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疆杂交棉超高产冠层结构特征及群体光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标杂A1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冠层不同层次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变化和光分布等冠层结构特性,以及不同层次叶片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累积与分配等物质生产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条件下标杂A1叶面积指数高,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底部漏光损失较小,群体光分布较均匀。棉花初花期至盛花期,同一品种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相同部位叶片叶绿素SPAD值无明显差异,但产量水平高的棉田植株中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高;不同类型品种间表现为,标杂A1各层叶片叶绿素SPAD值均高于常规棉品种,但单叶净光合速率无明显优势。盛铃期至吐絮期,产量水平高的棉田叶片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下降缓慢;杂交棉品种两者均高于常规棉品种。标杂A1超高产条件下植株中下部叶片对总光合的贡献高于一般高产棉花,且盛铃后期茎和铃等非叶绿色器官仍保持较高光合速率,而一般高产棉花已表现为呼吸消耗。超高产标杂A1总干物质积累高,且主要集中于中上部,叶片与籽棉干重在各层次分布比例相近,与其光分布相适应,有利于光能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郑单958、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五个密度水平下对不同光强的光合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300~1900μmol·m-2·s-1光强范围内,净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升高逐渐增加,各密度处理在1700μmol·m-2·s-1和1900μmol·m-2·s-1光强下,净光合速率达到最高。相同光照强度下,30 000株·hm-2密度的净光合速率最大,90 000株·hm-2密度的净光合速率最小。适宜密植,虽然降低了单株的光合能力,但群体光能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盛铃期施钾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中熟杂交棉标杂A1、经杂2号和早熟常规棉豫早06、中棉30品种,研究了盛铃期施钾对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铃期土壤施入氯化钾150 kg.hm-2,可提高棉花盛铃期至初絮期叶片SPAD值和Fv/Fm,Fv/Fo;加大叶片的E和C,提高叶片的Pn;棉花单株结铃数、铃重和衣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施钾与不施钾相比,标杂A1、经杂2号、豫早06和中棉30皮棉产量分别提高2.0%,8.6%,13.0%和11.5%.  相似文献   

4.
新疆超高产棉花叶、铃空间分布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花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揭示超高产形成的机理。【方法】定向培育棉花超高产田,系统测定高产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空间分布,分析冠层结构变化对群体光合速率的影响及与棉铃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单产皮棉4 000 kg•hm-2超高产棉花吐絮前株高72.3-87.7 cm,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为7.15-7.20 cm,中上部节间较长;盛花期至盛铃后期叶面积指数在冠层上、中、下3层的分布比例为1﹕1﹕1,上部叶片的叶倾角为48.8-53.8、中部41.0-49.3、下部30.1-40.1,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上、中、下层的分布比例为1.5﹕1.5﹕1;至吐絮期,冠层上部的叶面积指数维持在0.95-1.76,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为8.1-13.2 μmol•m-2•s-1,占叶片总群体光合速率的45.9%-59.8%;植株上、中、下部结铃数的比例为1.8﹕1.2﹕1,冠层上层铃数较多,铃库所占比例大。【结论】超高产棉花形成的生理基础在于,盛花期至盛铃后期主茎中上部节间长,叶层间隙及叶倾角大,中下部叶面积指数分布比例高,叶片群体光合速率高且在冠层垂直方向呈均匀分布;吐絮期上层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缓慢,棉铃空间分布与叶片群体光合速率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叶铃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田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冠层结构,提出超高产光合生理指标,为新疆棉花的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陆地棉品系10-108-3为研究对象,以陆地棉品系华棉1号(3 000 kg/hm2)、杂交种07-16(3 300 kg/hm2)高产棉田为对照,对比研究分析蕾期、花期、花铃期等主要生育期超高产棉田的叶面积指数、单叶净光合速率、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叶绿素含量、平均叶倾角、光合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华棉1号、07-16高产棉田相比,10-108-3单叶光合速率在花期、花铃期高于对照,花铃期后光合速率下降趋势较平缓,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于对照,叶面积指数较高且持续期长,主要生育期平均叶倾角明显高于对照,时绿素SPAD值较高,初絮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群体呼吸速率占总光合的比例在中后期低于对照,超高产棉田干物质积累速度快、积累量大、后期积累速度下降缓慢.[结论]新疆4 500 kg/hm2超高产棉田光合特性与冠层各项指标皆优于高产棉田,干物质积累多,且分配合理.  相似文献   

6.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10.50 t·hm-2)群体,对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颖花/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成穗率高(75%),此后群体下降平缓,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1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仍保持在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580×104m2·d·hm-2以上,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50.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0.0 t·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至成熟期干物重达19.0 t·hm-2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群体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群体生长平稳,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小,拔节以后,群体生长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结论】超高产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快发,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超高产栽培水稻适宜产量构成应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北疆气候条件和植棉特点,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节效应,探讨北疆杂交棉氮肥运筹措施,为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_1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用量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加,杂交棉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374.7~375.6 kg/hm~2时,杂交棉籽棉产量达到最大。施氮量不足或过量,对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光合物质的生产和转移,最终影响到产量。【结论】适宜的施氮量是杂交棉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合理的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并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吐鲁番地区葡萄管理和节水灌溉技术,采用CIRAS-3型便携式光合仪对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光合作用进行的测定。结果表明:当光合有效辐射在0~600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迅速上升;光合有效辐射在600~1 500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升幅减弱;而光强在1 500~2 000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出现下降。CO2浓度在800μmol·m-2·s-1之前,光合速率迅速增加;在800μmol·m-2·s-1之后,光合速率缓慢上升。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葡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决定系数分别为0.996 2和0.988 5。  相似文献   

9.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香蜂草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香蜂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日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4.02μ·mol·m-2·s-1.在400 μmol·mol -1 CO2浓度下,香蜂草光补偿点为49.68 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103μmol·m-2·s-1.叶绿素a/b为0.6798.香蜂草光合特性表现为的阳性耐荫植物.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毕节白蒜品质的提升和产量的增长,2011-2014年采用不同复壮方法对毕节白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气生鳞茎法复壮的鳞茎产量为18 052.5kg·hm-2,蒜薹产量为12 016.8kg·hm-2,鳞茎维生素C含量为90.21mg·(100g)-1,蛋白质含量为10.21 mg·g-1,大蒜素含量为2.3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为19.7mg·(100g)-1,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气孔导度分别为11.01μmol·m-2·s-1、1.79 mol·m-2·s-1以及123.11mmol·m-2·s-1,叶绿素a含量为0.55 mg·g-1,叶绿素b含量为0.13 mg·g-1,胡萝卜素含量为0.17mg·g-1,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海岛棉和陆地棉两个棉花栽培种群体物质生产存在差异的原因,揭示海岛棉和陆地棉产量形成的机理,为选育高光效棉花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能适应北疆棉区的海岛棉品种(系)(新海22号、H858)和陆地棉主栽品种(新陆早13号、新陆早33号)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冠层开度、叶片向日性运动、群体光合速率和生物量等指标,探讨海岛棉和陆地棉两个栽培种间群体冠层结构、叶片光合组分和光合生产特性等的差异。【结果】陆地棉品种冠层上部叶片数量多,叶面积指数大,冠层开度小,上部叶片光截获量占冠层光截获总量的比例大,冠层中下部光截获量少;海岛棉品种冠层上部叶片少,叶面积指数小,冠层开度大,截获的光占冠层光截获总量的比例小;海岛棉品种群体光合速率均比陆地棉高;两个棉花栽培种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海岛棉光合产物总量多,但生殖器官占总光合产物的比例显著低于陆地棉;海岛棉和陆地棉产量构成因子及皮棉产量差异显著,陆地棉单位面积总铃数约为1.30×106个/hm2,皮棉产量为3 000-3 500 kg·hm-2,海岛棉虽然单位面积铃数显著大于陆地棉,达到1.54×106个/hm2左右,但单铃重远低于陆地棉,皮棉产量仅1 500 kg·hm-2左右;在棉铃空间分布上,海岛棉棉铃主要分布在冠层中下部,而陆地棉棉铃在冠层中上部的分布比例大。【结论】与海岛棉相比,陆地棉总光合产物低,但经济系数高,籽棉产量高,通过改善陆地棉冠层结构,延长群体光合功能期,提高光合产物累积量,有利于陆地棉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与陆地棉相比,海岛棉冠层光能利用率高,群体光合速率高,光合物质生产潜力大,但单铃重低,总铃库较小,且铃库与光合源比例失衡,光合产物转运效率低,经济系数小,产量较低。选育大铃、早熟性好的海岛棉品种,并适当增大种植密度,可能是海岛棉增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特征及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目的】探讨实现超高产夏玉米(≥12 000 kg?hm-2)简化、高产和高效施肥技术。【方法】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省浚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分配和积累特性及具有知识产权的缓/控释氮肥施用效果。【结果】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至灌浆中期是超高产夏玉米两个氮素吸收关键时期,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期以后,籽粒/果穗成为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后超高产夏玉米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48%,生育后期土壤充足供氮促进夏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保证籽粒灌浆,对实现超高产至关重要。苗期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比常规2次施氮提高了6%—7%,产量提高了3%—4%,氮肥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26—1.59 kg?kg-1。【结论】施用缓/控释氮肥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利用,实现了超高产夏玉米的一次性施肥,增产显著且省工高效。  相似文献   

13.
氮素营养水平对棉花衰老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在大田条件下,土壤氮素含量水平对棉花生长过程中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干物质积累量、组织含水量、叶面积载荷量的影响,为调控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依据。【方法】设置3个氮素水平(纯N:低氮 0 kg?hm-2;中氮189.50 kg?hm-2;高氮395.0 kg?hm-2)处理,研究棉花衰老过程中主茎功能叶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组织含水量及载荷量特征。【结果】盛铃末期为处理间生理生化指标产生差异的起始时期。与中氮、高氮相比,从盛铃末期开始,低氮处理棉花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降低,组织含水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快速下降,而MDA含量、叶面积载荷量快速升高,加速了棉株衰老的进程。增加氮素营养能够明显提高叶片的生理活性,提高组织含水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延缓衰老。【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盛铃末期是棉花叶片生理功能从旺盛生理功能到衰退的转折时期。土壤氮素含量与棉花衰老密切相关,低氮处理加速降低叶片的生理活性,造成早衰;中氮和高氮水平能够延缓棉花衰老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青花菜叶片的光抑制特性和主要光破坏防御机制,为青花菜高产高效栽培和选育光破坏防御能力强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抑制剂法和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在青花菜叶片强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结果】1 800μmol?m-2?s-1强光下胁迫1~4 h,或夏季晴天中午强光高温下,青花菜叶片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降低,初始荧光Fo升高;暗中恢复5 h或下午光强减弱后,Fv/Fm和Fo均可恢复。硫酸链霉素(SM)或二硫苏糖醇(DTT)处理使强光下青花菜叶片的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开放的PSⅡ有效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下降幅度增大,SM处理的下降幅度大于DTT处理。强光处理4 h后再暗恢复12 h的青花菜叶片在1 000μmol?m-2?s-1光强下进行荧光诱导,诱导结束时SM处理的ΦPSⅡ和F’v/F’m分别较CK降低85.71%和80.31%,DTT处理的分别较CK降低22.45%和11.48%。【结论】青花菜叶片具有完善的光破坏防御机制,抑制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均可使强光下青花菜叶片的PSⅡ反应中心遭受破坏,抑制D1蛋白周转的破坏程度大于抑制叶黄素循环;D1蛋白周转在青花菜叶片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大于叶黄素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分配的调节效应,揭示不同土壤水分对棉花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为干旱区发展节水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对水分反应敏感性不同的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3号为试验材料。控制0~6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滴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55%、70%和85%,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采用气体交换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花铃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叶片光合速率、14C光合产物运转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滴水下限为55%处理土壤轻度水分亏缺,叶片光合速率低,地上部光合物质累积量少,14C光合产物输出较快、向蕾铃分配比例增加;滴水下限为70%和85%处理叶片光合速率高,地上部光合物质累积量大,但85%处理14C光合产物向营养器官分配的比例过大,最终籽棉产量以70%处理最高,85%处理次之,55%处理最低。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55%>70%>85%;不同品种对土壤水分的响应不同,新陆早10号在55%和70%条件下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新陆早13号,85%条件下显著高于新陆早13号。【结论】土壤水分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分配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花铃期滴水下限在70%~85%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在55%~70%范围内,棉株能通过适应性调节,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依据不同品种对土壤水分响应的差异,结合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可控性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对实现滴灌棉田节水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旱区甜高粱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土地类型的适应机制。【方法】在河西走廊中部绿洲区,选择壤土地、盐碱地和沙荒地3种不同土地类型,于拔节期对甜高粱的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不同土地类型下甜高粱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无“光午休”现象。与壤土地相比,盐碱地和沙荒地甜高粱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降低,3种土地类型甜高粱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0.75±4.31)、(25.31±4.43)和(23.71±3.86)μmolCO2?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42±0.98)、(4.34±0.55)和(3.08±0.31)μmolCO2?mmol-1H2O,田间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48、3.21和 2.17 kg?m-3,但盐碱地与壤土地差异性不显著。沙荒地甜高粱的叶片蒸腾速率最高,表明甜高粱通过增加蒸腾速率来降低其叶片的温度,进而适应这种高温强光的气候条件。【结论】从解决能源与生态危机和节约土地资源角度出发,在西北盐碱地和沙荒地等边际土地更有利于甜高粱的长久发展,同时在边际性土地上要获得更高的生物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须对其土壤的理化性质或者栽培措施进行改善,进而取得高产、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产棉花群体结构特征与产量品质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设置田间密度试验小区,对不同密度条件下棉花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品质形成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南疆地区棉花最适宜种植密度应在16.5×104~20×104株/hm2, "三桃"比例为:3∶5~5.5∶1.5~2,LAI高峰宜出现在盛铃期,其值3.5~3.6,盛花-盛铃棉田冠层的光截获率要维持在90;~95;,吐絮期干物质的积累量比重在50;左右,光合速率吐絮后保持在10 μmol/m2穝以上.  相似文献   

18.
杂交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杂交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及分配特点,为结合棉花生育特性制定高产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新陆早43号为试验材料,常规棉新陆早13号为对照,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结合室内常规分析方法测定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含量。【结果】标杂A1和新陆早43号在整个生育期内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品种新陆早13号高20.6%、15.5%,吸氮量高16.1%、10.5%,吸磷量高16.4%、11.4%,吸钾量高21.0%、18.5%;蕾、花、铃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高20.7%、15.4%,吸氮量高16.9%、10.7%,吸磷量高18.1%、11.5%,吸钾量高20.7%、18.3%。2个杂交棉品种干物质和养分在叶片中的分配全生育期一直高于对照,在茎中的分配前中期高于对照,在蕾、花、铃中的分配在后期高于对照。生育后期杂交棉茎、叶的养分吸收速率低于对照,蕾、花、铃则高于对照。【结论】2个杂交棉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量均大于常规棉且差异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标杂A1和新陆早43号在生育期内氮吸收量为302.7和288.1 kg•hm-2,磷吸收量(P2O5)为138.2和132.3 kg•hm-2,钾吸收量(K2O)为459.2和449.7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