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休闲农业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中国休闲农业已经步入调整提高的关键阶段,亟需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进行规范指导。通过分析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理清了休闲农业及标准化的内涵,阐明了标准体系建设对休闲农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初步构建了休闲农业标准化的体系。结果显示,休闲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符合国家休闲农业发展的需求,标准体系建设紧密围绕业态、功能和关键点等要素,重点推进国家、行业和地方层面的休闲农业专用标准建设,尤其是建设与评价、服务与操作等方面的标准是休闲农业目前迫切需要建设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我国预制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存在政府部门参与度低、产品种类繁多、产品成分复杂、标准制定有局限性、产品标准缺失、标准化人才匮乏、与国际标准接轨不足等问题,预制菜标准体系空白亟需完善和填补。综述了我国预制菜标准体系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基于工标网、食品伙伴网、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发布的标准统计数据,分析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预制菜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业标准化原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经过三年系统研究,提炼出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原理和系统管理原理。基本原理包括如下8条:顺应生长原理,环境依赖原理,不确定原理,时滞原理,补偿原理,过程多路原理,质量多层原理,互作原理。方法原理和系统管理原理各4条,均基于标准化相关原理嫁接而成。农业标准化原理的提出,为中国农业标准化的研究确定了理论纲领,对促进中国农业标准化理论研究、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指导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实践标准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9月9日,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签订"云南花卉产业标准化工作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单位将在加快推进花卉产业标准体系研究及建设、加快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结合的进程、加大相关标准的宣贯及监督实施力度、实施花卉标准化示范试点工程、实施花卉标准人才培育工程等方面加强合作。此事标志着云南省花卉标准建设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数字农业信息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信息标准化是数字农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内容。对农业信息标准化的涵义和中国农业信息管理和使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开展数字农业信息标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目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当前的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作物生产信息表达标准研究进展:围绕作物生产需要,通过提取土壤、农业气象、作物生育规律和生产管理的术语体系和基础数据元目录,用专业名词术语和标准数据元来描述和量化作物生产研究对象与管理行为,提出了规范化的信息获取方法,建立了标准化的信息表达方法和存储交换格式,明确了数据的值域和应用范围,从而实现了农业信息在在语义上、标准上和内容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植棉技术标准化是引领棉花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本文概述了植棉技术标准化国外研究内容和工作进展,国内植棉技术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标准的分类及功能以及初步形成的植棉技术标准化体系;展望了我国未来植棉技术标准化发展,提出了"国际化、系统化、常态化"发展之路,通过对现行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旨在为我国植棉技术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农业标准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陕西省农业标准化实施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的对策:加强农业标准化应用基础研究;突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建立科学实用的农业标准体系;立足农业产业化,完善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形成强劲的农业标准化市场拉动力;政府扶持,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的长效机制,保障农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8.
徐奕鼎 《茶业通报》2005,27(3):104-106
本文阐述了茶叶实施标准化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茶叶标准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加强茶叶标准的试验验证与对比分析研究,完善茶叶标准体系;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健全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督体系,以保障茶叶标准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肉制品行业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肉制品的质量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产业标准化和品质化必须跟上当前发展趋势。总体来看,虽然我国肉制品标准体系已基本建成,但依旧存在标准复审周期长、标准协调性不强、标准涵盖范围不全等问题。为加快肉与肉制品标准体系的建设进程,促进肉制品行业健康发展,梳理了我国现行肉与肉制品相关标准,对肉与肉制品从原料、生产加工技术规范、产品等相关标准进行了分类研究与归纳总结,重点分析了我国肉与肉制品标准体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以期加快肉与肉制品标准体系建设进程,促进肉制品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为探讨甘蔗梢腐病田间分级标准和品种(系)区域性抗病差异,广西大学农学院会同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以11个甘蔗新品种(系)和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和崇左6个试验点梢腐病的发病情况为依据,建立了甘蔗梢腐病田间病害分级标准及品种(系)抗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气象因子对广西新植蔗和宿根蔗茎伸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2011年广西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旬茎伸长量和气象资料, 分析宿根蔗和新植蔗在气象因子影响下茎伸长的差异。结果表明, 新植蔗和宿根蔗茎生长具有明显差异, 新植蔗茎伸长期茎高明显大于宿根蔗, 进入茎生长期时的茎高本底值较小, 茎总伸长量较大但其伸长期较短。多数气象因子与新植蔗、宿根蔗旬茎伸长量极显著相关(P<0.05), 且对新植蔗的影响大于宿根蔗。对新植蔗、宿根蔗茎伸长起直接正作用的主要因子均为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最高气温, 起直接负作用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气温、气压, 积温、降雨量则通过其他气象因子起明显的间接作用。旬茎伸长量对降雨量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 新植蔗滞后期多为2旬, 宿根蔗多为1旬, 新植蔗对日照时数的响应也存在滞后现象, 两者对温度类气象因子及相对湿度均无滞后。  相似文献   

12.
探索内生菌对甘蔗抗旱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开发利用甘蔗内生菌抗旱性功能菌株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课题组前期分离鉴定的6株甘蔗内生菌为供试菌株,甘蔗品种'ROC22'幼苗接种7天后进行干旱胁迫,然后取完全展开的第一叶叶片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 表明,E3、09和YC89均有较高的ACC脱氨酶活性,不同甘蔗内生菌菌株对甘蔗...  相似文献   

13.
氮肥施用量与施用方法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氮肥在甘蔗种植中的利用率,以当地甘蔗当家品种ROC22为材料,设3个不同氮肥施用量和3种不同施用方法,通过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的调查,研究氮肥与甘蔗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促进甘蔗分蘖、伸长生长和增粗生长,提高甘蔗产量,但增产量并非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以600 kg/hm2尿素施用量增产效果较好。甘蔗蔗糖分则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有所下降。氮肥早施促进甘蔗早拔节、早生长和提高甘蔗产量,有利于甘蔗蔗糖分的积累和提高甘蔗品质。低氮处理和中氮处理的二次施氮法分别比三次施氮法增产5010 kg/hm2、4600 kg/hm2,高氮处理的一次施氮法比三次施氮法增产8175 kg/hm2;低氮处理和中氮处理的一次施氮法甘蔗蔗糖分分别比三次施氮法提高0.65个百分点和0.79个百分点,高氮处理的二次施氮法甘蔗蔗糖分比三次施氮法提高0.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贵州甘蔗新良种基地建设及其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贵州甘蔗新良种的更新换代需要为目标,以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核心,以先进适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为依托,以甘蔗良种基地产业化发展措施为手段,切实加强贵州甘蔗良种的引(育)筛选、试验示范、综合鉴定、繁育推广、技术培训、参观学习、辐射带动等多功能配套的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使贵州甘蔗新良种的推广应用逐步达到试验示范统一、评价标准一致、品种结构合理、栽培技术配套、供求关系协调之目的,并引导贵州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向产业化集约经营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贵州甘蔗生产的良种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云南蔗区首次发现由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甘蔗黄锈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在国家甘蔗体系云南示范点甘蔗新品种上发生的锈病病原菌种类。采用田间症状观察,结合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份锈病样品进行病原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来源于云南勐海‘‘海引1号’’的4份甘蔗锈病样品属甘蔗黄锈病,病原菌为屈恩柄锈菌,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屈恩柄锈菌相应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GU058021和GQ283004—GQ283009)同源性在99.9%以上,并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簇;来源于云南保山、临沧、勐海其他甘蔗新品种(系)的16份甘蔗锈病样品属甘蔗褐锈病,病原菌为黑顶柄锈菌,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黑顶柄锈菌相应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EU164548,GU058001和JX036025)同源性在99.8%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同一分枝。本研究首次在云南蔗区发现由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甘蔗黄锈病。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化肥用量过多问题,提高甘蔗节本增效,选取云南省6个主要蔗区作为试验点,以B9菌剂、有机肥、复混肥不同组合为供试肥料设置不同施肥处理,探讨各肥料处理对甘蔗生长、产量、糖分等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分析甘蔗种植效益。结果表明,施用B9菌剂组合的肥料不同程度促进甘蔗出苗;6个试验点中除盈江县和景谷县施用B9菌剂组合的肥料对促进甘蔗分蘖作用不明显外,其他4个试验点均达到有效促进;与普通复混肥处理相比,施用B9菌剂的处理在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蔗茎产量、蔗糖分等性状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影响不显著。选取元江县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施用B9菌剂组合的肥料比对照收益高,而没有B9菌剂组合的肥料比对照低。综上所述,施用“B9菌剂+有机肥+化肥”组合的肥料在稳产减肥(化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甘蔗种质资源材料抵抗螟虫的差异性,采用螟虫自然侵染的方法,比较6 个不同甘蔗材料的抗螟性。结果显示,在分蘖期,‘新台糖22’、‘新台糖1626’、‘海大32’和‘海大1 号’的抗螟性表现较强,而‘湖光1 号’的抗螟性表现最弱;在成熟期,‘海大32’、‘新台糖22’、‘海大1 号’和‘新台糖8029’的抗螟性表现较强,而‘湖光1 号’的抗螟性同样表现最弱;按照甘蔗螟害分级标准,‘新台糖1626’在生长前期表现出3 级中抗,但是在成熟期却表现出5 级感病;‘新台糖22’在生长前期表现出3 级中抗,但是在成熟期却表现出4 级中感;而‘海大1 号’则一直维持在4 级中感状态。由此可见,不同甘蔗材料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螟害的侵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抵抗反应;同一甘蔗材料在不同生长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抗螟性强弱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甘蔗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最终实现甘蔗高产高糖,对云南省临沧市沧源蔗区采集的185份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沧源蔗区土壤大部分呈微酸性,53.51%土壤样品的pH在5.5~6.5;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74%;全氮含量极低,75.14%的土壤样品小于0.050%,平均为0.042%;碱解氮含量中等,平均为101.43 mg/kg;全磷含量低,平均为0.082%;有效磷含量低,平均为6.33 mg/kg;全钾含量低,52.97%的土壤样品含量在1.01%~1.50%,平均为1.403%;速效钾含量中等,平均为146.32 mg/kg;微量元素有效锌缺乏,79.75%的含量低于1.5 mg/kg;有效锰、有效铁和有效铜93%以上的土壤样品都高于临界值,铜、铁和锰不缺乏。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在沧源蔗区建议有机肥结合速效氮磷钾复合肥施用,有利于甘蔗的高产高糖。  相似文献   

19.
研究基肥施氮量对甘蔗苗期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以期为甘蔗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依据。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采用网室微区盆栽试验方法,设基肥施用15N标记的尿素5 g/盆、2.5 g/盆及1.5 g/盆3个处理。结果表明,苗期甘蔗全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从肥料中吸收的氮素总量及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氮肥利用率却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施氮量明显影响氮素在甘蔗植株体内及不同土层的分布;苗期甘蔗主要吸收20~40 cm尤其是20~30 cm土层的氮素。甘蔗基肥施用氮肥应考虑适宜的量和土层深度。  相似文献   

20.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甘蔗苗期抗寒性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验材料,采用0.5 mmol/L水杨酸(SA)喷施苗期甘蔗叶片,于7℃进行低温胁迫,研究水杨酸对甘蔗苗期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降低了受低温胁迫的甘蔗苗期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减缓了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认为喷施一定浓度的SA可缓解低温对甘蔗幼苗的损伤,进而可提高甘蔗苗期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