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研究柠檬酸合成酶基因与‘琯溪蜜柚’果实"返酸"的关系,以不同贮藏期‘琯溪蜜柚’果实汁胞为材料,克隆了1个柠檬酸合成酶基因,将其命名为CmCS,其含有1 416 bp开放阅读框,编码具有471个氨基酸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mCS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甜橙、川桑等植物的相似度皆大于90%,为稳定的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定位于线粒体。结果表明,‘琯溪蜜柚’贮藏期间伴随着有机酸含量逐渐增加,CmCS基因表达量整体先升高后降低,推测其对‘琯溪蜜柚’果实采后有机酸代谢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靖安椪柑’果实发育过程中柠檬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相关基因的表达关系。【方法】以‘靖安椪柑’发育阶段的果实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盛花后60~200 d果实有机酸含量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柠檬酸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同时分析有机酸含量变化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柠檬酸为‘靖安椪柑’果实主要有机酸,在果实中含量最高;在椪柑果实发育期间,柠檬酸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奎宁酸、酒石酸和苹果酸含量呈递减的趋势,总有机酸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与柠檬酸含量变化一致;柠檬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发育期间,‘靖安椪柑’果实Cit CS1相对表达略有下降,Cit CS2和CitPEPC1相对表达先增加后减少,Cit PEPC2和Cit PEPC4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后期有所升高,这些柠檬酸合成基因表达均与柠檬酸含量无显著性相关;柠檬酸降解相关基因中,Cit PEPCKs、Cit Aco1和Cit FBPases相对表达整体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与柠檬酸含量无显著性相关,Cit Aco2/3和Cit ACLα1相对表达整体呈增长的趋势,Cit IDH1、Cit ACLα1和Cit ACLβ相对表达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Cit IDH2/3、Cit GADs和Cit GS2相对表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Cit Aco2/3和Cit ACLα1相对表达与柠檬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Cit IDH1/2相对表达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靖安椪柑’果实发育阶段有机酸含量主要由柠檬酸含量决定,随着果实发育成熟,柠檬酸和有机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柠檬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无直接关联,主要受降解相关基因影响,尤其是Cit Aco2/3、Cit IDH1/2和Cit ACLα1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调控‘靖安椪柑’发育阶段果实柠檬酸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纽荷尔’脐橙果实发育过程柠檬酸变化规律及其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赣南脐橙‘纽荷尔’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脐橙果实中有机酸组分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分析了柠檬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纽荷尔’脐橙果实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奎尼酸次之,苹果酸最少。伴随着果实发育成熟,柠檬酸、奎尼酸和酒石酸含量则呈下降的趋势,总有机酸及可滴定酸的变化趋势与柠檬酸的变化趋势一致;Cit CS1的转录丰度呈现不规则的表达模式,而Cit CS2的转录丰度变化不大,中期略有下降,呈现相对稳定的表达模式;Cit Aco1呈前期低丰度表达,后期高丰度表达,而Cit Aco2从盛花后60 d到成熟呈平稳上升趋势,伴随果实发育,Cit Aco3相对表达量变化幅度较大,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果实中Cit IDH1和Cit IDH3的相对表达量呈平稳上升的态势,而Cit IDH2的相对表达量在整个发育阶段比较低;Cit GAD4呈高丰度表达的态势,且变化幅度比较大,在盛花后120 d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但果实中Cit GAD5的相对表达量一直较低,且伴随果实成熟呈下降趋势;脐橙果实中Cit GS2表达水平略低,在整个发育阶段呈现先平稳上升再平缓下降的趋势,变化幅度不大。【结论】随着‘纽荷尔’脐橙果实发育成熟,柠檬酸降解,总有机酸含量下降,这种变化与柠檬酸合成无直接关联,而对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所影响,尤其是Cit Acos、Cit IDH1、Cit IDH3与Cit GAD4的表达水平随着柠檬酸的下降而不断升高,可能是影响‘纽荷尔’脐橙果实成熟过程有机酸含量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澳洲青苹苹果果实贮藏过程中虎皮病发生前的关键表达基因,为澳洲青苹苹果虎皮病发生预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澳洲青苹苹果果实为试材,于商业采收期采收并于低温(0±0.5℃)下长期贮藏,监测果实色泽和乙烯释放量,同时统计冷库贮藏期及冷藏后货架期的虎皮病发病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与澳洲青苹苹果虎皮病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澳洲青苹苹果低温贮藏50 d时,果实在冷库中未发病,置于货架期2 d时,果实出现轻微的虎皮病症状;低温贮藏70 d时,果实在冷库中开始发病。基于前人研究及转录组数据,鉴定到MdACO、MdAFS、MdCAT1、MdCAT2、MdPAL1、MdPAL2、MdC3H、MdPPO、MdPOD1、MdPOD2与澳洲青苹苹果虎皮病相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一步分析,确定MdAFS、MdC3H和MdCAT1的表达量在虎皮病发生前10 d,即贮藏第40天急剧上升,随后呈现下降的趋势,可作为虎皮病发生的预警基因。【结论】MdAFS、MdC3H和MdCAT1可作为澳洲青苹苹果贮藏期虎皮病发生的关键预警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鲁秀梨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累积方式,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与销售期提供依据。【方法】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鲁秀梨可溶性总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从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至采收期,可溶性总糖含量是逐渐增加的。其中,前期的增加主要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增加有关,其在花后100 d时含量达到最高;后期的增加主要与蔗糖在成熟前快速累积有关,山梨醇含量在整个测定时间变化幅度较小。采后贮藏至30 d时,可溶性总糖依旧呈上升趋势,但随后逐渐下降。有机酸主要是由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奎宁酸组成。总体上,苹果酸含量高于其他种类有机酸,为苹果酸优势型。因此,尽管柠檬酸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是增加的,但有机总酸含量变化与苹果酸一致,即随着果实生长、成熟而降低。在贮藏期,有机酸含量呈继续下降趋势。【结论】鲁秀梨在果实发育中期和贮藏后期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而在果实采收时及贮藏前期蔗糖在总糖的占比较其他时期为高;整个测定期内,苹果酸含量始终高于柠檬酸含量,为苹果酸优势型果实。果糖、蔗糖和苹果酸可能是鲁秀梨果实特有风味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处理对椪柑果实有机酸含量及与柠檬酸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6 a(年)生盆栽枳砧普通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为试材,设全期、前中期、前期、中期、后期等5个处理,以正常浇水为对照。用HPLC测定果肉中酸的含量,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测定柠檬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5个处理组均导致果实中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等3种有机酸及总酸浓度显著增加;Cit CS1与Cit CS2的相对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上调;Cit Aco1的相对表达量总体是上调表达,Cit Aco2的相对表达量因不同时期处理而异,Cit Aco3的相对表达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Cit IDH2在3个Cit IDH基因中相对表达量最低,但其表达均得到促进,Cit IDH1的相对表达量因不同时期而异,而对Cit IDH3而言,其相对表达量总体是抑制表达;2个Cit GAD基因中,Cit GAD5启动较早,水分胁迫下Cit GAD4、Cit GAD5的表达均受到抑制,Cit GAD5所受影响更为显著。【结论】不同时期水分胁迫能导致椪柑果实柠檬酸积累,总有机酸含量升高,这种变化与柠檬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动有关。其中,Cit CS1、Cit CS2表达上调及Cit Aco3、Cit IDH3、Cit GAD4和Cit GAD5表达下调可能是果实柠檬酸积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二氧化碳环境对草莓有机酸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香’草莓为试材,研究高CO2处理对草莓贮藏期间有机酸及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箱贮藏(充入约5%CO2)可以明显延缓草莓0℃贮藏期间硬度及VC的下降,减轻病害的发生率,延长贮藏期。15%CO2处理促进了乙醇产生并加重了病害。‘天香’草莓果实中以柠檬酸为主,苹果酸和琥珀酸次之。5%CO2处理降低了草莓果实贮藏12 d之前柠檬酸含量。5%CO2和15%CO2处理均降低了整个贮藏过程中苹果酸,增加了琥珀酸含量。不同浓度的高CO2处理可能是调控草莓果实柠檬酸代谢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马家柚配置不同授粉组合,探究花粉直感效应对马家柚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江西省上饶市地方优良品种马家柚为杂交母本,以信木柚、四倍体葡萄柚为杂交父本,通过人工授粉进行杂交,比较不同处理下马家柚果实品质差异。【结果】信木柚与四倍体葡萄柚花粉活力分别为94.34%和93.75%,经过异花授粉能显著提高马家柚坐果率,四倍体葡萄柚高于信木柚。在常规品质方面,信木柚授粉能提高果实平均单果质量、横径、纵径、种子质量、果皮质量和固酸比;四倍体葡萄柚授粉能提高果实平均可食率,降低果实平均单果质量、果皮厚度、种子质量和果皮质量,且授粉后种子呈瘪籽状。在代谢物方面,果肉中主要的初生代谢物为氨基酸类、有机酸类、糖类和醇类,不同授粉品种之间初生代谢物含量有明显差异,但与亲本之间没有明显规律。另外在授粉后的果实与亲本果实中共统计到8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11种,萜烯类28种,酯类16种,醇类14种,酮类14种,烷烃类化合物5种和7种酚、羧酸类化合物,不同果实中均以柠檬烯含量最高,含量占比在87.48%~92.57%之间,不同授粉品种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存在差异,且信木柚授粉组合中有21种物质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结论】异花授粉可以提高马家柚坐果率,可以通过花粉直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改善马家柚的综合品质,为马家柚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调控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梨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方面,探究红宝石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应对低分子有机酸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施用氮磷钾肥为对照,设置5%与10%的苹果酸(LM与HM)、柠檬酸(LC与HC)、草酸(LO与HO)与氮磷钾肥配施为处理,测定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处理降低了梨园土壤EC值,柠檬酸与草酸显著降低了梨园土壤pH,而柠檬酸与LO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机质含量。LC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而LO则显著升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效P含量,而LM显著升高>20~40 cm土层速效K含量。另外,低分子有机酸显著改变了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碳源利用特征,其中HM显著升高0~20 cm土层多样性指数,而LO则显著降低了羧酸类与氨基酸类的利用强度。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氮磷钾含量、产量等呈负显著相关,而>20~4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单果质量、果实色泽、果实钾含量以及叶片氮含...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江西特色品种‘马家柚’进行套袋处理,了解套袋对其果肉主要类胡萝卜素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套袋处理为对照,分析套袋处理后‘马家柚’果肉色泽、果肉主要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以及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马家柚’果肉a*值、H值和CCI值从套袋后15 d开始显著高于不套袋处理果肉,表现为套袋后果肉颜色更红,综合性状更好。番茄红素含量自套袋后15 d开始,及β-胡萝卜素含量从套袋后30 d开始显著高于不套袋处理。进一步分析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发现:与不套袋相比,套袋前中期,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合成的大部分相关基因表现为上调表达,其中与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合成相关的PSY2、PDS、β-LCY1、β-LCY2上调显著,分别上调17.23、1.72;8.15、16.36;4.56、1.57;31.78、1.17倍,而与β-胡萝卜素降解相关的BCH基因在套袋前期显著高于不套袋处理,但在套袋中期显著低于不套袋处理,下调3.07倍。【结论】因此推测套袋与促进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积累与二者合成相关基因PSY2、PDS、β-LCY1、β-LCY2的上调表达有关,而β-胡萝卜素降解相关基因BCH在中期时的下调表达可能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日光温室中柑橘结果枝类型对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为温室柑橘结果枝组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枳[Poncirus trifoliate(L.)Raf.]砧‘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Kinokuni’)有叶结果枝和无叶结果枝果实为试材,对其糖酸含量、有机酸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南丰蜜橘’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奎宁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为先降后升,柠檬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时与发育初期相近;无叶果和有叶果的糖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花后30 d无叶果苹果酸含量显著高于有叶果;2类果实中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乌头酸酶(aconitate hydratase,ACO)和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4种重要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类果实多数基因的表达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然而酶活性以及有机酸含量则未出现相应的显著性变化。【结论】‘南丰蜜橘’果实中糖酸含量以及有机酸代谢相关重要酶活性不受结果枝组类型的影响,因此,在日光温室中进行柑橘树体枝组修剪时,只需考虑果实产量即可,不必过多考虑其对果实糖酸等内在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2001富士及其芽变品种珍富之间果实品质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明确珍富品种特性,为其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研究果皮颜色芽变机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芽变品种珍富及2001富士果实为试材,对其采收期及贮藏14 d后果实外观、内在品质、花青苷含量和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与2001富士相比,芽变品种珍富果实采收日期可以提前6 d,盛花期至采收期提前6 d;采收期及贮藏14 d后,外在品质方面,珍富果皮亮度、饱和度、花青苷总量及3种不同花青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2001富士,但二者单果质量及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果实内在品质方面,采收期及贮藏14 d后,珍富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及固酸比都显著高于2001富士,但珍富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2001富士;二者果肉硬度、破裂力在采收期及贮藏期均无显著差异;10个花青苷合成关键结构基因及5个转录因子类调控基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关键结构基因MdC4H、MdANS、MdUFGT及转录因子基因MdMYB10、MdMYB11、MdERF3表达量显著提高。【结论】采收期及贮藏14 d后,红色芽变品种珍富果皮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南果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变化与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南果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测定了其中果糖、葡萄糖、山梨醇和蔗糖的含量并分析了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在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而在中后期则为果糖。蔗糖合成酶Pu SS1在花后60 d表达量最大,而Pu SS2在花后60、120及134 d表达量相对较高;蔗糖磷酸合成酶Pu SPS1在花后120 d的表达量最大,而Pu SPS2在花后60 d表达量最大;蔗糖转运蛋白Pu SUT及β-葡萄糖甘酶Pu BGLU1、Pu BGLU2和Pu BGLU4在果实发育的早期大量表达;碱性/中性转化酶Pu NINV1和Pu NINV2在花后134 d大量表达。【结论】各糖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不同,可能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有机酸是果实主要的品质组分物质之一,直接影响柑橘果实的口感和风味。多数柑橘果实的柠檬酸占总酸含量的70%以上,是主要的有机酸类型。介绍了柑橘果实柠檬酸的代谢途径和国内外柑橘果实柠檬酸研究涉及的果实类型及有机酸特点,综述了参与调控柑橘果实柠檬酸积累的相关基因,指出了柠檬酸合成相关基因CS在不同报道中的功能差异,整理了目前报道的柠檬酸降解相关的Aco、IDH、ACL、GAD、GS基因以及贮藏相关的PH、AHA基因在影响柑橘果实柠檬酸含量中的作用;特别指出了近年来报道的调控柑橘果实柠檬酸积累的相关转录因子研究。柑橘果实柠檬酸积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其他果实性状研究相比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笔者对调控柑橘果实柠檬酸积累的重要基因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柑橘果实柠檬酸代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前避雨栽培影响桃果实采后贮藏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桃果实的贮藏研究主要包括品质维持技术研发及调控机制分析,有关采前生产措施对于采后贮藏品质的报道相对较少。【方法】研究选取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Prunus persica L.Batsch‘Hujingmilu’)为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开展避雨栽培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及货架期间的品质分析。【结果】避雨栽培果实置于0℃贮藏21 d转货架3 d发生果肉组织褐变等冷害症状,对照果实出现冷害的时间为28 d转货架。不同栽培模式来源果实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的显著差异主要发生在低温贮藏21 d转货架3 d,整个贮藏过程中的糖酸比含量在不同处理中并无显著差异。电子鼻的统计质量控制(SQC)分析结果显示,避雨栽培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期间与对照样品存在感官品质差异。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发现低温后转货架发生冷害的避雨栽培果实内酯类、酯类、呋喃类和降异戊二烯等挥发性物质显著含量低于对照果实,冷害越严重浓度越低。对于具体挥发性物质而言,乙酸己酯、顺-3-乙酸己烯酯、反-2-乙酸己烯酯、γ-癸内酯等在避雨栽培果实低温贮藏转货架后显著低于对照。【结论】相对于露地栽培措施,避雨栽培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更易发生冷害,主要症状包括果肉褐变、组织不能正常软化,蔗糖含量减少,果香型的内酯类和酯类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红宝石苹果果实有机酸组成及其含量,分析苹果酸含量变化与其代谢相关酶的关系,探究红宝石果实低酸特性的生理基础。【方法】以不同生长发育期红宝石和富士2001苹果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果实总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组分及含量,测定分析果实苹果酸相关代谢酶活性及与苹果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红宝石苹果果实中有机酸成分主要为苹果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琥珀酸5种,与富士2001苹果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一致,其皆以苹果酸为主。不同发育期2个苹果品种果实中总糖含量相近,但总酸含量差异显著。对果实有机酸不同组分定量分析,发现果实总酸含量差异主要是由苹果酸含量差异所致。进一步分析苹果酸含量与其相关代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在发育前期红宝石苹果果实中苹果酸含量大量积累,主要是该时期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增强促进了苹果酸的大量合成,以及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降低减少了苹果酸的分解,富士2001苹果与之类似。【结论】红宝石苹果是苹果酸为主的低酸型苹果品种,NADP-ME和NAD-MDH在其果实苹果酸积累中起主要协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梨新品种‘玉露香’果实保绿效果和品质维持的影响,为生产上针对不同贮藏期限的‘玉露香’保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山西太谷‘玉露香’为材料,通过对果实冰点测定,设定3个不同贮藏温度(分别为-1、0和2℃),于冷藏120和210 d后刚取出时以及相对应的货架10 d时测定生理指标,并调查不同贮藏期果实果心褐变指数和腐烂率,同时对不同温度下贮藏果实进行感官评价。【结果】L值和h值可分别较好地反映‘玉露香’果实油腻化程度和转黄程度,不同温度对‘玉露香’梨保绿效果差异主要体现在贮藏后期(210 d)。贮藏至120 d时,不同贮藏温度下果实腐烂率和果心褐变指数均较低。贮藏至210 d时,-1℃可有效抑制果实油腻化和褪绿转黄的发生进程,并且降低果心褐变指数和腐烂率的发生,而0℃更有利于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维持,-1℃和0℃对果皮L值和h值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在整个贮藏期,不同贮藏温度贮藏果实的Fv和Fv/Fm在冷库取出时差异不显著,但在(120+10)d时,2℃显著低于-1℃和0℃,在(210+10)d时,-1℃显著高于0℃和2℃。低温(-1℃)能更好地抑制果实贮藏期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减缓果皮和果心相对电导率的升高,保持较好的食用品质。【结论】‘玉露香’短期贮藏(不超过90 d)以2℃为宜,贮藏至春节前后,可选择0℃,贮藏至3月份以后以-1~-0.5℃为宜,但贮藏期仍不可超过210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在裂果品种(AP番荔枝)和不裂果品种(PO番荔枝)采后贮藏期间的表达差异。【方法】对番荔枝2个品种采后后熟不同阶段以及对AP番荔枝进行喷施乙烯利处理后对果皮进行取样,测定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个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在2个品种室温贮藏期间和乙烯利处理后,基因在不同阶段的表达变化,并应用CLUSTER软件对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双向层次聚类分析。【结果】AP番荔枝和PO番荔枝采后后熟期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值变化基本一致,2者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乙烯利处理能加速AP番荔枝的成熟与开裂。定量PCR分析表明,贮藏期间8个基因在PO番荔枝中的表达量均低于AP番荔枝,其中PPO在PO番荔枝中无表达,EXP2、EXP3和PE在PO番荔枝贮藏期前3 d表达量很低。EXP1在2个番荔枝品种贮藏期间一直处于高水平表达,但不受外源乙烯诱导,而EXP2、EXP3、XET1、XET3、PE和PPO均不同程度受到乙烯诱导。大多数基因在第1天,果实开裂前表达量已增加,随着裂果的加重表达量下降。聚类分析表明在PO番荔枝后熟过程中发生剧烈变化的有EXP1、EXP2、EXP3和PE基因,在AP-正常和AP-乙烯裂果前后表达量变化比较剧烈的基因基本一致,包括EXP1、EXP2、EXP3、PPO和PE。【结论】EXP1更多和果实成熟软化有关。EXP2、EXP3、PE和PPO与裂果关系较为密切,而XET1、XET2和XET3可能与果实成熟软化有一定关系,但不是果实开裂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琯溪蜜柚果实汁胞粒化过程中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以揭示汁胞粒化过程中木质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花后135、165、195、215 d 4个时期的琯溪蜜柚果实,测定汁胞粒化率及木质素含量以及分析转录组数据筛选到的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和相关酶活性变化,并进行汁胞细胞壁木质素沉积的显微观察。【结果】在琯溪蜜柚花后195至215 d果实发育成熟期,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CrPAL1、CrPAL3、CrC4H1、CrC4H2、Cr4CL、CrCCR3、CrCAD3、CrPOD2和CrPOD7等9个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增强,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这期间果实汁胞粒化明显加速,木质素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明显上升,木质素含量显著积累,番红染色显示木质素在蜜柚汁胞细胞壁中明显沉积。【结论】琯溪蜜柚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参与调控汁胞粒化过程中细胞壁木质素的合成。研究结果为今后琯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endo-PG家族基因中与果实软化相关的主要功能基因对不同肉质桃在不同贮藏方式中软化的响应,从分子水平上为桃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软溶质‘霞晖5号’、硬溶质‘紫金红3号’、不溶质‘金童7号’和SH类型‘霞脆’4种肉质桃为试材,分别研究常温(25℃)、常温+1-MCP和低温(4℃)处理过程中果实硬度的变化,并分析13个endo-PG家族基因在货架期的表达差异。【结果】1-MCP显著抑制‘霞晖5号’和‘金童7号’贮藏前期果实硬度下降,而对‘霞脆’和‘紫金红3号’效果不明显。低温下的‘紫金红3号’‘霞脆’和‘金童7号’果实硬度在整个试验贮藏期保持稳定,但‘霞晖5号’果肉在低温贮藏的第2天便迅速软化。通过qRT-PCR对endo-PG家族中筛选出的13个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Prupe.4G261900仅在‘霞晖5号’果实中高量表达。1-MCP、低温处理抑制Prupe.4G261900在‘霞晖5号’贮藏前2 d和4 d的表达,1-MCP抑制Prupe.7G269200、Prupe.7G005500和Prupe.3G081700在不溶质桃中的表达,对‘霞脆’果实相关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低温处理的‘金童7号’和‘霞脆’4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低。未检测到以上基因在‘紫金红3号’果实中的表达。【结论】1-MCP可能主要通过调控Prupe.4G261900的表达来延缓软溶质和不溶质果实货架期前期硬度的降低。低温可能通过抑制软溶质和不溶质果实Prupe.7G005500的前期表达,进而缓解果实贮藏中的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