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是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素以冬季大白菜而久负盛名。1996年,全县共有常年菜田12195亩,实行规模经营的面积达到10600亩,占总面积87%。规模经营方式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集体经营,占规模经营面积的5%,都是在生产设施条件较好的园艺场内,主要采用“两头统中间包”的管理模式,生产成本由公司(场)垫付,承包责任人联产计酬,超产利润按比例分成。二是家庭专业承包,占95%,户均承包面积20.8亩,生产实行指导性计划,公司(场)在生产技术、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必要服务,承包户自主生产,自行销售,自负盈亏。按时交纳土地使用费,完成保淡任务。  相似文献   

2.
推进集体规模经营,是迅速提高新菜区生产力总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蔬菜产业化步伐的基本保障。金山县从1996年1月起转变蔬菜生产经营机赶,变蔬菜个人分散承包为集体规模经营。转制后情况如何,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金山县是本市新菜区,全县共有蔬菜生产面积10689亩。新菜区建立初期,实行集体经营承包的仅占6.3%,主要采取分散经营承包。由于菜农存在小生产思想,科技兴农意识淡薄,种植品种单调,设施利用率较低,保淡任务难以完成。从1996年起根据群众意愿,将菜田归属于乡(镇)蔬菜服务公司,建立了55个蔬菜场,集体经营菜田9730亩,占菜田总面积的91.3%,基本实现了生产布局连片,品种搭配合理,经营管理科学。实行规模经营后,不仅有利于实施科技兴菜,提高生产水平,而且有利于增加投入,发挥现有生产设施的作用,增强抗灾能力。1996年全县蔬菜平均亩产6.8吨,亩产值48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15.4%。此外,实行集体规模经营,还有利于宏观调控,实行产销一体,确保市场供应。  相似文献   

3.
吴江县蔬果园艺场职工吴正文,全家3人3个劳力。1986年场里实行改革,他承包9.3亩蔬菜田,1987年儿子应征入伍,老夫妻俩继续承包5.2亩蔬菜。3年来,由于他钻研技术,合理布局,提高复种,精心管理使蔬菜越种越好,成为全场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社会贡献最大的种菜大户。  相似文献   

4.
由于沪宁高速公路的开通,沪杭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几座新长江大桥的兴建,上海周边地区的蔬菜生产,都把目标瞄准上海这个大市场,今后蔬菜生产和销售的竞争将更激烈。我们应该面对挑战,知难而上,做好下列几方面工作。 一、知己知彼 发挥优势 外地农民把种菜作为一项脱贫致富的产业,他们利用劳力和资源的优势,生产棚栽的番茄、黄瓜、辣椒和露地的花菜、大白菜、莴苣、刀豆等,均有相当强的竞争力。但路途较远,运输成本高,信息没有市郊灵通,蔬菜品种不一定适合本市居民的消费习惯,质量也没本市的鲜嫩。而市郊菜区背靠大城市,各方面的信息来得快而准确,菜田设施比较先进。抗灾能力强,科学种菜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但种菜劳力紧张,缺少青壮年,一个劳力要担负3-5亩菜田,管理粗放,技术不到位。加之劳力工价大,种菜成本高,菜价也比外地的高,最终造成了竞争的劣势。因此,要知己知彼,发挥优势,发挥蔬菜质量、品种和服务的优势,促进市郊蔬菜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梅陇乡地处近郊,以菜为主,全乡共有13个大队,147个生产队,常年菜田9259亩,98%的生产队实行了“二头统,中间包”的联产责任制,菜农思想稳定,生产、供应正常。近年来在菜田面积减少500亩和种菜劳力减少30%以上的情况下,仍能全面完成定购合同数量,既保证了市场供应,又增加了菜农的收入。梅陇乡蔬菜产销工作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是与农业公司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在市府的高度重视下,上海的蔬菜工作近几年发展较快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又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种菜后继无人已成为阻碍蔬菜生产持续发展的潜在问题。从宝山区1989年4月菜区劳力调查资料看,全区5个主要纯菜乡,30248亩菜田,总劳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上海各区县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要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要求,在蔬菜规模经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目前上海常年菜田实行各类适度规模经营的约8万多亩,占 45%左右。规模经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集体规模经营,二是以园艺场为主体的规模经营,三是以专业大户为主的规模经营。此外,采取土地股份制,由种菜能人承包,也是一种新形式。 一、初步成效 上海蔬菜适度规模经营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有利于改变分散经营,保证菜田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金山县集体规模经营,做到十个统一,彻底改变了分散兼业经营,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崇明县规划落实新菜田,坚持集中成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以有利于菜田设施建设和集中统一管理,做到统一规划,集中实施,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有利于实施科技兴菜,迅速提高菜田生产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闵行区不少园艺场都已基本实现育苗工厂化,耕作机械化,排灌自动化,栽培保护化,商品包装化,运菜车辆化,管理企业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集约化。这些样板,带动了全区蔬菜生产。三是有利于增加投入,发挥现代化设施的抗灾能力,有机肥投入普遍增加,各类生产设施利用率也明显提高。四是有利于实现宏观调控,实行  相似文献   

8.
一、劳力萎缩的原因上海县是市郊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全县有5万多亩菜地,大部分分布在近郊8个乡,共有务农劳力约14000人,平均每个种菜劳力要负担菜地4.09亩,有不少村、队要负担10亩以上。如虹桥井亭村井亭生产队有菜地217亩,承包社员16人(妇女12人),每人负担13.5亩。  相似文献   

9.
随着产业结构的改革和乡村工业的发展,蔬菜面积和种菜劳力,向多方面转移,一度时期,蔬菜供需矛盾突出,工业发达的乡镇,每天驶车到苏州市拉菜,蔬菜“倒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县领导积极采取措施,除扩大菜田面积,(由1984年的26892亩,增加到41783亩,增长55.37%),加强科技的应用外,还应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形式,把产,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落实菜篮子工程,调动菜农种菜管菜的积极性,发挥蔬菜设施的效益,推广科学种田的新技术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达到蔬菜生产上继续革新挖潜、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堵淡补缺、获得高效益的目的,秦皇岛市蔬菜局于1989年在全市开展了蔬菜丰收竞赛活动。这次蔬菜丰收竞赛活动内容多、范围广、面积大,获得了蔬菜高产高效益的可喜成果。全市各县区的种菜大户、种菜能手和主要菜田乡村都参加竞赛活动,参赛的菜田面积24977亩,占全市商品菜田面积的80.5%;  相似文献   

11.
真光村原属嘉定区长征乡,1992年9月份已划为普陀区。全村共有6个生产队,村民480户,人口1176,劳动力450个,其中务农,务副劳力220个,占总劳力的49%,村办企业劳力230个,占51%。全村共有菜田376宙,种菜劳力120个,平均每劳负担  相似文献   

12.
两个体系,是指蔬菜的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一条龙,是指由农商一体化的政府调控机构,实行蔬菜产、供、销、科研一条龙。“两个体系一条龙”的目标模式,无论是目前菜区分田到户,农户分散零星生产;或菜田相对集中于种菜能手进行规模生产,都是必要的。一、建立蔬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区蔬菜生产稳定。尽管菜田面积从3.7万亩减少到2.5万亩,种菜劳力从1万多减少到不足5千人,但上市总产量仍稳定在15万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1990年比1986年分别增长193%和21%,取得以上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各级领导重视,政策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一、近年来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工作进展 (一)菜田面积和劳力状况变化剧烈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崛起,近年来蔬菜基地不断缩小,种莱劳力日益减少。每年国家要征用菜田7000~8000亩,乡、村要占用2000~5000亩。据1989年6月底查实,本市常年菜田已由20万亩减少到15.99  相似文献   

15.
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镇大马巷村蔬菜专业户宫宝良,夫妻二人承包菜田3.6亩,其中钢架大棚1.8亩。多年来采用科学的种菜方法,瞄准市场行情,适时调整种植品种,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05年蔬菜总收入53900元,总支出6461元(不含人工费),纯收入47439元,亩均纯收入达13178元(见表1)。现将其主要栽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以菜扬名的四季青乡,进行了蔬菜生产改革,截止到84年11月底,全乡2万多亩菜田,138个蔬菜生产队中已有126个生产队的菜田分包到劳。乡设立  相似文献   

17.
金山区是上海市的农业大区,现有耕地面积2.64万hm^2,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667hm^2(常年菜田面积2667hm^2,季节性菜田面积2000hm。),其中设施菜地面积1667hm^2,占蔬菜田总面积的35.7%。设施蔬菜对促进我区蔬菜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保障市场供应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设施菜地化肥使用量多、复种指数高,农产品的产出量多、产出价值高。随着多年连续种植,  相似文献   

18.
1988年新区建立以来,宝山蔬菜同全市兄弟区县一样,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5年,全区常年菜田面积1.8万亩.比1987年减少15600亩,年上市量仍保持在13万吨,上市金额7366万元,是1987年的3.55倍,亩产量7327kg,亩产值4092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63.2%和564%,保持了“菜篮子工程”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在这世纪交替的关键时期,回顾过去的经验教训,认清今后蔬菜产销新趋势,是至关重要的.现发表个人的浅见,供同仁们探讨.一、八年工作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蔬菜产销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发生了以下深刻变化.(一)生产体制由“大锅饭”模式转变成以集体经营三联到劳为主(占54.3%)、专业大户承包(10.7%)、分田到户(占34.93%)多形式责任制并存的格局.特别是集体经营三联到劳的模式,既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又调动了菜农的积极性,具有较大推广价值.例如高境、庙行康介和大场联西等园艺场1995年亩产值都超万元,菜农年收益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1983年开始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城市和集镇的吃菜人口达到1000万(其中城市600万,集镇400万),城市郊区有常年菜地18.7万亩,季节性菜地6万亩,种菜劳力16万个。多数地方实行以家庭联户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蔬菜产销体制正在改革,逐步趋向全面放开。  相似文献   

20.
三、上海蔬菜产业化的工程开发及措施建议 (一)工程开发 1、组建上海菜业管理控股公司,使之成为股份制上市公司。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营机制的要求,应以市政府蔬菜办公室为基础.组建上海菜业管理控股公司,作为政府主管的调控机构。以市场手段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 2、在稳定目前菜田面积总量的基础上,加强远郊新置菜田的现代化设施建设。从上海的实际看,常年菜田总面积应稳定在17万亩,不宜再扩展。今后着力点应放在全力提高菜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力水平;从长远的观点看,以后政府在蔬菜设施上扶持的区域重心应移到南汇、松江、崇明等菜田成片开发区域。上海远郊完全可以建成上海精致蔬菜、鲜嫩蔬菜、特种蔬菜的长远稳定的主要基地。同时,要重点扶持新增菜田成片开发规模在3000亩以上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