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薯20是一个早熟、高干物率、高淀粉含量、高甜度的食用、淀粉兼用甘薯品种。双行大垄是机械起垄的较理想垄作方式。夏薯覆膜垄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夏薯覆膜垄作没有给甘薯生长和产量带来正面影响。尽管覆膜对夏薯早期的茎叶生长和后期的块根干物质积累有利,但可能是因为覆膜易受高温影响,前期茎叶生长量相对不足,收获时T/R值不理想,影响甘薯产量。覆膜单垄、覆膜双行分垄处理下甘薯茎叶呈单峰生长,覆膜双行大垄处理下甘薯茎叶呈双峰生长。露地单垄处理下浙薯20在7—8月块根生长优势明显,作食用时早收栽培,效果比覆膜垄作更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地膜覆盖栽培对‘浙薯20'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利于‘浙薯20'茎叶的早发和后期块根的干物质积累。春薯覆膜生育期长,茎叶前期干物质积累多,后期块根生长快,T/R值变化合理,表现高产。尽管夏薯覆膜茎叶起发早,但易受高温影响,前期茎叶生长量相对不足,收获时T/R值表现出早衰迹象,产量减少。夏薯露地7、8月份表现出比覆膜更好的块根生长优势,夏薯露地栽培更适合于‘浙薯20'的早收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覆膜栽培下甘薯的干物质积累特性和增产效果,研究于2021年在河北秦皇岛卢龙县进行,以当地主栽品种卢选1号和济薯25为试验材料,以不覆膜栽培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比较分析甘薯在覆膜与不覆膜栽培下蔓长、干物质积累特性、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甘薯在覆膜栽培下地上部茎蔓生长较快,生育前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较快,生育后期向块根转移较多。甘薯在覆膜栽培下块根膨大早、膨大快,块根干物质积累出现双峰曲线。甘薯全株干物质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模型,覆膜栽培下的甘薯进入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更早,干物质总积累量更多,地上部茎叶干重与块根薯块干重比值(T/R值)在多数时间段低于不覆膜栽培。甘薯单株薯块数增多,单株薯重增重,大中薯率提高,小薯率降低,增产效果明显。综上可知,覆膜栽培能改变甘薯的干物质积累特性,提高产量。本研究为甘薯在覆膜栽培下的生产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取长蔓型品种济薯26和短蔓型品种徐薯32为供试品种,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纯氮量分别为0、120、240 kg/hm~2),研究施氮量对不同耐氮性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耐氮性存在差异,不施氮条件下,济薯26块根产量显著高于徐薯32,施氮条件下则相反,济薯26施氮条件下减产幅度均显著高于徐薯32。随施氮量增加,两品种地上部干重和T/R值均显著提高,块根干重显著降低。施氮促进两品种生长前期干物质向侧枝茎叶的分配,生长中期向侧枝生长点的分配,生长末期向侧枝茎叶和侧枝生长点的分配。较高氮素条件下,济薯26干物质分配于主茎生长点和侧枝叶的比例高于徐薯32。随生育进程进行,两品种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随施氮量增加,块根干物质积累分配比例显著降低。在较高氮素条件下,徐薯32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高于济薯26。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促进干物质向侧枝茎叶和侧枝生长点的分配,减少向块根的分配,不利于提高块根产量。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应考虑种植耐氮性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山东农业科学》2019,(12):36-39
为更好地掌握洛薯11号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方法,选用徐薯22作为对照,对洛薯11号的茎叶生长动态、鲜薯生长动态、叶面积系数动态、茎叶鲜重/鲜薯重(T/R)、高产生理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洛薯11号地上部前期生长快、中期生长稳、后期不早衰,块根膨大快,光合叶面积大,T/R值合理,经济系数较高;与徐薯22相比,洛薯11号是一个高净同化率、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选用甘薯品种苏薯17号和徐薯22,设置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研究土壤肥力水平对甘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高肥力条件下,苏薯17号具有薯块膨大早且快的"早熟"特性,后期地上部茎叶长势偏旺,导致其最终产量偏低。徐薯22表现出较好的耐肥性,前期早生快发,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慢以及中后期较高净同化率是其获得较高经济产量的保证。2在低肥力条件下,苏薯17号前期叶面积稳步上升,中后期净同化率下降更慢,干物质向块根转化效率高于对照徐薯22,表现出一定的耐瘠薄性。低肥力使徐薯22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后期长势偏弱,影响了其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7.
甘薯商薯19高产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甘薯商薯19与对照品种徐薯18相比叶片功能强,地上部茎叶前期生长快,后期不早衰:商薯19叶面积系数接近最佳值,块根膨大快,持续时间长,T/R值合理,净同化率高,同化物运转速率快.  相似文献   

8.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心甘薯品种泰中1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薯茎叶生长、块根产量形成以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等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合理种植密度可以优化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协调生长,增加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及商品薯比率,块根膨大速率加快,干物质积累增加;就群体而言,在优化种植密度52 200株/hm2左右时,本试验选用的甘薯品种泰中11号个体生长与群体产量形成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协调,群体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从甘薯的生长发育动态及T/R值变化动态、净同化率和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等方面,对冀薯98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冀薯98前期茎叶生长较快,光合叶面积大,中后期生长平稳;块根膨大快、持续时间长;T/R值比例合理,净同化率高,同化物运转速率快.  相似文献   

10.
对甘薯新品种福薯8号不同生长阶段的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福薯8号叶片功能强,茎叶前期生长快,后期不早衰;光合叶面积大、光合能力强、T/R值进展合理、同化物分配到块根的比率高;薯块后期膨大快,最终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以甘薯品种徐薯18为对照(CK),采用生长分析法,通过田间试验,对贵州6个甘薯地方品种的生长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道真白皮苕"的块根和茎叶鲜重明显高于CK的;品种"道真白皮苕"、"紫云红心薯"的干物质积累量、LAI、RGR及NAR均明显高于CK的。因此在供试的6个甘薯地方品种中,道真白皮苕和紫云红心薯的物质生产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及块根中营养成分在栽插35—125d生长期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泰安试验点,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平均鲜薯产量显著高于鲜食加工型品种,徐薯22产量最高,其次是徐薯25和中泰9号,徐薯18产量最低;鲜食加工型品种鲁薯8号鲜薯产量最高,其次是北京553。莱西试验点,徐薯18鲜薯产量显著高于鲁薯8号。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存在差异。从产量构成因素上分析,徐薯22的单株薯块鲜重和烘干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鲁薯8号,北京553最小。从甘薯营养成分含量来看,北京553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次是徐薯18和徐薯22,鲁薯8号最低。不同基因型甘薯淀粉积累总量基本上呈直线变化,收获时徐薯22淀粉积累量最高,其次是鲁薯8号;徐薯22薯块蛋白质含量最高,北京553蛋白质含量最低。食用纤维和灰分含量在生育期内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北京553薯块纤维素含量最低,徐薯22灰分含量最高。两种类型甘薯块根钾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收获期钾含量差异不明显。收获期鲁薯8号的磷含量最高,其次是北京553,徐薯22和徐薯18的磷含量较低。生产上应根据用途而选用品种。从本试验选用的7个品种中可以得出,泰安地区适宜种植的淀粉加工型品种为徐薯22、鲜食加工型品种为鲁薯8号。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s of soil aeration o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root tuber yield of Ipomoea batatas (L.) Lam. CV Lushu7 and Xushu18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aeration improvement could increase ATP content and ATPase activity in functional leaves and root tubers and ABA content in root tubers.It also accelerated the transportation of 14C-photosynthate from leaves to root tubers and enhanced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in root tubers and thus root tuber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raised. The role of ATP, ATPase and ABA in accelerating the transportation of 14C-photosynthate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hanges of soluble carbonhydrate content in sweet potato plant.  相似文献   

14.
秦薯4号春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块根膨大速率、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分配、块根ABA含量变化4个方面,对秦薯4号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秦薯4号块根膨大有两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出现在栽苗后80~100d,栽苗后120~140d出现第二次膨大高峰期;在全生长过程中,秦薯4号的生长势弱于徐薯18。秦薯4号的生物学干物质积累量普遍低于徐薯18。而经济产量普遍高于徐薯18;从干物质分配情况来看,秦薯4号在栽种60d以后T/R值小于1,呈递减趋势,而且秦薯4号的T/R值普遍小于徐薯18,说明秦薯4号干物质分配更加合理,更容易形成较高的经济产量;秦薯4号块根ABA含量在栽后40~70d增加较快,90~110d含量最低,110~140d含量又迅速增加,这与秦薯4号块根膨大速率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模式下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覆膜栽培方式下,如何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是目前旱作区马铃薯生产急需突破的瓶颈。为了实施水肥的高效管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集雨种植模式(F0:露地垄作;F1:全膜覆盖双垄垄播;F2: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下施肥(N0:不施肥;N1:配方施肥;N2:农民习惯施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块茎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明确马铃薯增产增效的最佳种植模式及与之配套的施肥水平。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双垄种植和施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其中F2N1处理对块茎膨大期的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最大,而在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以F1N1处理的块茎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比F2N1处理增加了5.59%和2.88%,差异显著(P0.05)。可见,相比沟播种植而言,马铃薯垄上种植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施肥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F1N1处理的最高,F2N1处理的次之,分别比F0N1处理显著增加了40.26%和34.10%、16.33%和14.77%,但F1N1与F2N1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的马铃薯肥料利用效率表现为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以F1N2最高,而与其他处理相比,F1N1处理的磷、钾素农学效率显著增加了0.21~6.68倍和0.21~3.47倍,且磷、钾素偏生产力的增幅达0.05~0.91倍和0.05~0.40倍。这表明F1N1不仅可以协同增加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还促进了磷、钾素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的提高。综上所述,F1N1处理更有利于实现马铃薯增产和水肥高效利用,是半干旱区马铃薯增产增效的最佳覆膜种植模式和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6.
早收栽培下甘薯新品种浙薯70特征特性观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薯浙薯70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浙薯70的单株结薯数比心香、浙紫薯1号少,结薯较迟,但一旦结薯后,薯块膨大速度快,扦插后第90天薯块在100~250 g之间或50~200 g之间的比例明显高于心香甘薯;浙薯70薯块商品性较好,食味优,是一个比较适宜于作为早收栽培的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5K10组合可显著提高济薯21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83%和9.95%,其余组合均比对照减产,减产幅度最大的为N6P5K10组合。在生育后期,N6P5和N6P5K10组合不利于薯块干物质的积累,而P5K10和N6K10组合有利于养分向块根中运输,最终导致薯块干物质含量的提高。氮磷钾不同配比均可促进前中期可溶性糖的积累,P5K10和N6K10组合促进了前中期甘薯块根中淀粉的积累,P5K10、N6P5和N6K10促进了生育中后期块根中淀粉的积累,而在所有组合中,P5K10组合的变化幅度最大,说明施用磷钾肥可促进可溶性糖的积累和转化,提高甘薯块根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8.
十堰市于2014年引进了4个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徐薯18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鲜薯产量等。结果表明,鄂薯6号鲜薯产量高,达3554.5kg/667m2,比对照增产8%,可以作为高淀粉含量的加工型品种在十堰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比试验观测数据,评价了28份优质食用型甘薯种质的产量、营养和食味.结果表明:①烟紫薯176、海南黑肉薯和徐薯23等为优异育种材料;②紫薯的平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是黄薯和白薯的62.3%~ 73.2%,但其蛋白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高于黄薯和白薯;③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鲜薯产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均呈负相关;干物率和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干物率、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食味与各产量性状、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缺水和土壤肥力低下是限制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马铃薯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采用田间试验,研究覆膜和施用生物炭对马铃薯干物质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覆膜和生物炭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马铃薯生长的高峰期分别为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模拟马铃薯总干物质量和块茎干物质量的累积过程,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