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研究草莓体内能够分离培养的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结构,对健康草莓稳态菌群的构建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以健康草莓为研究样本,对其根、茎、叶内的真菌和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分别利用真菌rDNA-ITS引物和细菌16S rRNA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基于测序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从健康草莓根、茎、叶部获得了真菌1个门4个属中的14株菌株和细菌3个门6个属中的14株菌株,其中细菌内生菌的多样性高于真菌类群;3个器官中根部内生菌的多样性程度最高;芽孢杆菌(Bacillus)和葡萄孢属(Botrytis)是丰度较高的2个内生菌属.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草莓不同部位可培养内生菌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为探索利用这些内生菌以促进草莓健康生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娜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96-296
从草莓健康叶片中分离到27株内生细菌,与草莓灰霉病菌的对峙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其中有3株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且SL2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其抑菌半径达到14mm,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等方面的研究,初步鉴定SL2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沼液对草莓土传病害的盆栽防效与沼液中拮抗细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来自2种发酵原料(猪粪水、牛粪水)的沼液及其辐照灭菌产物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并采集了江苏省内14个运行稳定的大型沼气工程及户用沼气池的沼液,对其中的芽孢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再采用平板菌丝生长抑制法,分别以草莓枯萎病菌、炭疽病菌、立枯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作为指示菌,经过初筛、复筛,获得对5种病原真菌有生长抑制作用的广谱拮抗芽孢细菌,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猪粪沼液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效好于牛粪沼液,未辐照沼液的防效好于辐照灭菌沼液的防效.从14处沼液中共分离获得83株芽孢细菌,其中22株为拮抗细菌,1株芽孢细菌对5种病原真菌都有极强的抗生作用,经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相似文献   

4.
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入侵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肠道所携带的细菌组成,以采集自巫溪、巫山地区玉米地里的草地贪夜蛾为材料,运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了其肠道优势细菌,并基于16S rDNA测序开展了优势菌的属水平鉴定,共获得了30个细菌分离株,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可归于5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以及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其中,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的丰度最高,占所有分离菌株的63%;假单胞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菌株仅在巫山地区分离得到,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仅在巫溪地区分离得到.实验确定了入侵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优势细菌的种类及丰度,为后续研究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生长发育以及迁飞等重要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内生细菌CX33的活性作用及活性代谢物,探讨其与宿主植物刺五加的相关性。[方法]对内生细菌CX33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对CX33发酵液中活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内生细菌CX33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经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检测该菌株发酵液中含有紫丁香苷。[结论]内生细菌CX33为紫丁香苷产生菌,该菌可能与宿主植物刺五加具有相同的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抑制蜜蜂球囊菌的拮抗菌,用于白垩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利用细菌纯化技术从患白垩病的蜜蜂幼虫体内分离纯化了一株对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有抑制作用的细菌,并结合形态学、革兰氏染色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鉴定,同时通过蜜蜂体内、体外接种试验研究其对蜜蜂球囊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该细菌被初步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它在培养基中能够完全抑制蜜蜂球囊菌的生长,但其发酵液对蜜蜂球囊菌的生长没有影响。将含菌饲料喂蜜蜂幼虫,蜜蜂幼虫的死亡率和生长发育没有受到影响,说明该细菌对蜜蜂幼虫没有致病性。蜜蜂幼虫体内同时接种细菌和球囊菌孢子,发现细菌对球囊菌在蜜蜂体内的萌发和初期菌丝的生长没有影响,蜜蜂依然能够患病,但生长后期该细菌能够降解球囊菌菌丝,对球囊菌子代孢子的产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蜜蜂白垩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有腹泻症状的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分离出1株病原菌.对该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和迁徙行为观察.经迁徙行为观察发现,该菌在1.5%LB上呈现弥漫性生长,在0.5%、1.0%的LB平板上的未见迁徙现象.该菌在DHL平板上的菌落特点与沙门氏菌相似,通过沙门氏菌手工生化鉴定、ATB细菌鉴定及16S rDNA分子测序比对证实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8~20 mm,而对多数药物中度敏感或不敏感.给腹泻小鼠饲喂喹诺酮类药物后,腹泻症状明显改善,发病率明显下降.该研究结果为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免疫缺陷小鼠腹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水稻褐飞虱中肠内共生菌的种类,用高氏1 号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两种培养基对褐飞虱肠道进 行分离培养,对分离纯化后的菌株用菌类16S rDNA 的通用引物进行PCR 扩增鉴定,测序结果经BLAST 比对分析, 发现其与粉虱科的杀雄菌属内共生菌(Arsenophonus sp.)相似度达99%,说明所分离得到的为杀雄菌属的菌株。将所 得这条序列与7 条来自粉虱科不同种及来自褐飞虱的杀雄菌属内共生菌的16S rDNA 序列用邻接法构建进化关系 树,发现其与来自褐飞虱杀雄菌属内共生菌的16S rDNA(GU124505)距离较近,初步推断为同一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和鉴定草莓根际土壤中对草莓根腐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有拮抗作用的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草莓种植基地土样中分离到的306株菌株进行初筛,复筛后获得了1株拮抗效果好且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菌株GF-98,其抑菌带宽度为9.3 mm。此外,菌株GF-98的抑菌谱较广,对草莓根腐尖孢镰刀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草莓根腐石楠拟盘多毛孢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株GF-98的代谢产物对草莓根腐病菌有致畸作用,包括菌丝缩短、粗细不均、分枝增多扭曲、细胞原生质浓缩等现象。16S rDNA基因分析以及生理生化鉴定等方法表明,菌株GF-98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eanibacillus ploymyxa)。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贵州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从贵州省草莓主要产区采集草莓根腐病病株,对其开展了分离纯化和柯赫氏法则验证,并采用形态学鉴定与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贵州省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侵染草莓引起草莓根腐病,在国内属于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菌株来源见表1。 1.2菌丝体培养将链格孢菌株接种到PDA培养基上,25℃恒温、倒置培养7d左右,用灭菌的刀片将菌丝从培养基上刮下,以备DNA提取用。  相似文献   

12.
对湖南常德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16Sr DNA测序,共分离得到11个细菌分离株,分别归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泛菌属(Pantoea)、莱略特氏菌属(Lelliott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5个属,与分离自玉米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肠道细菌归属的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及克雷伯氏菌属在种类上相似;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豇豆、辣椒和甘蓝等植物上均可存活,存活率分别为70%、50%、17%和10%,这些植物可能是湖南地区的潜在寄主。  相似文献   

13.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通过设计位于5.8S rDNA、18S rDNA和非转录IGS区域的3条探针CAAG1191、CAAG1845和CAAG3602,分别对散鳞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scattered mirror和松浦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的45S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进行染色体定位及共定位.结果表明:45S rDNA均位于两品种鲤一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具有染色体特异性,表明45S rDNA序列的探针能够在鲤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用于标识其所在染色体,并与鲤遗传连锁图谱中长度为227 cM的1号连锁群相对应;两品种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00,45S rDNA在鲤基因组内仅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存在复制位点,证实了鲤基因组在全基因组复制事件之后又经历了重新二倍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严重的叶枯型病害,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该病的病原分为无性态和有性态,有性态学名为Setosphaeria turcica,称玉米大斑刚毛座腔菌,属于异宗配合子囊菌。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有性态的存在,但在实验室中可以诱导有性态的发生。在有性繁殖过程中,会发生遗传物质的重组,产生的杂交后代会出现新的致病小种或者扩大寄主范围。回顾了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态研究的历史,介绍了交配型鉴定的传统方法,并且得到了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研究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来自广东省广州市花卉苗圃场红掌上发生的1种细菌性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通过对红掌上分离的病原细菌进行形态观察、染色试验、致病性测定、寄主范围、生理生化性状等常规细菌鉴定技术,结合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红掌细菌性叶枯病的病原菌为地毯草黄单胞菌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pv.dieffenbachiae)。  相似文献   

16.
从鳞翅目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nacalis(Guen6e))3龄幼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其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18S rDNA)的序列,利用ClustalW与六足总纲中22个目(纲)昆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多重联配.结果表明.昆虫18S rRNA有4段序列较为保守,其中第2区段最为保守.分别用全长序列和第2保守区段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保守区段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比较符合传统分类,所列各目(纲)中毛翅目与鳞翅目亲缘关系最近,昆虫纲中的衣鱼目、蜉蝣目、蜻蜓目与弹尾纲、双尾纲、原尾纲距离较近,属于比较古老的昆虫类群.  相似文献   

17.
对检疫性杂草丝克高粱及其5个同属近似种假高粱、明福1号、拟高粱、苏丹草和黑高粱的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XceⅠ对这些近似种的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种间均有XceⅠ酶切位点,其中假高粱、明福1号、拟高粱、苏丹草及黑高粱5个种的酶切图谱完全一致,而丝克高粱的酶切图谱与其5个同属近似种的酶切图谱不同.假高粱、明福1号、拟高粱、苏丹草及黑高粱的rDNA PCR扩增产物可以切出4条带,大小约为670、530、190、150 bp;而丝克高粱只能切出2条带,大小约为670、190 bp,这与其5个同属近似种在rDNA ITS区有2个XceⅠ酶切位点,而丝克高粱只有1个酶切位点的结果相一致.因此,利用XceⅠ就可以把丝克高粱与其5个近似种区分开.  相似文献   

18.
对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gan-1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 rDNA序列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放线菌gan-1的菌落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高度一致,二者的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到了99%.因此,可将菌株gan-1定名为弗氏链霉菌gan-1(Streptomyces fradiae gan-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阐明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的分类地位提供依据。[方法]以从东北地区蔬菜保护地土壤中分离的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T8-41为试材,分析其形态和培养特征、细胞壁成分和生理生化特性。经PCR扩增后,对其与相关菌株的16S rDNA进行同源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拮抗菌株T8-41属于典型的链霉菌属菌丝形态。其细胞壁中含有L-DAP和甘氨酸,细胞壁类型为I型。该菌可利用D-木糖、L-鼠李糖、D-果糖、蔗糖、棉子糖、葡萄糖、D-甘露醇和肌醇,但不利用乳糖。可以初步鉴定为绿产色链霉菌。T8-41菌株的16SrDNA全长为1 465 bp,与绿产色链霉菌相似性达99%。[结论]链霉菌T8-41属于青色类群的绿产色链霉菌,可将其定名为绿产色链霉菌T8-41(S.viridochromogenes T8-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