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农田木麻黄防护林网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沿海沙地农田防护林网中的木麻黄更新试验,结果认为:福建沿海农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迹地的沙壤都比较贫瘠且普遍存在P元素的缺乏;补充元素技术可有效地促进更新林带的生长;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利用能提高更新林带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农田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配套技术的实施可取得良好的更新效果,防护效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防护树种,由于经营不善造成更新困难、生长衰退、病虫害加剧,严重地影响了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分析影响木麻黄防护林持续经营因素出发,探讨了木麻黄防护林持续经营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无性系造林 ,林分密度管理 ,低效林改造 ,抚育间伐技术 ,更新技术等是影响木麻黄防护林持续经营的主要因素。实施生态系统管理 ,采取营造木麻黄混交林、林木施肥等营林技术措施是木麻黄防护林持续经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闽东南沿海防护林基本上是营造木麻黄纯林,而且有些地区出现木麻黄二代更新困难等突出问题,用筛选出抗风力强、生长快、材质好的湿地松与木麻黄混交造林。通过5年的观测表明,混交林中的木麻黄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超过木麻黄纯林(对照)的11.9%和26.9%,其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超过木麻黄纯林(对照)的44.5%~73.8%。该试验研究成果为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福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更新难的问题,在平潭岛进行了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带更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林带边耕地上营造的木麻黄生长良好。据测定,普通木麻黄年均生长速度达1.08m,粗枝木麻黄年均生长速度为0.72m;普通木麻黄生长速度超过粗枝木麻黄,两者差异极为显著;原耕地新造木麻黄带生长速度超过原为林带迹地新造的木麻黄林带,两者差异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沿海木麻黄生态效益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对其生态效益的探讨已成为沿海防护林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选取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等四个生态指标概述木麻黄的生态效应,针对目前木麻黄造林存在的树种结构单一、病虫害发生、二代更新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从造林技术着手,提出了沿海防护林恢复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木麻黄2号抗病无性系在沿海地区防护林换代更新中的作用,并对更新造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前言     
<正> 沿海防护林作为我国重要的林业生态工程,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具有较高生产力和稳定协调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持续地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等多种效益。木麻黄是东南沿海最为重要的防护树种,自50年代营造木麻黄防护林以来,已在7000多公里的海岸带建起了宏伟的绿色屏障,为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及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防护林管理不善等原因,当前木麻黄人工林经营中存在更新困难、生长衰退以及低效林分多和病虫害增加等突出问题,对木麻黄林的持续发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育种的策略及优良无性系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木麻黄海岸防护林更新出现的椿木生长衰退和青枯病为害问题,我所于70年代中期进行育种探索。在认真总结过去木麻黄育种方法的利弊基础上,制定了木麻黄育种的策略,实行有性和无性相结合的无性系育种,育成了一批速生、抗病的木麻黄无性系,造林的生长表现良好,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水培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端钦 《防护林科技》2001,(3):69-69,71
针对木麻黄防护林二代更新困难问题,采用水培育苗新技术,培育速生、抗病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容器苗,进行更新改造,造林成活率在 90%以上,是目前解决二代更新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生态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美娟 《防护林科技》2002,(3):46-47,57
概述沿海木麻黄防护林在防御自然灾害 ,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 ,着重阐述了木麻黄防护林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以及对土壤的生态作用 ,并讨论木麻黄防护林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木麻黄人工林地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cL.)为东南沿海营造防护林的主要树种,现有人工林面积逾100万hm2。建国以来木麻黄培育成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造林技术有所创造发展,有效地发挥了森林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项功能。但因林分结构简单和经营方法不当.导致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失调,面临着生长衰退、他力下降、林分更新困难和低效林分增加等局面,广东、福建等地均有类似报导,如何维持和提高木麻黄林土壤肥力,确保人工林地防护效能.已成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迫切问题。l木麻黄连我对林木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根…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引种与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福建自 20世纪 50年代末营建大面积木麻黄防护林以来,沿海地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等方面论述了木麻黄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概括了近年来木麻黄防护林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木麻黄防护林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木麻黄低效防护林生长主要特点、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大面积木麻黄低效防护林的成因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立地条件较差、林木衰老、灾害天气频繁及病虫害对木麻黄防护林的破坏;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立地条件与造林树种选择不当、造林材料遗传性不高、苗木质量低下、林分密度和土壤管理不善以及人为干扰对林分的破坏等。针对木麻黄低效林的形成特点和原因,提出木麻黄低效防护林改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尔  钱小香 《热带林业》2011,39(4):34-35
利用木麻黄营造沿海沙地防护林,不仅符合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而且也是保护和恢复全省海防林带生态工程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持续性发展木麻黄沿海防护林、苗木品种和造林技术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木麻黄沿海防护林造林技术,并对以后的造林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彭明 《热带林业》2001,29(4):158-161
湛江市林科所从七十年代就开展对木麻黄的研究工作,随着木麻黄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试验探索.从育种研究到无性系育苗、造林,保证了木麻黄更新的顺利进行,从而成倍提高了林木生长量,缩短了1/3时间的轮伐期,提高了抗逆性,推动了南方沿海防护林造林技术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造林先锋树种。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市域三面临海,木麻黄防护林有大面积种植。基于现有参考文献和多年从事石狮市林业工作的实践与调查,总结了石狮市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并对其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在二代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采用木麻黄优树选择与子代测定的方法,从63个木麻黄家系中筛选出10个优良家系,再经苗期测定选出4个无性系在木麻黄更新造林中应用表明,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以及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的木麻黄实生苗;综合抗风力、水培生根率和干形等评价指标表明,选育的粤501、平18、惠1和莆20等4个木麻黄无性系较为优良,可以在全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木麻黄林生态系统过程与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麻黄为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栽树种,如何维持和提高其环境调控功能成为当前沿海防护林经营的重要科学问题。文中概述了海岸带木麻黄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防护功能以及育林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木麻黄人工林具有生产力高、光能利用率高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探讨干扰与木麻黄林生态系统退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恢复重建与生态系统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丰富和增加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新材料,引进木麻黄新无性系进行育苗与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的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9%以上;现有保存率也均达到95.5%以上,说明新引进的木麻黄无性系都比较适宜新的生态环境。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之间最主要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处于快速成长水平,真正的竞争才开始,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