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SR标记在水稻抗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英  李明 《北方水稻》2007,(2):10-13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选育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途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简称SSR)为辅助选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和抗性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介绍SSR的原理和方法,阐述SSR在水稻抗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为揭示稻瘟病的分子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简述了稻瘟病的危害、发病过程和抗性遗传机理,综述了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和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水稻抗稻瘟病育种及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克隆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每年都给水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挖掘并合理利用品种自身抗性是解决稻瘟病危害的最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克隆、功能标记开发以及稻瘟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克隆、研究、应用稻瘟病抗性基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聚合及其育种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单纯依靠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比较困难。因此,人工接种抗性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应用对提高抗性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1和Pi2显性分子标记,对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空育131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和Pi2基因聚合到空育131中,对其原始亲本和不同基因组合聚合后代进行了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对2个抗性基因的聚合效应进行了统计和评价,由此明确了Pi1和Pi2基因在寒地育种辅助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三系杂交稻恢复系R225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培育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式,将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2和Pi9导入到三系杂交稻恢复系R225。对BC3F3代材料进行苗期和成熟期稻瘟病抗性鉴定,携带1个或2个抗性基因的目标株系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稻瘟病抗性显著高于各自的轮回亲本。SSR标记分析表明,改良株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达到86.1%~95.3%。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获得的改良材料为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培育提供了稻瘟病抗性亲本。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水稻—稻瘟病菌互作机制是目前研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模式系统。关于稻瘟病抗性基因、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为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及稻瘟病绿色防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对稻瘟病菌侵染机制、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与克隆、抗病基因和无毒基因的互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有待开展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SSR是建立在PCR基础上的分子标记,与RFLP、RAPD、AFLP相比,SSR具有多态性高、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特点,已在水稻研究中被广泛应用。阐述了SSR标记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规程,介绍了其在构建水稻连锁图谱、水稻品种特异性鉴定及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目前SSR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推动SSR标记技术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进展,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作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对水稻产量具有严重影响。黑龙江省当前抗稻瘟病育种的策略应该是,在利用抗源龙粳14、龙盾104和Pi9的基础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聚合一至多个广谱抗性基因;同时加强对稻瘟病菌种群的监测和新抗源的发掘,有针对性地向主栽品种导入新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抗性分子育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稻瘟病菌致病机理、抗性鉴定方法、抗源筛选、抗性基因定位和克隆及无毒基因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抗性基因的利用以及聚合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的粮食生产区,长期以来水稻生产受稻瘟病的严重影响。在过去的10年,浙江省在稻瘟病防控技术上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研究回顾了浙江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的变化和优势小种的更新情况,总结了近10年已育成的203个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变化趋势,归纳了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以及这些抗病基因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情况。本文还展望了田间水肥的管理模式、抗稻瘟病基因聚合水稻品种选育和无毒基因在稻瘟病流行预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9基因改良R288的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克隆的广谱持久抗瘟基因Pi9的DNA序列设计功能标记Clon2-1,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开展回交育种实践,定向改良水稻恢复系R288的稻瘟病抗性。获得如下结果:Clon2-1为共显性标记,在Pi9基因供体亲本75-1-127和受体亲本R288之间多态性明显且稳定;Clon2-1标记基因型对稻瘟病抗性表型的选择效率达100%。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自交,获得了含Pi9基因的BC6F3群体,在此基础上筛选鉴定出1个高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系‘R288-Pi9’,用其与培矮64S配组获得的杂交组合同样表现出高水平稻瘟病抗性。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每年都造成严重损失,抗病品种的选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介绍了SSR分子标记的原理和方法,重点阐述了SSR标记在水稻抗稻瘟病上的应用,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用于定位作图的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等位性比较研究、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无毒基因的克隆以及稻瘟病抗性基因克隆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培育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是减少因病害损失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携带稻瘟病抗性等位基因Pi25的品系BL108为供体、恢复系恢11-32为受体,应用该抗性基因的连锁标记Si13070C和功能标记CAP3/BglⅡ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携带Pi25抗性等位基因的恢复系R153,经福建省上杭县茶地国家水稻新品种稻瘟病抗性区试点鉴定,表现为抗稻瘟病。该恢复系的选育为杂交稻新组合选育提供新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5.
抗稻瘟病Pi2/9/z-t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已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Pi2、Pi9以及Piz-t进行序列比对,寻找各自特异的核苷酸差异,成功开发了基于PCR技术以及电泳检测技术的Pi2/Pi9/Piz-t以及Piz-t的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将Pi2/Pi9/Piz-t与该位点上的其他抗性等位基因及感病等位基因区分开,这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抗病基因聚合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用Pi2/Pi9/Pizt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来自全国各稻区的共101份水稻品种和育种亲本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除2个品种检测到Piz-t带型之外,大部分水稻品种不携带这3个抗性基因,这为有目的地开展品种的抗性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改良稻瘟病抗性是当前杂交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从稻瘟病生理小种的鉴定、水稻材料的接种鉴定、抗源筛选、抗性基因的分子检测及抗瘟性品种的选育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建国后黑龙江省在抗源搜集与鉴定、抗性基因分析、抗性鉴定方法、生理小种、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缺少品种抗性遗传基础研究是限制现阶段黑龙江省抗稻瘟病育种开展的重要因素;特异性分子标记可以在开展品种抗性遗传基础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骨干亲本来源,在充分利用已开发的Pi-b、Pi-ta和Pi-t这3个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同时,还需密切关注Pi-a、Pi-z和Pi-k等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利用,进而探讨了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过程中的难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抗稻瘟病恢复系黔恢101选育及安优101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已经成为选育抗病品种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含有广谱抗性基因pi9的DW808为供体亲本,导入区域适应性好的受体亲本R894;经过分子标记检测、田间自然鉴定、人工接种鉴定,选育出中抗稻瘟病的恢复系黔恢101;其组合安优101于2017年参加贵州省水稻区域试验,2019年通过贵州省审定。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抗稻瘟病基因对安徽省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水平的影响,采用10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品系对安徽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同时对201份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Pi9进行扩增,结合田间抗性表现,分析抗性基因Pi9的利用价值。抗性基因Pi9、Pik、Pizt等对安徽地区的稻瘟病菌株具有较好的抗性,抗性频率分别为66%、60%和54%,其中携带Pi9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的田间抗性表现也较好,说明Pi9可直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安徽地区水稻品种选育抗原基因。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方品种子预44中一个新的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子预44是具有广谱持久稻瘟病抗性的云南地方粳稻品种。为了揭示子预44广谱持久抗瘟机制并在抗稻瘟病育种中进行有效利用,【方法】利用江南香糯与子预44杂交构建的遗传群体及分离自云南罗平的稻瘟病菌株LP36进行子预44的抗性遗传分析和抗性基因定位。【结果】子预44对LP36的抗性为单显性基因控制,暂定名为Pi-zy4(t),它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长臂上SSR标记RM5503与RM3276之间约318 kb区间内。【结论】Pi-zy4(t)为新的抗稻瘟病基因。研究结果为子预44的育种利用和Pi-zy4(t)基因的克隆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