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铖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5):251-255
美国高效的农业经营体制主要归功于发达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由教育—科研—推广子系统、农工商综合体供给子系统、订单式服务供给子系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给子系统和合作农业信贷子系统紧密联结而构建的网络系统,现实了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主体的网络化协同,驱动着美国农业经营体制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契约机制的视角对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渠道关系深入研究,构建创新理论模型并运用浙江省农户样本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龙企与农户的内部心理契约治理机制对农业合作经营渠道绩效有显著作用,通过内部心理默契机制和外部控制机制共同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公司与农户合作渠道关系治理失灵问题,最终提高双方的经营效益,促进整个农业走向全面协同、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根据协同学的基本观点,把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看做是涉及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不同子系统之间实现协同,形成新的组织系统的过程。在分析制约系统实现协同的价值认识、保障机制、实施路径、运行机制方面的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文化认同、要素流动、机制构建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首都北京和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对河北省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因三地产业结构差异,农业成为了河北省与京津协同发展最重要的路径。在剖析协同发展和协同发展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探寻了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三地区域政治和经济利益非合作博弈,现行区划下政府公共管理缺乏区域整体观念,河北省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且经营主体实力差,河北省农产品科技水平低且初级产品比重过大。针对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瓶颈,从农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产业链条和区域联系等方面进行模式划分,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模式可分为专业合作社联合、农超对接、科技园区辐射、科教服务转移、网络营销商务、旅游休闲农业带动和林区生态屏障共建等7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研院所是推进农业协同创新的重要主体,文章在分析京津冀三地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模式,即农业科研院所主导型、高等院校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的基础上,从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这4个方面梳理了区域农业协同创新面临的阻力,提出了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平台内生动力机制、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等构建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基础项目对于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及农民收入的增加有着显著的作用。该文从协同理论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农业基础项目协同管理的内在机理,进而就农业基础项目协同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农业合作组织进入了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影响其发展的多种因素中人力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人力资源的缺乏,我国农业合作组织管理出现了合作异化的现象,应该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促进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创新体制,通过聚合各经营主体的力量形成产业发展的大动能,其中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对联合体起着纽带作用与支撑作用。国外农民合作组织经验丰富,其运营模式对中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极具借鉴意义。中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一方面要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特征;另一方面要顺应农业多功能与农民合作多需求的趋势,更新理念并积累经验,合理发挥政府作用、拓展合作组织业务范围、创新利益联结形式、构建区域性农业协同体系。  相似文献   

9.
吴绒  梁琦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5):234-241
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协同是新时代面临的一个挑战,大数据能够实现绿色农业全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通过拓展绿色农业常规生态内涵,实现生态约束与大数据技术叠加,梳理总结“生态约束→大数据→价值链”的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协同理论逻辑和概念框架;构建标准可依、技术可用、价值驱动的全产业链三维协同理论模型,并依托绿色农业大数据平台,形成生态约束长效机制、数据平台管理机制和产业协同增值服务机制。以黑龙江省七星农场为例,从实证层面检验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应用成效。提出推进绿色标准实施、数字技术应用、全产业链融合、区域组织联盟等绿色发展对策,以保障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和价值增值,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山东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目前山东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企业主导、政府主导及高校/科研机构主导三种类型,阐述了这些协同创新模式虽然经过近30年的发展,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但仍然存在政府定位模糊、各创新主体需求立场存在差异、运行机制落后等问题,提出了依据协同创新模式的差异性明晰政府的定位、积极利用中介协调各创新主体的利益关系、优化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等促进山东省协同创新模式发展的对策,以支撑协同创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彦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660-5662
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各利益主体的需求,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动力,其中作为合作社主体地位的普通农户的需求是合作社持久发展的内部动力源,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平衡是合作社持久发展的动力保障,政府扶持是合作社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驱力。最后提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持久健康发展,应实行品牌化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完善运行机制,同时加大政府在教育培训、农超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财政金融扶持方面的力度和对核心成员的精神激励。  相似文献   

12.
北京会展农业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海燕 《农学学报》2013,3(5):66-69
以北京会展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会展农业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根据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归纳出政府培育型、特色产业推动型和市场机会培育型3种会展农业运行模式。同时分析了会展农业运行中面临4个问题:(1)展会数量多,但品牌效应不强;(2)缺少专业的农业会展公司;(3)缺少专业的农业行业协会;(4)政府主导型展会较多。提出构建“以政府引导、服务为主,科技创新为手段,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专业农业展会为推手,市场化运作为纽带”的运行机制,加快北京会展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棚镇建立了"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探索了一种有益的衔接模式。在组织产生阶段,外部的规引推动与内部的联合融合促成综合合作组织的形成。在组织运行阶段,通过生产合作提供从播种到收割的土地托管服务,供销合作促进农产品城乡流动,信用合作开展内部金融互助促进产业发展。在组织发展阶段,充分挖掘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衔接要素,要继续发挥党政部门"扶持之手"作用,加强服务组织的带动作用,增进村集体的统筹能力,提升小农户在市场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一种改革工具历久弥新,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行政理念、组织结构、政府角色、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等多方面阐释了新时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了政府购买涉及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众及外部环境等多重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优化政府的资源整合机制,引入政府购买的问责机制;促进服务市场的有序竞争,优化市场监管机制;加大政府购买的政策扶植力度,着力培育和提升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力;全面公开政府购买信息,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监管和评估的机制以及积累社会资本,建立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多元参与的服务供给机制等路径来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5.
李炎炎  曾文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64-19165,19168
以浙江省温州市100多家农业中小企业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农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选取了资金来源、企业文化的影响、领导的支持、政府政策扶持、关键研发人员的作用、组织内部交流与沟通、企业的战略、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内部组织协调能力、相关信息获得能力、与外部合作机会、与消费者的联系和沟通、外部市场的变化、企业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措施等14个影响农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行为的主要因素,将这些因素按得分高低进行重要性排序,找出了其中对农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措施、资金来源、政府政策扶持和企业的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增强农业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提高农业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加大人才激励措施,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地方科研院所和农业类高等学校的科研优势,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健全政府引导和推动机制,改善农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制度建设不规范,组织结构尚存在许多缺陷,加上地方政府扶持力度不足,从而制约了福建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闽台农业合作优势,借鉴实行台湾地区农业产销班模式创办的农民产销合作组织,是破解福建农民合作组织制度缺陷的重要途径,应成为福建农民合作组织的重要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世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世界许多国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业推广体系和合理的农业推广模式,概括起来,可分为五大类:以政府农业部门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及模式;政府与农民组织合作兴办的农业推广体系;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以农民技术协会为基础的非政府农业推广体系;以商业生产组织或开发机构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这些模式为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提供了借鉴:政府主导,多元发展;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政府投入是推广成功的关键;法制化是推广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的快速进步及农业的集约化发展,中国水、土、肥料等农业资源仍存在利用程度较低、生态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国内学者针对特定区域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模式及其适应性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完整性和系统性还不够。该研究提出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及其建设路径的概念,总结了区域差异、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政策条件及技术支撑等五方面是影响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建设路径的主要因素。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建设路径的构成要素包括核心模式、支撑技术、实施主体、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等五方面。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和路径要素搭建,分析各要素的功能及相互作用,明确了建设路径是以适用模式为核心,以关键技术为支撑,在实施主体的推动作用下,通过采用特定的组织方式和机制而运行。该文归纳了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建设路径,为政府、公众了解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建设路径的运行现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西南山地农业组织结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强  罗敏  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643-3645
以西南山地农业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和组织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在对西南山地农业组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近30年来西南山地农业组织结构的创新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得出关于西南山地农业组织结构创新的一般性结论:①农业组织结构创新伴随着农业发展进步而不断进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户始终起着基础性作用;②农业组织结构创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政府制度安排和市场环境变化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因素;③农业组织结构创新的可能方向有:同种农业组织形式内部的分化;不同农业组织形式之间的联合;其他农业组织形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选择。本文以河南省漯河市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例,对政府如何从资金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支持进行了探讨,认为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发展的关键环节,采用市场经济的方式予以扶持,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