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同施氮量对云烟85烤烟品种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云南省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5的最佳施纯氮量。[方法]在玉溪地区选择肥力较高的田块,设置3种施氮量(施纯N 60、120和180 kg/hm2),研究不同土壤氮水平对烤烟品种云烟85生长、烟叶产质量及工业可用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株的长势越好,烟叶产量也呈上升趋势;其产值、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以施纯氮量为120 kg/hm2的烟叶最好,分别比施纯氮量60和180kg/hm2的处理高出57.0%、41.4%、15.4%和12.9%、20.1%、7.9%;从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和单体烟叶评吸结果来看,也以该处理的相对最协调。[结论]综合考虑烟叶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可用性,在该试验条件下,云烟85的最佳施纯氮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2.
烤烟新品种闽烟38施氮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对闽烟38及对照K326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闽烟38施纯氮150 kg/hm2处理,田间烟株生育期推迟4 d左右,长势旺,褪黄慢,成熟度较差,产量虽有增加,但烤后烟叶颜色加深,结构紧密,特别是上部叶的工业可用性降低;施纯氮135 kg/hm2处理的农艺性状、外观质量较好,产值较高(比施纯氮120 kg/hm2处理多1 869.75元/hm2),均价和上等烟比例最高(分别比施纯氮120 kg/hm2处理多0.29元/kg和3.9个百分点)。闽烟38比K326需氮量较高,其适宜施氮量应为127.5~135.0 kg/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不同海拔高度烟区适宜的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组合,为当地及类似生态烟区优质烤烟原料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恩施州不同海拔(875 m、1 150 m和1 350 m)烟区不同施氮量(82.5kg/hm2、97.5kg/hm2和112.5kg/hm2)和移栽密度(13890株/hm2、15150株/hm2和16665株/hm2)组合对烤烟质量提升的影响。【结果】低海拔(875 m)烟区施氮量97.5kg/hm2及移栽密度16665株/hm2条件下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率分别为1934.10kg/hm2、53726.70元/hm2和89.94%,经济性状较优,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最高(48.98分),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中海拔(1 150 m)烟区施氮量97.5kg/hm2及移栽密度15150株/hm2条件下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率分别为1917.90kg/hm2、52500.45元/hm2和90.80%,经济性状较优,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最高(48.91分),化学成分较为协调;高海拔(1 350 m)烟区施氮量112.5kg/hm2及移栽密度15150株/hm2条件下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率分别为1927.05kg/hm2、53037.15元/hm2和88.88%,经济性状较优,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最高(48.39分),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结论】低海拔烟区采用中氮密植,中海拔烟区采用中氮中密,高海拔烟区采用高氮中密栽培方式,有利于保证烟叶产量,提升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K326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烤烟品种K326生育期、农艺性状、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7.5~142.5 kg/hm2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可以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提高烟叶的外观品质,协调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在4个处理中,以施用142.5 kg/hm2纯氮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氮钾追肥不同施用量对烤烟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氮钾追肥不同施用量对烤烟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在施纯氮120 kg/hm2,N∶P2O5∶K2O为1∶1∶2的同等施氮水平下,采用追肥量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追施KNO3150(CK)kg/hm2和氮钾追肥120、225、300 kg/hm2共4个处理,研究氮钾追肥施用量对烤烟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内在品质影响。[结果]各处理的大田生育期基本相同,施氮钾追肥300 kg/hm2的农艺性状表现最优;施KNO3追肥150 kg/hm2的在产量、产值、均价方面均表现最好,施氮钾追肥225 kg/hm2的处理内在化学成分更适宜和协调,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结论]氮钾追肥以225 kg/hm2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晒黄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烟株的株高、茎围、有效叶数增加,而干物质积累量及烟叶的产量、产值在施纯氮180kg/hm2范围内也增大,之后则有所减小。在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近似于S形曲线,烟株对氮、钾的积累大体上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磷的积累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不同氮素用量对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总的来看,宁乡晒黄烟以施纯氮量18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有机烟叶农艺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有机烟叶生产的合理施氮量和密度,于2009年在凤冈县进化镇进行了不同密度及施氮量对有机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及施氮量对有机烟叶大田生育期影响不明显。2)施氮量82.5kg/hm2、种植密度18 000株/hm2能获得最大的产值和产量,且田间长势、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橘黄烟率和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3)综合表现最好的是施氮量82.5kg/hm2、种植密度18 000株/hm2的处理,其次是施氮量67.5kg/hm2、种植密度18 000株/hm2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根据浦城县当地的土壤氮素水平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影响烟株的生长发育,能显著影响株高,且与株高成正相关;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适宜性与施氮量密切相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提高施氮量能显著增加烤烟单叶重、每667m2产量等;在3个处理中,T3总氮9.2kg/667m2处理的大田烟株农艺性状表现最好,经济性状各方面最高,T2总氮8.5kg/667m2处理的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施氮量和留叶数对晒黄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晒黄烟品种‘寸三皮’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施氮量 82.5、97.5、112.5、127.5 kg/hm2 和留叶数 16、19、22 叶 / 株双因子试验共 12 个处理,研究施氮量和留叶数对晒黄烟农艺性状、产量、均价、产值和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增施氮肥能促进烟株生长和增加氮代谢,同时有利于提高茎围、节距、叶片长宽及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烟叶产量随着留叶数的增加而提高。在一定留叶数范围内,烟叶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变化而呈不同表现,当留叶数为16、22 叶 / 株时,烟叶产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当留叶数为 19 叶 / 株、施氮量在 82.5~112.5 kg/hm2 时,烟叶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从同一施氮水平不同留叶数烟叶产值的变化来看,当施氮量为 127.5 kg/hm2时,烟叶产值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施氮量 112.5 kg/hm2、留叶数 19 叶 / 株时,烟叶产值最高、为54 567.00 元 /hm2。当施氮量为 82.5、97.5 kg/hm2 时,烟叶产值随着留叶数的增加而上升。从同一施氮量不同留叶数的烟叶均价来看,当施氮量在 82.5、127.5 kg/hm2 时,烟叶均价都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施氮量在 97.5 kg/hm2 时,烟叶均价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当施氮量在 112.5 kg/hm2 时,烟叶均价随留叶数变化表现为先增后降,以留叶数 19 叶 / 株处理表现较高。烟叶外观质量以施氮量 82.5 kg/hm2、留叶数 16 叶 / 株,施氮量 97.5 kg/hm2、留叶数 22 叶 / 株以及施氮量 127.5 kg/hm2、留叶数 19 叶 / 株 3 个处理表现较好。【结论】晒黄烟品种‘寸三皮’在保证密度 15 150 株 /hm2 的常规栽培条件下,施氮量 112.5 kg/hm2、留叶数 19 叶 / 株时,在贵州福泉种植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等的影响,以期提高常德烟区烟叶品质。[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设置5个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增加,烟株的株高、茎围和单叶重增加,烤后烟叶中烟碱、总氯、总糖、还原糖和总氮含量逐渐升高。[结论]在常德烟区以T3处理(施氮量120kg/hm2)上等烟比例最高,产量和产值较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寻找腾冲酸性植烟土壤最佳石灰施用量。[方法]试验设置5个施石灰处理(CaO 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比较各处理的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表现。[结果]随着石灰的施用量增加,烟株的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都有所推迟。节距则随石灰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石灰施用量在处理C(CaO 1 500 kg/hm2)范围内时,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均得到改善;而当超过此量时,不利于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改善。石灰施用量与烟叶还原糖含量呈正相关。除对中部烟叶烟碱含量效应较大外,石灰施用的效应最大为上部烟叶的化成成分。[结论]从烟叶的可用性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以CaO 1 500 kg/hm2为腾冲酸性土壤石灰施用最佳量。  相似文献   

12.
杨学书  李佛琳  韩伟  陈光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10-18811
[目的]探索烤烟品种云烟87的最佳施氮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施氮处理(N60、75、90、105 kg/hm^2),比较各施氮量下烤烟的生长和产质量表现。[结果]施氮量的增加有利于烟株株高及各部位叶片的生长,产量由2 328.0 kg/hm^2增加到3 306.0 kg/hm^2,产值由32 058元/hm^2增加到45 728元/hm^2。但施氮量低于或高于N75 kg/hm^2都会降低中上等烟叶的比例,使烤烟均价下降。[结论]从烟叶的可用性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施氮量以75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驳枝和追施氮肥对早花烤烟不同部位烟叶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烟草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驳枝和追肥对早花烟株农艺性状、单株烟叶产量、不同部位烟叶产量、上等烟比例和均价的影响。[结果]发生早花后驳枝和追施一定数量的氮肥可使烤烟单株烟叶产量增加;驳枝上留叶4片和驳枝后追施纯氮15 kg/hm2处理的腰叶、上二棚和下二棚的绝对产量之和较大,且占单株烟叶总产量的比重较大;对早花烟株处理,以采取驳枝上留4片叶同时追施纯氮15 kg/hm2的补救措施为宜。[结论]该研究为烤烟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施钾量对烤烟K326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烤烟K326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烤烟品种K326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烟株增高,茎围增粗,烟叶的产量、产值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烟叶钾含量增加,水溶性总糖、还原糖、总氮等内在化学成分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减,化学成分趋于协调,内在品质提高。在施纯氮105 kg/hm~2的水平下,367.5 kg/hm~2施钾方式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提高烟叶含钾量,降低烟叶焦油含量,提高烟叶及其制品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掌握百色烟区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前期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影响不大,但腰叶、顶叶成熟的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变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在种植密度相同时,随施肥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呈递增趋势;减小种植密度有利于顶叶的开片生长及有效叶片数的增加。综合各经济性状及烟叶主要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A2B3处理(行株距120 cm×50 cm,施氮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烟叶质量。[结论]在百色特定的气候、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种植密度以行距120 cm,株距50 cm,纯氮用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中等肥力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播期和施氮量对俊达001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玉米品种俊达001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施氮量(225、375、525、675 kg/hm~2)和3个播期(6月2日、6月10日、6月18日)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条件下,俊达001高产的最适施氮量为525 kg/hm~2,最适播种期为6月2日。[结论]该研究探索出俊达001高产的最佳播期和施氮量,为其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明确寻甸烟区适宜的施氮量和基追比。[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对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主要病害、外观质量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综合比较各处理及对照,处理(3)(常规减氮20%以及基追比40%∶60%)时,烟株在农艺性状、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结论]合理的基追比有利于烟株生长,在寻甸烟区范围内建议施用氮肥102 kg/hm~2,氮肥基追比40%∶60%。  相似文献   

18.
夏秋  赖雄  王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05-16807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玉米杂交种产量的影响,为其快速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密度为主处理(45000~67500株/hm2),施氮量为副处理(90~360kg/hm2),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川中丘陵区川单418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比常规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加大,最佳施氮量为270kg/hm2,产量可达到8024.36kg/hm2。密肥互作效应分析表明,在较高密度下,氮肥对产量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主要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实现。[结论]在西南地区加强玉米杂交种川单418种植密度和肥力组合调控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绿芦笋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芦笋生产基地,以3年生芦笋UC308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芦笋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氮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明显,处理N3(纯氮475.0 kg/hm~2)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对照处理N1(纯氮127.5 kg/hm~2)增产38.2%,其次为处理N2(纯氮301.5 kg/hm~2),增产20.7%,高肥处理N4(纯氮648.8 kg/hm~2)增产较少,为12.8%。增施氮肥处理N2、N3、N4平均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N1增加17.0%。[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最佳氮肥用量为纯N 407.3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