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艺 《林业与生态》2016,(12):34-35
正油茶是世界上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之一,我国利用油茶果提取茶油食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我国特有经济树种。由于茶油是一种纯天然绿色保健食用油,经常食用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和脂肪肝患者的理想食用油,深受人民喜爱,被称为"油中之王",因而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并且出口势头强劲,发展油茶种植业由此也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路子。本文将详细介绍油茶丰产栽培种植技  相似文献   

2.
油茶又被称为茶子树、茶油树,是一种油料树种。因为油茶的种子能够榨油,茶油中主要含山茶甙,并且营养丰富、耐储存,还能够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等工业用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为了能更好的培育油茶,应分析油茶生长的生态环境进行,并研究针对性的栽培技术,以保证油茶的品质,提高茶油质量。  相似文献   

3.
油茶又名茶子树、茶油树,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因种子可炸油而得名。油茶树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南方亚热带高山和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河南五个省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油茶树有多种用途,因此,大力推广油茶种植对发展我国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油茶栽种历史、油茶品种资源现状以及油茶良种筛选技术。  相似文献   

4.
湖南油茶高额丰产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木本油料作物,寿命长,产量高,分布广,用途大,收益多,很有发展前途。它不但是一种很好的食油,而且是工业上重要的多种用油,可作机器滑润油,铁器防锈油;能制肥皂、人造奶油、蜡烛、凡士林、生发油、印泥油、燃油,以及医药等用;此外,茶枯还可以提气体点灯和炼汽油,也可作肥料和杀虫剂;果壳可以作活性炭、栲胶和制硷。我国是油茶的主要产地,而湖南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茶油既是对外贸易的主要物资,又是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商品。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现有油茶林的经营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及扩大栽培面积等有关问题,都是林业科学研究中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方兴未艾的油茶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世界茶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我国。油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94%左右,是目前食用油中最高的。茶油中含有一种多酚类活性成分——角鲨烯,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增进胃肠道吸收等功能。茶油还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是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患者的理想保健营养油脂。除了食用之外,茶油还是很好的洗涤、化妆品用植物油。茶油用于护肤,可滋养皮肤,使皮肤柔嫩而富有弹性。目  相似文献   

6.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清味香,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油和花生油,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于7个百分点,维生素E的含量也比橄榄油高出1倍。普及食用茶油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所以油茶和由它出产的茶油越来越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中国油茶之乡”祁阳,有一个响彻全国的名字——“金浩茶油”。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油茶作为一种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广泛种植。油茶树种子榨出的茶油既是优质的食用油,也可作工业用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作为南方地区极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油茶具有生长速度快、寿命长、产量高等特点,油茶的栽培种植不仅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发展。为此,在具体的栽培过程中,提出了应当充分考虑油茶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和优良的种苗,掌握油茶的种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点,促使油茶速生丰产,以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一、对油茶生产的认识 (一)茶油在湖南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建国以后,湖南省委、省政府在林业建设上花了很大力气,但客观效果并不好,新造林保存率低,森林遭受破坏,结果是森林覆被率下降,现有荒山5000余万亩。油茶林是个例外,建国后不仅未遭受破坏,而且在面积上和产量都有所增长,这充分说明了油茶产区人民群众深深懂得,茶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兴国调查》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没有油山或油山不足,就没有油吃或吃油不足”。  相似文献   

9.
油茶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其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油茶各部分,包括油茶籽、茶油、饼粕、果壳、油茶叶所含的营养和活性物质,以及茶籽、茶油、饼粕在食品、化工、医药、保健等行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11月6日上午,“湖南茶油”公用品牌高铁列车冠名发车仪式在长沙高铁南站隆重举行,标志着“湖南茶油”以高铁速度加速品牌发展。湖南是我国油茶重点产区,全球茶油9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茶油近一半来自湖南,形成了“世界茶油看中国、中国茶油看湖南”的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省重点打造的特色优势千亿产业之一,将“湖南茶油”公用品牌列为省重点打造的三大区域公用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1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油茶属茶科,常绿小乔木。油茶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油茶又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发展油茶产业,一举多得,对于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国土绿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茶油是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食用油,食用茶油能起到较好的保健效果,且油茶籽在榨出油分后还可用于其他生产与加工,油茶树也是一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探讨了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提出了油茶地产林改造技术措施,以提高油茶林的生产质量与数量,提高油茶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小小蜜蜂曾经是田间地头、公园花丛中的常客,但近年来,全球蜜蜂的数量急剧减少,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关注。江西宜春盛产一种茶籽油,号称"东方橄榄油",它取自油茶的种子。让当地油农头疼的是,油茶的亩产量近几年越来越低。调查发现,当地有一种野生蜜蜂叫油茶蜂,专门负责油茶的授粉。但现在,这种野生蜂的数量越来越少,继而影响了油茶油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油茶基本是自花不孕植物,除风力可传布少量花粉外,主要靠昆虫授粉结实。实践证明,加速油茶授粉蜂的繁殖与扩散,改善授粉条件,对提高着果率、改善果实品质、增加茶油产量有显著的作用。据浙江省林科所在衢县龙游林场测定,经过昆虫采粉的油茶花,着果率达58%,而同时标定的对照组油茶花,着果率只有20%左右。常山林场小茶坪油茶丰产林,面积52亩,树龄50余年生,每年亩产茶油都在20斤以上,高产年份达到60余斤。据调查,除了认真选种、土层深厚、密度适宜、管理及时外,有大批专门为油茶授粉的大分舌蜂和油茶地蜂也是重要原因。该丰产林的自然着果率可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青田县油茶丰产的捷报一个接一个的传来。吴村社1.5亩油茶,可亩产茶油1069斤。油纲社有一亩油茶可产茶油1600斤。浮弋乡旭光社有一亩油茶,产油量可高达2000斤!青田县油茶林获得高额丰产主要环节在于有步骤的抓住了不同时期的增产措施。解放初期,大部分地方处于荒芜,因此他们就全力消减荒芜,清除林间柴草,以后从剂山改变到挖  相似文献   

16.
油茶,是一种极具产业化发展潜力的木本油料树种,其果中之籽榨油称茶油,是很好的食用植物油和工业用油.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97%,优于所有的食用油,更远远高于菜籽油和花生油.  相似文献   

17.
油茶又叫茶子树,是我国南方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茶油是绿色保健食用油,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油茶全身都是宝:茶籽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8.
正为充分展示湖南油茶产业发展成果,挖掘油茶文化,推进品牌建设,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由湖南省油茶产业协会主办,湖南大三湘公司承办的油茶宣传作品有奖征集活动正式启动。一、活动主题"湖南好茶油,健康中国梦"。二、活动要求1、作品主题。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突出油茶文化内涵、功能特点及湖南特色优势;把生态、环保、营养、健康的茶油品质特征和油茶产业是国家粮油  相似文献   

19.
油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弄清油茶籽和茶油的活性成分有利于改进茶油的加工工艺,开发营养保健型茶油,也会给油茶育种指明方向;将茶油加工后的副产物及油茶其他部分的活性成分开发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妆品和医药系列产品,或用于畜牧业生产中,其市场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了解油茶资源的化学本质和潜在的利用领域,实现油茶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综述了油茶籽、茶油、皮壳、茶枯饼和油茶叶中的活性成分、生物活性和药理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就油茶活性成分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邵阳县是个典型的丘陵县,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先后荣获了"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等11个国家级称号,拥有茶油原产地保护商标"邵阳茶油"。邵阳县现有油茶林面积4.56万公顷,规模油茶示范基地69个,龙头企业10家,茶油年产量670万公斤。2017年12月,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