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棚西葫芦"四膜一网"越冬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进 《蔬菜》2002,(10):35-36
西葫芦采用“四膜一网”越冬栽培,克服了采用加温设备成本高,揭盖草帘操作麻烦的缺点,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效益高的特点,我院通过2000~2001年的示范栽培,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四膜一网”覆盖结构“四膜”即大棚膜、中棚膜、小棚膜、地膜,大棚采用镀锌钢管结构,跨度6m,高3m,长50m;中棚采用竹木结构,建在大棚内,离大棚两侧0.25m,跨度5.5m,高2m。小棚用竹竿建在中棚内,大棚、中棚、小棚均覆盖无滴膜,在大棚、中棚之间,中棚、小棚之间均铺锯末、谷壳吸湿。“一网”即夜间在小拱棚上加盖遮阳网,…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本溪市立新区思山岭乡葡萄种植专业户王忠仁,采用大棚日照温室及配套技术栽葡萄,使葡萄分别早复苏和晚休眠两个多月,生长期延长了130多天,达到一年收获三茬果,创造了亩产11800斤的纪录。  相似文献   

3.
合理安排茬口提高大棚效益王文森,田云甲,张英明,胡世梅(沧州市蔬菜研究所061000)近年来,沧州市郊及部分县市先后建立了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为提高大棚蔬菜生产效益,沧州市蔬菜研究所于1992年和1993年进行了不同茬口大棚蔬菜高效益栽培试验。已初步摸...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中旬我在著名蔬菜种植专业户李立新的陪同下,访问了正场乡蔬菜大棚种植专业户李廷彪。当我走进李廷彪的蔬菜田,只见大棚里都是一排排整齐的番茄支架,支架上长满了红绿相间硕果累累的番茄,看上去好不惹人喜爱。我们的话题自然从番茄开始。问:老李,您的大棚栽培搞得真好,请问大棚里的熟制是怎样安排的? 他说:我的大棚基本是一年2~3熟,头一熟也是主要的一熟就是番茄,接下去栽一季花椰菜,花椰菜起田接着长一季寒菜。如果不长花椰菜就种上一季青大蒜(二水早)。  相似文献   

5.
大棚茄果-叶菜类蔬菜一年多茬种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大棚面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邯郸市永年区喆兴蔬菜试验站通过采用双膜覆盖,改善棚室环境,开创了大棚"番茄-番茄-叶菜"一年三茬的新型种植模式,并结合先进的配套技术,可使大棚种植效益比以往一年两茬"番茄-番茄"模式效益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们生产上应用的双大棚4膜覆盖的栽培结构是:双大棚为南北走向,内棚用竹片搭棚,竹子入土深40cm,间距1m,内层大棚宽度5.5m,顶膜5.5m,围裙1.3m,外层用钢架大棚,宽度6m,顶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大棚黄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对春季黄瓜市场供应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挖掘塑料大棚黄瓜生产潜力,变一膜一茬为一膜两茬,增加产量和收入,是一项具有探索价值的新课题。89年、  相似文献   

8.
<正>豫南稻区信阳市草莓种植已由水稻-草莓轮作的方式逐渐转变为以一年一大季大棚草霉为主要形式的栽培方式。由水稻田改种旱田,由种植水稻改种草莓,豫南草莓的栽培大多以一棚三膜覆盖冬季促成栽培模式。一棚三膜覆盖指一个大棚覆盖三层薄膜(一层黑色地膜和两层天膜)。这种栽培模式生产的草莓上市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5,(1):49-51
为更好地指导瓜农进行大棚多膜覆盖西瓜生产,探讨了西瓜多膜覆盖形成的小气候因素西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膜大棚平均温度比4膜大棚高1.37℃,平均最低温度比4膜大棚高1.67℃;5膜大棚平均相对湿度在10:00—13:00期间略低于4膜大棚,其余时间均高于4膜大棚;5膜大棚西瓜比4膜大棚的上市早15~20 d,每667 m2多收1 295.6元;5膜大棚西瓜比4大棚膜西瓜含糖量略低,总体品质相近。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水分对西葫芦结瓜习性、产量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试验在大棚与露地覆膜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浇水与不浇水对西葫芦结瓜习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棚浇水和不浇水第一朵雌花开放日一致,比露地盖膜浇水提前3d(天),比露地盖膜不浇水提前7d(天);雌雄花比率和座瓜率均以露地盖膜浇水最高,其次是露地盖膜不浇水,大棚不浇水最低;内皮层与胎座厚度之比大棚浇水最高,大棚不浇水最低;膨瓜速度、单株产瓜量分别是露地盖膜浇水>露地盖膜不浇水>大棚浇水>大棚不浇水。  相似文献   

11.
冬春季节,塑料大棚内的光照条件直接影响大棚蔬菜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那么,怎样改善大棚蔬菜的光照条件呢? 一、改善大棚结构 1、建材。有条件的最好使用镀锌钢管大棚、寿光琴弦式大棚,棚面用8#镀锌铁丝绷紧,既节省建材,又可减少遮光,很有推广价值。棚膜最好使用无滴膜;普通膜则以聚乙烯膜为好。另外,对建材和墙进行涂白处理,能增加反射光和延长使用年限;适当增加大棚高度,也能改善棚内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2.
聚氯乙烯无滴膜是温室栽培中最常用的一种棚膜,一般情况下,这种膜可以使用两年。笔者于1995~1999年在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习期间,曾参与管理学院的7个温室大棚。此间发现,用过一年的聚氯乙烯无滴膜,第二年再用时,由于棚膜的收缩,长度已经不够用了,即棚膜有一定的收缩率。 一个东西向长60米的温室,覆盖63米的棚膜,第二  相似文献   

13.
无滴长寿复合膜是采用最新技术生产出的聚乙烯薄膜,近年来在国内大量推广运用,是一种新型的覆盖材料.它克服了目前生产上普通聚乙烯薄膜覆盖的大棚内水滴较多、早春湿度较大、作物病害发生较重等缺点.1993年,我们引进了一批长寿无滴复合膜,在郊区及本市各县推广运用,并结合生产,进行对比试验,初步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用聚乙烯长寿无滴复合膜(8丝,北京产)为试验膜,聚乙烯普通膜(8丝,上海产)为对照膜.(二)试验方法测试普通膜和无滴复合膜(简称,下同)大棚内的温度和光照.测试温度时间为1994年1月31日至2月7日,观测大棚内1.2m高气温、5cm地温、地面温度、最高及最低温度;测试光照时间为1994年1月31日至4月2日.每日上午10:00—10:30,下午3:00—3:30,调查温度及光照强度.供试品种为早熟丰产的莴苣、茄子等.二、试验结果(一)普通聚乙烯膜和长寿无滴复合膜大棚内的温度和光照(见表1).  相似文献   

14.
1)栽培设施。利用日光温室、春大棚等采用两网一膜覆盖栽培(即棚架覆膜,膜上盖遮阳网,风口处设置防虫网)。  相似文献   

15.
早春大棚西瓜常用的灌溉方法——沟灌(大水漫灌)易使棚内湿度加大,地温降低(特别是早春大棚西瓜移栽初期),病害加重,一直是早春大棚西瓜生产中的一个难题。笔者于2001年开始引进试验了应用地膜下滴灌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两年示范推广,2002年应用面积达2000(亩),2001年方城镇昌国村张用健3(亩)早春大棚西瓜采用滴灌均于4月中旬全部上市,销售价格为3元/公斤,(亩)收入达8000多元。 早春大棚西瓜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具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笔者曾多次到我国大棚果树生产的发起地——山东半岛地区参观考察。由于起步早,这些地区在樱桃、葡萄、桃、杏、李、草莓等大棚果品生产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虽然陕西大棚果树的发展也很快,而且部分种植专业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不少种大棚果的果农并没有达  相似文献   

17.
双层充气膜大棚作为一种保温、增温技术措施,已在我区推广。1990—1991两年在番茄生产上应用,能够保证在1—2月份上市。1992年在春黄瓜上进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孙韧 《中国蔬菜》1992,1(6):16-0
近年来,杭州市江于区塑料大棚栽培黄瓜面积逐年扩大,但产量相差悬殊,主要原因是管理技术沿用了传统的露地栽培措施,为了提高大棚黄瓜的产量,笔者在四季青乡常青村蔬菜专业户徐自强的莱地上开展了大棚高产试验,并列为丰收计划的一个攻关点。 1990年2 000m2大棚黄瓜总产量达到26 802.75kg,平均每666.7m2产8 934.3kg,产值超过7 000元,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试验地面积与棚形结构 面积2000m2共12栋大棚,其中5栋为标准薄形钢管大棚,其它均为竹结构简易大棚,跨度6m,长25m,平均高度2.3m。 (二)主要技术措施 1.选…  相似文献   

19.
<正>双层塑膜大棚已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葡萄等作物的早熟栽培,近两三年陕西大荔县有些冬枣种植大户带头试用,也收到了良好效果。从大面积推广考虑,我们重点考察了组装式钢管无立柱拱圆双膜大棚、带立柱塑钢双膜大棚和原普通塑料大棚改建的简易双膜大棚,发现双膜棚1月10—25日搭盖棚膜,至3月初发芽,7月10日左右枣果上色,紧跟着普通日光温室(俗称土温室)冬枣上市,上市时间比普通  相似文献   

20.
旱作马铃薯全膜双垄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一膜用两年技术是在推广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保墒效果显著、免耕、地膜一次覆盖用两年、投入少的抗旱、保墒、节本、增效的技术,现已在海拔2000m以下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扩大该技术的推广区域,在海拔2000m以上地区开展了全膜双垄一膜用两年种植马铃薯的试验研究,其主要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