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探究行道树常见害虫柳膜肩网蝽(Hegesidemus habrus Drake)和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体内微生物16S rRNA基因的V3-V4特异区域序列进行测序,统计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分析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及丰度。[结果]2种网蝽的9个样本共得到366 037个有效OTU。Α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柳膜肩网蝽样本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远远高于悬铃木方翅网蝽样本。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显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栖热菌门(Therm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同时存在于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样本中。PCA分析可以清楚的将两者样本区分开来。物种及丰度分析显示柳膜肩网蝽的核心菌属包括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栖热菌属(Thermus)、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而厌氧芽孢杆菌属、"Candidatus Cardinium"、乳球菌属(Lactococcus)、苍白杆菌属、沙雷氏菌属(Serratia)及栖热菌属在悬铃木方翅网蝽样本中含量较高。[结论]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体内微生物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但它们都拥有较高丰度的核心菌属——栖热菌属,推测栖热菌属可能是网蝽科昆虫体内普遍存在的共生菌。悬铃木方翅网蝽不同地理种群间菌群组成稳定。沃尔巴克氏体和Cardinium以较高丰度分别存在于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样本中,为二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梨网蝽的形态特征,并概述了国内近年来梨网蝽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总结了梨网蝽综合防治的关键期和防治方法,以期为梨网蝽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娇膜肩网蝽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发生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娇膜肩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发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柑橘角肩蝽属半翅目,蝽科,俗名臭屁虫.主要危害柑橘果实,轻则造成部分劣果、次果,重则引起大量落果,部分发生严重的橘园落果率达80%.柑橘角肩蝽呈间歇性逐渐加重发生趋势.笔者通过多年对柑橘角肩蝽的监测,探索了柑橘角肩蝽在柑橘上的危害特征和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奚惠敏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7):1191-1193
通过调查和文献整理,明确上海地区网蝽记录7种;将为害柳树的网蝽修正定名为膜肩网蝽;明确上海地区杜鹃网蝽不以成虫和若虫越冬;分析了杜鹃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梨网蝽的发生与为害日趋严重,给林木、果树、花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是目前国内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防治方法。本文主要在概述国内近年来梨网蝽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基础上,阐述了梨网蝽综合防治的关键期和防治方法,为梨网蝽的综合防治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成都地区梨网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成都地区梨网蝽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并提出绿色防治技术,以为当地梨网蝽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庞晓艳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74-174
近年来豫南山区以杨树为代表的速生丰产林发展迅速,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危害也日益突出,防治任务也不断加重。本文调查了膜肩网蝽对杨树林木危害情况,总结了一些防治方法,以期为广大林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柳膜肩网蝽是为害柳树、杨树等树木叶片的一种刺吸式害虫。为预防该虫大面积暴发时对常见蔬菜发生转寄主为害,于2016—2017年尝试用5种天然食料柳树叶、番薯叶、结球甘蓝、芹菜和大白菜对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内柳树上柳膜肩网蝽进行了室内饲养,同时对4种天然食料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芹菜叶片饲养效果最佳,存活最稳定,平均存活率最高,达到了93.33%,番薯叶的平均存活率最低,只有78.33%。通过对存活率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及与5种叶片营养成分的对比发现,水分的变化趋势与存活率一致,灰分与存活率相反。推测柳膜肩网蝽选择新寄主的主要标准是寄主植物水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黄秋萍 《农技服务》2010,27(1):55-55
利用钻孔注药法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杨树膜肩网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氧乐果乳油防治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其他药剂,且环保、经济、高效、易操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梨网蝽对邢台市城区园林植物的危害呈上升趋势,本文介绍了梨网蝽的生物学特征、发生规律、危害植物种类,并提出了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球孢白僵菌4种菌株防治柳膜肩网蝽的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膜肩网蝽(Hegesidemus habrus Drake)是危害柳树等树木叶片的一种刺吸式害虫,近2 a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发生危害严重。筛选出能替代传统农药的生物控制因子,是对柳膜肩网蝽可持续控制的重要手段。选用球孢白僵菌4种菌株(FDB,JLYT,BF,TST菌株)浓度均为1×10~8孢子/m L的菌液对柳膜肩网蝽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F的僵虫率为84.44%,死亡率为91.11%;FDB的僵虫率为74.11%,死亡率为92.22%;JLYT的僵虫率为52.22%,死亡率为73.33%;TST的僵虫率为44.44%,死亡率为70.00%。4种菌株的LT_(50)均在5 d以内,菌株BF和FDB的LT_(50)均在4 d以内,BF的LT_(50)为2.33 d,半致死时间最短。综合僵虫率、死亡率及半致死时间,菌株BF杀灭柳膜肩网蝽的效果最好。对菌株BF的温度效应试验表明,22℃时,柳膜肩网蝽的死亡率在93.33%以上,26℃时死亡率为100%,说明喷施药物的最佳温度范围是22~26℃,增加或降低温度都会减弱侵染效率。  相似文献   

13.
悬铃木方翅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为害悬铃木的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分析了该虫的寄主与扩散、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植物检疫、园艺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悬铃木方翅网蝽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长和繁殖且难以根除,其中河南省最为严重。本文根据河南省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征总结了如何从检疫、化学和物理三方面对危害进行综合防控,希望为河南省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阳县法国梧桐常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9,(8):54-55
结合实际调查,介绍了河南省正阳县危害法国梧桐常见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美国白蛾,大袋蛾、褐边绿刺蛾和光肩星天牛的发生危害情况,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法桐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概述了其发生危害的规律,提出了加强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控制方翅网蝽对法桐的为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樟脊冠网蝽作为一种樟树害虫,近年来在昆山市发生日趋严重.为有效防治樟脊冠网蝽,提高绿化景观效果,对樟脊冠网蝽的发生特点、虫体特征、生活习性开展了调查研究,并依此探索了樟脊冠网蝽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华南冠网蝽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华南冠网蝽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华南冠网蝽的发牛规律及药剂防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华南冠网蝽在长沙地区1 a发生5代,以卵越冬;4.5%高氯50 000倍液、3%啶虫脒50 000倍液和10%吡虫啉1500倍液等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茶网蝽是龙凤镇茶叶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害虫之一。分析了恩施地区茶叶病虫害发生的基本情况、龙凤镇茶园茶网蝽发生特点、发生现状和茶网蝽的危害性,并从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四个方面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近10年对蒿柳的观察,仅仅在桦川的车轱辘泡度假村发现有沫蝉在几株蒿柳栖息,仅仅在汤原的亮子河森林公园发现有娇膜肩网蝽零星危害,在佳木斯市外滩公园发现榆紫叶甲,但是都很轻微,没有达到防治指标,有利于生产绿色食品。其发生规律与防治办法如下:1沫蝉属于同翅目(Homoptera)沫蝉科(Cercopidae)昆虫,约2,000种,小型,长度很少超过1.5公分(0.6吋)。后足胫节有1-2个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