待检样品检测结果相一致。微量法具有简便、快速、节省试剂和便于自动操作等优点,适用于疫病普查中大批量血清样品及进出口牛只的检疫。  相似文献   

10.
在被检的1190份冷湖地区自繁自养的生猪血清中,检出阳性血清8份,阳性率为0.67%(8/1190)。其中:560头成年猪中,检出阳性猪6头,阳性率为1.07%(6/560);410头架子猪中,检出阳性猪2头,阳性率为0.49%(2/410);220头断奶仔猪中,未检出阳性猪。检测结果显示在冷湖地区的生猪中猪囊尾蚴病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蓝舌病(BT)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3年对内蒙古存在疑似BT病例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内蒙古6个盟市不同种类动物的抗凝血及其对应血清样品212份,采用竞争ELISA及套式RT-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竞争ELISA检测结果显示212份血清样品中有63份为BT阳性样品,13份为BT弱阳性,总阳性率为35.85%(76/212).套式RT-PCR检测结果显示212份血液样品中有61份为BT阳性样品,总阳性率为28.77%(61/212),其中绵羊感染率为21.25%(17/80)、绒山羊感染率为35.35%(41/116)、牛感染率为18.75%(3/16).不同的饲养方式对动物感染BT也有影响,其中圈养感染率为16.67%(1/6),散养感染率为29.13%(60/206).本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BT流行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有必要加强该病的检测及预防.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12月对全省各地200多个规模化猪场,合计3894份血清,分别进行了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以及猪兰耳病等几种猪主要传染病的抗体检测。其中,在我们检测的1429份血清中,猪瘟抗体阳性有831份,阳性率为58.2%。检测的332份血清中,口蹄疫抗体阳性159份,阳性率47.9%,检测血清1232份,猪伪狂犬病全毒抗体阳性827份,阳性率67.1%:检测血清901份,其中已免生猪血清594份,兰耳病抗体阳性348份,阳性率58.6%,未免生猪血清307份,抗体阳性133份,阳性率43.3%。  相似文献   

13.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采自杨陵区食品公司屠宰点、西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种猪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院的214份猪血样进行弓形虫抗体的定性检测,包括血清检测法(176份),滤纸干血滴法(38份)两种方法。结果检出阳性血样5份,阳性率为2.34%。其中来自杨陵区食品公司屠宰点猪血样136份,全部用血清检测法测定结果,阳性5份,阳性率为3.68%,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场种猪场血样76份,38份血清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猪场的流行情况,对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山东、福建等省的24个不同规模的未免疫养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共采集1 464份猪血清样品,其中1 187份血清样品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进行检测,对阳性血清进行分型,277份血清样品使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xⅣ-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378份血清样品经琼脂扩散试验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31.84%(378/1 187);164份血清样品经ELISA试剂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59.21%(164/277).阳性血清样品分型结果显示,血清型7型、11型、10型、13型、5型和1型样品分别有56、52、48、44、43和40份,阳性率分别为14.81%、13.76%、12.70%、11.64%、11.38%和10.58%。该研究表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于我国部分地区,血清阳性率较高,其中以血清7型阳性率最高,且血清11型、10型、13型、5型和1型的阳性率都超过10%。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福建省家兔主要养殖地区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福建4个地区大型兔场、散养农户兔场的690份血清进行弓形虫病血清学检测.被检血清抗体滴度大于或等于1∶64判为阳性.结果表明:福建省4个主要养殖地区兔场弓形虫病阳性率9.71%(67/690);其中,大型兔场阳性率1.73%(8/462),散养农户兔场阳性率25.88%(59/228).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贵州省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免疫与野毒感染情况,利用g E-ELISA方法,对从贵州省181个规模猪场采集的3 192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29个规模场存在伪狂犬病阳性样品,场点阳性率为71.27%(129/181),检出538份阳性样品,样品阳性率为16.85%(538/3 192)。其中:种猪场场点阳性率为64.29%(18/28),样品阳性率为30.81%(65/211);免疫猪场场点阳性率为51.39%(25/47),样品阳性率为9.20%(110/1 196);其他猪场场点阳性率为81.13%(86/106),样品阳性率为20.34%(363/1 785)。对从26个免疫猪场采集的1 061份样品进行g B-ELISA抗体检测,发现场点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00%(26/26),样品阳性率为60.79%(645/1 061)。对来自屠宰场等16个监测场点的179份扁桃体样品进行伪狂犬病病毒荧光PCR检测,检出1份阳性样品。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规模猪场存在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且隐性带毒情况较为严重;疫苗免疫虽有一定的免疫效果,但个体免疫抗体阳性率不高。调查结果提示,贵州省应加强PRV野毒检测,掌握病毒基因变异情况,科学调整免疫程序,从而为全省规模猪场的伪狂犬病净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永善县云南半细毛羊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利用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205份云南半细毛羊血清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92份血清阳性,总阳性率为44.9%,其中雄性和雌性羊血清阳性率分别为50.0%、43.8%,不同性别云南半细毛羊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年龄小于12月龄的羊血清样品阳性率为4...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张家口坝上地区鸡、兔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张家口坝上地区散养鸡、笼养鸡、家兔、兔场兔的745份血清进行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散养鸡阳性率6.6%(24/364);笼养鸡阳性率0%(0/120);家兔阳性率12.5%(22/175);兔场兔阳性率2.3%(2/86)。其中阳性散养鸡血清抗体滴度分布在1:256有25%(6/24),阳性家兔血清抗体滴度分布在1:256有9.1%(2/22)。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西崇左市伪狂犬病(PR)免疫情况和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感染及分布情况,于2018年从崇左市内53个不同规模的猪场共采集猪血清样品1 222份,通过ELISA方法检测伪狂犬病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结果显示:崇左PRV gB蛋白免疫抗体阳性1 096份,阳性率为89.69%;PRV野毒感染抗体阳性200份,阳性率为16.37%;PRV野毒感染猪场阳性20个,猪场阳性率为37.74%(20/53)。按小、中、大规模猪场统计:gE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39%(132/482)、11.48%(65/566)、1.72%(3/174);PRV gE蛋白抗体阳性猪场率分别为44.83%(13/29)、33.33%(6/18)、16.67%(1/6)。本次监测结果说明:崇左市规模猪场PRV免疫效果好,但部分规模猪场,特别是小规模猪场已经普遍存在PRV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副结核病在四川红原及青海部分地区牦牛群存在与否及其流行情况,分析当地该病的潜在风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2~2014年三年间采自四川红原地区456份及青海海北、玉树地区465份牦牛血清进行副结核分支杆菌抗体检测。结果检出四川红原地区6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1.32%(6/456);青海部分地区11份阳性血清,1份可疑血清,总体阳性率为2.38%(11/465)。结果表明,四川红原及青海部分地区牦牛存在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