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豆腐柴是一种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和加工价值的植物,其含有丰富的果胶、黄酮类物质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常被加工为"神仙豆腐"。本文通过阐述豆腐柴的化学成分和其食用、加工价值及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来介绍豆腐柴这一野生植物资源,以期促进豆腐柴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21,(10)
正豆腐柴又名腐婢(中药名),为马鞭草科豆腐柴属植物,是制作绿豆腐的原料植物。绿豆腐是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及周边常见的传统小吃。制作原料之一是一种野生灌木,在温州地区俗称"豆腐柴",这种灌木在浙南闽北一带是常见之物。近年来,泰顺的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豆腐柴的利用途径进行了一些探索。1.植物学特征豆腐柴植株属于直立灌木,幼枝有柔毛,  相似文献   

3.
野生植物豆腐柴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为了了解豆腐柴不定根生长潜力与诱导特性.于冬季在室内对豆腐柴进行了基质培养和溶液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豆腐柴枝条在冬季具有生根潜力,是否生根与环境因素具有很大的关系.在相同温度和光照下,土培豆腐柴枝条只长侧芽,不长根;而水培豆腐柴不仅长出了侧芽,还有10%的植株(清水培养)诱导出不定根.在水培条件下,平衡矿质营养能够促进根系诱导和发育,1/10Hoagland营养液中的豆腐柴比清水培养下提早6d出根,至44d时其长根的植株是清水培养的3.3倍,出根率达到33.33%.水培豆腐柴根系粗壮,呈爆炸状,很少分枝.生长素对豆腐柴不定根诱导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豆腐柴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超声辅助和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得到豆腐柴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豆腐柴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40∶1(m L/g),乙醇体积分数为70%,超声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豆腐柴总黄酮提取率为83.1 mg/g。[结论]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提取工艺能够显著提高豆腐柴总黄酮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5.
豆腐柴枝条水培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豆腐柴不同枝龄茎段为繁殖材料,通过在不同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A进行通气培养,研究豆腐柴茎段水培生根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豆腐柴二、三年生枝条的水培生根率显著高于一年生枝条,最高能达到95.0%;1/10 Hoagland营养液与清水相比,更有利于豆腐柴茎段生根。在1/10Hoagland营养液中低浓度的NAA能显著促进豆腐柴茎段生根和根系发育,但在清水中NAA对根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豆腐柴野生资源丰富,因其果胶含量较高而蕴含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草酸铵法提取豆腐柴果胶,分析测定了其商品品质及不同流变条件下的凝胶特性变化,并以果冻产品为载体,考察了其凝胶应用特性。结果表明,提取的豆腐柴果胶属于高甲氧基果胶,商品化指标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其凝胶特性表现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和pH值的增大,黏度降低,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黏度略微增加;当豆腐柴果胶与卡拉胶比例为1∶2、复配胶添加量为1.6%,果冻的综合性能最优。本研究为豆腐柴果胶在凝胶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新鲜的豆腐柴叶子为原料,通过乳酸发酵等工艺制作豆腐柴果冻。经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设计,得出最佳的工艺为:豆腐柴叶水比(g∶v)为1:7,发酵时间为12 h,牛奶添加量为5.5%,白糖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8.
[目的]该研究为研究野生豆腐柴茎叶的解剖结构。[方法]运用植物解剖技术对豆腐柴的茎、叶作解剖观察。[结果]结果显示茎为辐射对称的轴器官,初生结构均有表皮、皮层、维管柱三大部分组成;叶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束构成;表皮一层细胞,外具角质膜和表皮毛;阳生叶为两面叶,叶片具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阴生叶几为等面叶。[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豆腐柴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豆腐柴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 Turcz.)是一种具有重要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绿色野生植物,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其人工繁殖较困难而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综述了豆腐柴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繁育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人工驯化繁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适宜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 Turcz)细胞悬浮培养条件,以豆腐柴叶片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愈伤组织分散、悬浮培养的研究,建立了摇瓶悬浮培养体系。结果表明,豆腐柴叶片诱导得到的愈伤组织形态各异,其中诱导最适合悬浮培养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0.4 mg/L 2,4-D+0.4 mg/L NAA+3%蔗糖+0.8%琼脂。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散愈伤组织块可以得到较好的分散细胞系,最适合悬浮细胞生长的培养基条件为MS+0.4 mg/L 2,4-D+0.8 mg/L KT+3%蔗糖,其悬浮培养细胞鲜重增加量平均每7 d可达6.46倍,暗培养相对更适合细胞的增殖。经最佳培养条件下培养21 d的豆腐柴悬浮细胞中果胶和蛋白质平均含量达6.57%和0.12%,远低于豆腐柴天然叶片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野生豆腐柴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腐柴是一种新型的食药两用型植物,还可以作为提取天然果胶和过氧化物酶的原料。本文介绍了豆腐柴的利用价值、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野生豆腐柴总黄酮及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测定法,分别对秦巴山区野生豆腐柴中的总黄酮及铁、钙、锌、镁、铜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豆腐柴含总黄酮为6.06%;含5种微量元素为Ca 12 574μg/g、Fe 1 830.5μg/g、Mg 4 312.5μg/g、Zn 41.5μg/g、Cu29.5μg/g。截至目前,豆腐柴中总黄酮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尚未见有类似的报道,故这一测定结果对开发利用豆腐柴这一野生资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霍艳荣  高前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28-20629,20632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干制豆腐柴叶复水性和凝胶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3种方法分别对豆腐柴叶进行干燥。[结果]微波干燥最佳,其干燥的豆腐柴叶复水性最好,制成的凝胶最好;自然干燥法效果最差。[结论]该研究筛选出豆腐柴叶干燥的最佳方法,为豆腐柴食品的全年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豆腐树(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 Turcz)是浙江省西南部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其枝叶富含蛋白质、果胶、维生素、氨基酸等,可以制作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绿豆腐.还可以提取果胶等。  相似文献   

15.
高燕妮  路锋  高昂  胡冬梅  巩江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11-19812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豆腐柴的种属、成分、药理、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概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季节采摘原料及不同干燥方法对豆腐柴叶凝胶形成的影响。[方法]以5月(春)、7月(夏)、10月及以后(秋)不同季节采摘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豆腐柴试验基地的豆腐柴鲜叶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普通热风干燥和自然干燥3种干燥方法,对豆腐柴叶凝胶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季节采摘的鲜叶,以5—10月采摘为宜;11月以后采摘的鲜叶难以形成凝胶;干燥方法以普通热风温度50~60℃合适;微波干燥次之,自然干燥最差;豆腐柴叶干粉料液比为1∶20~1∶25(g∶mL)较合适;添加盐离子浓度0.06%~0.08%Mg2+能形成凝胶强度适中的豆腐,Cl-、CO32-促凝作用较弱;豆腐柴叶滤汁的pH为5~6能够形成较好的凝胶。[结论]影响豆腐柴叶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采摘原料、干燥方法、精粉料液比、盐离子及豆腐柴叶滤汁的pH。  相似文献   

17.
豆腐柴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天然野生植物资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方面,但因自然状态下不能通过种子繁殖,再加上过度利用,使得其资源匮乏。该文在此提出了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对策,以期为豆腐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 Turcz)叶为原料,采用闪式提取法,以豆腐柴叶蛋白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不同闪提时间、闪提电压、液料比和pH对豆腐柴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豆腐柴叶蛋白提取工艺条件,并考察豆腐柴叶蛋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闪式提取豆腐柴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闪提时间为164s、液料比(mL∶g)为42∶1、闪提电压为120V、pH为11.3,豆腐柴叶蛋白平均提取率为63.06%。豆腐柴叶蛋白对通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实验显示其具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徽州﹃观音豆腐﹄胡一民树叶能点化成豆腐吗?说来近乎天方夜谭,叫人难以置信。然而,在地处偏僻的皖南山区(今黄山市辖区),那里的农民在很早以前就能利用一种灌木的树叶制作成绿色的“观音豆腐。”夏秋时节,他们采摘正在开花的豆腐柴叶片,加水后揉汁,用纱布滤,再...  相似文献   

20.
重量法测定豆腐柴叶果胶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使用重量法对所选的10个豆腐柴样品进行果胶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不同品种豆腐柴间的果胶含量存在较大的品种差异,大多数品种果胶含量均在25%以上,最低的含量为20.31%,最高含量可达29.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