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铈对低温胁迫下茄子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钱琼秋  刘莉  杨静  朱祝军 《园艺学报》2005,32(4):710-712
 通过茄子低温胁迫下铈处理后种子及幼苗各生理指标的比较可知, 铈处理可缓解低温胁迫对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的伤害, 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这可能与铈提高萌发幼苗膜透性、水解酶的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以及降低MDA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离子浓度为0.06、0.12、0.18 mol/L的等渗NaCl、NaHCO3和Na2 SO4 3种钠盐溶液分别对“乌金六号”茄子种子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了等渗钠盐胁迫对于茄子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渗NaC1、NaHCO和Na2 SO4盐溶液处理均可对茄子种子萌发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NaHCO3处理对茄子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NaCl次之,Na2 SO4最弱;供试种子可以忍耐0.06 mol/L NaCl胁迫、0.03 mol/L NaHCO3胁迫和0.06 mol/L Na2SO4胁迫.  相似文献   

3.
以圆叶牵牛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HCO3(0、2.5、5.0、7.5、10.0、12.5、15.0、20.0mmol/L)胁迫处理对圆叶牵牛种子萌发以及胁迫解除后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叶牵牛种子在蒸馏水中萌发最好,不同浓度NaHCO3对种子的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2.5~15.0mmol/L)范围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均随溶液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高浓度(20.0mmol/L)下,种子发芽率为0%;解除胁迫后,2.5、5.0、7.5mmol/L NaHCO3胁迫处理的种子萌发恢复率分别为7.9%、13.45%和16.9%,说明碱胁迫解除后圆叶牵牛种子的萌发可以部分恢复,萌发恢复率随着原碱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0.0~20.0mmol/L NaHCO3胁迫处理则永久地丧失萌发能力,萌发恢复率为0%。  相似文献   

4.
以荒漠严酷环境下植物种子适应性为科学问题,运用生理生态学原理,以采自不同生境的5个梭梭种群的种子为试材,在实验室模拟基础上,研究了梭梭种子萌发对干旱和盐分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PEG溶液和盐溶液中,来自不同生境梭梭种群的种子其萌发率均随水势的降低而下降,分别到-2.26MPa和-4.15MPa时,所有种群梭梭种子萌发率均接近于零。在水势相等的情况下,所有种子的萌发均受到NaCl和等渗PEG溶液的抑制,并且等渗NaCl溶液对梭梭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要显著小于PEG溶液,说明渗透胁迫是影响梭梭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当解除盐胁迫后,梭梭种子恢复萌发率较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高盐诱导休眠现象。水势相等条件下,PEG溶液中恢复萌发率低于NaCl溶液中恢复萌发率,表明离子效应对梭梭种子的影响要小于渗透胁迫。可见,梭梭种子萌发对盐分和干旱胁迫适应性强,是该种群恢复和保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NaCl和NaHCO_3胁迫对车前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车前种子为试材,采用单盐胁迫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和NaHCO3溶液胁迫处理对车前种子萌发及解除胁迫后萌发的影响,探讨车前种子耐盐碱的能力。结果表明:浓度为4‰的NaCl和NaHCO3的溶液均对车前种子的萌发起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现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影响车前种子相对发芽率的NaCl浓度的适宜值和临界值分别是4.69‰和7.42‰;影响车前种子相对发芽率的NaHCO3浓度的适宜值和临界值分别是12.44‰和18.35‰;解除胁迫后,NaCl胁迫的种子复萌率在13.10%~56.33%,NaHCO3胁迫的种子复萌率在12.31%~36.52%。综上所述,车前种子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6.
多胺引发处理对茄子种子活力及幼苗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丰研2号’茄子种子为试材,分别用0.25mmol·L-1的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引发处理24h后,分别在10、15、25℃条件下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并测定幼苗耐冷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Spd和Spm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活力,促进幼苗生长,显著降低了低温胁迫条件下幼苗细胞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表明多胺引发处理对提高低温胁迫下茄子种子活力及增强幼苗耐冷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Cr胁迫对茄子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Cr胁迫对茄子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作用.采用浓度分别为5、10、20、40 mg/L的铬溶液浸泡茄子种子,测定铬胁迫对茄子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铬溶液5 mg/L时,低浓度的铬溶液对茄子种子和幼苗生长没有影响.随着铬浓度的增大,逐渐表现为抑谱饔?且随铬溶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当铬浓度增至20 mg/L以上时,茄子种子的发芽率下降,差异显著;当铬浓度40 mg/L时,对幼根的抑制作用显著,同时活力指数显著下降,而活力指数下降说明随铬浓度的增大茄子种子品质趋劣.高浓度的铬溶液对茄子的发芽势影响不明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铬溶液对茄子种子和幼苗生长产生的影响不同,低浓度的铬对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影响,高浓度的铬对茄子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幼根生长产生显著影响,而对发芽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罗布麻和大叶白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inn.)和大叶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Hook.f.)Woodson)种子为试材,研究了0(CK)、50、100、200、400、600mmol/L NaCl 6个盐浓度胁迫下种子发芽率及胚根、胚芽生长。同时,为揭示罗布麻幼苗耐盐特性,采用砂培法培养植株,分析了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罗布麻幼苗不同部位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可抑制2种罗布麻种子发芽率及胚根、胚芽生长,2种罗布麻种子萌发的耐盐临界值为400mmol/L左右,胚根生长的耐盐临界值为100mmol/L NaCl;600mmol/L NaCl可完全抑制罗布麻和大叶白麻种子的萌发,但解除盐胁迫复水后,2种罗布麻种子发芽率及胚根、胚芽生长恢复至对照水平;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率、胚根、胚芽生长及幼苗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影响表明,大叶白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较罗布麻耐胁迫,通过对2种罗布麻生境分析,认为这是与它们的生境相适应的。罗布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耐盐性研究对盐碱地上罗布麻的人工栽培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红小豆和绿豆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配置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来模拟土壤自然水势,对红小豆和绿豆种子萌发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红小豆和绿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胁迫浓度达20%时红小豆种子不能萌发,表明红小豆种子的萌发的临界水分胁迫值小于20%,而绿豆种子在25%的胁迫溶液中没有发芽,表明绿豆种子萌发的临界水分胁迫值小于25%;发芽后胚轴和胚根的生长亦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胚轴/胚根的比值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强而减小,表明红小豆和绿豆种子萌发后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以荒漠植物骆驼蓬为试材,采用室内变温光照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胁迫及其互作对荒漠植物骆驼蓬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探讨骆驼蓬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对盐胁迫的耐性。结果表明:温度和盐胁迫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骆驼蓬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势、幼苗芽长和根系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骆驼蓬种子萌发率为30℃/15℃和35℃/20℃下最大,显著高于20℃/5℃或25℃/10℃(P<0.05);在30℃/15℃和35℃/20℃下,随着盐分增加,骆驼蓬幼苗芽长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在较高的温度下,50 mmol·L-1盐分更为显著地促进了骆驼蓬幼苗的生长;在所有温度条件下,随着盐分增加,骆驼蓬幼苗根长先增大后减小,在较高的温度下,100 mmol·L-1盐分更为显著地促进了骆驼蓬幼苗的生长。因此,幼苗根长和芽长对盐分与温度处理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干旱、盐等环境因素对制干椒辣椒素含量的影响,试验以红龙23号板椒为材料,从现蕾期开始设置不同土壤含水量65%(W1)、45%(W2)和NaCl(S1=120 mmol·L-1)及盐旱复合处理(W1S1、W2S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转色期果实辣椒素素含量,并送样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W1处理下辣椒素含量较对照增加107.11%,W2处理时辣椒素含量下降73.01%;含盐处理均能提高辣椒素含量,其中W2S1处理的较对照高392%。盐、旱胁迫主要影响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其中HCT、4CL、CAD等基因表达受影响较大;聚类分析表明BCKDHE2、ENRb等基因主要响应干旱胁迫,CCR、GS2主要响应盐胁迫。由上可知,适度干旱和盐胁迫均能提高辣椒素含量;干旱加剧时与盐分的复合效应更显著,对辣椒素积累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索水分胁迫和氮素胁迫条件对辣椒产量及相关性状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土壤瘠薄地区辣椒水肥效应的合理应用和抗旱耐瘠型辣椒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水分和氮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氮素具有增强抗旱性的作用,在水分和氮素胁迫下辣椒产量明显下降;H089和H089×H042025D为抗旱耐瘠型材料,花溪辣椒、H042025D和遵义朝天椒为中抗旱耐瘠型材料、DF-1和HP-1为弱抗旱耐瘠型材料。  相似文献   

13.
几种环境胁迫对海州常山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a生盆栽海州常山根蘖苗为试材,通过水分和盐胁迫处理,研究海州常山在几种环境胁迫下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逆境胁迫对海州常山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产生显著影响。干旱胁迫下第14天叶片出现萎蔫且不能在夜间自行恢复,复水后有60%的苗木能恢复生长;湿害胁迫至第7~10天有60%的苗木下部2~3片叶变黄,且基部有皮孔出现;涝害胁迫初期,苗木基部出现肥大白色皮孔,第8天叶片萎蔫、失绿、脱落;在大于或等于0.6%盐胁迫下叶片出现大量脱落,甚至整株死亡。随着胁迫强度的加大与时间的延长,细胞相对质膜透性逐渐增大,SOD酶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在高强度胁迫下急剧增加。综合分析认为,海州常山具有一定强度的抗旱、耐水湿和耐盐特性,但不适宜在长时间水涝环境下生长。  相似文献   

14.
野生花卉中华野海棠的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干旱胁迫、高温胁迫、低温胁迫以及不同遮荫条件对中华野海棠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等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中华野海棠的净光合速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叶绿素含量有所上升;在高温胁迫下,随着处理温度的上升,中华野海棠的POD活性、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只是上升及下降的幅度有所不同;在低温胁迫下,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中华野海棠的POD活性及SOD活性也呈现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在遮荫处理下,中华野海棠的叶绿素含量随遮光率的上升而上升,并且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说明中华野海棠抗旱性不强,但耐荫性好,且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耐热性。  相似文献   

15.
热激转录因子调控植物逆境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采用营养液水培系统,以花叶万年青为试材,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根际低氧胁迫下花叶万年青的几个逆境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花叶万年青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均高于对照,外源SA明显抑制MDA的积累,降低了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说明SA作为化学诱抗剂,可抑制低氧胁迫下花叶万年青体内ROS的产生,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膜酯过氧化水平,从而提高植株对低氧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7.
硫代葡萄糖苷在十字花科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GSL)是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类富含氮、硫元素的次生代谢产物。从硫代葡萄糖苷参与植物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应答模式、应答机制和信号传导过程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硫代葡萄糖苷对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王建格  周婵  张佳佳  朱逢玲  焦晓琳  杜丽 《园艺学报》2018,45(10):1979-1988
为探究香樟CBF基因(CcCBFa、CcCBFb和CcCBFc)增强植株非生物胁迫抗性的功能,对获得的T1代转基因烟草,分别进行300 mmol · L-1甘露醇模拟干旱、300 mmol · L-1 NaCl溶液模拟高盐和4 ℃模拟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探讨其抗逆性。结果表明:CcCBFb和CcCBFc可显著增强烟草抗旱性;CcCBFa和CcCBFc可显著增强烟草抗盐性;CcCBFc可显著增强烟草抗寒性。CcCBFc可以提高转基因烟草抗旱、抗盐、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20.
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GSL)是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类富含氮、硫元素的次生代谢产物。从硫代葡萄糖苷参与植物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应答模式、应答机制和信号传导过程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硫代葡萄糖苷对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