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生特点 (一)前期发生早、扩展慢、危害轻,后期蔓延发展快、危害重 1、初见期早.2月9日,全市白粉病病田率平均达3.7%,比常年高2.7%;病株率平均达0.7%,比常年低0.5%,最高达4.5%.  相似文献   

2.
洋葱病虫害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葱是金塔县的特色产业之一,种植的洋葱产品不仅口味好,而且品质优良,深受国外客商的晴睐。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扩大,轮作倒茬困难,致使洋葱病虫害逐年加重。根据县农技中心2011年在金塔、三合、东坝、中东等乡镇的调查,我县洋葱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疫病;虫害主要有葱蓟马、地下害虫和葱斑潜蝇。全县平均病田率23.50%,虫田率21.60%,病株率16.30%,虫株率9.40%。个别严重的地块病株率达31.20%。  相似文献   

3.
小麦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近几年来,一直危害较重,病田率几乎达10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在韩店、孙镇等地,纺枯病病株率达50%~60%,减产20%以上。农民普遍采用春季药剂喷雾防治,但效果不理想。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研究,针对小麦根部  相似文献   

4.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棉花中后期,遇干旱年份,红叶茎枯病的危害程度超过其他棉病造成的损失.2003~2005年棉花红叶茎枯病在我市连续大发生,病田率在60%以上,一般病株率在30%~60.1%,最高达92.3%.发病植株矮小,结铃少而小,吐絮早,纤维品质差,部分严重田块可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2008年在大连地区首次大发生,病田率在80%以上,一般减产5%~10%,严重地块病株率30%~85%,减产30%~70%。大连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使得玉米粗缩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安全越冬,玉米粗缩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6.
2015年甘肃陇南及邻近省份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5年4月12—19日对甘肃陇南地区及四川省、陕西省相关地区的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各地条锈病发生程度不同,总体平均病田率54.73%,病叶率22.49%,病叶反应型为3~4级。其中甘肃省平均病田率41.90%,平均病叶率3.40%;四川省平均病田率95.65%,平均病叶率40.54%;陕西省平均病田率75%,平均病叶率14.46%。预计2015年甘肃省天水地区小麦条锈病中度偏重发生,需做好小麦条锈病的及时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寒地水稻生产中,水稻病害的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病田率及病株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障碍,为明确20%乙蒜素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为此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8.
2011年4-5月,于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在西安地区每涉农区县按东西南北方位选40块麦田,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株,调查病田率、发病点率、病株率和孢囊数;采根际土壤,运用漂浮法分离孢囊,用生物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在西安地区3个区县(长安、周至、阎良)发生,其中阎良区、长安区发生相对严重,阎良病田率分别达到50%,长安发病株平均孢囊数10.36个。小麦孢囊线虫在西安地区呈快速传播态势,研究小麦孢囊线虫在西安地区的发生状况与分布,为全面防治小麦孢囊线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下旬周至县番茄晚疫病发生较重,尤以竹峪乡的塔庙、金盆、东寨、柴黄等村最为严重,发病面积达4000余亩,平均病田率60%,平均病株率46%,严重田块病株率达到80%以上,平均减产38.6%。为此,县农技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0.
张淑玲 《河北农业》2006,(11):20-21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具有暴发性和流行性。我国南北稻区16个省市均有发生,2004年、2005年在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大发生,有些地区病田率80%,病穴率达70%,病株率达40%以上,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花生叶斑病近年在来河南省泌阳县呈现常发、重发态势。病田率85%~95%,平均病株率为60%~70%,病叶率30%~50%,严重度为40%~70%,2003~2014年间,除2006年为中度发生,其他年份均为偏重以上程度发生。耕作方式、田间环境、防治方法等因子均直接关系到其发生程度。提出了加强宣传,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统防统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涛 《农家参谋》2014,(5):10-1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番茄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对新乡县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据调查,病田率高达100%,病株率3%~90%,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产量和商品价值均大幅度下降。现将其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姜瘟病 [Pseudomonassolanecearum(Smith .)Smith]是生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阜南 ,7月中旬至 8月下旬是其危害最重时段 ,一般病田率 8.4%~ 2 5 .5 %,病株率 2 2 .5 %~ 74.9%,病指 1.3 8~ 14 .5 ,减产 2 0 %~ 45 %,严重田块甚至绝产失收。致病因素为田间菌源充足的连作 ,浇大水串流 ,种姜带病等。在发病初期、贮藏期、苗床期等关键时期 ,采取对应措施 ,遴选对路药剂进行消毒处理、化学防治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粳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水稻恶苗病已上升为主要病害,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在我市稻区乡镇均有发生,特别是未浸种及浸种效果差的田块,平均病穴率为6.4%、病株率为1.3%,严重田病穴率达40%~45%、病株率达9%~10.6%,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水稻品种间抗恶苗病差异很大,一般是粳稻抗病优于籼稻,但粳稻品种间差异也较大.据大田调查,抗病的粳稻品种有盐粳538,病株率为0.1%;9516,病株率为0.3%.易感病品种有024,病株率为10.6%;早丰9号病株率为9.2%.  相似文献   

15.
小麦根部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近几年来,一直危害较重,病田率几乎达10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在韩店、孙镇等地,纹枯病病株率达50%~60%,减产20%以上。农民普遍采用春季药剂喷雾防治,但效果不理想。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研究,针对小麦根部病害发生特点,协调应用栽培、施肥、田管等技术措施,提高小麦自身的抗病性,忧化种子处理技术,有重点地抓好春季防治,能够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1.农业措施1.1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生产上还没有发现抗根病品种,但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据调查:昌乐5号、运辐早、豫麦14、…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小麦白粉病在平凉市崆峒区的越冬情况,2015 — 2017年以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香莲乡香莲村、草峰镇盘龙村半屲、草峰镇陈洼村、四十里铺镇及大寨乡白土村等地为试点,进行定点秋苗期调查和早春越冬观察。结果表明,2015年秋苗期平均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91.67%和11.81%,2016年早春4月20日调查,平均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85.42%、5.42%。2016年秋苗期平均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100%和11.40%,2017年4月21日调查,平均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90.28%、13.65%。分析2014 — 2017年区内气象条件,1月份平均气温在 -5 ℃以上,1 — 3月降水(雪)量和积雪时间相对偏少,初步推测小麦白粉病菌可在区内绝大多数地方越冬,在温暖向阳处越冬量更大,是当地春季流行的初侵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花生茎腐病俗称倒秧病、烂腰病、掐脖瘟,对花生的为害很大,是一种暴发性的病害,一般年份病株率为15%~20%,发病重年份,病株率高达60%以上,甚至连片死亡,颗粒无收.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8.
小麦黄花叶病是镇平县小麦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春节过后发现该病,3月中旬进行病情普查,病田率29%,发病田病株率5.4%,最高100%。为给我县以后对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笔者通过跟踪调查,结合该病在我县的发生特点,从菌源发生、耕作栽培措施、品种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深耕细耙、适期晚播、及时追肥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黄淮海平原南侧的淮北平原上,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总耕地面积11万hm2,常年麦播面积9.3万hm2左右,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蔡县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逐渐加重趋势,已成为上蔡县小麦常发、多发性病害之一.近年,该病危害严重,病田率已达100%,病田发病株率也在80%以上,大...  相似文献   

20.
张海珍 《河南农业》2009,(11):23-23
一、发生特点 (一)前期发生早、扩展慢、危害轻,后期蔓延发展快、危害重 1、初见期早。2月9日,全市白粉病病田率平均达3.7名,比常年高2.7%;病株率平均达0.7名,比常年低0.5名,最高达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