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首次深入研究了中国柴胡属29种,5变种及2变形果实的三维结构。结构显示果实结构变化较大,分果表面平滑,横切面近圆形,脊略微突出。中果皮有两种分泌结构,伴生油管及非伴生油管(油管)。前者仅存在于少数物种,且直径小,后者包括不分支及分支油管。不分支油管存在于多数物种的沟(1~5)和结合面(2~7),油管通常与分果近等长,但亦存在短油管。少数物种的油管呈分支状,在中果皮不规则分布。种皮由1或2层薄壁细胞构成。胚乳在结合面平直或微凹。中果皮无结晶。心皮柄多为2个,在结合面彼此相对。柴胡属果实的多数特征存在于芹亚科其他类群,但分支状油管及2层细胞的种皮仅见于牵环花亚科,变豆菜亚科及芹亚科的基础类群。柴胡属果实的解剖结构支持分子系统学将柴胡属位于芹亚科其他类群的基础位置。  相似文献   

2.
首次采用了外部特征的观察,果皮细胞分离及GMA半薄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中国蓼科9属、64种、2变种的花被片及果实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花被片边缘全缘,微波状或锯齿状。三出脉,网状脉或羽状脉。脉序的特征在属内是稳定的。果实多为三棱,双凸镜和近球形。外果皮几乎全为石细胞,石细胞多为镶嵌或栅栏状排列,具7种类型:1)近椭圆形,细胞壁波状;2)长柱状,细胞壁波状弯曲;3)近长方形,细胞壁具突起;4)长圆柱形,细胞壁具突起;5)近长方形,细胞壁平直;6)近椭圆形,细胞壁具突起;7)长条形,细胞壁波状。蓼亚科具类型1~5,酸模亚科具类型6和7。外果皮和中果皮细胞有单宁。本研究为中国蓼科的分类提供花被片及果实结构的依据,为分子系统学揭示的蓼科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提供了形态学支持,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蓼科的系统学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了扫描电镜、叶片透明及GMA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东北野豌豆族3属,22种,2变种及1变型叶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至多对,多为卵形。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多为波形。山黧豆属与豌豆属的气孔主要为不等型,野豌豆属多为无规则型。多数物种的叶片具单细胞非腺毛和多细胞腺毛。叶柄横切面多为戟形,近轴面具沟槽。叶柄具多个维管束,排列成V形、心形或圆形。本研究为野豌豆族的分类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为探讨这一类群的系统演化及深入研究豆科的系统学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华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披针叶黄华复合体、高山黄华复合体及黄华属其它种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及气孔器类型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型和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平直或具波纹。黄华属植物除新疆黄华,之字枝黄华,东亚黄华,柔毛黄华上表皮无气孔外,其余的上下表皮均具气孔,气孔器类型多为不规则型,只有紫花黄华为不等细胞型,有些无规则型中稍混有不等细胞型。笔者认为气孔器类型对划分属内种上等级具有一定价值。对披针叶黄华复合体、高山黄华复合体和黄华属不同种间气孔指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气孔指数在居群水平及不同种间变化差异极显著,气孔大小及气孔指数主要受环境因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12种胡枝子属常见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种胡枝子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有3种,分别为不规则形、长方形、不规则形和长方形均有;垂周壁式样有浅波状、深波状、平直—弓形、浅波状和平直—弓形均有4种;依据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12种胡枝子可以分为5类。气孔器普遍存在于所有类群的下表皮及大部分类群的上表皮上,有无规则型、不等型、平列型3种,以平列型为主;12种胡枝子属植物的气孔器长宽比在1.26~2.11之间,截叶铁扫帚和铁马鞭气孔长轴的差异最显著;气孔器密度在23.7~1135.5个/mm~2之间;气孔指数为1.5%~25.7%,各种间差异显著。表皮毛普遍存在于下表皮及大部分类群的上表皮上,长短和密度因种而异。这些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是胡枝子属植物对不同生态环境的形态响应,可作为部分胡枝子属植物种间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首次采用了GMA半薄切片法对委陵菜属23种植物叶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委陵菜属植物的托叶类型多样,分为披针形、卵状披针形、卵圆形和叶状;叶柄横切面多为心形,此外还有马蹄形、近三角形和近圆形,维管束常为3个;叶表皮具腺毛和非腺毛;气孔均为无规则型,主要分布在下表皮;多数物种具韧皮纤维。本属木本植物金露梅及银露梅叶的许多特征(如毛状体类型,维管束数量及结构)与草本物种相似,故支持前人将二者放在委陵菜属。本研究可为委陵菜属的分类提供形态学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委陵菜属以及蔷薇科的分类及系统学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蚌科动物是世界上濒危的动物类群之一,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直接对DNA序列进行分析和比较是研究蚌科分子系统学最理想的方法,也是研究最佳保种计划最关键的资料。论文从研究方法(包括基因组DNA的提取、目的基因的选择、PCR引物和扩增条件的选用)和各亚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等方面,总结了蚌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中国蚌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东北毛茛科植物营养器官结构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了GMA半薄切片及叶表皮撕取法,深入研究了东北毛茛科17属、27种及4变种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毛茛科植物根、茎、叶的角质层,气孔、叶柄横切面形状,通气组织等特征具有重要的系统学价值。唐松草属植物具极厚的角质层,而这种厚角质层不存在于所研究的其他物种;属内不同物种气孔的分布相同,而属间有区别;毛茛组不同物种根和茎的皮层均具通气组织;叶柄横切面形态在属内不同物种相近。此外研究还揭示出毛茛属、水毛茛属和碱毛茛属植物根及茎具相似的结构,如根具溶生性通气组织,导管呈束状分布及无次生木质部,支持前人将三者归入广义毛茛属。驴蹄草属与金莲花属根皮层结构及气孔分布等存在很大不同,二者应属于不同类群,为分子系统学的结果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深入研究了当归属及其相关7属,古当归属,高山芹属,柳叶芹属,独活属,欧当归属,山芹属及前胡属毛状体和果实结构。结果显示毛状体及果实结构(如:毛状体细胞,翅,油管,维管束,中果皮,内果皮,结合面及结晶)可以用于区分当归属及其相关类群。滇南当归及隆萼当归应从当归属移入独活属,其余当归属物种分为结合面宽及结合面窄两组,前者与前胡属较为相似,但与独活属差别较大,后者与古当归属,高山芹属,柳叶芹属,欧当归属有相似之处。支持分子系统学揭示的当归属不是个自然类群,当归属与前胡属共同位于当归分支,而独活属位于独活分支。山芹属果实结构与其他属不同,翅的中果皮无细胞,且伴生油管位于维管束内侧,为分子系统学显示此属与高山芹属,柳叶芹属,及欧当归属亲缘关系较远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采用GMA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伞形科芹亚科阿魏属18种(其中16种产自中国)及Dorema属2种果实的结构,结构显示所研究物种果实的分果均为背腹压扁,两个边脊形成翅,内果皮由薄壁细胞构成,结合面与果实宽度相同,两个相对的心皮柄及中果皮有球状结晶。根据果皮、油管及种皮结构可将研究物种分为两组:组1(包括阿魏属4种)油管有隔,中果皮纤维化,种皮均由长方形细胞构成;组2(包括阿魏属16种及Dorema属2种),油管无隔,中果皮由薄壁或轻微木化细胞构成,种皮多为大的方形细胞。Dorema同阿魏属一些物种果实结构非常相似。本研究支持经典分类学指出的阿魏属分类系统是人为的,为分子系统学显示的Dorema应移入阿魏属构成广义阿魏属,广义阿魏属是单系类群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胡选萍 《草地学报》2016,24(6):1283-1289
为探讨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机制,对青藏高原的优势物种黄帚橐吾的叶表皮气孔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其对气候生态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黄帚橐吾叶片上、下表皮均分布有气孔,气孔分布无规律,随机散生排列,气孔器为无规则型,气孔密度与气孔指数相对较高。地理分异变量对黄帚橐吾叶表皮气孔长度的效应极其显著(P<0.01)。8个温度因子对黄帚橐吾叶片上、下表皮气孔长度效应极其显著(P<0.01),ABT(年生物温度)、MTWM(最热月温)、MTGS(生长季温度)与WI(温暖指数)对上表皮气孔指数效应显著(0.01 < P < 0.05);水分因子会影响黄帚橐吾叶片上表皮的气孔密度与气孔指数,而对下表皮气孔密度、气孔指数以及上、下表皮气孔长度无影响。黄帚橐吾叶表皮气孔特征在形态、数量及与环境关系的这些特点,反映了其对高寒极端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中分布于陕西省的14种小檗属(Berberis)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小檗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有多边形和无规则形两种;垂周壁式样有平直-弓形、浅波形和深波形3种。叶表皮外均有不同程度加厚的角质层。气孔器只分布在所有研究的14种小檗属植物的下表皮,形状为椭圆形、长椭圆形、宽椭圆形;气孔器类型大多为无规则型。这些特征与它们具有的耐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气孔指数、气孔密度、气孔长宽比的数据分析表明:陕西14种小檗属植物的气孔指数差异较大,可作为种间分类的依据;气孔密度在特定几种植物间的差异较明显,可作为部分种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3.
淮北相山不同群落中3种禾草叶片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淮北相山早期恢复演替系列中3种禾草叶片的解剖观察表明,荩草和黄背草为C4植物,其叶片表皮厚,叶肉细胞形态相同,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花环型”维管束。远东芨芨草为C3植物,其叶片表皮薄,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呈栅栏状,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维管束鞘由一层厚壁细胞和一层薄壁细胞组成。3种禾草的叶片结构都随群落的恢复演替而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可塑性大小依次为:远东芨芨草(0.24)>黄背草(0.19)>荩草(0.17)。与混交林相比,灌丛和灌草丛群落中植物叶片更趋于旱生特征: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以及维管束厚度等显著增加,气孔变小。逐步多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风速是影响叶片结构的主导因子。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荩草的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远东芨芨草的叶片厚度和叶肉组织厚度,黄背草的上表皮厚度和维管束厚度均呈减小趋势。随着风速的增加,荩草下表皮气孔长度、黄背草的上表皮气孔长度逐渐变小,远东芨芨草维管束呈增大趋势。因此,叶片的解剖特征反映了不同群落中植物的生态适应特性,可作为研究群落演替机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师微柠  苏世平  李毅  张䶮  席杰 《草地学报》2023,31(3):777-784
本研究以大田环境内的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对象,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1)的脯氨酸(Proline, Pro),以各处理的第0 d为对照(CK),测量第1,3,6,9 d的叶片气孔特征(气孔长、宽、面积和气孔密度),以揭示红砂气孔对外源Pro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各Pro处理、作用时间和Pro处理与作用时间的交互作用下,对叶片的气孔特征都有显著影响;各处理下,气孔长与宽度、气孔面积和密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0.680,-0.626,-0.690),其余指标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0.883,0.778,0.769);对各Pro处理下的气孔特征进行拟合,气孔密度与面积、气孔长度和宽度、气孔长度和密度间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且具有相关性。因此,喷施外源Pro可减小红砂叶片气孔长,增大气孔宽、面积和密度,显著影响气孔特征,可缓解干旱胁迫的不利影响,其中以100 mg·L-1浓度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红砂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Studies on fish fauna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fish composition and the comparison of fish composition among the study region and adjacent regions, but should also explore the origin and uniqueness of different taxa as well as the substitution of genera and species. In this study, the value of floristic presence method was modified and renamed the value of fish fauna presence (VFFP) method. The specific steps of the VFFP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fish fauna analysis (TFFA) method were refined and standardized. Then, the VFFP and TFFA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fish fauna of the upper and middle portions of the Mekong River basi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FFA method reflects the families (subfamilies) and genera that constitute the main body of fish in the studied river basin. The results of the VFFP method show which families (subfamilies) and genera are representative for the basin. Therefore, combining the TFFA and VFFP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of fish fauna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sh fauna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fish fauna of the Mekong River is a part of the fish fauna of Southeast Asia. Although it shows some similarities to the composition of South Asian fish fauna, it does not belong to the South Asian fish fauna as a whole, and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e East Asian fish fauna. This study provides an objective, quantitative, and verifiable method for studying fish fauna.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生长在田园土和植被砼2种生境下的5个品种狗牙根及野生狗牙根叶表皮微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在不同生境下狗牙根叶表皮上气孔形状、大小、密度和表皮毛、乳突等附属物。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狗牙根品种及野生狗牙根对植被砼环境作出了积极的响应与适应,上下表皮乳突明显较田园土的增多,并且有些狗牙根品种叶表皮的气孔器周围乳突有规律的排列,使气孔器凹陷在其周边的细胞里面,使气体扩散阻力增大,有利于降低蒸腾,增加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与田园土上生长狗牙根相比,植被砼上狗牙根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显著增高的有喀什狗牙根、Sahara、Heaven、Hawk。就植被砼上不同狗牙根气孔特征来说,气孔密度较其他品种显著多的品种有喀什狗牙根、Sahara。在供试的5个狗牙根品种及野生狗牙根中,根据表皮毛及其他附属物的形态特征,气孔参数的特征等综合考虑,认为Sahara、Hawk、喀什狗牙根等对植被砼生境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韦海建  杨惠敏  赵亮 《草业科学》2007,24(10):94-97
为弄清遮荫环境影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生长的机理,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白三叶草的气孔特性和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较强生境光照条件下,白三叶草的气孔密度较大;中叶与侧叶气孔密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生境光照条件对气孔分布无显著影响.较强生境光照条件下,白三叶草的光合、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较高,而蒸腾却较小.不同生境光照条件下白三叶草对CO2和光的响应趋势类似,但较强生境光照条件下CO2补偿点、羧化效率和光合能力均较其他两区低,而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最高.结果表明,较强生境光照增加了白三叶草的气孔密度,提高了光合速率,但却降低了其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