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泸县天兴乡狮子村,全村9个社,340户,1194人,有耕地755亩,人平耕地0.63亩。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突出抓了栽桑养蚕,利用“四边”和荒地及部分低产土栽桑42万株,人平351株,其中投产桑27万株,1991年栽16万株,1989年养蚕570张,收入173937元,1990年养蚕844张,收入250712元,1991年养蚕1300张,产茧42472公斤,收入448535元,张平产茧32.7公斤,张平收入345.16元,户平收入1319.22元,人平养蚕1.09张,收入375.66元,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1.专业户引路,逐步形成规模生产。他们  相似文献   

2.
两户园地     
<正> 罗先锋:系南部县的第一个蚕桑专业大户。他敢于大胆承包养蚕致富。他家住南部县的碾垭乡11村8组,全家三口人,两个劳力,有“小桑园”3.5亩。现有桑树2400株。他还包了邻近组户的零星桑叶来养蚕,1985年养蚕10张,收入茧款1615元,共育931张,收共育费5,586元,全年蚕桑收入7,201元,人平蚕桑收入2,400.33元。他家承包土地4.5亩,1985  相似文献   

3.
<正> 丹棱县杨场镇徐坝村,有468户,人口1921人,94年桑园面积达1020亩,94年发种3200张,产茧2000担,蚕桑总收入209万元,户乎养蚕6.5张,产茧4.27担,收入4500元,人平养蚕1.6张,人平产茧1担以上,收入超千元,其中的徐坝二组,有农户45户,人口 180人,94年养蚕560张,单张产茧38公斤以上,产茧425  相似文献   

4.
<正> 隆昌县付家乡付家村四组,42户,176人。人平田土1.1亩,全组粮食亩平超过550公斤,1986年全组粮食又获丰收,人平比1985年增产40公斤。这个组有桑树1.1万余株。1983年茧款收入7000余元,1984年茧款收入上升到10000余元,1985年茧款收入超过14800余元。1986年全组茧款收入增加到22000余元。全组人平茧款收入达到130.68元,户平收入547.62元。有三户蚕农茧款收入在2000元以上。养蚕能手李文星蚕茧收入高达3187元。全组茧款收入要占农户家庭副业收入的50~70%。  相似文献   

5.
涪陵区李渡镇大堡村二组养蚕大户周治明,是在贫困荒地上依靠科技、通过勤劳,仅用三年时间就从一个贫困户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专业户”.周一家3口人,承包耕地5.1亩.现有密植桑3.5亩、四边桑3000多株,良桑率达100%.1997年共养蚕16张,产茧600公斤,平均单产37.5公斤,收入7200元;共育小蚕361张,收入5054元,合计收入12254元,人平蚕桑收入4085元,蚕桑收入占整个农副产  相似文献   

6.
村组一则     
<正> 乐山市观榜乡中桥村,地处丘陵,全村有农户176户,784人。有耕地1290亩,现有投产“四边桑”16万余株,1984年全村养蚕537张,生产蚕茧36599斤,蚕农收入茧款59470元。这个村的养蚕、产茧、蚕茧产值均占全乡的40%以上。全村176户中订162户养蚕,养蚕户占总农户的93.1%,户平养蚕3.3张,户平产茧225斤,户平蚕茧收入367元。这个村蚕桑发展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7.
<正> 雅安市水口乡水口村,利用河滩地扦插“雅周桑”当年成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88年,全村开发河滩地建成“雅周桑”园138亩,当年养蚕210张,产茧6300公斤,收入78750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61%、65%、391%。全村户平养蚕收入400余元,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13户,最高的达8000多元,人平1200多元。  相似文献   

8.
<正> 乐山市市宁区安谷乡官帽村三组养蚕能手赵大帮,全家7口人,承包耕地8.05亩。1981年责任制到户时分得承包的“四边桑”718株,养蚕6张,产茧291.15公斤,收入1189.72元,在中央几个1号文件精神鼓午下,他合理地调整了家庭产业结构,在有限的土地上深挖潜力,用大部份的耕地种粮,小部份的土地用于发展蚕桑生产。桑树发展到现在的4000株,其中家庭小桑园1.9亩,有桑3282株。1986年全家产粮3000多公斤,农副业总收入4584.38元,人平654.91元,其中养蚕13.5张,产茧640.7公斤张产值2602.98元,蚕茧收入占农副业  相似文献   

9.
江山县四都乡水滩头村共137户,507人,有粮田542亩,桑园300亩.1985年农业总收入约28万元左右,其中蚕茧款收入11.46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全村127户栽桑养蚕,1985年户均产茧210公斤,产值836.4元,年蚕桑收入超千元的有38户,其中超2千元的有6户.该村发展蚕桑生产后,人均收入超过450元,比三年前增1.2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他们的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五年来,我县通过狠抓蚕业基地建设,强化管理,配套服务,综合开发,蚕桑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新老桑树9,118.4万株,人平118株,改造劣桑5,806万株,有小行间作桑园45,236亩,宽行间作桑园29,734亩,四边桑6,785万株。1988年全县养蚕76,156张,比1983年增长103.3%。产茧量达到226.9万公斤,比1983年增长130.8%。出现了柏垭区年产茧15000市担的高产区。蚕茧收入超千元的户多达3,080户。全县42个蚕桑基地乡建设步伐加快。基地乡的栽桑量、养蚕量、产茧量和养蚕收入分别  相似文献   

11.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东麓,川滇黔结合部,幅员面积1373km^2,下辖12个乡镇,其中蚕桑产业基地乡镇8个。近年来,兴文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栽桑养蚕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按“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开展精准扶贫,着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发展立体种植、养殖业,探索“桑+N”循环发展新模式,开展桑园综合利用。2019年全县蚕桑面积达到9.1万亩(0.6万hm^2),养蚕户1.1万户,养蚕8.1万张,生产蚕茧43.5万t,蚕农售茧收入2.0亿元,养蚕户人均收入3668.4元,综合产值超5亿元。  相似文献   

12.
广丰县霞峰乡三官殿村,位于县城南部丰溪河畔,属丘陵区,过去是个人多田少的贫困村。全村人平耕地只有6分。历来只种粮食、甘蔗(自己加工土糖)和养猪(每户1~2头),人平口粮不到500斤,人平收入100元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一系列“富民”政策的指引下,这个村从1980年冬起兴桑养蚕。六年来,发展桑园面积114.56亩,养蚕1564张,蚕茧产量1224.1担,养蚕收入23.2万元(不包括付产品收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铜梁县高楼乡莲花村的蚕桑生产发展迅速.到1991年底,全村已有桑树95万株,人平465株,养蚕1200张,户平达2.3张,总产茧4.2万公斤,收入近4万元,户平收入近800元.其主要经验是: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该村沟壑纵横,坡街岭接,但耕地肥沃,在田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砖窑山大队,位于黄河西岸,共80户,328人,粮田面积803亩,桑园330亩1979年粮食总产21.7万斤,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养蚕15张,产茧1009斤,平均张产67斤,收入1700元。桑条桑皮收入800多元,蚕桑总收入达2500元,今年,在五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社员群众更是精神振奋,计划五季养蚕27张,力争  相似文献   

15.
<正> 东党乡尧村有村民310户,1982年在坡地搞粮桑间作,由于管理粗放和茧价偏低等原因,经济效益不显著。1985年后逐步改实生桑为良桑密植,1989年有200亩桑园投产,养蚕农家达145户,占总农户47%。1990年共养蚕180张,产茧6000公斤,收入6万余元。其中,村民张苏梅家有桑园1.2亩,年养蚕2.7张,蚕茧收入1040元;村会计李德寿家有桑园1.0亩,年养蚕2.5张,收入880元;村支书王朱娃家有桑园0.7亩,年养蚕2.75张,收入940元。  相似文献   

16.
<正> 岳池县坪滩镇七村221户,现有桑树73000多株,几乎都是“四边桑”,投产桑占95%,良桑近80%以上。1988年全村养蚕463.7张,比1987年增发种29.3%,生产蚕茧14899公斤,比1987年增长30.5%;茧款收入110,513元,比1987年翻了一番,户平收入500.6元,蚕茧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24%。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相应的促进了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增加  相似文献   

17.
连州区万车乡万北村地处万车河岸,全村有耕地面积182.7亩,其中水旱田面积145.7亩,旱地面积37亩,全村有人口217人,32户,是个人多田少的地方。1984年农业生产值8576元,其它副业收入11560元,人平收入652元。全村桑地面积79亩,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去年饲养蚕种547张,收入蚕茧款64616.59元,平均亩产值817.93元,蚕桑收入占农业收入的74.64%,占人平收入的65.87%、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18.
<正> 海安县南屏乡葛桥4队现有59户、235人,集体耕地248亩,其中桑园58亩,即一年桑30.7亩,二年桑11.8亩,成年桑15.5亩,1983年养蚕123张,张产825.斤,总产101.52担,总产值20327.56元,人平交售蚕茧43.2斤,人平茧款收入86.50元,蚕茧量及蚕茧值均比82年增5成以上,按新桑折算  相似文献   

19.
石底村是我县发展蚕桑生产较早专业村之一,全村有610人,种桑面积219亩,人均有0.36亩桑,其中投产面积215亩,有83户农民种桑养蚕,占全村总户数98%,今年到6月15日止定种846张,已上市723张,收入茧款50286.35元,亩产值275.75元,效益较显著。石底村是1976年开始有蚕桑生产的,面积27.5亩,总收入7236.40元,81年发展到  相似文献   

20.
<正>蒋垛镇现有桑园面积400hm2,有15个蚕桑百亩村,58户3亩以上的养蚕大户。年发种9000张左右,产茧7000担,收入700万元左右,人平蚕茧收入150元左右。近几年,该镇党委和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该镇的特色产业,提出用2-3年时间,在全镇建立规模为两万亩的蚕桑基地,并形成茧、丝、绸一条龙的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