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析甘蔗种植农艺与机械化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从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必要性及甘蔗种植行距对甘蔗产量的影响,并从调整行距和播幅,增加甘蔗蔗种排列行数,完善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提高宿根蔗的管理水平等方面探讨了与机械化收获相配套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
第九节 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定义及应用现状 (一)技术定义 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指使用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对弃置在蔗田表面上的蔗叶、蔗梢进行就地粉碎还田的技术. (二)技术作用与效果 1.降低土壤酸性,平衡土壤酸碱度. 2.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透性.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南宁地区农机部门对甘蔗生产机械化种植高产技术进行了多次的反复试验,探索出一套甘蔗机械化种植高产技术规范,亩新增产1.2-1.5t,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1、机械粉碎蔗叶。采用58.8kW拖拉机配置ZSY-140型蔗叶粉碎机对收蔗后的蔗叶粉碎还田作肥源。作用是逐年改良蔗地理化性状,增加蔗地疏松肥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甘蔗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甘蔗机械化种植技术、甘蔗灌溉机械化技术、甘蔗中耕培土机械化技术、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宿根甘蔗破垄平茬机械化技术等甘蔗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内涵,提出了各技术环节的作用,为提升甘蔗产量、节省种植成本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5.
甘蔗蔗田碎叶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南方蔗区甘蔗砍收后遗留的大量蔗叶处理问题,介绍了一种蔗田碎叶机技术原理。该碎叶机将蔗叶粉碎还田,避免大量焚烧蔗叶造成的环境污染.使蔗叶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有效利用,改良土壤,保水增肥,并对实际应用的效果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甘蔗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收割后产生大量蔗叶。目前,国内现用的蔗叶粉碎还田机易损伤宿根,降低发芽率,因此,蔗农普遍就地焚烧,污染环境。以蔗叶粉碎还田同时不伤宿根为研究背景,对蔗叶粉碎还田机的核心部件刀轴总成进行研究,基于三维数模,从刀轴转速计算、动平衡校核、排刀密度和方式的确定、许用剩余不平衡量分析和向允差平面分配,对刀轴总成的设计思路和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为蔗叶粉碎还田机的可靠性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糖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促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广西从2020年8月1日起,实施对甘蔗机械化作业的服务组织和个人包括深耕(深松)、粉垄整地、旋耕、开行、联合种植、中耕培土、植保、行间剥叶、联合机收、割堆机收、割铺机收、地头集堆剥叶、蔗叶粉碎还田、机收运输等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环节进行补贴.虽然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工作实施一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旋耕、开行等相关补贴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8.
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出路在于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生产机械化是指应用机电动力和机具装备,结合先进农业技术,实现甘蔗生产的机械深松深耕、机械整地、机械开行与施肥、机械播种、机械中耕除草、植保、喷淋喷溉、收割、装运、蔗叶粉碎还田,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技术经济发展过程。它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部分,也是甘蔗生产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我们认为,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耕作和覆盖方式对旱地甘蔗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旱作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和覆盖方式对甘蔗萌芽率、分蘖率、净光合效率、品质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耕作方式包括横直深松、深松浅耕和常规深耕,覆盖处理包括地膜覆盖、蔗叶覆盖和无覆盖。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方式对甘蔗产量有显著影响,地膜覆盖的技术措施能显著地提高旱地甘蔗的产量;采用土壤深松或深耕结合蔗叶覆盖技术,能明显地提高新植甘蔗的蔗糖分。  相似文献   

10.
为早日解决甘蔗联合机械收获这一技术难题,逐步提升广西制糖业的国际竞争力,柳州市汉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根据甘蔗的生长特征,汲取国内外甘蔗收获机械的成功经验及先进技术,历时5年,研制生产出新型甘蔗联合收割机。该机具有扶持、切削、砍蔗、输送、剥叶、蔗杆与蔗叶分离、蔗叶粉碎还田等7种作业功能,在广西甘蔗主产区进行示范时,受到蔗农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壤功能与胁迫的耕地土壤健康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功能性土壤管理理论,针对初级生产力、养分供给与循环、生物多样性供给、水净化与调节、碳封存与调节5种功能选取评价指标,通过识别水田、水浇地和旱地对不同土壤功能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构建土壤功能供需判别矩阵,并叠加重金属污染胁迫因素,评价耕地土壤的健康状况,从而实现了基于土壤功能与胁迫的耕地土壤健康评价。在河南省温县进行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县5种土壤功能供需空间格局基本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增的趋势,以青峰岭为界,中北部土壤功能的供需处于盈余状态,而南部区域处于失衡状态;土壤健康等级交错分布,亚健康面积占比最大,为44.4%,健康土壤零散分布在黄庄镇、番田镇、武德镇和祥云镇;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土壤养分、土壤生物活性和重金属污染胁迫是导致耕地土壤健康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可在理论上丰富土壤健康评价方法体系,在实践上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区土壤有机碳、盐分、pH值、土壤密度、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改良剂均能明显提高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增加幅度为9%~57%。石膏、腐殖酸、有机肥的单施或配合施用均能明显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和密度,提高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并能明显增加作物生物量和产量,增加幅度最高为35%和131%。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质地条件下土壤表层温度与土壤蒸发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表层温度与土壤蒸发量有着紧密联系,土壤质地对二者均有着重要影响。【目的】探究不同质地土壤表层温度变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种质地原状土(粉壤土与砂土),进行配比混合,得到5种不同质地土壤。测量1次性供水与充分供水条件下不同土壤的蒸发量、土壤表层温度数据、土壤砂粒量,探究不同质地条件下土壤相对蒸发量(RE)和土壤表层相对温度差(RT)的关系。【结果】①1次供水和充分供水条件下RT随着蒸发过程的进行逐渐增大,当蒸发过程至水汽扩散阶段时,RT趋于稳定;②随着土壤砂粒量增大,蒸发至水汽扩散阶段时对应的RT逐渐减小;③土壤质地相同情况下,RT越大,其RE越小,回归建立了二者的二次函数关系;④RT相同情况下,土壤中砂粒量越高,其RE越小。【结论】土壤中砂粒量的不同,使土壤孔隙、热容量等性质产生差异,导致蒸发过程中土壤温度及蒸发量变化出现规律性特点,RE与RT呈与含砂率有关的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土壤质地对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特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杨凌塿土、安塞黄绵土和神木绵砂土的水分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加,坡面产流开始时间提前,坡地平均径流系数、径流量和泥沙量呈增加趋势,入渗率和累计入渗水量呈减少趋势。3种土壤降雨入渗率均可用Kostiakov公式拟合,塿土、黄绵土和绵砂土坡地的平均入渗率分别为0.32、0.83和0.88 mm/min。湿润锋运移速度应该与土壤砂粒百分含量和土层含水量的增量呈正相关关系。为了提高雨水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量,建议加强塿土坡地的保护性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水分及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设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酸钾+腐殖酸、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腐殖酸、腐殖酸和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了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含水率、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壤改良剂处理均能提高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其中"聚丙烯酸盐"和"聚丙烯酸盐+腐殖酸"较其他处理效果明显;各土壤改良剂处理的燕麦产量均高于对照,燕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其中"聚丙烯酸盐+腐殖酸"产量较高,较对照增产44%,其千粒质量增加最显著;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提高燕麦WUE均有效果,其中复配方式高于单一施用方式,"聚丙烯酸盐+腐殖酸"处理WUE最高,为7.14kg/(hm2.mm),"聚丙烯酰胺+腐殖酸"次之。表明土壤改良剂的应用改善了农田土壤水分状况,提高了降水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燕麦产量,以"聚丙烯酸钾+腐殖酸"复配处理节水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高度土体在不同覆膜开孔率条件下的室内蒸发试验,研究了土体高度变化时水盐分布的差异与相互联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高度土体的单位深度累积蒸发量与时间变化符合Gardner理论关系,单位深度累积蒸发量与时间和土体总高度存在二元线性函数关系;单位深度累积蒸发量和单位膜孔面积单位深度累积蒸发量均与土体高度和覆膜开孔率存在较好的函数关系;土体高度越小,单位深度含盐量和盐分浓度变化幅度越大,土体高度是影响盐分上行的影响因素之一;覆膜开孔限制土壤水分蒸发速度进而影响土体盐分表聚,因此减小覆膜开孔率可以有效减少土体盐分表聚。  相似文献   

17.
赵新  黄树培  王尚 《农业工程》2011,1(2):59-62
农田土壤样品的快速获取及分析对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土壤采样器是农田土壤采样的重要设备,获取和松放土壤的能力是评价其采样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试验,从土壤样品长度和土壤松放后残余土壤质量两个方面分析自行设计的5种土壤采样器的采样能力,指出了1号土壤采样器设计综合采样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土壤密度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不同密度土壤的抗冲性、抗蚀性及抗剪强度,探索密度与土壤抗侵蚀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密度对土壤抗侵蚀性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土壤的抗冲性与抗剪强度增强;但在土壤密度小于1.27g/cm3时,土壤的抗蚀性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土壤密度大于1.27g/cm3时,土壤的抗蚀性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流变态土壤切削试验用室内土槽与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业机械在水田作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模拟田间实际作业的水田试验土槽.阐述了设计方案及设计过程,提出了解决湿基制备、土壤含水率控制等问题的方法.根据室内试验土糟的功能和特点,开发了与之配套的试验数据实时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不同保墒措施对枣园土壤温、湿度及枣树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山地枣林土壤温、湿度及枣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保墒措施的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和剖面分布,相对于对照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地下25 cm处铺玉米秸秆+地表铺玉米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效果最好,但是二者土壤含水量相差0.72%。地膜覆盖有明显的增温效应,覆盖玉米秸秆对温度的影响则表现出"双重"效应:高温时具有降温效应,低温时具有保温特点。不同的保墒处理对枣树生长有不同影响,但各处理的新梢生长量、干周净增量、百叶鲜物质量、平均单果重比对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