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虾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但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对虾流行病的大爆发,使我国的对虾数量骤减。此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对对虾养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高位池养殖和淡化养殖、对虾封闭循环式综合养殖系统、不换水对虾养殖的生物安全性、稻田养虾环境的生态调控的评价以及对虾与鱼、贝、藻同池混养等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再次发展,但是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基于此,探索了对虾养殖的新模式,即对虾-鱼-贝-藻生态优化养殖。  相似文献   

2.
对虾、梭子蟹是江苏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养殖对象,因其具有养殖周期短、商品性好、经济价值高而成为江苏沿海的主导水产品。对虾、梭子蟹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可以通俗地称之为"1+1+1>3"的生态养殖模式,即养殖种类改变过去单一模式,对对虾、梭子蟹、底栖贝类蚶蛏蛤等3种养殖对象进行混养,形成多元复合养殖结构。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循环水养殖原理,分析了当前对虾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目前新兴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新模式的技术要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是在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实现一种高效、减排、降低养殖生产风险、减轻养殖水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对虾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有效新模式,是现今对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升级的生产方式,对我国当前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益微生物养殖对虾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对虾养殖现状.总结了利用有益微生物生态平衡养殖对虾的技术,以期利用该技术解决目前对虾养殖过程中病毒感染的难题,从而保障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
工厂化对虾养殖通过处理和调控养殖用水能维持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环境,是解决我国对虾养殖污染环境、病害频发、资源锐减的可行途径,但目前还没有达到智能化应用水平。国外设施化对虾养殖已经将信息感知、模型构建、自动化装备结合起来,智能化水平较高。我国可通过构建智能化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串联各养殖环节,自动监控养殖参数,进一步实现节水节地、降低人工投入、精准自动控制、提前预警病害、绿色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6.
王宇 《世界农业》1994,(8):42-43
印度的对虾养殖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所王宇1989年印度的对虾养殖产量估计为2.5万t,占世界对虾养殖总产量的4.2%。在1985-1989年的5年时间里,印度对虾养殖产量增加115%,平均每年约增加23%。1989年印度在世界对虾养殖生产国中排名...  相似文献   

7.
2007年全球养殖对虾生产和贸易呈持续增长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球养殖对虾的产量达N280万吨,以中国、泰国、印尼、越南、印度和厄瓜多尔为主要对虾生产国。全球对虾养殖的另一大变化是,在中国的带动下,主要对虾养殖国家均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其产量占养殖对虾总产量的5%,这是由于它生长快,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和养殖废水水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南省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和养殖废水的水质状况,对陵水、万宁等地对虾养殖水体和养殖废水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虾养殖地区整体研究结果表明:排泄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盐均高于养殖水体,差异不显著(t>0.05)。但是,在万宁地区,养殖废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水体(t<0.05);在陵水地区,养殖废水中磷酸盐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水体(t<0.05)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海水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虾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之一。近年来相关文件的颁布对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我国近海对虾养殖尾水的处理现状并针对性提出适合我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集成技术具有重要环境生态意义。本文概述了我国对虾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海水养殖尾水特征以及海水养殖尾水对近岸海域造成的影响,〖JP2〗结合案例和文献详述了对虾海水养殖尾水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法,分析了各集成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潜力。最后基于我国海水养殖示范区尾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未来对虾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非洲斑节对虾与养殖水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试验结论:非洲斑节对虾对养殖密度、投饵模式、水质要求等有不同的标准,以75万尾/hm~2虾苗的放养密度养殖,生长速度较快,产量可达6 t/hm~2以上,利润30万元/hm~2以上。因此,提倡养殖非洲斑节对虾,养殖环境会大为改善,养殖成功率会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1.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适应广温广盐,与罗氏沼虾、斑节对虾为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虾类。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从美国引进,并于1992年突破育苗难关,进行全国各地推广养殖。因其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迅速被国内消费市场接受。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提升与海水养殖疾病爆发,淡水养殖南美北对虾成为了近年来的热点~([1])。四川作为对虾消费大市场,养殖潜力巨大,早在10年前已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试验,但受制于地域环境与养殖技术水平等条件,并未取得大面积养殖成功。本文就四川省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建议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生态学角度诠释了对虾生态养殖的原理,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主要模式,分析了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应通过加强对虾生态养殖的基础研究、加强对虾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及人才培养等措施,使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较大改善,为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双季对虾养殖是利用不同养殖种类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差异,进行一年双季养殖。利用1976年南移到福建南 部的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子代作为亲虾,经过越冬培育仔虾作为早季养殖的对象.以本地产的长毛对虾(P.penicillatns)为晚季养殖的种类,进行一年两季轮养。双季对虾养殖可在不增加人员、设备和基本建设投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原有池塘的生产潜力,改变养殖方式及生产安排,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海南省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和养殖废水的水质状况,对陵水、万宁等地对虾养殖水体和养殖废水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虾养殖地区整体研究结果表明:排泄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盐均高于养殖水体,差异不显著(t>0.05)。但是,在万宁地区,养殖废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水体(t<0.05);在陵水地区,养殖废水中磷酸盐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水体(t<0.05)  相似文献   

15.
对广东省湛江、阳江、汕头、茂名和中山等5市2010年54个对虾养殖农民合作社对虾养殖有关成本-收益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饲料、种苗、塘租以及人工成本等是影响对虾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出了控制饲料成本、加强对虾养殖全过程监管、提高生态养殖技术和推进农民对虾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制度建设等降低对虾养殖成本和提高收益的几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囊对虾是我国沿海一种重要经济对虾品种,也是我国沿海主要的养殖品种,采用工厂化养殖车间内水泥池铺沙养殖,一年养殖两茬。本文介绍了日本囊对虾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施、放苗前准备、放苗、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给罗非鱼打预防针、"吃药"防病;给金枪鱼做"鱼医"看病,给对虾"治病"。近年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罗非鱼、对虾创新团队在鱼虾养殖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绿色药方"。罗非鱼防病口服疫苗近年来,广西罗非鱼养殖面积、养殖产量居全国第3位,已成为广西出口创汇的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施的“对虾集约化防病养殖系统”项目,创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对虾集约化防病养殖新模式和技术系统。该项技术集成和优化了对虾集约化防病养殖系统的工程设施和施工工艺、全人工繁育和养殖工艺。  相似文献   

19.
日前,湛江市科学技术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湛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承担的《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健康绿色养殖及养殖废水综合处理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鉴定后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据介绍,此“对虾健康绿色养殖技术”在全国尚属首创,养殖出的对虾无公害、无污染、安全、优质,可达到欧盟和美国FDA标准,将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引进海产斑节对虾苗种在淡水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探索斑节对虾在内陆池塘淡水养殖技术与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斑节对虾能够在淡水池塘中养殖,养殖成败的关键是苗种淡化与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