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白粉病、霜霉病、黑痘病各自的发病盛期对6个供试葡萄品种进行田间病害鉴定,同时测定各个病害健康叶和感病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并对2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找出葡萄抗主要真菌病害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与供试品种对白粉病的感病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与供试品种对霜霉病的感病性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叶绿素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与供试品种对黑痘病的感病性均呈不显著的正相关.通过了解真菌病害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可为葡萄高产栽培及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振文  李华 《园艺学报》2000,27(6):441-443
利用配对设计方法,田间人工接种,系统地研究了7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和3个品系自交后代对霜霉病与白粉病的抗性分布。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后代对霜霉病和白粉病抗病性分布之间存在极显相关,即自交后代对两种病害的抗病性属于伴随遗传现象,并初步证明这种伴随遗传现象是由葡萄抗病基因的多效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配对设计方法 ,田间人工接种 ,系统地研究了 7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和 3个品系自交后代对霜霉病与白粉病的抗性分布。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 (系 )后代对霜霉病和白粉病抗病性分布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 ,即自交后代对两种病害的抗病性属于伴随遗传现象 ,并初步证明这种伴随遗传现象是由葡萄抗病基因的多效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葡萄品种黑痘病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西平  王跃进 《果树科学》2000,17(3):188-191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研究了37个栽培品种(欧亚种及其杂种)对黑痘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及其杂种对黑痘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欧亚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欧美杂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葡萄品种黑痘病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研究了37个栽培品种(欧亚种及其杂种)对黑痘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及其杂种对黑痘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欧亚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欧美杂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2009—2010年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引进美国59份、我国新疆30份共89份葡萄资源在陕西杨凌地区的抗霜霉病、黑痘病和白粉病表现。结果表明,56个欧亚种品种对3种病害的抗性存在有差异,Exotic、Calmeria、Kishmish Hishrau、Canner、艾麦那和杨格尔等6个品种表现抗霜霉病,其余品...  相似文献   

7.
山葡萄种内杂交F1对霜霉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宋润刚 《园艺学报》1998,25(2):117-122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研究了山葡萄种内杂交、自交和自然授粉实生的12个组合2580株杂种苗对霜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山葡萄有抗霜霉病和不抗霜霉病的类型。后代组合群体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F1代感病级次高于亲中值,抗病类型的品种、品系中存在微效抗病多基因,后代群体抗病性主要由亲本抗病性所决定。已从通化3号×双庆、左山一自然授粉实生组合中选育出抗霜霉病的两性花新品系016、88-100和77-7-6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高抗霜霉病的中国山葡萄‘双红’中胺氧化酶(VaAO)在抗葡萄霜霉病中的作用。【方法】以中国山葡萄‘双红’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克隆山葡萄‘双红’的AO基因,命名为VaAO;利用RT-qPCR在转录水平上分别检测了抗病的山葡萄‘双红’和感病的欧亚种葡萄‘赤霞珠’接种霜霉菌后AO的表达模式;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法,使VaAO分别在本氏烟草和葡萄‘赤霞珠’中瞬时过表达;利用DAB染色法,检测H_2O_2的积累。【结果】VaAO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2 184 bp,编码727个氨基酸。经BLAST比对发现VaAO氨基酸序列与欧亚种葡萄‘黑比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定量结果表明:抗病的‘双红’和感病的‘赤霞珠’的AO基因均受到霜霉菌诱导,且相对表达量都在接种72 h后达到最高峰。值得注意的是,VaAO在接种后24 h表现出显著上调。VaAO在烟草中瞬时表达后发现其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中。VaAO在‘赤霞珠’叶片中瞬时过表达能够显著提高叶片中H2O2的积累和抵抗霜霉病的能力。【结论】成功克隆了山葡萄‘双红’的VaAO基因,定量分析和瞬时表达均表明VaAO基因在参与葡萄抗霜霉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鲜食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肃省不同鲜食葡萄品种进行了室内离体叶片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以期为葡萄抗性品种的选育和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室内接种试验和大田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室内离体叶片接种发现,供试的10个葡萄品种中“京亚”对霜霉病的抗性最强,“瑞必尔”和“火焰无核”的抗性最弱;从发病时间来看,抗性与发病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抗性越强发病越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34个鲜食葡萄品种可分为3类,其中“京亚”等16个品种属于抗病品种,“红地球”等10个品种属于感病品种,“瑞必尔”和“京秀”等8个品种为高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0.
山葡萄品种(品系)对霜霉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7年对目前生产上主栽的左山一、左山二、双丰、双优四个品种以及新选育17个两性花山葡萄品系进行室内、室外人工接种、田间自然感霜霉病、品种(系)的区域化感病对比试验和霜霉病大发生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东亚种山葡萄不抗霜霉病,但品种(系)间抗病力差异较大,这证明抗病的品种(系)中存在具有累加效应的微效抗病多基因。在山一、016、77-7-64、88-100进行上述试验均都表现抗霜病、存在高度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东麓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霜霉病菌株的致病力,以不同抗性的3个葡萄品种作为鉴别寄主,采用叶盘接种法,对采自贺兰山东麓地区的40份葡萄霜霉病菌株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40份葡萄霜霉病菌株均有致病性,不同寄主品种间发病有明显差异,病情指数在0.00~41.50。经病情指数聚类分析,将40份酿酒葡萄品种分为3类,其中抗病性较强的品种13个,占32.50%;抗病性中等的品种22个,占55.00%;感病品种5个,占12.50%。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菌株对不同鉴别寄主的反应不同,不同菌株对相同寄主的侵染能力、致病力也不同。可见,贺兰山东麓不同地区葡萄霜霉病菌存在致病性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山葡萄品种(品系)对霜霉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7年对目前生产上主栽的左山一、左山二、双丰、双优四个品种以及新选育17个两性花山葡萄品系进行室内、室外人工接种、田间自然感霜霉病、品种(系)的区域化感病对比试验和霜霉病大发生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东亚种山葡萄不抗霜霉病,但品种(系)间抗病力差异较大,这证明抗病的品种(系)中存在具有累加效应的微效抗病多基因。左山一、016、77-7-64、88-100进行上述试验均都表现抗霜霉病、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新选育的016、77-7-64、88-100三个抗病两性花新品系,为我国山葡萄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两性花山葡萄品种“双优”为高感类型,宜在我国干旱少雨地区生产栽培。左山一、77-7-64为今后生产发展山葡萄最佳、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组合。选育和合理推广抗病品种是综合防治霜霉病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从格鲁吉亚引进的20个酿酒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和室内接种鉴定法,对20个葡萄品种进行霜霉病抗性鉴定,以期明确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差异,为筛选抗病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田间与室内鉴定结果基本一致,20个葡萄品种可划分为3类,第一类抗性较强品种有‘Chekobali'‘Khikhvi'和‘Kundza'3个品种;第二类抗性中等品种有‘Mstvane Kakhuri'‘Saknieta'‘Ojileshi'等13个品种;第三类抗性弱品种有‘Krakhyna'‘Tsulukidzi Tetra'‘Supris Gorula'和‘Kamurs Tetra'4个品种。20个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强弱顺序为:‘Kundza'‘Chekobali'‘Khikhvi'‘Ojileshi'‘Saknieta'‘Titska'‘Kisi'‘Mujuretuli'‘Alekrahdrouli'‘Mstvane Kakhuri'‘Rkatsiteli'‘Goruli Mstvane'‘Danakharuli'‘Chinuri'‘Saperavi'‘Tsolikamri'‘Kamurs Tetri'‘Tsulukidzi Tetra'‘Krakhyna'‘Supris Gorula'。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昌黎葡萄产区3种葡萄品种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不同架势葡萄霜霉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赤霞珠"品种最易感病,"品丽珠"次之,"马瑟兰"发病较轻,且低龄生"赤霞珠"品种感病高于高龄生"赤霞珠"品种。"品丽珠"葡萄品种篱架栽培最易感病且发病较重,而"赤霞珠"品种对栽植的架势要求不严。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有机酿酒葡萄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2012年的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波龙堡酒庄有机酿酒葡萄园内发生的病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酸腐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穗轴褐枯病、葡萄白粉病等10余种,其中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和葡萄炭疽病为主要病害,对园区葡萄产量影响最大.园区发生的主要害虫为二星叶蝉和绿盲蝽.不同葡萄品种上病虫害发生程度有明显的差别,园区主栽品种中霞多丽受二星叶蝉危害最重,且易感葡萄霜霉病,赤霞珠易感葡萄炭疽病;不同葡萄品种间葡萄白腐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刘会宁  郑琦 《果树学报》2002,19(6):430-432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和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8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系)及1个欧山杂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无论田间自然鉴定还是田间接种鉴定,色拉的抗病性均最弱,白克列海特次之,爱格丽和梅鹿特的抗病性最强。另外,田间自然鉴定情况下,品丽珠的抗病性较弱,88-02、88-03、88-04的抗病性较强;而在田间接种条件下,北醇的抗病性也较强。  相似文献   

17.
以48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通过室内离体叶盘接种霜霉病菌试验,对各品种的霜霉病抗性分级,结合对抗病相关基因PR1、PR5和NPR1的半定量RT-PCR试验,分析不同抗性级别品种在霜霉病菌侵染后表达模式的差异,以期为抗葡萄霜霉病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8个品种中有30个品种对霜霉病高度敏感,7个品种对霜霉病敏感,4个品种中抗,6个品种高抗霜霉病,"金星无核"对霜霉病完全免疫。PR1和PR5基因在接菌前有本底表达,抗病和高抗品种接菌后均上调表达,感病品种接菌后无明显变化,仅"无核翠宝"和"红地球"有微量下调。NPR1基因接菌后在抗病品种中表达量上升,而在感病品种和高抗品种中均表现为半数品种上升,半数品种下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桂林市在葡萄品种的更新换代过程中,进行了对欧亚种葡萄的引种栽培,但常常由于雨水多、湿度大、光照不足,加上种植户没有掌握一套适宜欧亚葡萄栽培的技术,极易造成病害严重发生,严重影响了欧亚葡萄在桂林的发展。笔者从2000年以来,就桂林市欧亚葡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总结出适宜桂林地区的防治措施。1欧亚葡萄的主要病虫害1.1主要的病害及危害症状危害欧亚葡萄的主要病害有黑痘病、灰霉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1)黑痘病:春夏高温多湿适合该病发生,常常造成巨大损失。幼果受害,果面现褐色圆斑,外围紫褐,中央灰白…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野生葡萄(Vitis piasezkii)'留坝-8'(抗霜霉病)和欧亚种葡萄(V.vinifera)'黑比诺'(易感霜霉病)为材料,克隆得到抗霜霉病相关基因VpPR4b和VvPR4b.序列分析发现VpPR4b和VvPR4b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61%.VpPR4b编码区为432 bp,编码143个氨基酸,含有...  相似文献   

20.
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鉴定及相关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解析葡萄抵御霜霉病菌的相关生理反应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室内测定分析40个葡萄品种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研究在葡萄霜霉病菌诱导下,叶片的水杨酸(SA)、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变化,PR1、NPR1、Rboh D的表达。【结果】多数品种室内外对霜霉病抗性一致,高抗品种的SA、H2O2较感病品种更快更多量的积累,NPR1、PR1及Rboh D基因在高抗品种中更快更强烈的诱导表达。【结论】SA信号通路、活性氧通路参与了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